APP下载

《伤寒杂病论》瘥后方方证探索❋

2021-12-24马玉杰陈彦静张治国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1年11期
关键词:伤寒杂病论方证生姜

马玉杰, 陈彦静, 张治国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 北京 100700)

《伤寒杂病论》重视药证与方证。药证是中医临床用药的指征和证据[1]。方证即方剂适应证,是安全、有效使用方剂的临床依据。药证是方证的基础,方证是药证的有机组合。类方有类药治类证,一类方中相同药物的组合药证与此类方的核心方证对应。

基于方证和药证,本文以《伤寒杂病论》瘥后方为切入点,发掘瘥后方的核心药物组合,根据核心药物组合的复合药证推导瘥后方的核心方证,以期找到瘥后证用药规律及方证特点,为《伤寒杂病论》类方类证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 《伤寒杂病论》中包含方药的瘥后相关条文

《伤寒杂病论》中包含方药的瘥后相关条文共6条,列举如下。

(157)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161)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汤主之;(394)伤寒瘥以后,更发热,小柴胡汤主之。脉浮者,以汗解之,脉沉实者,以下解之;(395)大病瘥后,从腰以下有水气者,牡蛎泽泻散主之;(396)大病瘥后,喜唾,久不了了,胸上有寒,当以丸药温之,宜理中丸;(397)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呕,竹叶石膏汤主之。

瘥者,言病瘥解而未复常也,与愈不同[2]。俞根初曰:“若非药物调理合宜,瘥后遗症,何能辄除。[3]”本文即讨论瘥后诸症之治疗,枳实栀子汤条文属于“劳复”而非“瘥后”,故本文不予探讨。

2 《伤寒杂病论》瘥后方药物组成

表1示,基于前述可得瘥后方共6个。

表1 瘥后方药物组成

3 瘥后方用药频次和药证

表2~4示,6个瘥后方中用药频次3次以上的药物及其药证,核心药物组合及复合药证和核心药物组合用药剂量。

表2 瘥后方中用药频次和药证

4 基于核心药物组合及复合药证的方证分析

根据核心药物组合的复合药证,结合加味药物,推测5个瘥后方的方证。为体现5个方证的特点,以生姜泻心汤方证作为标准进行比较。

4.1 半夏-人参-甘草-生姜-大枣

生姜泻心汤:“半夏-人参-甘草-生姜-大枣”+“黄芩-黄连”+“甘草-干姜”。

“半夏-人参-甘草-生姜-大枣”药物组合主治心下痞硬,恶心呕吐,不欲饮食;生姜重用四两,增强止呕之功效;“黄连-黄芩”为“泻心”药对,主消心下痞,止利[1]207;“甘草-干姜”,即甘草干姜汤,主治吐下清涎稀水而不渴[1]37,干姜轻用一两。

表3 瘥后方核心药物组合及复合药证

表4 瘥后方核心药物组合用药剂量

综合上述药证,结合核心药物组合剂量,可推测瘥后用方方证提要如下。

恶心呕吐(证据强度:强),心下痞硬(证据强度:强),不欲饮食(证据强度:强),下利(证据强度:强),不渴(证据强度:中)。

旋覆代赭汤:“半夏-人参-甘草-生姜-大枣”+“旋覆花-代赭石”。“半夏-人参-甘草-生姜-大枣”主治心下痞硬,恶心呕吐,不欲饮食;“旋覆花-代赭石”主降气止呕;生姜重用五两,增强止呕之功效,恶心呕吐程度高于生姜泻心汤;人参用二两,心下痞硬和不欲饮食程度低于生姜泻心汤。综合上述药证,可推测方证为恶心呕吐,心下痞硬,不欲饮食,恶心呕吐程度高于生姜泻心汤,心下痞硬和不欲饮食程度低于生姜泻心汤。瘥后用方方证提要如下:恶心呕吐(证据强度:极强),心下痞硬(证据强度:中),不欲饮食(证据强度:中),下利(证据强度:弱),不渴(证据强度:弱)。

