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脱贫攻坚战后扶贫途径的探索
——基于国扶系统及脱贫成效普查华蓥市数据的统计分析

2021-12-24姚海洋

农村科学实验 2021年17期
关键词:华蓥市群众

姚海洋

(四川省华蓥市农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四川 华蓥 638600)

1.研究市(县)概况

华蓥市位于四川省东部、华蓥山中段西麓。2011年,华蓥市被四川省委、省政府纳入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开发省定贫困县。2014年初,华蓥市共识别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181户、17387人。经过7年集中攻坚,全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群众生活均实现翻天覆地的变化。2016年,华蓥市在四川省首批实现贫困县摘帽。2017年,全市6181户、17387人建档立卡贫困户、25个贫困村全部达到脱贫标准,在全省率先消除绝对贫困。农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加,从2014年11039元增长至17543元。2014年以来,华蓥市累计兑现教育资助金7557万元,全额资助基本医疗保险1641.84万元,逐年调整低保标准至500元/人·月,建档立卡贫困群众教育、医疗及最低生活得到充分保障。完成易地扶贫搬迁481户、C/D级危房改造582户,建设农村廉租房292套,贫困对象住房安全率达100%。建成及提升集中供水工程3处,改造水网286.5km,贫困群众“户户有安全饮用水”。农村交通网络全面改善,新建改建农村公路343公里,所有建制村通硬(黑)化路,农村供电率、电视户户通、广播村村响、广电网络、互联网络实现全覆盖,建成“1+6”党群服务中心107个,基层治理能力有效提高。

2.数据的选择及来源

本文以建档立卡群众“收入”作为分析对象,主要原因在于:一是“收入”能够在较大程度上反映建档立卡群众生活水平;二是“收入”具有可度量、易分析的特性,能够得出更加准确的结论。在收入数据的选择上,严格遵循法理性、真实性原则,全部来源于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华蓥市数据(系统于2020年11月底关闭)及脱贫攻坚全国普查华蓥数据。

3.建档立卡群众人均收入的现状

3.1 建档立卡群众人均收入逐年增长

华蓥市整合财政涉农项目资金5.05亿元,建成扶贫产业1.3万亩;坚持因户施策,精心打造以“小种植、小果木、小畜禽、小水产、小加工”“五小”庭院经济3900余户,大力开展消费扶贫、就业扶贫,切实帮助建档立卡群众实现增收。截至2020年11月底,华蓥市建档立卡群众人均纯收入从2014年2549.93元增长至2020年10358.13元,增长率达306.21%,年均增长达1300余元,位居广安第一。

3.2 就业仍是建档立卡群众收入的主要途径

华蓥市积极探索“扶贫车间”模式,带动186户贫困家庭实现居家就业;依托华蓥经开区电子、商贸产业,帮助2146名贫困对象解决就业问题;出台“2年免息贷款”等贫困群众创业信贷政策,鼓励群众自主创业;开发疫情监测、保绿保洁、留守儿童看护等村级公益性岗位957个,生态护林员岗位90个,临时设立抗疫岗位140个,切实增加贫困对象工资性收入。2014年-2020年,建档立卡群众人均工资性收入从1357.25元增长至6710.24元,增长率达394.43%。

3.3 建档立卡群众财产性、经营性收入递增趋势明显

华蓥市积极引导建档立卡群众采取土地、房屋流转出租、折价入股等形式参与到产业发展中去,不断增加财产性收入。2014年以来,华蓥市先后流转耕地、林地共10万亩,平均每亩每年可获得土地租金650元。广泛开展消费扶贫,引导贫困村与46家企业、53家酒(食)店、32个单位食堂签订扶贫产品定点购买协议,帮助贫困群众实现销售增收2479.73万元。2014年以来,华蓥市建档立卡群众人均生产经营性收入从524.20元增长到856.96元,增长率达63.48%;人均财产性收入从9.92元增长至292.51元,增长28.49倍,虽然在绝对数值上还较小,但增长动力强劲。

