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以区域农业发展为例
2021-12-24陆艳乐
陆艳乐
(福建师范大学 福建福州 350007)
地理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地理知识的学习不仅有利于理论知识的增加,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生活技能。将地理学科知识的学习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的首选教学方法就是问题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导向,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习得知识的教学方法。将其归纳为五个步骤:认真解读课程标准,分析教材,分解知识点;寻找不同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提出问题,形成问题链,以问题为桥梁,将不同知识点串联起来;课堂上提出问题,搭建解决问题的支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纳。问题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问题解决能力。本文选取区域农业发展这一节,来说明问题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一、案例展示
设计理念:在对课程标准、教材、学情充分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中,共设四个核心问题: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农业布局的特点、农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这四个核心问题层层递进,引导学生先了解东北地区的农业发展情况,农业布局是怎样的,再到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哪些,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策略。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按照学生的逻辑思维顺序,由浅及深,引导学生深入学习。
课标分析:课标要求“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和布局特点”。这就要求学生通过东北地区案例的学习,要学会对某区域农业生产发展条件和布局特点进行分析概括的能力,主要在于技能和方法的传授。因此,教师在对这部分的课程标准进行解读时,要充分了解其中的内涵,要选择典型案例,有代表性的,农业发展较好的区域,对于我国而言,大多数省份选择的都是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案例。
教学内容分析:这一课位于高中地理必修三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的第一节。教材主要以叙述性和活动性两种课文呈现,既有文字介绍,也有地图辅之,同时设置的有活动题和思考题。教材开篇先介绍了东北地区的位置和范围,让学生对东北地区有了基本了解之后,引出东北地区的农业,进而提出影响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在介绍这一部分内容时,对影响较大的优势因素进行了详细阐述,其他因素一笔带过,详略得当,重点突出,体现了地理学中综合性和主导性因素的统一。这部分的知识理论性较强,同时也是帮助学生理解影响区域农业发展因素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提问学生必修二农业区位因素,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上拓展学生思路,为理解东北地区农业区位因素做铺垫。按照教材的顺序,接下来介绍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在这一部分内容中,教师在讲解完成之后,应当适当举例,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举一反三,学以致用。最后是关于东北地区农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这部分的内容,相对较为开放,教师应当给图文资料,让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总结农业发展过程中常见问题及对策,教师进行适当补充即可。另外教师要选择恰当的方式来呈现东北地区农业的发展状况,对于一些地区来说,由于距离东北较远,所以需要老师对东北进行详细介绍的基础上展开对于此地区农业的学习,但是对于东北地区的学生,教师则可以选择让学生从自己的日常所见来描述,从现实生活出发,也可以拉近学生与课堂的距离,在教学过程中,要因地制宜。
学情分析:高二学生在必修二中已经学过农业区位因素,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且已有三年地理学习经验,基础相对较好,对于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主要取决于自己的学习需要和知识的趣味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寻找比较特殊或者有趣的东北元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设问的方式,引发学生的思考。给学生呈现地图的时候,也要教给学生读图的方法,注意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可以将课堂中呈现的地图和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知识联系起来,做到图文信息的转换。
教学目标:
1.根据图文资料,分析东北地区农业开发的地理条件。
2.通过阅读图表,学会对某区域农业开发背景进行分析。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掌握分析不同区域农业的发展方向和重点的学习方法。
4.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因地制宜,对农业进行合理布局。
教学重点:
1.根据图文资料,分析东北地区农业开发的地理条件。
2.通过阅读图表,学会对某区域农业开发背景进行分析。
教学难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掌握分析不同区域农业的发展方向和重点的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歌曲导入:播放《我家在东北》的歌曲,让学生思考,从歌曲中感受到的东北是怎样的。
设计意图:用歌曲,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歌曲中的歌词“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对学生也具有启发性,为新课讲授奠定基础呈现一些比较著名的东北事物的图片,比如东北平原农收的景象、长白山的人参、三河马、三河牛的图片等,给学生感性的认识。引导学生总结,从这些图片上可以得到什么信息,引出东北地区农业很发达的话题,进入新课的学习。
过渡:既然要学习东北地区发达的农业,那得先知道东北地区的位置呈现东北地区范围图,引导学生读图思考东北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在此处要提醒学生注意东北地区的范围不仅有黑吉辽三省,还包括内蒙古的东部。
设计意图:利用感性图片和教师的语言,引导学生的思路顺利过渡到东北地区基础知识的学习上。
过渡:农业是需要一定的地理条件才可以发展起来的,引导学生回忆必修二讲农业区位因素的内容。
设计意图:提问必修二内容,巩固知识的同时,引出本节课重点,让学生自己分析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
对学生的答案进行总结,总体分为两大类,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让学生结合教材和教师所给的图文资料,分析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
设计意图:将学生所回忆的关于农业区位因素的知识点迁移运用于东北地区,引导学生注意考虑区域性,加强对学生区域认知素养的培养。
呈现课本上的活动题和教师提前准备的图文资料,引导学生分析本地区发展特色农业的地理条件。
设计意图:对知识现学现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过渡:我们已经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那在此条件的影响下,它的农业布局是怎样的?有何特点?