小柴胡汤:“半夏-人参-甘草-生姜-大枣”+“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甘草-生姜-大枣”主心下痞硬,恶心呕吐,不欲饮食,“柴胡-黄芩”主治胸胁苦满,往来寒热或发热。柴胡重用八两,胸胁苦满远远重于心下痞硬。综合上述药证,可推测方证为胸胁苦满,往来寒热或发热,恶心呕吐,不欲饮食,可见心下痞硬。瘥后用方方证提要如下:胸胁苦满,往来寒热或发热(证据强度:极强),恶心呕吐(证据强度:强),不欲饮食(证据强度:强),心下痞硬(证据强度:中),下利(证据强度:弱),不渴(证据强度:弱)。

4.2 半夏-人参-甘草

竹叶石膏汤:“半夏-人参-甘草”+竹叶+石膏+麦门冬+粳米。“半夏-人参-甘草”主呕吐不止,心下痞硬,不欲饮食;人参二两,甘草二两,心下痞和不欲饮食程度低于生姜泻心汤;竹叶主治咳逆上气,烦热[5];石膏重用一斤,主治身热汗出烦渴[1]291;麦门冬重用一升,主治羸瘦而气逆,咽喉不利[1]331;粳米半斤,益气除烦止泄[5]313。综合上述药证,可推测方证为羸瘦而气逆,咽喉不利,身热汗出烦渴,呕吐,可见心下痞硬,不欲饮食。瘥后用方方证提要如下:烦热,渴(证据强度:极强),咳逆上气(证据强度:极强),羸瘦少气,咽喉不利(证据强度:极强),恶心呕吐(证据强度:强),心下痞硬(证据强度:中),不欲饮食(证据强度:中),下利(证据强度:弱)。

4.3 人参-甘草

理中丸:“人参-甘草”+“甘草-干姜”+白术。“人参-甘草”主治心下痞,呕吐,不欲饮食;“甘草-干姜”,即甘草干姜汤,主治吐下清涎稀水而不渴[1]37;白术主治下利,冒眩,四肢沉重疼痛,短气,心下逆满,汗出,小便不利[1]157。

综合上述药证,可推测方证为心下痞,呕吐,不欲饮食,吐涎沫,下利。瘥后用方方证提要如下:吐涎沫(证据强度:强),不渴(证据强度:强),心下痞(证据强度:中),恶心呕吐(证据强度:中),不欲饮食(证据强度:中),下利(证据强度:中)。

表5示。综上所述,瘥后方的核心方证为“心下痞,呕吐,不欲饮食”,围绕该方证可衍变出5个有差别的具体方证。中医治病重在抓住病机[6]。瘥后诸症的出现是因外邪滞脾导致脾阳亏虚、脾阴不足[7],而汗吐下等治疗虽可解除外邪,但汗吐下之法皆可耗伤津液而伤胃气。脾胃功能受损,气机升降失调则气机闭塞心下发为满而不痛之痞,胃虚气逆则呕吐不止,脾胃运化功能减弱则不欲饮食。水气、痰浊、余热等余邪留滞又发为不同症状。一方面治疗应顾护脾胃,扶助正气,一方面应随证清解余邪。以瘥后方核心药物组合而成的复合药证针对瘥后核心症状,再随证加减治疗非核心症状,既揭示了瘥后证的规律,也体现了张仲景以药对证、以方对证的药证、方证思想和“一方二法”的制方思想[8]。

表5 瘥后各方方证证据强度比较

5 关于牡蛎泽泻散和麦门冬汤

5.1 牡蛎泽泻散

牡蛎泽泻散由牡蛎、蜀漆、瓜蒌根、泽泻、葶苈子、商陆根、海藻组成。牡蛎主治伤寒寒热[9];蜀漆主治疟及咳逆寒热[9]38;瓜蒌根主治消渴,身热烦满[9]43;泽泻逐膀胱三焦停水[5]25;葶苈子通利水道[9]24;商陆根散水气、治水肿[5]232;海藻利小便[5]157;“牡蛎-蜀漆-瓜蒌根”共解伤寒寒热;“泽泻-葶苈子-商陆根-海藻”协同通利水道以祛水肿。综合以上药证可知,牡蛎泽泻散方证为治疗伤寒发热、有水肿。

