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人民为中心”视野下的综治模式研究
——以贵州省F县S镇“1+4+N”综治模式为例

2021-12-24

农村科学实验 2021年8期
关键词:综治以人民为中心土地

李 娟

( 中共凤冈县委党校,贵州 凤冈 564200)

1.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平安中国,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随即,在各个地方形成各有特色的综合治理模式。F县S镇形成“1+4+N”的综合治理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该模式在具体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提炼经验,有效推进了基层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也使得镇域经济发展有显著提升。

2.“1+4+N”综治模式运行现状

2.1 “1+4+N”综治模式的内容

“1+4+N”综治模式,即1个中心(S镇综治中心),4个室(如:禁毒“阳光驿站”、夷州“和事佬”工作室;“老熊”调解室等),N项内容(一是突出一个中心;二是坚持一套模式;三是用好一张网格;四是聚集一股合力;五是解决一批问题)。

2.2 “1+4+N”综治模式的运行现状

自“1+4+N”综治模式启动以来,在村居委会显目位置张贴“XX村综治中心”的牌子。全镇形成“阳光驿站”禁毒网格人员300余人;通过“调解室”和“和事佬”工作室成功调解民事纠纷360余起,涉及土地、婚恋情、宅基地等多个方面的纠纷;联合综合执法等部门,合力解决乱砍滥伐等一系列违背自然规律的事件。从总体上来看,“1+4+N”综治模式的运行在四村三社区都采取和村支两委“两块牌子,一班人马”的形式。

3.S镇综治模式的经验

3.1 以党建为引领推进“1+4+N”

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基层各方面事务的处置只有在充分发挥基层支部堡垒的作用下。“1+4+N”的综治模式,其运行的核心要素就是坚持以党建为引领。“1”这个中心就是在镇党委的领导下进行具体工作的;“4”的发挥,也在于充分发挥村总支和组级支部的作用,真正做到“群众支嘴、干部跑腿”的效果。坚持党的领导,如坚持“带班值班制度”,综治中心实行领导带班制度,主任、副主任轮流带班,工作人员要严格值班,服从综治中心统一管理调配。完善突发事件预警处置预案,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及时依法处置。

3.2 建立健全“1+4+N”综治制度

“1+4+N”综治模式的运行,不只是在于这一个中心和几个室就能有效完成的,还需相应的制度,一是用来规定在综合治理过程的程序,二是用来约束执行人在执行过程的行为,三是规定一定的执行范围。S镇建立健全相应制度,如《S镇群众接待室工作制度》等。同时,将这些制度印制成手册,便于学习和实践;另一方面,全部做成上墙资料,方便群众,做好静态服务。

3.3 提炼和推广可行的工作方法

S镇各村社区在具体的综合治理实践中,不断地进行总结经验和提炼具体可行和可推广的工作方法。如提炼了“S镇综治中心群众工作法”和“S镇综治中心矛盾化解法”,包括有联系群众“八个得”;服务群众“四心换四情”等。这些工作方法的提炼和推广,形成“实践—理论—实践”的工作方法优化逻辑。

3.4 注重事件的三个阶段

“1+4+N”综治模式注重事件的三个阶段,并应对各个阶段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健全有效制度。以“1”进行事前的综合研判,结合“N”的元素,广泛接收来自基层可能出现的综合治理问题的线索,镇综治中心从镇情以及辖区内村社区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分析,可能出现的综合治理问题,做到事前防范;以“4”为链点,做好事中分类处置;以“N”项内容做好事后处置,一是以人民为中心确保人民的根本利益,惩教融合,罚育结合,减少同类事件的再发生。有效解决了事件的三个阶段,以问题为导向,基于优化方式方法的路径,着力于解决百姓身边最关心的事情,改变从“管理”的基层综合治理模式到“治理”的综合治理模式。

4.S镇综治模式的启示

“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现实经验表明,乡村纠纷的解决模式是透视基层社会治理运行的基本窗口。由此,可以看出基层综合治理的有效解决反映这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实现进程。