3.4 建档立卡群众收入中转移性收入比重逐步弱化

除促进务工就业、财产增收、经营性增收外,华蓥市深入开展扶贫扶志扶智专项行动,聚焦建档立卡家庭劳动力及其他农户,依托华蓥职校、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采取集中培训、委托培养、考察学习等形式,先后培训农民工1886人,其中,240余人获得了焊工、车工等技能证书,所有参训群众均实现对口就业。同时,大力宣传创业、就业政策,进一步消除“等靠要”思想,建档立卡群众增收动力、致富能力持续增强,对转移性收入的需求不断减弱。

4.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4.1 建档立卡群众健康水平较差,后扶巩固压力大

2020年建档立卡群众中患有长期慢性病、大病、残疾及两种以上病症的总人数6712人,占建档立卡总人数的46%。医疗政策针对慢性病群众救助标准偏低,受救助比例和封顶线的限制,对患长期慢性病和大病的群众救助力度较弱。政策救助病种范围较小,像癫痫、肺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病态窦房结综合症、尿漏综合症等大量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没有列入救助病种范围,而大部分慢性病群众主要集中在这一类病症。医疗报销门槛高,平均在580元-800元之间,加上自付药品费用,有的甚至更高,群众因病返贫、致贫风险较高,成效巩固压力巨大。

4.2 建档立卡群众收入政策依赖性强、增收渠道不宽

从建档立卡群众收入结构看,年人均纯收入中,工资性收入约占总收入的62%、经营性收入约占5%、财产性收入约占3%、转移性收入约占30%,2020年的统计数据显示,仅享受低保政策的建档立卡群众就有8900人。建档立卡对象对转移性和工资性的收入依赖性较强,自身造血功能不足,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等长效增收渠道力量还较弱,一旦脱贫对象缺政策少扶持或者丧失劳动力,将极有可能再度陷入贫困。

4.3 农业企业带贫效果欠佳,产业益贫后劲不足

从全国脱贫攻坚成效普查华蓥市的数据来看,2020年,华蓥市5512户建档立卡户,通过土地入股等形式参与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农业企业经营的仅有399户,仅占总户数的7%,其余5113户建档立卡户均为参与经营。

4.4 消费扶贫渠道较窄,益贫效果有待提升

一是社会各界对开展消费扶贫工作积极性不高,力度还较弱;像华蓥市“甘溪农家”“云山红葡萄”“冠玉枇杷”等扶贫产品的知名度还不高、影响力还不大。二是营销服务体系搭建效果有待提升。华蓥市目前设立了4个专区,集中展销扶贫产品,但体量较小,销售的效果还未形成规模化。三是扶贫产品商品化率低,在生产、包装等环节上没有做到标准化、统一化,加之扶贫产品多为初加工或未加工品,保鲜保质要求高,不耐储存和运输等制约因素,造成扶贫产品打不开市场,收益不明显。

5.脱贫攻坚战后的扶贫工作路径

“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制定的目标任务,而“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但精准扶贫远没有结束,脱贫成效还不稳定,脱贫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还不高,结构合理的收入渠道还未形成,返贫、致贫风险仍然较高。可见,在脱贫攻坚战结束后,精准扶贫仍将是“三农”工作的重要内容。但在工作形式上由之前的“助推式”扶贫向“牵引式”扶贫转变,将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让脱贫群众的腰包更鼓、精神更富,让贫困地区环境更好。

