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庭院建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探索与实践
——以徐州“马庄经验”为例
2021-12-24鹿咏楠
鹿咏楠 李 骏
(南京财经大学,江苏 南京 210023)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由此来看,美丽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关键,美丽庭院建设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当前关于美丽庭院的研究中可以发现,美丽庭院建设主要是以社区或者家庭为单位,往往注重个体单位的整洁与美丽,这种实践与探索可以有针对性、高效地提升个体单位的环境与生活,短时间内快速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感。但是现有的方法路径忽略了从全局来探索美丽庭院的建设,无法将不同地区的建设经验进行有效借鉴与复制,也难以总结其深层次的转变逻辑。美丽庭院建设并不单纯是顺应国家政策需要,同样也需要对实现乡村振兴、促进社会发展具有实际意义。比较之下,西方对于农村生态宜居的理念方面比较系统完备,我国对于农村生态建设的总体思路还处在起步阶段,一般会借助西方理论来应用于我国美丽庭院建设的实践。而进一步贴近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则需要改进现有的美丽庭院建设瓶颈。鉴于此,笔者从分析美丽庭院建设现实困境入手,通过对于徐州马庄村美丽庭院建设经验的特色分析,提出当前美丽庭院建设的应然策略。
1.美丽庭院建设的现实困境
1.1 村庄、拆迁社区等地基础设施薄弱。城市新兴住宅区虽然在环境、基础设施等方面较为完善,也很注重美观性与实用性,但较多老旧住宅、拆迁小区则因为年代久远或建设资金不足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例如乱堆、乱占公共区域、绿化缺失、电路老旧易引发安全问题等。 “城中村”现象未能得到应有重视,建设资金不到位、管理形式表面化,相关街道、社区整改较为困难。相较于城市建设,一些乡村基础设施条件则更为落后,村民住房也相对散乱,缺少统一有序的规划,厨厕排污设施不完善、道路未加修整致使交通不便,使得美丽庭院建设任重道远。
1.2 建设元素缺乏整体性,系统性。美丽庭院建设元素之间相互缺乏紧密联系与支持,出现断链或者孤立状态,很多付出变成重复、浪费资源,美丽庭院也因此缺乏完整性。例如,在乡村基础设施改善不能一步到位,厨厕革命正在进行,污水改治问题却迟迟没有得到重视;再如,将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环境建设完全割裂,在措施设计之初就因考虑不周而忽略建设元素可能性。同时,城乡一体化统筹规划程度不高,各个地区创设起点和设定的标准参差不齐,呈现出“碎片化”的状态;社区与社区之间也没有建立明确的美丽庭院建设规划方案,所提出的“特色化举措”也消弭因缺乏整体性而过于零碎的“散点”中。
1.3 建设内容缺乏深度与内涵。在美丽庭院建设中,也存在重形式轻内容、 “治表不治本”的现象。庭院改善多采用举办短期评比活动,过多强调表面整洁宣传,而忽略了久久为功改善基础设施等问题;基层治理路径不清晰,居民参与的内生动力不足,建设成效因此而缺乏深度与内涵。
2.问题的突破——马庄村经验探索
马庄村隶属于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潘安湖街道办事处,地处徐州市东北郊25公里处,离京沪高速铁路徐州站18公里、观音机场50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2017年12月1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徐州市马庄这个小村庄,使得这个美丽的村庄走入更多人的心中。三十多年探索实践,马庄用一个个辉煌的成就证明了习近平总书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的重要思想。从当年的贫穷落后中觉醒,马庄在1986年借助国营经营权台煤矿和自身丰富的地下煤矿资源兴建中心煤矿,开矿起家。随后,又凭借自身优势办起水泥加工厂、瓦砖厂、面粉厂等十多个企业。再到本世纪初,马庄嗅到时代发展的先机与自身产业的落后,关停小煤矿产开始实施产业转型。再到如今发展生态旅游、文化产业,历经时代蹉跎,用挫折来磨炼几代人民的意志与信念,最终在每次变革中涅槃,生动展现了“一马当先的勇气、马不停蹄的毅力、跃马扬鞭的速度、马到成功的效率”。
2.1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兴办了煤矿的马庄村逐渐积累了一大笔财富,农民在温饱问题得到解决的同时,也开始滋生一些不良风气,家庭邻里纠纷不断,经常有人酗酒滋事甚至是聚众赌博,更有甚者还从事一些封建迷信活动。1988年,时任马庄村书记的孟庆喜面对这些问题,陷入了沉思,“不能因为口袋鼓起来,把脑袋变空了”,于是,他组建了“苏北第一支农民铜管乐队”,提出了“文化立村、文化兴村”战略。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大多数农村还在想办法让物质上富起来的时候,马庄村已经意识到精神财富的重要性,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以观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将良好的价值体系潜移默化的传递给村民。苏北第一支农民铜管乐团,已先后为中央、省、市等各级领导来宾、机关部队、厂矿院校等演出6000余场次,1997年参加了中央台的春节联欢晚会,在2007年应邀赴欧演出并获意大利第八届国际音乐节团体第二名的好成绩,向世界展现了当代新农民、新农村的形象。此后,“百人锣鼓队”、“马庄民俗表演团”纷纷组建,进一步带领马庄文化走向了世界。走在时代前面的马庄用实践证明,美丽庭院建设除了要注重“经济美”、“财富美”,更要注重“精神美”、“价值美”。
