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科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结构维度研究*

2021-12-24张怀英

南方农机 2021年7期
关键词:商科双创意识

张 艳 , 张怀英 , 李 璐

(吉首大学商学院,湖南 吉首 416000)

0 引言

自我国系统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以来,国内创新创业活动蓬勃发展。创新创业是国家赢得未来的基础和关键,双创由“众”而积厚成势,因“创”而破茧成蝶。人才是国力强盛最重要的资源,创新是政策制定和制度安排的核心因素,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本保障[1]。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懂知识、会技术的商科人才在商业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赏识和青睐,企业、社会、国家需要高素质的商科应用型人才去迎接互联网浪潮下的机遇与挑战。商科学生作为我国现行教育体制下特地从事经济管理相关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是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力,其双创能力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我国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实现。

1 国外高校双创教育能力培养模式分析

国外发达国家的创新创业教育开展得比较早,模式和体系相较成熟,在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的人才培养方面具有充足的经验,这对我国培养综合型的商科学生人才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1.1 美国的双创教育能力培养模式

美国是最早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国家[2]。美国的双创模式可以分为以下三种:一是注重专业领域的双创教育模式。在专业领域以嵌入创新创业课程方式开展双创教育,比较典型的是在商学院开设相关课程,百森商学院和哈佛商学院就是其典型代表。二是注重通识知识培养的双创教育模式。不同于专业型的模式将重点关注于某个特定圈,通识型的双创教育强调面向全体,高校开设受众群为全体学生的双创教育课程,如麻省理工学院、杜克大学、康奈尔大学等。三是混合型双创教育模式。结合专业型和通识型模式的特点,将课程分为两部分,斯坦福大学采用该种模式,该模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又被称为产学研一体化模式。

1.2 英国的双创教育能力培养模式

英国双创教育的成熟度在全球首屈一指,经过长时期的总结发展,形成了完善的双创教育体系。英国双创教育模式大体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强调融入式的培养教育。将创新创业课程融入专业教育中,比如杜伦大学设置“创业学”课程,南安普顿大学开设“战略创业”课程。第二种强调中介的重要性。依托中介平台完成创新创业教育,比如剑桥大学设有大学科技园,牛津大学赛德商学院设科技创业中心。第三种是引入外部力量。将利益相关者纳入双创体系,借助第三方的力量开展双创教育。英国大学通过NCEE、HCGE等机构合作提升老师的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1.3 日本的双创教育能力培养模式

日本对于创新创业教育能力的培养注重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对创业精神的启发型教育培养。利用综合选修课程,让有兴趣的同学加入进来,领悟创办公司和创业的价值所在,让学生感受到创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难题,体会到创业过程中的艰辛,其代表有横滨国立大学。二是针对创业知识进行系统性教育。将“创业导入课”设计进必修课程,旨在向学生传递系统性的创业知识,培养独立的创业人才。比如立命馆大学将“实践科目群”纳入必修课程体系。三是对创业技能的演习型教育。庆应义塾大学就通过实验室支援项目给有意愿创业的人提供援助,该做法有利于缩短学生的创业准备期,缓解创业过程中的部分困境。四是为积累创业经验开展实战型的双创教育。大阪商业大学借助创业先锋班和创业俱乐部平台进行双创教育,该做法重在强调实战对于学生的重要性。

2 我国商科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能力培养现状

目前,我国对于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还是以理论教学为主,还未充分认识到实践对于双创能力培养的重要性,缺乏有针对性的培养,对通过这种方式所培养的商科学生于应对瞬息万变的现代商业而言所发挥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市场需要的是高素质的应用型双创人才。

2.1 缺乏创新意识

作为创新活动原动力的创新意识,是个体在创新活动中自省意识、美好愿望与积极情绪的总和。我国商科学生的创新意识表现为能否自觉、有意识地进行实践活动,并表现出很强的自主性。我国现有的商科学生缺乏创新创业方面的启蒙教育,所以在创新创业能力方面处于被动的状态,往往研究方向由老师指定,缺乏自我的思考,该状态培养出的商科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和创业魄力。

2.2 缺乏创新知识

我国高校对于商科双创教育培养采用相同的模式,缺乏层次体系,于本科生和学生采用相同的人才培养模式,忽略了两者认知的差异性。商科专业设置无明显差别,交叉学科设置不足[3-5]。商科学生不能及时的更新前沿知识,接触科学前沿的机会比较少,资源获取有限,专业知识获取较少,自身“数据库”更新较慢。

2.3 缺乏创新思维

部分商科学生已经习惯了“填鸭式”学习和跟随式学习,形成了思维定式,因循守旧不愿意去创新,缺乏全面综合的思考。

2.4 缺乏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6]。由于学校缺乏相应的软硬件设施,商科学生无法及时地将理论应用于实践,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开展创业相关活动受到局限。受社会实践缺乏的影响,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未受到进一步的训练,缩短学生社会适应期的目标就无法实现。