4.1 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的思维导向

“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基本方略,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的内生动力,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遵循。“1+4+N”的综治模式是基层设计和顶层设计相结合的重要表现。一方面,是综合治理不偏离方向,始终把群众最关心的事放在第一位,坚持综治工作走群众路线,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另一方面,这是开展综治工作的逻辑起点,基于“以人民为中心”的要领来思考问题和指导实践。

4.2 善用辩证法思维指导综治实践

4.2.1 处理好“大”与“小”的辩证关系

所谓的“大”与“小”是基于矛盾关系和事件的影响范围而言,如何有效处置两者关系是关乎全镇综治的大局。如J社区处理的一事件中,就体现了这以辩证关系。J某组村民的父亲死后欲安葬在另一个村民组,另一村民组不同意其安葬,认为有破坏改组的“龙脉”。最后通过“1+4+N”的综治模式的来处理,首先是把当事双方统一到综治中心办公室,平稳双方情绪;其次利用“和事佬”调解办法,在相关职能部门找到公墓划定范围,劝解双方要合规合理处理村民之间的事。不难看出,充分利用了“大”与“小”的辩证关系,把村民组之间的“大”的氏族之争问题化为“小”范围的公墓划定问题,合规合理合情处理。

4.2.2 处理好“破”与“立”的辩证关系

在基层,受传统农耕思想的影响,小农思想下的村民,有着自我保护先天性意识。这种先天性的保护意识在土地上表现得尤为明显,这其中或许跟我国农村社会从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变化有着莫大的关系。如在S村的一则综治事件中,一村民认为其土地归其所有,在S村实施500亩以上坝区建设时,需要流转其土地,便于土地规模化经营需要而修建机耕道。但该村民始终不同意拿出土地,认为这是他的“命根子”,靠这一块土地养活几代人。通过“1+4+N”的综治模式,协商其他村民,用相同条件的土地与其进行调换,有效解决该户的土地流转。这个过程中,以防止该村民小农思想的“破”,作出极端的事来,用其他村民调换土地的办法来“立”该户守着土地收益的心理。

4.3 “1+4+N”的综治模式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4.3.1 避免形式化,摒除综治工作“走过场”

“1+4+N”的综治模式的运行,一定要避免形式化。首先是在“1”这个点上,机构的成立不能形同虚设,要履职尽责,发挥其作用。其次,在“4”这个点上,要深入群众,听群众的声音,解群众之争,不能只做资料,层层上报。再次,在“N”这个环节,要充分利用政策,不搞“高大上”,要把政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切实关注百姓身边的事。只有这样,才能摒除综治工作不是简单的立几块牌子,做几份资料,发几条讯息式的“走过场”。

4.3.2 打好组合拳,融合村社区其他工作

几乎所有惠民政策的落实都在基层,综治工作只是其中的一项,但做好综治工作是其他工作的保障。所以在村社区一级,要打好组合拳,有效融合综治工作和其他工作,统筹推进,“不偏科”。一方面,要做好综治工作为其他工作的推进服务,另一方面,在做好其他工作的同时,融合综治工作。

4.3.3 练好综治本领,强化提升综治能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得到较大的改善。这就要求我们的干部要处理“学”与“干”的矛盾关系,即要练好专职本领,强化提升业务能力。要在不断学习新政策、新知识的背景下开展综治工作,只有学到东西多,才能有效为民服务,在工作中不被群众思维所牵制。要在工作中,即“干”中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即使再好的制度,如果不在具体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都必将会被社会和历史淘汰。因此,我们练好综治本领,学在最前沿,干在最前线。

5.结束语

S镇“1+4+N”的综治模式从理论上来看,符合我国推进现代化进程的需要;从实践上来看,是S镇探索综治工作的经验提炼和总结。它在一定程度有效改善了基层治理环境,符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但仍要注意一些问题,避免形式主义等不良作风的出现,要不断汲取经验,不断丰富、完善和健全相关规章制度,按章办事,有理可循。

猜你喜欢

综治以人民为中心土地
我爱这土地
新形势下如何抓好综治维稳工作研究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做好国有企业综治保卫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做好国有企业综治保卫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中国改革的成功取决于科学的理论指导
浅议在党建中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深刻理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彭泽县审计局被评为“2014年度综治维稳工作先进单位”
分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