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影像业务管理平台应用与实现
2021-12-24李娅丹
李娅丹
云南南天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云南 昆明 650000
由于目前各商业银行之间的激烈竞争,各种理财产品推陈出新,票据、客户资料等信息也在成几何基数增长。据统计表明,来自交易中数据每年增长的速度达到61%,而其他各种相关信息的每年增长率甚至超过92%。同时,信息的种类也在不断地扩展,越来越多的非结构化信息不断出现,包括各种单证、报表、账单、电子文档、网站的各种元素、图片、传真,以及大量的多媒体的音频、视频信息等等。问题在于银行面临的巨大挑战是如何有序地存储、管理并利用这些信息,尤其是对于那些大量的、非结构化的信息。如果无法将这些信息进行有系统地编目和管理,则随之面临的危机是不断流失的客户及业务。同时,银行也希望对这些信息有更多的控制,保障信息的安全,挖掘信息的价值。
除了数据内容之外,随着理财业务的不断推出,柜面充斥了大量的凭证票据,柜面人员在处理交易过程中忙于处理各类票据,会造成“客户看柜员,柜员看票据,客户无人理”的尴尬时间。同时,银行新理财产品宣传也仅能靠纸质宣传资料来进行,没有良好的面对面交流。
1 需求分析
针对各银行的需求,设计和开发了影像业务管理平台产品。从银行实际出发,通过本产品的部署,银行在影像管理方面能有所收益,帮助银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业务处理效率、改善客户服务和优化工作流程的目的。
①提供图形影像化的凭证业务支持平台,建立影像凭证档案;②提高凭证管理效率,方便查阅。③电子化凭证传输,提高业务办理效率;④柜员职能从操作型转为营销型,提高客户体验;⑤银行集约化经营,节约运营成本;⑥改善了事后监督机制,降低人为操作风险。
1.1 传统方式业务处理
在传统的网点处理模式中,柜员需要处理大量的纸质凭证,并进行审核预判等工作,并且还要在柜员终端上进行复杂的录入操作。此时,客户只能安静等待柜员的一系列操作完成后才能进行其他业务的咨询办理,并且在处理过程中客户的咨询达不到很好的效果。另外,在凭证的传递及管理上处理消耗量巨大。在档案等的查询上面也很不方便,需要到实际的档案库中去翻大堆的历史凭证,周期长,很不方便。
1.2 影像业务管理平台方式业务处理
银行达到集约化经营,对公业务集中处理。建立类似于呼叫中心的业务受理及审核机制,使各种业务的处理集中到省中心来,规范了各种业务的处理,便于统一监督。同时,利用这个中心避免了以往在业务办理时柜员与复核人员相互勾结的风险,提高了事后监督能力,避免银行风险。
柜面职员在业务简化之后可以进行职能转型,可以对客户进行更好的咨询回答和理财推介,提高客户体验。
影像业务管理平台为银行提供了良好的内容管理系统,可以统一管理各类凭证影像等非结构化数据,并且提供了良好的Portal界面以供查询和管理。
影像业务管理平台同时具备了流程定制及管理的功能,并且在流程引擎驱动下可以进行银行各类业务的流程再造工作。银行可利用这个影像系统完成诸如会计缩微、信用卡审批等业务[1]。
2 建设意义
2.1 为银行建立业务影像档案
影像业务管理平台上线后,银行所有的业务凭证都已扫描并储存在系统中,建立了一个统一的业务影像的档案库,柜员只要录入相关条件就能准确的查询出已办理的业务信息及凭证影像,极大地方便了今后档案的查询。
2.2 改善事后监督机制,降低风险
采用前台申请后台记账的方式来办理业务,业务信息前台提交,后台复核,业务流程与交易码由系统进行自动匹配控制,形成了一套标准化的处理过程,减少了人工出错的环节,加强了操作上的风险控制。
系统上线后,事后监督从过去的使用实物凭证进行大面积监督改为所有凭证扫描归档,凭证与业务匹配根据监督条件进行重点监督的模式。
