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妈妈如何安全用药
2021-12-24宗河
●宗河
在哺乳期间,妈妈们如果健康上出现了小问题,她们往往第一选择不是尽快治愈自己的疾病,而是选择不影响宝宝的口粮,担心吃药会对宝宝不好,会咬牙坚持硬抗;实在扛不住吃了药,就干脆停掉了母乳。其实,这两种做法都是不可取的。那么,哺乳期妈妈生病期间到底可不可以用药?又该怎么用药呢?
哺乳期安全用药八大原则
研究表明,妈妈们如果因病服药,大多数的药物只有1%~2%的量会进入乳汁。之前要经历许多环节,药物在每个环节都有“损耗”,真正进入孩子体内的药物量其实是很少的。所以,哺乳期妈妈生病是可以吃药的,但是一定要吃对药。以下是哺乳期安全用药的八大原则:
1.是否有必要用药 在哺乳期用药是需要平衡利弊的,只有病情真的需要药物治疗时才使用合适的药物。对于疗效不确切或者缺乏哺乳期安全性的药物,在哺乳期不推荐使用。
2.用药尽量选择单一成分,避免复合制剂 单一成分往往更容易获得药物安全性的评估,而复合制剂由于成分多,对哺乳影响也会变得复杂,所以不推荐在哺乳期使用。带有“缓释”“控释”等字样的长效制剂在体内的作用时间长,也不适合哺乳期使用。
3.用药方式选择 在不影响疗效的前提下,尽量选择对乳汁影响最小的用药方式。如可以选择外用的就不选择口服,能选择口服的就不选择静脉用药。
4.用药时机选择 在哺乳后马上服药,并尽可能推迟下次哺乳时间,至少要隔4 小时。这样可使更多的药物在母体中代谢和排泄掉,乳汁中的药物浓度就能降到最低。此外,也可在宝宝夜间进入长睡眠后服药。这样调整服药与哺乳时间,能减少宝宝吸收的药量。
5.用药安全等级 目前,哺乳期合理用药根据危险等级分L1~L5 五个级别。L1、L2 级别的药物对于乳汁作用很小,不影响继续母乳喂养。
6.中药、补药要慎用 很多新妈妈产后“气血亏虚”,喜欢用一些中药来滋阴养血、活血祛淤。但很多中药的成分和毒性研究比较少,一些常用药材具有肝、肾毒性,且不确定是否会进入乳汁;有些中药材有回奶作用,如炒麦芽、大黄、逍遥散、薄荷等。
7.服禁用药物后应暂停哺乳如果哺乳期不得已服用了禁用药物,应暂停哺乳,用药结束的5 个半衰期过后可恢复哺乳。一般认为5 个半衰期左右,药物可在体内清除。药物半衰期在说明书内通常有标注。
8.密切观察宝宝的反应 哺乳的妈妈只要用药,就要密切观察宝宝的反应,特别是服用慎用药物时,以便及早发现不良药物反应,及时停药或换药。如哺乳妈妈应用青霉素要注意宝宝出现皮疹,应用克林霉素要注意宝宝出现腹泻等。—旦发生不良反应,要及时就医。因为婴儿的毒性反应与成人不同,如不能肯定婴儿身体变化是否与乳汁中的药物有关,都应暂停哺乳。
常见病哺乳期安全用药
1.发烧 无论是哺乳期常见的感冒还是乳腺炎,或者其他原因引起的发烧,若体温高于38.5℃,妈妈们可以选择哺乳期安全的退热药物——对乙酰氨基酚(泰诺林)或者布洛芬。这两种单一成分的药物不仅可以退热,对于哺乳期间的各种疼痛,比如头痛、肌肉痛、牙痛等都可以使用。
2.咳嗽 咳嗽有时也让夜间本不能好好睡觉的妈妈更加无法好好休息。当发生干咳时可以使用右美沙芬来缓解,这也是属于哺乳期L1 级别(安全级别)的药物。另外,喝一些蜂蜜甜味剂也有助于改善咳嗽症状。
3.过敏 对于患过敏症的哺乳期妈妈,推荐抗组胺药物,可选择氯雷他定、西替利嗪;避免使用氯苯那敏、苯海拉明,后2种药可能会影响乳汁口味而导致宝宝拒奶。
4.腹泻 需要明确诊断,如果是非细菌性感染,可以补充益生菌或使用蒙脱石散止泻,腹泻严重的需口服补液盐防止脱水。如果是细菌性感染,需要由医生开具抗菌药物。
5.感冒 如果是病毒性感冒,并不需要抗病毒药物,往往一周左右可以自愈。可以吃一些改善症状的药物,比如发烧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降温。如果是细菌性感冒,则需要使用抗生素,在不过敏的前提下首选青霉素类或者头孢类,这些属于哺乳期可安全使用的药物,不影响喂奶。另外,要避免使用一些含有能缓解感冒鼻部症状的伪麻黄碱的感冒复合药物,因其可能有减少奶量的风险。
6.皮肤外用 当发生乳头破损时,推荐使用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或者哺乳期乳房湿疹伴有念珠菌感染时,使用咪康唑或克霉唑外用药,也属于哺乳期安全用药。需要注意的是,一次喂奶结束后外用药膏,等到下一次喂奶前用清水擦洗干净,就可以正常哺乳了。
总之,哺乳妈妈生病不用硬抗,照顾好宝宝的同时,先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一个健康快乐的妈妈才能更好地照顾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