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木速生丰产林栽培技术与抚育管理
2021-12-24王日刚
王日刚
(广西桂林市永福县苏桥林业站,广西 桂林 541805)
1.杉树生长的特点
杉木是我国南方林业产区的重要木材资源,杉木本身为亚热带树种,较喜光。喜温暖湿润环境,喜多雾静风的气候,不耐严寒湿热,怕风怕旱。适应年平均温度15-23℃的环境,最低耐受温度为-17℃。杉木成年植株一般高达30米,胸径可达2.5-3米,树冠为尖塔形或圆锥形,树皮呈现灰褐色,大枝平展,小枝近对生或轮生,常成二列状。杉木本身生长快、经济价值高,因此多用做我国林业的常用树种,杉木木材为黄白色,被广泛应用于我国建筑、桥梁、造船、矿柱、木桩、电杆、家具及木纤维工业等行业,同时杉木还具有一定药用价值。
杉木分布还和海拔高低有着较大的关系,它多分布在700m以上到2500m以下的垂直分布带上,在我国的主要栽培区为秦岭南坡、河南桐柏山、安徽大别山、江苏句容、宜兴,南至广东信宜、广西地区、龙津、云南广南、麻栗坡、屏边、昆明、会泽、大理,东自江苏南部、浙江、福建北部、西部山区,西至四川大渡河流域地区,在较南的地区,海拔分布相对更高。
2.杉木速生丰产栽培技术
2.1 杉木选种和预处理
杉木品种多样,不同品种的杉木在不同环境下的生长速度和生长质量也有很大的不同,在选种时需要根据杉木品种特点充分结合具体的播种环境进行选种。一般来说,在选种上要做好两方面的控制,第一就是要选择抗病能力强的品种,有效降低后期遭受病虫害的可能他,更好控制杉木养护管理成本;第二就是要尽量选择颗粒饱满的种子,这类种子天生具备更强的生长能力。在完成选种后,要做好预处理工作,具体操作是将杉木种子先用温水浸泡24小时,之后再放在太阳下晾晒,再用漂白粉对种子进行消毒,保证种子的干净清洁,最后再次晾晒后进行收集,为下一步播种做好准备。
2.2 土地选择
杉木本身的特点是喜阳,适合在温差变化较大的,降水量在800-2000mm的地区生长,其本身耐旱性较差,我国两广地区非常符合杉木的生长环境需求,这就是在两广地区发展杉木林业具有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另外杉木在海拔高过800m的地区生长更优秀,所以具备更多山地丘陵的广西地区比地势较低的广东地区更具生长优势。所以在大环境的选择下,以广西地区为宜。
在小环境的控制上,主要考虑光照和水源的问题,光照要选择向阳地为主,在土质选择上以阴性砂质壤土地为上佳,山地育苗的坡度要尽量平缓,尽量选择杂木块或荒地,不选择长期种植的菜地或者苗圃,这样可以有效降低土地原生细菌对于种子的感染,考虑到杉木树形特点,尽量选择避风地为宜。
2.3 土地清理和施基肥
在完成选地后接下来就要做好土地清理和施基肥的工作,具体做法是,考虑采用炼山方式对林地进行清理,在开荒时要做好防火控制,炼山前要先向有关部门进行申报,在得到申报许可后翻耕进行。在整地过程中,一般和施基肥联合进行,操作是,先使用除草剂对土地中的杂草进行集中处理,然后使用犁耙对土地进行翻耕,在翻耕时,可选择施复合肥,用量控制在1500kg/hm2以上。最终整地效果可以整成畦的形式,畦的高度应为10~15cm,宽度则为100cm左右。在整地结束后,在畦上挖好杉木苗的种植穴进行再度释基肥工作,以提升土壤肥力,此次施肥可多使用有机肥和绿肥,尽量少用无机肥,防治土壤板结,施肥后回土至坑面,保证肥料与坑面相聚20 cm深度,以防栽种时烧根。
2.4 杉木育苗
杉木育苗有三种方式,分别是播种育苗、扦插育苗和嫁接育苗。播种育苗只需要在上述环节之后进行催芽处理后播种即可,在操作中可先使用0.5%高锰酸钾溶液浸种消毒,然后以40 ℃左右的温水浸泡催芽,待種子半数破嘴即可播种。播种采用条状点播,播种后进行覆土覆盖,以0.5cm厚为宜。由于播种时期多是1-3月,为了保证苗床温度,要做覆草保温工作,同时覆草还能为嫩芽初期提供良好的遮阴效果,出芽后可适当施氮肥壮苗。