牡蛎泽泻散方证与前述5个瘥后方迥然不同,牡蛎泽泻散以祛邪为主,其余5方则以补益脾胃虚弱为关键,推测牡蛎泽泻散证出现之前未经剧烈汗吐下,或病人体质壮实,汗吐下后未伤及病人胃气。提示伤寒瘥后方证虚实有别,变化多端,不可拘于瘥后多虚滥用补益。同时牡蛎泽泻散虽属峻剂,但以散剂服用,取峻方缓用,维护正气。“白饮和服”意在保胃益脾以养中气,提示治疗瘥后实证,攻伐之时也应注意固护胃气。

5.2 麦门冬汤

麦门冬汤组成结构为麦门冬+“甘草-人参-半夏”+粳米、大枣,其组成和结构与竹叶石膏汤极为类似,但麦门冬用量独重达七升。麦门冬汤中重用麦门冬,主羸瘦而气逆,咽喉不利[1]331;“半夏-人参-甘草”主呕吐不止,心下痞硬,不欲饮食;粳米益气除烦止泄[5],大枣主治虚损[1]47。据此推测,麦门冬汤也有用于伤寒瘥后的机会。《勿误药室方函口诀》云:麦门冬汤可用于大病后咽燥虚喘,如竹叶石膏汤之虚烦者[10]。亦有报道将麦门冬用于治疗食管癌术后反流性咳嗽,疗效确切[11]。

麦门冬汤和竹叶石膏汤均可治呕吐不止,心下痞硬,不欲饮食。从用药剂量来看,与竹叶石膏汤“方人”相比,麦门冬汤“方人”更加虚羸,可呈现大骨枯槁、大肉陷下的极端形象,同时气逆、咽喉不利症状更加严重;而竹叶石膏汤中包含大剂石膏,故烦热、渴的症状较麦门冬汤严重。

6 结语

本文基于药证相应、方证相应理论,分析瘥后方的核心药物,基于核心药物的药证及其组合药证,推导出瘥后方的核心方证为“心下痞,呕吐,不欲饮食”。分析特殊瘥后方牡蛎泽泻散发现瘥后有虚有实,临床应随证治之。基于瘥后核心药物及核心方证,推测麦门冬汤可用于瘥后的治疗,拓展了瘥后方的应用范围。

宋·朱肱云:“所谓药证者,药方前有证也,如某方治某病是也……须是将病对药,将药合病,乃可服之……病与方相应,乃用正方;科有差别,即随证加减。[12]”药证相应,方证相应,是《伤寒论杂病论》组方用药的基础,也是临床取得疗效的关键。《伤寒杂病论》药简力宏,无论正方还是加减化裁,有一证必有一药,有一药必有一证。方由药成,但方证并不是药证的简单叠加。本文对《伤寒杂病论》瘥后方的方证进行解析,从瘥后方核心药物出发,分析核心药物组合及复合药证,找到瘥后方的病证特点和用药规律,不仅可以拓展瘥后的治疗方药,也是对张仲景组方思想的揣摩。

猜你喜欢

伤寒杂病论方证生姜
桂苓味甘汤及加减方证条文辨析
夏吃生姜益健康
四逆散方证分析及临床运用举隅
地龙生姜平喘
生姜拌醋治腿关节疼
运用芍药甘草汤治疗癌性疼痛探析
浅谈学用《伤寒杂病论》的三步曲
刍议《伤寒杂病论》中舌诊的特点
基于属性偏序表示原理的经方方证研究
方证现代研究中的有关概念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