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长效发展机制

2021-12-24程振国

绿色环保建材 2021年11期
关键词:陇西县农田水利用水

程振国

陇西县灌溉管理所

1 建设现状

据统计,截至2010年底,陇西县农业灌溉中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共30多眼处,其中3条万亩自流渠,小型泵站3处,截潜流3处,有效灌溉面积5.6万亩。

2 存在的问题

2.1 老化现象严重

陇西县非常重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工作,并且从改革开放开始建设了众多水利工程。但是,经过数十年的运行,许多工程、设备出现老化严重的问题,例如灌溉站、水泵、渠道等由于年久失修,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2.2 灌溉效率降低

陇西县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水源不足,再加上缺乏配套、完善的渠道系统,只能进行近距离灌溉,无法实现远距离灌溉,导致灌溉整体效率偏低。同时,存在农田漫灌、土渠输水等现象,不仅灌溉效率较低,还会造成严重的水资源浪费。

2.3 管理相对落后

陇西县实施税费改革后,取消了“两工”,导致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出现管理落后、缺乏资金、缺乏人力等问题。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运维、清淤等,都需要投入专项资金和人力,但是由于缺乏长效的运维机制,资金筹集困难,再加上青壮年外出务工,清淤工作无法顺利进行。

2.4 灌溉收入偏低

陇西县农业灌溉税费的价格相对较低,并且存在征收难度高的问题,灌溉收入较低,无法满足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日常运行维护和管理需求。仅凭水费来应付开支,即使当年水费全部足额回收,也严重入不敷出。目前我县水费价格远低于35~40元∕亩的平均水价。而且水费收缴率整体不高。

2.5 农业水源短缺

水源是保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项目正常运行的基础,但是陇西县的年降水量较少,再加上地形结构比较复杂,导致县域降水分配不均匀的问题,无法为农作物生长和发育提供充足的水源。全县境内没有一处调蓄工程,现有的三处截潜流工程,由于近年来河道乱采乱挖严重,大量泥沙进入截留管,河床逐年下砌,地下水位也随着下降,使其不能正常发挥效益。灌溉仅靠渭河河道水,远远不能满足灌溉的需求,渭河一年中只有三个月有水,多时断流,一般雨季才有水,而雨季地里的水也是饱和的,群众不灌,因河道河床被破坏,河水来去快,难以蓄水。目前,工业用水、城市用水量不断的增加,导致农业用水所占的比例不断的降低,没有充足的水源用于农业灌溉,水源短缺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引洮工程的运行有效缓解了水源短缺问题,但是由于灌溉管线和地理局限性,当川部分灌溉工程不能受益,引洮管线沿线新发展的灌区,由于地不平整田间配套不太完善导致辖区群众灌溉积极性不高,灌溉成本太高致使引洮工程不能发挥该有的效益。改变现状措施:平田整地完善配套设施,政府补贴水价,引导群众种植高效农作物,严格执行全国综合水价改革。逐渐延伸引洮工程灌溉管线覆盖全县灌溉工程,既完全发挥了引洮工程的价值,又能让原老工程发挥更大的效益。目前的水价是每亩20~25元之间。

2.6 灌溉面积逐年减少

近几年随着重点小城镇的建设,招商引资的开发建设,大城镇的厂矿不断涌入小城镇,使小城镇的住宅、办公楼供不应求,耕地面积逐年减少,以前的有效灌溉面积成了如今的住宅小区和工业区。

3 对策建议

3.1 “因地制宜,科学发展”的规划机制

要做好小型农田水利规划的统筹安排,推动小型农田水利协调发展。要以当地农田水利规划为平台,有效整合有关部门的涉水项目资金,使农田水利建设规划真正成为各部门用于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的整合平台,实现统一规划、统筹安排、集中使用,切实提高各类资金的使用效率。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资金使用机制的创建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明确资金使用原则,需要明确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公益属性,需要将补助性质的资金全部用于工程建设,保证资金落实到工程项目建设;资金需要优先用于经济不发达的地区、饮水和农业灌溉不便利的地区,最大化发挥资金的价值,帮助广大农民群众解决灌溉难题和饮水难题;保证资金分配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制定补助申请的科学标准和规范,例如水利化程度、收入、缺水程度等,只有满足相关要求之后才具备申请资金补助;做好资金管理制度建设工作,需要制定专款专用制度、审查制度,避免出现私自挪用、占用资金的情况。