扦插育苗方式是,在有机肥或复合肥翻耕后的土壤上,选择粗壮、充实、无病虫害的穗条,在祛除侧枝后,剪成8 cm长短,基部保持斜口状的扦插苗,为了保证存活率,可使用生长调节剂做催根处理,在催根完成后进行扦插。扦插株行列间距以5 cm×20 cm的间隔展开,扦插深度为4 cm左右适宜。扦插后要做好防晒工作,可进行覆草或者设置阴棚,并定时定量洒水,保持苗床湿度。在扦插期间可使用0.2%的尿素或者磷酸二氢钾溶液进行喷洒,促进插穗的生根和抽梢。
在嫁接苗的培育工作中,主要要做好嫁接砧木选择,一般选择3年生的良种杉木壮苗,接穗选优良品种树冠中上部的一级侧枝。接穗长度截取在15~20 cm,尽量做到随采随接,在远距离的嫁接中要做好运输环境的湿度控制,嫁接完成后要绑紧,并施入适量有机肥,同时做好病虫害防治管理。
3.杉木抚育管理
杉木速生丰产的栽培工作完成后,主要工作就是抚育管理,在杉木林成长前期主要是定期除草、施肥和病虫害防治工作,在后期还要进行合理间伐提升杉木质量。
3.1 杉木幼苗抚育
杉木幼苗是成长中相对脆弱的阶段,在完成基本的育苗工作后,要不断观察幼苗走势,观察是否存在烂根坏死现象,如果出现,要及时做好补苗工作,操作上可早晚一次掀开覆草进行观察,同时可适当喷洒波尔多液,促进幼苗健康生长。在幼苗生长阶段,要做好除草控制,由于该阶段的幼苗根基不稳,所以在进行除草工作时,要保证除草工作不会破坏杉木幼苗的根部。除草的频率一般控制在一年两次,最好在五月和八月展开,杉木除草工作在头三年需要有效执行,在树龄超过三年后可适当降低频次,在除草时,顺便观察杉木幼苗的长势,对萌芽枝条可有效去除,从而保证主干枝条健康生产。在除草阶段同时要做好追肥处理,提升土壤肥力,最好以农家肥和绿肥为主,在追肥时不能让肥料直接接触杉木根部,避免对树木根部造成直接损害。
3.2 病虫害防治
近年来,我国的杉木林病虫害问题频发,主要原因是极端天气出现的频次增加,病虫害来源更广加上极端天气会削弱杉木林的抵抗能力,因此近年来我国在杉木林业管理中在病虫害防治的成本上也明显升高。
在进行病虫害管理上,要充分做好病虫害的预防管理和病虫害发生后的治疗工作,目前,常见的杉木病虫害主要有炭疽病、叶枯病、猝倒病以及杉梢小卷蛾和白蚁。在爆发病虫害后,要先根据杉木林的表象尽快确定病虫害类型到底是害虫肆虐引起的虫害还是细菌真菌感染引起的病害问题。在出现虫害问题时,比如杉梢小卷蛾和白蚁,可使用物理方法利用害虫的趋光性等特点进行集中灭杀,也可使用化学方法喷洒针对性的农药进行定点防治,推荐使用最环保的生物方法,通过引入害虫的天敌进行虫害控制,该方法抑制虫害效果明显,持久性强,不会产生化学污染。
在病害的防治工作中,需要足够的经验根据杉木表现确定病原类型,比如在早春时节,出现了树叶、枝干会变黄,并逐渐蔓延整树,甚至出现杉树枯死的问题,这类病害多是炭疽病,在治疗上可使用多菌灵可湿粉剂、波尔多液以及百菌清可湿性粉剂进行喷洒,在喷洒完成后定时进行消毒,降低病害的再发几率。如果杉木枝叶上出现黄斑并伴随着大量的叶片掉落,多是叶枯病病害,在治疗时可选择使用霉素钙盐和盐酸四环素等药剂进行喷洒预防。
3.3 间伐控制
杉木的长势需要通过合理的间伐进行控制,这可有效提升单位面积的杉木品质,在杉木林生长到8~13年时,应当作为重点间伐时间段。间伐原则是去小留大、去劣留优、去密留稀。在间伐时间选择上一般以冬季或初春为宜,两次间伐时间控制在5年左右,间伐面积一般控制在产量的15%左右。在初次间伐时可增大间伐量,最大不超过总产量的25%,在间伐时可顺带对林地进行除草,松土和追肥。
4.结束语
林业工作是我国的基础生产型产业之一,杉木作为林业产出中的重要资源,做好杉木的栽培管理和抚育管理,提升杉木质量,对于整个产业链的良好运作都有积极的影响,如今以我国广西地区为代表的杉木林业产区在杉木生产管理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经验,但是还存在一些技术之外的因素,比如管理问题、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和恶劣天气环境的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结合实际生产环境进行有效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