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雏鹅成活率的措施
2021-12-24刘蒙恩
刘蒙恩
(河南省叶县中等专业学校,河南 叶县 467200)
1 育雏舍准备
依据雏鹅养殖数量计算育雏舍面积,并准备好照明、通风、保温和加温设施。进雏前对育雏舍进行彻底清扫,并用高压水枪从上至下,从里至外进行冲洗,待育雏舍干燥后用3%~5%的来苏尔或2%的氢氧化钠进行消毒,然后铺上垫料。饲喂及饮水器械放入育雏舍后关闭门窗,用福尔马林熏蒸12~24 h 后,通风换气一周以上再进雏鹅。
进雏前按育雏计划备足优质青绿饲料、开食饲料、补食饲料,同时备好常用的疫苗和药品,如小鹅瘟疫苗、多维素、多维电解质、高锰酸钾、青霉素、庆大霉素和驱虫药物。
2 鹅苗选购
2.1 品种 根据当地自然条件、饲养条件及消费需求选购饲养品种。购入的雏鹅要具备品种的特征和要求。
2.2 脐肛 大肚皮和血脐、肛门不洁的雏鹅健康状况不佳。生产中要选购腹部柔软,卵黄吸收充分,脐部吸收好、无脐钉且周围无水肿和炎症的雏鹅。
2.3 绒毛 健康雏鹅绒毛应粗壮、干燥,有光泽,绒毛太细太稀,潮湿甚至黏着,无光泽的,表明发育不佳,体质差。
2.4 体态 严格剔除瞎眼、歪头、跛脚等外形不正常的雏鹅。由颈部至尾部触摸雏鹅的背部,选留背部粗壮的,剔除软弱的。健壮雏鹅站立平稳,两眼有神,体重正常,一般中小型雏鹅出生时体重在100 g左右,大型品种如狮头鹅雏鹅出生体重在150 g左右。
2.5 活力 健壮雏鹅活泼,头能抬得较高,其反应灵敏,叫声响亮,提起双脚时鹅能迅速有力地挣扎,若将鹅仰翻在地,其能迅速翻身站起。
3 育雏方式
育雏以地面平养为主。育雏舍要求保温性好,垫料应柔软,吸水性好,无霉变,最好选用锯末、稻壳、稻草、麦秸、干草等作垫料,垫料厚度春、秋季节以7~9 cm 为宜,冬季以13~16 cm 为宜,同时要定期更换垫料,保证其干燥、清洁,饮水和采食区最好不铺设垫料,以便进行清扫。
有条件的可进行网上平面育雏,这可让雏鹅与粪便分离,减少疫病的发生。网床以距地面50~60 cm为宜,育雏网的一边留有过道,以便添加饲料和饮水。
4 育雏条件
4.1 温度 雏鹅体小,绒毛稀薄,体温调节能力差,对低温及温度骤变的适应力差。因此,育雏舍内应有良好的保温设施,可采用保温电热伞、红外线灯泡、煤炉等方式保温。
如果育雏舍温度低于25 ℃,雏鹅往往靠近热源扎堆,此时应驱散鹅群,避免雏鹅相互挤压而窒息死亡。舍温超过32 ℃,则雏鹅远离热源、张口喘气、精神萎靡、饮水频繁、采食量严重下降、体温升高、体热散发受阻,长时间高温还会造成雏鹅大批死亡。适宜的育雏温度1~5 日龄为28~27 ℃,6~10 日龄为26~25 ℃,11~15 日龄为24~22 ℃,16~20日龄为22~20 ℃,20日龄以后为18 ℃。
4.2 湿度 保持鹅舍干燥有利于促进雏鹅的生长发育和疾病预防。
育雏舍湿度超过80%,温度又不适时,雏鹅会出现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扎堆、呼吸困难、腹泻、绒毛松乱等症状,其会发生啄毛现象,严重时导致头、颈和背部的绒毛全部被啄光。
采用地面垫料育雏时,要防止饮水外溢,以免垫料潮湿、发霉。
4.3 通风换气 雏鹅新陈代谢旺盛,每天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同时粪便、垫料发酵还会产生大量的氨气和硫化氢。雏鹅对舍内的二氧化碳、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十分敏感,当有害气体含量过高时,雏鹅会出现精神沉郁、呼吸加快、口腔黏液增多、眼睑水肿、流泪、流涕、食欲废绝、运动失调等症状,最后可仰头、抽搐、瘫痪而死。
雏鹅舍须及时进行通风换气。一般夏秋季节及时打开门窗通风即可,冬春季节先让舍温升高2~3 ℃,再逐渐打开门窗或换气扇通风,避免冷空气突然直吹鹅体。通风换气在中午前后进行,避免早晚通风。
