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西富硒农业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
——基于江西省宜春市的调查

2021-12-24朱述斌谢芳婷吴登飞宋振江刘瑛易团飞梁贤

科技促进发展 2021年10期
关键词:宜春市宜春农业产业

■ 朱述斌 谢芳婷 吴登飞 宋振江 刘瑛 易团飞 梁贤

1.江西农业大学江西省富硒农业研究院 南昌 330045

2.江西省农业农村厅 南昌 330046

3.宜春市农业农村局 宜春 336099

0 引言

硒元素是人体所必备的微量元素,主要存在于土壤中。植物吸收硒的主要来源是土壤中的硒元素[1]。富硒农产品是指将农产品种植在富含硒元素的土壤中,从而生产出将土壤中的无机硒转化为可被人体吸收和利用的有机硒农作物。富硒农作物在保证食品安全的基础上,不仅能够满足人体对硒元素的需求,还能够提高农作物的防病虫害能力,提高农作物产量及质量[2]。因此,近年来富硒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政府与社会也非常重视富硒土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2020年7月,农业农村部印发《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明确指出乡村特色产业是乡村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鼓励开发包括富硒产品在内的营养健康系列化产品。国家发展改革委也将结合“十四五”相关规划的编制和实施,继续加大对富硒产业的支持力度,尽快将地方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

江西省宜春市拥有丰富的硒资源,富硒土壤面积居江西省第一,宜春市富硒农产品涵盖较广,例如富硒水稻、富硒蔬菜、富硒畜禽、富硒中药材等[3]。宜春市富硒产业以种养殖农产品为基础,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衔接加工、农旅、以及健康养生等产业,融入人们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提高产业附加值以及增值效益。宜春市大力推行“硒+X”产业,进一步提高了宜春市富硒农业品牌的影响力,大力推进富硒农产品示范基地的建设,打造有特色、有规模、有带动能力的富硒农产品示范基地,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不断夯实富硒产业发展基础[4]。然而,宜春富硒产业的发展又面临科技支撑、品牌建设、质量标准等关键制约因素的约束,如何破解富硒农业发展瓶颈,是当前宜春市高质量推进富硒农业产业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在富硒产业发展相关政策制定的影响下,富硒产业发展研究显得尤为迫切,江西省农业厅因此设立了江西省富硒农业研究项目,本文是该项目的前期研究成果。

我国富硒产业发展方兴未艾,社会各界对富硒产业的发展给予高度重视和关注,目前学界对于富硒产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各类富硒农作物的研究;二是对富硒农业产业的发展研究。在对各类富硒农作物的研究中,有的学者关注了富硒产品对于健康改善的功能作用[5-6]。也有学者对人群发硒本底值、不同农产品的硒含量进行测度以指导硒产品的摄入[7-8]。有的学者针对不同富硒农产品制定了相应的生产技术规程[9-10],品牌建设机制[11]。有学者较为关注富硒农作物种植中重金属控制问题[12]。

在对富硒农业产业的发展研究中,有学者指出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我国农村闲置土地大量存在,因此提出富硒作物与闲置农田相结合的规模租种模式[13]。有学者认为富硒农业是实现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并指出要大力推进“互联网+富硒农业”模式,培育电商企业,建立农业物联网[14]。有学者对陕西省安康市富硒产业进行研究指出,当地通过构建“国家级首席专家+地方学科带头人+科研推广单位+现代经营主体”的方式创新产业发展体系,并融合了“硒+X”模式推进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硒含量在世界范围内普遍缺乏,因此富硒农产品的开发不仅能够满足我国粮食生产,并且可以投入市场,增加农业收入[15]。但是只有发展的硒产业符合当地的优势才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构成竞争优势[16]。

富硒农业产业作为新兴产业有效推动了新型农业的发展,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富硒农产品生产与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提高了富硒资源的利用率并提高了附加效益。现有研究中,从多主体角度(政府、行业企业、地区富硒资源)综合开展富硒产业发展方面的调研尚不多见,2021年4月,本课题组对江西省宜春市富硒农业产业发展进行实地调研,并与行业企业和政府部门人士进行深入访谈,总结存在的问题,为宜春市富硒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1 宜春市富硒农业产业发展概况

2018年以来,宜春市政府提出把富硒产业作为把国民健康和生态资源结合起来形成“生态+大健康”产业的首位产业来加以发展。力争宜春市在江西省的富硒农业市场地位做到“先行作标杆,领跑走前列”。

1.1 富硒农业地位更加凸显

2020年宜春市建设富硒农产品生产基地面积102.1万亩,富硒农业产值达110.3 亿元,多种富硒农产品种养业开始快速涌现,包括富硒大米、富硒蔬菜、富硒油料、富硒畜禽、富硒中药材等。同时培育各类富硒经营主体250 家,其中48 家硒企业产值占比约达到2020年宜春市富硒农业产值的50%,共59.6 亿元。富硒农业已成为推动宜春市农业经济的新动力。