5.1 科学经营管理,增加高质量扶贫产品供给

充分借智于农业科研院所,打造一批产业科研基地,引进、培育适应于当地气候条件的优质水果、花卉、畜禽品种,集中发展一批特色扶贫产业,不断提升华蓥农业产业科技水平。制定并统一实施种植类作物施肥、修枝、嫁接等田间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以及养殖类畜禽培育管理模式,及农产品生产技术、质量安全、检测检验、加工和流通各环节标准,保证单果果型、穗型、果重、粒重等达到统一标准,有效增强农特产品的商品性和竞争力。强化“产业协会或行业主管部门+营销平台”作用,落实扶贫产业“五个统一”职能,对同类扶贫产品予以统一技术、统一收购、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销售,切实化解扶贫产品质量不高、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

5.2 加大市场拓展力度,增强现有产业经济效益

依托国有企业或产业园区管委会,创建专业的农产品营销机构,深入分析当前产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以及目标客户群体,找准市场定位,科学设置产品、定价、渠道及促销等各项策略,切实保证扶贫产品更好地进入市场,取得效益。大力引进和培训电商经营人才,打造“扶贫产品电商产业园”,同时构建“1+N”(即1个电商平台,包括直播、微商等在内的N个其他平台)电销网络,持续扩大扶贫产品销售市场。加大扶贫产品仓储、物流设施投入力度,建设一批气调库、冷藏库,购置或租赁冷链运输车辆,不断提升挑选整理、清洗滤干、冷藏保鲜、包装贴牌等环节水平,切实提高扶贫产品商品化率。

5.3 深入挖掘比较优势,分区域规划发展特色扶贫产业

充分挖掘各地自然资源及古村古镇、古树名峰等地区比较优势,因地制宜打造1-2个产业示范基地,大力发展能够带动周边群众创收的乡村旅游产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山区以林木及康养产业为主;丘陵地区集中打造花卉、苗木、乡村旅游基地;平坝地区可以推广规模种植、食品加工等产业。切实保证让一部分群众先富起来,再影响和带动其他贫困群众。

5.4 盘活农民闲置资产,持续提升群众财产收入

一是积极引导农民依法自愿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和托管等方式流转承包地,积极探索易地扶贫搬迁聚居点和传统村落有偿使用办法,促进农民资产增值和财产性收入。二是完善农村资产评估制度,明确评估标准。例如,在四川大部分地区,耕地都能做到一年两熟,采取作物套种又能进一步提高效益。目前在土地流转租金的衡定上,没有充分考虑地力价值,致使老百姓蒙受损失。三是建立区域性农村资产大数据库,分地域、分类别、分档次,科学评估各类资产,积极探索资产证券化挂牌交易,进一步盘活农村闲置资产,不断提升资产价值。

5.5 广泛开展培训提能,助力贫困对象就业创业

一是以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外出务工人员为主要对象,按照不同行业、不同工种、不同岗位的要求,开展定向技能培训,有效提升相对贫困群众就业能力。二是重视培育、引进和用好创业、致富带头人,制定完善资金补助、融资担保、税费减免、简化手续等促进相对贫困群众创业的政策措施。建设一批“创业孵化基地”,引导贫困群众集群创业。三是鼓励发展乡村旅游和民宿,鼓励兴办家庭农场和合作社,同时,落实好公益性岗位政策,切实保证贫困群众就业。

5.6 抓实兜底政策延续,逐步完善乡村保障体系

持续关注低收入人群,不断完善动态监测与帮扶机制。聚焦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及其他原因导致收入骤减或支出骤增以及因突发事件需要帮扶的临时困难农户,及时掌握生产生活情况,因户落实医疗、教育等帮扶政策,确保返(致)贫风险得到及时消除。持续推进医疗体制综合性改革,进一步加大医药降费、报销扩面、异地结算提档等力度,切实减轻医药负担。深化教育资源均衡,加大乡镇学校软硬件建设投入和师资培养,持续缩小城乡教育资源分布上的差距,有效解决因抢占教育资源而造成的进城上学难、难上学问题。

猜你喜欢

华蓥市群众
云治理”要贴近群众
山区农民住上好房子
多让群众咧嘴笑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高兴派出所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决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
农民工社会保障:现状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