4.4 光照 育雏期保持较长的光照时间有利于雏鹅熟悉环境,便于雏鹅采食、饮水。
雏鹅适宜的光照时间1~3 日龄为24 h,4~15 日龄为18 h,16 日龄后可逐渐实行自然光照,但晚上需开灯加喂饲料。光照强度1~7 日龄为每20~30 m240 W,8~14日龄为25 W,灯泡距鹅背2 m左右。
4.5 饲养密度 饲养密度过小不利于保温,同时增加饲养成本;饲养密度过大,鹅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其群体平均体重下降、均匀度下降,可出现啄羽、啄趾、啄肛等恶癖。
一般雏鹅平养密度为:1~5日龄20~25只∕m2,6~10日龄15~20只∕m2,11~15日龄12~15只∕m2,15日龄以后8~10只∕m2。
5 “潮口”与“开食”
雏鹅开食前要饮水,第一次饮水称为“潮口”,第一次吃料称为“开食”。雏鹅出壳后24 h左右即可潮口,一般将深约3 cm的30 ℃左右温水倒入盆中,让雏鹅自饮,反复几次,全群可学会饮水。饮水中可加入0.05%高锰酸钾,预防肠道疾病,一般用2~3 d。经长途运输的雏鹅,为恢复体力,提高成活率,可在饮水中加5%葡萄糖、VC及按比例加入速溶多维电解质。
适时开食可促进雏鹅排出胎粪,刺激其食欲,有助于消化功能的逐步完善。雏鹅开食一般在出壳后24~30 h,为保证雏鹅初次采食有旺盛的食欲,开食可用黏性较小的籼米,可将米煮成夹生饭,用清水淋过,使饭粒松散、不粘嘴。开食料中可掺些切成细丝的青菜叶,如莴苣叶、菠菜叶、白菜叶、油菜叶等。开食最好不用料槽或料盘,可将开食料撒在干净的塑料布上,让全群鹅同时采食,第一次喂半饱即可。
6 加强饲养管理
6.1 合理饲喂 雏鹅消化功能不健全,因此要喂营养丰富、易消化的全价配合饲料和优质青绿饲料。
饲喂时先精后青,少食多餐。1~3 日龄雏鹅吃料较少,每天喂4~5 次,晚上9 点可喂一次。开食料应新鲜,青、精料合理搭配,混合饲料以青饲料占65%~70%、精料占30%~35%为宜。4~10 日龄鹅每天喂6~8 次,精料占30%,必要时可添加0.5%的砂砾,砂砾直径为1.5 mm,11~20 日龄鹅每天喂5~6 次,以喂青饲料为主,开始放牧时精料占10%~20%,21~30 日龄鹅每天喂3~4 次,精料占日粮的7%~8%,并延长放牧时间。
6.2 合理分群 按个体大小、体质强弱分群,第一次分群在10 日龄时进行,每群数量150~180只,第二次分群在20 日龄时进行,每群数量80~100只。残、瘫、小、弱,食欲不振及行动迟缓者及早隔离治疗或淘汰。
6.3 适时放牧 放牧能使雏鹅适应外界环境,可促进新陈代谢,增强抗病力。
初次放牧时间依据气温而定,夏季在3~7日龄放牧,冬季在10~20日龄放牧。放牧应在无风晴天的中午,放牧时间开始为20~30 min,以后逐渐延长,放牧距离由近到远,每天上、下午各放牧1 次,中午将鹅赶回舍中休息。雏鹅放牧时防雨淋、暴晒,以免感冒。牧地有露水时尽量不放牧,以免弄湿雏鹅羽毛而导致患病。
7 疫病防控
7.1 隔离饲养 雏鹅隔离饲养,不与成年鹅和外来人员接触。育雏舍门口设消毒间和消毒池,对进出人员和车辆进行严格消毒。定期用百毒杀、新洁尔灭、消毒宁等对雏鹅、鹅舍及用具进行喷雾消毒。
7.2 接种疫苗 种鹅未接种小鹅瘟疫苗的,雏鹅在3 日龄皮下注射10 倍稀释的小鹅瘟疫苗0.2 mL,1~2 周后再接种1 次,刚出壳的雏鹅可注射抗小鹅瘟高免血清0.5 mL 或高免蛋黄液1 mL。
7.3 添加药物 雏鹅腹泻时可口服硫酸庆大霉素片剂或针剂,1~2 万IU∕只,每天2 次;雏鹅感冒时可肌注青霉素3 万-5 万IU∕只,每天2 次,连用2~3 d,同时口服磺胺嘧啶,首次片(0.25 g),以后隔8 h 服片,连用2~4 d,也可在饲料或饮水中加入适量板蓝根、金银花、大青叶、黄芪、茵陈、党参等中草药制剂,提高雏鹅的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