3 商科学生双创能力的结构维度

3.1 商科专业素养

3.1.1 强化意识、增长商科专业知识

高校商学院应把培养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作为唯一目标,以人为本,把人才培养放在中心位置。商科学生要有创新意识,具体来说,就是要有问题导向意识和不以成败论英雄意识。问题导向意识,要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用敏感触角感知问题,转被动为主动,在完成学校基本任务的基础上,接触前沿知识,积极主动与同学、老师交流探讨,进一步产生创新灵感。不以成败论英雄意识即不要将结果作为衡量双创教育开展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享受过程。现在大众对于创新创业的认知中带有功利性的判断,认为创新创业一定要成功。对于商科学生来说双创教育最主要的是去探索,去求知。切勿因失败的实践经历使学生对双创能力的培养失去信心,也切勿因创新创业教育能即刻带来经济利益而带有功利性,忽略了双创教育对人专业素质的提升。商科学生不仅要学好商科专业知识,也要对通识知识、相关法律法规、商业管理和服务知识以及商业创新创业知识体系都要有了解,熟悉相关知识有利于商科学生提高双创能力。学校也应调整培养计划改变单一的纯理论授课形式,采用多样化的培养模式,制定相应的双创培养计划,打破双创教育的局限性,力求在培养方式和评估模式等方面创新,以此鼓励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工作。

3.1.2 注重价值观的形成

双创能力的提升不仅需要知识层面的提高,学生的个人品格提升也很重要,成熟的价值观有利于迸发出更多的灵感,激发更大的创业热情。独立人格是创新型商科人才必备的人格之一,具有五个特征:一是保持对事物的新鲜感;二是思想上的独立;三是思维上的批判精神;四是行动上的创新;五是道德责任意识。具有独立品格的人才不拘一格,敢于创新,有强大的理想信念,正是创新型人才所需要的特征,也是刺激创新意识源源不断产生的内在条件,是所有能力和实践的基础。学校、社会、企业的活动会影响学生价值观的塑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和谐的创业环境都有利于学生塑造正确的价值观知识。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观念、心理品质、商科专业意识、专业态度、创新创业心理特质等各方面都会受到价值观的影响。

3.2 商业社会实践

商科学生多以研究FAME为主,即金融、会计、管理、经济学四个方向,这些方向贴合社会实际,也非常注重实践性。于商科学生而言,社会实践能帮助他们完成从理论层面到应用层面的进化。社会实践是学生创新能力的源泉,也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不竭动力。商科学生培养更强调刚柔并重的能力结构特征,更强调工作实践的层级积累、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2.1 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

“引进来”,引进外部优质资源,如富有实践经验的客座教授讲座教学和技术设备等。让外部资源刺激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利用沙盘模拟等实践教学让学生切身感受商业氛围,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锻炼团队协作能力;另一方面代入角色思考以此体会创业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邀请实战企业家进学校为学生开展讲座,吉首大学商学院就借助风雨湖大讲堂平台让学子听到外面的“声音”,实践派的企业家与理论派的学子的迸发出不一样的思想火花;以“赛”育人,借助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创业过程中所必需的团队意识等,本院开展的比赛有MBA案例大赛、企业模拟大赛、财务大数据应用能力竞赛等。“走出去”,利用三下乡、实地调研、暑假社会实践等方式走出学校,走进企业,走进真实地实践情境,不再局限于虚拟情境,实践出真知。实践情境相对于学校的模拟情境,案例塑造的情境更加真实,学生这一群体利用自己的探索能力自主培养自己的创新创业能力。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更多的是强调商科学生与社会的双向接触,从实践中培养创新创业能力。

3.2.2 发挥多主体协同培养作用

建立健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平台和机制,需要多主体共同发力。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特性决定了必须构建双创教育实践平台,通过实践的各个环节让学生锻炼经营管理、自主学习、组织协调、社会适应、知识及信息获取能力,其平台的构建离不开大学、政府、企业的共同合作。大学向政府、企业输送人才,政府通过政策支持鼓励人才创业,企业向学校提供技术、资金等支持,借助实践平台实现产学研一体化。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商科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需要从商科专业素质和商业社会实践两个维度发力,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培养过程要注重人才质量的管理而非人才数量的管理,培养目标高度切合时代发展需求,培养过程要紧密结合培养目标。1)商科学生的培养要紧抓专业基础,多形式增强学生专业理论的知识积累,全方位提升商务技能熟练度,使其在工作中更好适应多岗位的需求,从事复杂性和关键性的商务活动。2)多层次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不仅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更能立足于自身岗位长足发展。3)深度打造学生的工作能力,既要发挥自身的专业技能,也要高效组织团队完成工作目标和任务。4)商科人才应是具备极强的学习能力和自我变革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不断汲取最新的管理理论和形成最新的服务意识,并结合最新的工作要求转变为最佳的服务管理效益。

猜你喜欢

商科双创意识
面向现代产业急需 培养复合型商科人才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新商业模式下新商科通识课建设的思考和探索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