1.2 富硒产业链条更加完整

2020年宜春市富硒农产品的经营与二三产业结合起来,构成了三产协同快速发展,在富硒农业的融合下,富硒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分别实现产值110.3 亿元、59.6亿元和66.1 亿元。富硒产业中涌现出势头快速发展的七大产业,即富硒种植、养殖(水产)、生产加工、贸易流通、科研服务、电子商务交易、康养旅游。这些产业之间根据各自的优势紧密连接并不断延伸产业链,多业态融合发展趋势明显。

1.3 富硒产品质量更加优质

硒含量普查涵盖了宜春市境内4075个农产品,结果显示天然富硒农产品达20%以上。宜春市通过“三品一标”认证富硒农产品383 个,注册富硒农产品商标162个。其中12 个富硒农产品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荣誉称号。包括宜春大米、丰城富硒大米、上高紫皮大蒜、奉新猕猴桃、樟树花生等。

1.4 富硒品牌影响力更加响亮

随着富硒产业的发展,宜春市富硒品牌影响力也在逐渐扩大。宜春市分别在2019年和2020年获评“全国富硒农业示范基地”(全国第2 个获此殊荣的设区市)和“世界硒养之都”称号、“中国富硒美食地标城市”和“全国硒资源变硒产业十佳地区”称号。宜春市袁州区中州米业有限公司在2020年中国硒产业(Se20)峰会上被评为“2020年度全国富硒产业重点企业”。其他富硒农产品也分别获得不同的国家级荣誉,丰城富硒大米荣获“2020全国绿色农业十佳粮油地标品牌”。

2 宜春市富硒农业产业发展的主要经验

在宜春市稳步发展并落实富硒农业产业发展政策的各项工作中,具体做到了“六个注重”。

2.1 注重顶层设计

确定富硒产业的发展方向,做好系统设计。首先是建立相关机制。宜春市本级成立了富硒产业的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将富硒产业纳入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考核评价体系。其次是做好相关普查。宜春市2018年在往年调查基础上又开展了全市域的硒资源再普查,并重新编绘了“宜春市富硒土壤资源分布图”。再次是编制好相关规划。想要实现宜春市富硒产业的稳定良好发展必须要制定目标并进行规划,宜春市编制了《宜春市富硒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2年)》。最后是定好相关政策。制定了《加快富硒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富硒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若干措施》、以及各种行动计划方案等系列政策。对于新兴富硒产业,市财政每年安排2000万元以上资金对其进行扶持,主要用于建设富硒绿色有机基地和标准体系建设、品牌创建、经营主体培育和科技研发推广等。

2.2 注重基地建设

宜春市对富硒产业基地进行了“三化、两园、一制”的基地建设。其中的“三化”,是指富硒品种优良化、生产标准化以及产业规模化。以此为宜春市富硒产业的建设目标,落实了102.1 万亩富硒产业示范基地,包括8个万亩以上示范基地,108 个连片千亩以上示范基地,并绘制了“宜春市富硒农产品种植(养殖)面积分布图”。其中的“两园”,是指现代农业示范园和富硒产业园。以此为宜春市富硒产业的建设重点,两者融合发展打造富硒产业集群。袁州区富硒产业园建成约20 平方公里的富硒水稻、蔬菜、水果、油茶等种植基地。其中的“一制”,指的是基地认证制。宜春市印发了《宜春市富硒产业示范基地认定和管理办法(试行)》,根据此认定法宜春市截至2020年共认定了162 个富硒农业产业示范基地,名单和颁牌由市富硒产业协会发文公布,并进行统一的固定标识牌竖立,对各基地进行强化管理。

2.3 注重培育主体

在培育各类富硒产业经营主体时做到“三个坚持”。首先是坚持扶优育强。在宜春市培育的各类富硒经营主体的250 家。后续制定《宜春市富硒产业市级龙头企业认定和运行监测管理暂行办法》,并顺利完成了第一批25 家富硒产业市级龙头企业的认定工作。其次是坚持招大引强。宜春市成立了由2个市领导领头组成的富硒绿色食品产业小分队,分别引进了一批既有经济支撑又有实力的大企业来宜春开发富硒资源,例如北京二商集团以及四川铁骑力士等。截止2020年,宜春市共引进富硒产业链重点项目企业45 个,投资金额161.2 亿元。最后是坚持靠大联强。成立了宜春市在2019年成立了富硒产业协会,截至2020年已有164 家单位加入协会,成为全国富硒农业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单位、全国富硒产业发展创新联盟成员单位和国家功能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理事单位。