2.2 美丽庭院建设统筹规划。马庄村基层工作者紧紧抓住了村庄规划划归到潘安湖风景区管理处这一时代机遇,结合马庄村的民俗文化,围绕着国家级湿地公园潘安湖创建马庄民俗文化体验区,统筹建设,打造集非遗展演、土特产采购、特色小吃、民俗体验等为一体的“马庄印象”旅游文化一条街。这一实践既保留马庄当地的特色,做到因地制宜,使地域风物的特殊性得到彰显,同时又为今后的进一步发展确定了大方向、大体系,各个美丽庭院建设实体相互扶持相互促进,经济与文化相融,生活与旅行相结合,使得马庄人民的生活焕然一新。80岁的非遗中药香包传承人王秀英,不仅使得马庄香包名扬一方,还在政府的帮助下促进当地就业。产业规模化,使得一个小小香包带动全村200余人发展香包产业,村里建成香包主题客栈、香包广场和民俗手工坊,年销售额超过600万元,从业者人均年收入超过3万元。通过整体布局,在使幸福收益最大化的同时保证了有序、高效,帮助村民选择了最简便的幸福生活之路。
2.3 基层治理带动村民建设积极性。富起来的马庄开始考虑“强起来”、“美起来”,自1986年起,马庄村先后制定了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章程、家庭档案管理办法等21项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用“马庄规矩”引导村民遵德守礼、崇德向善;充分发挥基层治理在扭转局势上的积极作用。从2004年起,村里组织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每年表彰“十佳婆婆”、评选“好媳妇好妯娌”,设立村“贤孝榜”,形成了“户户争当文明户、人人看齐光荣榜”的生动局面。马庄村的乡规民约,通过制度或公约的形式,促使乡民达成共识,逐步树立起了文明乡风。通过这些实践,成功打造了“马庄经验”文化品牌,扩大了村民参与基层治理的路径,提升村民的主人翁意识;激起其对本土文化建设的认同感,受到广大村民的热烈拥护与积极参与。
3.新时代美丽庭院建设的对策建议
3.1 坚持普遍性原则,建立标准化操作与评价体系 ,科学统筹规划。基层治理对于统筹规划有着重要作用。基层社会治理从定义上来看,是在党委领导下,政府负责、社会组织协同与公民参与等多元主体合作共治基层社会事务的一个过程。充分发挥基层主体之间相互配合的优势,协调各方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做到规划先行,围绕特色做法,因地制宜打造家庭、村、县域纵横为一体、相互衔接的规划体系。首先,美丽庭院建设始终要服务于乡村振兴这一总目标,以此目标责任加压,确立从“一处美向处处美转变”的思路,通过乡镇(街道)统筹社区、村庄,督促70%以上村庄、社区建设实施美丽庭院,再将美丽庭院建设水平不高的庭院作为重点建设对象,进行提升整改,推动美丽庭院高水平广覆盖。其次,确保美丽庭院建设与村民经济效益深度融合,与村民生活质量水平提高挂钩,相互配合、相互支撑,这也是对美丽庭院含义的全面阐释,有助于居民对于美丽庭院建设的全面理解,激发其参与的内生动力。
3.2 坚持特殊性原则,因地制宜打造地方亮点、地方名片。创新模式,铸就村庄特色品牌;凝聚群众智慧,打造本土化、特色化庭院。马庄村“苏北第一支农民铜管乐队”,借助其悠久历史文化积淀,打造马庄文艺大舞台;“百人锣鼓队”、“马庄民俗表演团” ,这些用具有浓厚当地特色的表演队伍带领着马庄文化走向了世界。马庄香包独此一家,打造香包产业,带动就业,促进马庄居民经济收入增加。“美丽”不仅是指乡村环境优美、景观观赏价值高,而且包含对乡村生产生活、精神文明和乡村文化等方面的积极建设和普遍认同。而精神文明、乡村文化则是特殊性发挥作用的基础。“百齐放、百家争鸣”的前提是个体的独特与魅力,将地理、历史、文化和经济造就的差异融入美丽庭院建设中,因地制宜,打造地方亮点、地方名片,不仅可以避免千篇一律的“流水线”操作,还可以促进当地经济、政治、文化的相互融合、共同繁荣,在保留原本朴素的美感与构造的同时,剔除消极因素,彰显其最大亮点。
3.3 坚持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走出美丽庭院建设的特色中发展道路。坚持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即坚持矛盾的共性与个性共性与个性相统一,是唯物辩证法的一对重要范畴,是对存在于客观事物和过程中的一种最普遍的联系和关系的抽象。共性,是一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和规律;而个性,则是事物之间相互区别的特殊本质和规律。坚持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能够使得美丽庭院建设既有一套固定完整的体系,方便美丽庭院建设的扩大与推广,同时具有较高的灵活性与适应性,使取得的成果与经验可以相互转化、相互促进,真正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能,高效有序,最终实现“一处美促进整体美,整体美促进到处美”。如何坚持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关乎基层治理的水平,也关乎居民的参与度与积极性。统筹规划方针如何制定,领导干部不能独断空想,要深入到居民之中、深入到村庄、街道之中,认真调查、反复研究,以当地特色引领发展,通过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乡村旅游品牌,促进农村产业转型升级;根据当地风俗习惯、文化传统以及村民的喜好,开展活动,这是把握美丽庭院建设的“特殊个性”;以经验事实为基础,综合分析、科学总结,归纳出美丽庭院建设的基本发展规律与基本路线,这是提炼规律所必须依据的“普遍共性”。此即共性寓于个性、个性共性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生动平衡。坚持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统筹规划下保持各地特色,促进美丽庭院建设的发展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