差错管理也由过去的人工传递管理方式改为系统电子化管理模式,所有的差错发放、回复都进行了流程化控制,并与原业务影像结合,极大地方便了差错的确认、记录、回复、统计与规范化的管理。
2.3 网点柜面转型
从银行柜面的业务重点来看。银行业务运行模式和IT系统开始从以账户交易为核心、以结构化信息管理为基础的传统业务处理模式转变为以客户为中心、以数字化的票据影像等非结构化内容对象管理为重点的全新经营模式,通过建立银行影像管理-企业内容管理平台来集中化处理数字影像的采集、编辑、索引、审核、批复和管理等业务流程,从而改善银行业务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同时提高银行对客户服务的实效性和准确性。
影像业务管理平台改变了过去柜面人员以记账为主的业务办理模式,将复杂的会计记账放到营运中心来办理,而柜面人员只需了解基本的业务手续,通过简单的操作就能实现对客户的全面服务,从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柜面人员服务的范围,实现从面向记账向面向客户服务的转变[2]。
从以往实施的案例看,集中处理的柜面交易从100多个简化为不足10个预处理交易,并且将一些比较复杂的录入项(如行号的查询等)放到了后台中心去处理 ,从交易录入的内容上也有了一定的简化,极大地方便了柜面业务的办理。
3 平台架构
所有业务系统都构建于基础平台之上,基础平台包括五大组成部分,内容管理模块、流程管理模块、安全管理模块、应用接入模块以及采集和查询客户端。
应用系统通过应用接入方案与业务系统进行通讯。同时,业务系统共享统一的数据采集客户端和查询界面。所有系统有统一的安全保证,包括用户管理、权限控制和传输加密。除了上图中列举出的一些业务系统之外,银行还可以根据自身需求来对一些其他的业务进行流程再造接入[3]。
4 业务应用介绍
完整的会计档案缩微流程,包括从接收、整理、数字化处理、归档入库、借阅/归还、销毁等完整的生命周期管理。根据银行提出的缩微系统体系结构需求,缩微系统的系统运行模式为分行一级的集中扫描模式,其主要特点是:
①各网点定期(业务发生后1~2天)将会计档案送交分行;②档案扫描集中在分行档案管理中心进行,扫描后原始档案直接归档;③扫描工作使用高速文档扫描仪,实现大批量快速扫描,产生的影像及索引存储于内容管理系统中,可供总行、分行、支行/网点联机查询;④定期刻录光盘,可以实现影像数据的分发、备份和异地保存[4]。
5 结束语
影像业务管理平台上线后,提高了业务处理效率。柜面的录入简单化,提高了前台办理的效率,同时凭证的传输也由过去的人工传递改变为电子影像传输,打破了凭证传递在结算业务办理中的瓶颈,极大地提高了银行结算业务办理的效率。
从经营成本的角度考虑,降低了运营维护成本。中国银监会指出“国有商业银行应按照集约化经营原则,整合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优化组织结构,完善资源配置,提高业务运作效率。集约化运营中心使得银行业务进一步得到集中,风险集中控制;同时通过进一步的组织集中,可以优化组织规模,结合外包方式,实现成本的节约,从而最终实现银行业的利润最大化”。集约化运营中心的特点是实现业务上的集中,要突破地域上的限制,需要一个IT系统协助集约化运营中心提供安全、可靠、高效的业务所需要的信息,包括传统的保存在业务数据库中的信息,如国际结算、对公授信、小额支付系统中的数据信息,同时还包括业务使用的电子影像信息。
影像业务管理平台符合银监会提出的集约化经营要求。形成了集记账、复核、监督、对账、管理为一体的总行营运中心,实现了业务的统一管理和监督控制。同时,把业务处理集中起来,通过凭证等的电子化传输使经办与复核、授权等分开,实现快捷化的业务办理,把业务的实际办理集中起来剥离网点,使银行各类业务在网点间办理不再有区别,对于业务的控制也更加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