2.4 注重做优品质

提高富硒农产品的产值最主要的是要提高产品的品质,主要从通过标准、监管、溯源三渠道来实现。首先是完善标准体系。宜春市累计制定并发布了《富硒食品硒含量分类标准》《地理标志产品丰城富硒大米标准》以及其他各类农产品的生产技术规程等7项江西省地方硒标准,并参与制定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发布的《富硒马铃薯》行业标准。其次是抓好科学监管。宜春市注重农产品质量安全并成功创建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市,也是全省唯一实现了市县两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和全市富硒产品硒含量普查监管工作全覆盖。最后是做到质量可追溯。宜春市完成了50个富硒农产品认证,推进农产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逐步推行“两证一码”(富硒农产品认证、农产品合格证、原产地追溯码)。

2.5 注重科技创新

在科技创新方面,宜春市做到做好“六个一”。第一是建好一个平台。利用宜春市科技资源组建江西富硒产业研究院(宜春市农业科学院),营造富硒研究创新平台的新局面,即“立足宜春、面向南方、国内领跑、国际影响”。第二是组建一个联盟。2020年有171 家单位组建江西富硒产业创新联盟,共同打造富硒产业“产学研用”融合创新与推广平台。第三是引进一个团队。宜春市成功引进全国功能农业领域权威赵其国院士团队,并由赵其国院士建立院士工作站、支持和创建了省级富硒功能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第四是成立一个中心。宜春市建成全省唯一高等学校硒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要进行研发与检测硒功能农业农产品。第五是建立一个服务站。宜春市为提供学会专家和企业之间能够进行有效的交流和合作,建立中国营养学会宜春服务站。第六是开展一项攻关。对于富硒产业关键技术进行攻关,对于重金属污染富硒稻田土壤大力进行修复试点示范工作,逐步解决轻、中度污染富硒稻田的安全利用。

2.6 注重品牌营销

为了打造病体改宜春市富硒产业的知名度,相关政府进行了多种尝试。首先是办活动。宜春市相继举办富硒经济高峰论坛、“宜春大米”品牌创建启动活动、2019 宜春国际硒养大会等活动和“寻味宜春天生好硒”2020年度宜春富硒农产品的评选活动。其次是重营销。宜春市多次组织富硒经营主体到沿海地区参加展示展销,“宜春大米·状元洲号”和“奉新大米·天工号”分别冠名高铁。最后是做宣传。宜春市建成共1034 平方米的宜春富硒展示馆,展示馆中充分展示了宜春市的富硒产业发展成果和特色。

3 宜春市富硒农业产业发展存在的瓶颈问题

虽然宜春市富硒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宜春市富硒农业发展仍然存在各地发展不平衡的情况,存在“标准不全、企业不强、品牌不响、力量不聚”等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3.1 富硒资源本底不清

宜春大部分县区富硒资源地球化学普查比例是1:25万,而湖北恩施富硒资源地球化学普查比例是1:5万,两者比例存在较大差距,硒资源普查密度不精准的话会造成硒资源利用率下降。

3.2 少量地块重金属超标不明

宜春富硒土壤中多为酸性的红土壤,存在少量地块硒镉伴生的现象,因此植物在吸收硒的同时会吸收镉造成农产品镉超标。宜春富硒土壤仍然存在一定数量地块的污染,目前治理污染成本相对富硒产品收益较高,污染治理成本问题是富硒产业发展障碍。

3.3 科研支撑能力不强

富硒产业作为新兴产业,而科学研究则需要一定的积累,实用型产业化的富硒农业科技成果不多,因此两者之间存在不同步的问题。同时,江西省教研团队中专门从事富硒农业研究的专业技术人员还未补充到位,有很多的技术人员只是兼职富硒农业技术,但是富硒农业产业中有很多问题需要专门的技术人员去突破。

3.4 富硒农产品标准不全

富硒农产品只有在获得标准后才能证实其安全性和高品质。现行的富硒标准约115 个,宜春市也制定了7 个地方硒标准。而富硒产品的定位想要得到提高和拓展需要更大的平台,尤其是在走向全国以及全世界的过程中,会需要更高的标准认证,而国家对于富硒产品所发布的标准较少且不全并且存在地区差异问题,这样会降低富硒产品在市场上的认可度。

3.5 产业规模体量不大

富硒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宜春市富硒产品在省内排列靠前,但从全国范围来看优势不大。宜春市富硒产业综合产值只有236 亿元,而我国其他省份湖北恩施和陕西安康富硒产业综合产值双双突破600亿元。宜春市对于富硒土地资源利用度不够,现已开发利用富硒土壤102 万亩,只有全市富硒土壤面积(780 万亩)的13%左右。