设计意图:让学生紧跟老师的思路往下思考,顺利过渡到下一个问题。
呈现东北地区东西向农业自然条件差异图,为学生进行详细讲解,要告知学生此类地图如何去读,引导学生对此图进行理解分析,并呈现三大农业生产区域的特色图片,比如三河马,三河牛,人参,鹿茸等。
带领学生完成教材上的活动题,以第一题为例,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剖析问题。
过渡:东北地区农业发达,是我国目前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那它与其他商品粮基地相比,有何突出优势呈现中国地图,让学生指出九大商品粮基地的位置。
设计意图:考验学生的地图素养,熟悉中国地图。
提供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建设的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材料,总结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突出优势。
带领学生分析教材上的活动题,以第一道题:“分析东北商品粮基地粮食商品率比较高的原因”。
“东北商品粮基地粮食商品率比较高,换句话说就是自己消费得少,卖出去得多,那问题就转化了,为什么自己消费得少,卖出得多?”
给大家一定时间思考:
“自己消费少是因为东北地区地广人稀,人少,所以吃得少,那为什么卖得多,是不是说明市场比较广阔,需要的人多。大家要学会将问题转化,这样就能将难的问题分成几个小问题去解决”。
设计意图:以一道题为例,向学生讲解做题方法,引导学生将问题拆分,再逐一解决呈现东北地区农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突出问题的图片。
过渡:“农业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东北地区在此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大家通过阅读课文和老师所给的资料,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
对学生的答案进行汇总,呈现在黑板上,及时引导学生思考农业发展过程中,该如何避免土壤肥力下降、土壤污染、过度抽取地下水灌溉的措施,提醒学生在农业发展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环境的保护,合理灌溉、合理使用化肥等。
设计意图:利用农业发展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图片,引起学生重视,紧接着引导学生思考农业发展过程中应该注意的环境问题,及时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传递,提高学生环境保护意识。
过渡:“那针对这些问题该如何解决?”
呈现图文资料,并提醒学生结合课本知识,小组合作早出解决措施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思考讨论交流,然后选择小组代表来表达本组的观点,不同小组的同学可以相互补充说明。
设计意图:搭建支架,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图文资料,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小组合作,加强同学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交流沟通能力。
巩固复习:带领学生复习回顾,画出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图,如图1。
图1
设计意图:总结归纳,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也方便学生复习巩固。
迁移运用:呈现珠江三角洲基塘农业的图文资料,辅之以教师的介绍,引导学生运用本节课学习的分析区域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的方法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基塘农业有利的地理条件。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运用,加强对学生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素养的培养。
二、问题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建议
1.对于教材中知识点的分解要充分考虑学生性格和年龄特点,注意详略得当,突出重难点。由知识点提取出来的问题之间应该是相互联系,而不是割裂的,应该形成一条问题链,核心问题贯穿其中,这样不仅有助于教师教学,也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问题情境的设计要充分考虑现实生活,最好的素材来源于生活,更能引发学生的思考。要积极寻找生活中的地理素材,呈现学生感兴趣的材料,做到因材施教。比如讲到农业区位因素的时候,可以提问来自农村的学生,让其描述自己家乡的农事活动,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3.问题的设计与联系要具有启发性和艺术性。比如在讲到水循环的环节时,设计问题情境,向学生提问“水循环的环节是一成不变的吗?人类活动会不会改变它?如果可以,人类活动又是如何改变水循环环节的?”三个问题,层层递进,前后衔接连贯。
4.切实做到以人为本,本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进行教学,提问过程中注重引导鼓励学生,对学生的回答要及时反馈,注重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5.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在真正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将不同教学方法搭配使用,促进教学效果最大化。问题教学法要和讲授法,以及其他一些教学方法共同使用,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学法的最大优势,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促进学生的学习。
6.在教学的过程中,合理使用各种教学资源,地图、视频、图片等资源要注意合理搭配。地图作为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地图来引出问题,但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读图的方式方法,从地图中提取重要信息,将地图与文字知识相联系,这样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强化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问题教学法作为当下新课标较为提倡的一种教学方法,有它独有的优势,也有不可避免的缺点,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合理使用,避免对它的错用和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