3.2 “政府引导、农户参与”的建设机制

农民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直接受益者,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上,应改变过去政府一手包办,农户参与决策和监督少的做法,遵照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民办公助”的原则,推行农户全过程参与建设模式。要广泛调动受益群众的积极性,通过以奖代补、先干后补等多种方式,引导农民群众自愿投工投劳兴修水利。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政府需要采用培训、宣传以及政策等多种方式,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进行宏观管理和多元引导。政府需要制定奖励政策、补助政策等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提供支持。政府需要通过广播、电视、管网、微信公众平台等多种宣传途径和方式,强化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扶持政策、引导措施等的宣传,让更多的农民群众能够了解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重要性和优惠政策,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中。工程管理人员的水平也直接影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因此,政府需要制定规范的培训制度,对工程管理人员进行无偿培训和再教育,帮助其掌握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各种先进技术、知识等。同时,可以实施持证上岗的模式,只有获得相应资格证书的管理人员才能够进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对于经济条件较差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项目,政府需要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保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农业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提高区域农业经济效益,带动广大农民群众发家致富。农户自主参与制度是推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长效机制创建的重要环节,广大农民群众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参建者、管理者以及使用者,即是工程建设管理的主体。因此,创建农户自主参与制度,通过强化宣传和教育,让所有的农民群众意识到自身的主体地位,清楚地认识自身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性。此外,还需要做好工程规划、工程实施、用水规范、水价制定、施工控制等管理,让广大农民群众参与到上述全过程,以自主管理的方式,提升工程管理效率和质量。

3.3 “产权明晰、权责一致”的管护机制

针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国家管不到、集体管不好、农民管不了”的问题,应遵循“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对不同农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产权进行明确,确定管护的负责人,实现传统重建设轻管理向建管并重的管护机制转变,为实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长效发展奠定基础。农民用水者协会是农村用水管理的专业机构,做好农民用水者协会建设,经过相互协调,能够有效消除农户个体和小型公共农田之间的矛盾。遵循民建、民有、民管的原则,对农民用水者协会现有管理机制进行调整,将其培育成农业用水、管水的主体,由用水者协会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项目进行建设、管理以及维护。此外,需要创建透明的水价机制,让农民群众能够明白水费的细则,以透明的价格,让农民群众放心。对农民群众的用水实际需求进行充分考虑,创建科学的用水收费制度和标准,创建超用加价、定额灌溉等计价系统,采用价格机制做好农田灌溉和生活用水调节,既能够保证用水收费,又能够提升用水效率,避免出现部分地区用水浪费,其他地区供水不足的情况。

3.4 “拓宽渠道,增加投入”的资金筹集机制

充足的资金支持,是保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顺利运行的前提,因此需要做好资金筹集工作。通过不断的拓宽资金渠道,增加资金投入,创建完善的资金筹集机制,能够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长效运行奠定基础。在进行资金筹集时,不仅需要依靠传统的融资模式,还需要拓展其他渠道,增加资金来源,保障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各项工作能够高效、有序的开展。资金筹集机制创建时,既可以根据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公益属性,通过公益渠道进行融资,或者寻求相关部门的帮助,获得相应的资金支持;还可以根据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营利属性,引入市场化模式,吸引市场相关企业、金融机构等投入资金。投入的资金可以通过收取灌溉费、水电费等方式获得效益,这样能够吸引更多的市场主体参与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融资中,以多样化的融资渠道投入充足的资金,保证其能够可持续、稳定的运行。

3.5 “强化维护,长效运行”的维护机制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和破坏,如果不能及时采取针对性的维护措施进行处理,势必会影响其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因此需要创建完善的维护机制。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维护采用分类维护的方式,具体表现为:其一,农业大户维护方式,农业大户具有较强的维护专业能力、设施以及资金等,采用该种维护方式能够提升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维护水平和质量。同时为了激发农业大户参与维护的积极性,政府和农业部门需要给予农业大户一定的政策优惠、提供融资渠道等,以多种福利措施,让农业大户更加主动地进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维护管理;其二,分散维护模式,广大农民群众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主要参与者和受益者,采用分散维护的方式,能够最大化发挥农民群众的优势。农户个体参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渠道、堤岸维护,或者采用个人承包维护的方式,能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在农田灌溉过程中发现渠道存在安全隐患,可以直接采取措施进行维护和修补,如果依靠个人力量无法保障维护到位,可以采用散户集中维护的方式,还可以成立维修基金补助用水协会,尤其集中对农业散户进行管理,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进行比较专业、系统的维护;其三,农业企业化维护模式,农业企业尤其是龙头农业企业,无论在当地农业生产和发展,还是区域经济发展方面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采用农业企业化维护的方式,在当地政府和农业部门、水利部门的引导下,共同参与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维护中,能够实现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更加专业化、系统化的维护。

4 结语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长效发展需要不同主体的参与,做好各个主体的协调管理,能够推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其一,做好管理权、经营权以及所有权的协调管理,明确各个主体的权限,保障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可以高效运行;其二,做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水利改革、乡村改革的协调管理,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发展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其三,做好发展、稳定的协调管理,深入广大农民群众,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农业生产的关系进行协调,在保证稳定的基础上促进发展;其四,做好短期和长期的协调管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不仅需要注重当前经济效益,还需要考虑长远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以当前联合长远的机制,促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长效发展。

猜你喜欢

陇西县农田水利用水
论述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管理的要点
校园宿舍洗浴用水余热回收节能分析
农田水利工程施工中渗水原因及防渗技术
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措施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实施策略——以甘肃省陇西县为例
共享推动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以陇西县巩昌幼儿园实施集团化办园探索为例
推进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力促现代农业高效发展
2017年7月26—27日陇西县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关于陇西县退耕还林现状的调查报告
迎接高风险的用水时代——读《大水荒:水资源大战与动荡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