3.6 产业链上企业不强

富硒农产品要想实现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必须与其他产业结合起来形成产业链,宜春市市级以上龙头企业417 家(省级104 家、国家级6 家),但规模以上食品加工企业只有185家,只占44%,而且大部分食品加工企业都没有进行富硒农产品的融合发展而是以生产初级农产品为主。大部分农业企业还没有形成专门的富硒农产品加工链,即专门加工富硒农产品,例如富硒大米、水果、蔬菜等。除此之外还存在着各个产业链条之间衔接不够,冷链物流体系不健全等问题。

4 江西富硒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建议

基于宜春富硒农业的发展经验,为了充分发挥江西省富硒土壤资源优势,打造江西农业“绿色生态+富硒”资源市场竞争态势,因地制宜发展“优势农产品+富硒”,以及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带动、科技支撑、融合发展、培育品牌和政策保障”的方式助力江西省富硒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助跑江西省特色农业发展,提升江西富硒农业产业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4.1 打造重点富硒农业区域(重点基地)

科学制定开发规划,重点打造“赣西富硒区、赣南富硒区、环鄱阳湖富硒区”3 大产业板块;对重点区域开展1:5 万的硒资源分布普查,重点支持一批标杆性富硒农业生产基地建设,确保对富硒资源有一个全面、细致的了解,提高富硒地区资源利用价值,避免一哄而上,有硒无硒盲目遍地规划建设。

4.2 支持重点富硒农业产业

江西省存在3 大富硒地区,各地区要根据自身优势集中资源发展重点产业。如:宜春的富硒大米、富硒猕猴桃、富硒茶叶、富硒百合与芦笋等高附加值果蔬;赣南富硒脐橙、富硒蔬菜、富硒茶叶;环鄱阳湖富硒特种水产等关键优势主导性产业,各地区要将“硒+农业”“硒+康养旅游”等结合起来发展并使之成为新业态,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努力挖掘富硒农业的多种优势。

4.3 扶持重点富硒企业

首先是鼓励引导富硒农业经营主体,并有重点地将其打造成为富硒龙头标杆性企业,并进行省级富硒龙头企业认证。其次是进行富硒农业的招大引强,吸引龙头企业和知名企业投资开发富硒产业。最后是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方式加强各利益方的联系。并着手将农户培育成农业大户、农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民的收入。

4.4 攻克重点富硒农业技术

富硒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仍存在大量问题,而技术的支撑则是解决问题的强力引擎。首先是找准技术需求的重点,着重突破富硒农业企业的技术需求,例如重金属陪生的有效控制技术、农产品硒含量的稳定控制技术、以及硒产品研发技术。其次是完善富硒产品相关的各种标准包括推荐性标准和行业标准,使富硒农产品各个环节都能够实现高标准生产,例如“产地标准、品种标准、生产标准、加工标准、管理标准、品质标准”等。

4.5 树立重点富硒农产品品牌

首先是提高富硒农产品质量和品质,完善富硒农产品的标准化、规范化生产,同时对富硒品牌进行严格监控,坚决拒绝假冒伪劣的富硒产品。其次是加大富硒农产品的推广力度。利用网络、政府宣传以及其他宣传平台来宣传推广江西富硒品牌并鼓励富硒农业企业入驻电商平台,通过电商平台来吸引流量达到经济效益的宣传力度的双重效果。除此之外要在其他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和重点城市定期举办江西富硒产业推介会,进一步提高富硒品牌的知名度和社会地位。最后是把握富硒品牌的宣传定位,即硒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通过科学研究的宣传让消费者认识到缺硒对人体健康的损害以及硒摄入过量存在的潜在安全风险,提高居民对富硒产品的正确消费认识。

4.6 优化重点富硒农业政策

首先是各级政府要对富硒农业产业高度重视并进行重点帮扶,形成政策合力。例如重点安排一些富硒项目资金支持重点区域发展富硒农业;重点解决富硒农业遇到的关键技术瓶颈难题;重点支持富硒农业企业三产融合发展和市场品牌推广;重点解决富硒农业发展面临的土壤检测或土地综合利用等问题。其次是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和金融机构等加大对富硒农业发展的投入,形成财政支持、企业主体、社会投入的多元化投融资方式。最后是鼓励和支持高校科研院所投入专门的人才研究和建立专门的富硒农业创新平台,以此增加富硒科技研发投入和富硒产业人才引进与培养,为江西省富硒农业高质量跨跃式发展提供强大的科技人才支撑。

猜你喜欢

宜春市宜春农业产业
宜春市臭氧污染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露地蔬菜创新团队启动会成功召开
观看演出 铭记使命
四月轻语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刘伟参加5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工作座谈会
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确保农民稳定增收
摔不烂的“瓷器”
——宜春脱胎漆器的传承与创新研究
作品赏析(6)
宜春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学生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