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肉鸡育雏期管理措施

2021-12-24刘孟哲

农业工程技术 2021年2期
关键词:周龄雏鸡肉鸡

刘孟哲

(河北省廊坊市农业农村局,河北 廊坊 065000)

刚出生的雏鸡体表绒毛稀疏,体温低于成年鸡,身体温度调节能力差,在育雏阶段要重点调控圈舍的温度与湿度。雏鸡胃肠道容积相对较小,对饲料的消化吸收能力差,如果不能够控制好饲料品质和营养价值,会造成严重的应激反应。育雏阶段是生长发育的最快阶段,应结合雏鸡的生长规律制定科学合理的养殖管理方案,保证雏鸡健康发育,降低发病率,为肉鸡高产稳产奠定坚实基础。

一、雏鸡引进准备

雏鸡在进入养殖场前要全面检查育雏舍,确保通风良好,墙体没有破损,如有破损应及时修复。在雏鸡舍中配置完善的养殖管理设施,包括保温设施、通风设施、污染物清理设施等,确保养殖鸡舍干燥、整洁、温暖、光照适中、通风良好,能快速排除有毒、有害气体,保证新鲜空气不断注入。

重点做好育雏舍卫生消毒工作,定期清洗、消毒。在雏鸡进入育雏舍前1 周,使用高锰酸钾和福尔马林进行熏蒸消毒,密封消毒48 h 后开窗通风,然后再次冲洗喷洒消毒。使用2%氢氧化钠溶液对墙壁、地面和隐蔽场所进行全面彻底喷洒消毒,各种金属用品可以选择使用火焰进行消毒。消毒后将鸡舍密闭升温处理,等待雏鸡进入[1]。

二、控制合理的养殖密度

养殖中合理控制养殖密度,对降低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保证养殖安全有很大帮助。养殖密度大,圈舍当中的气候环境会迅速恶化,有毒、有害气体会显著超标,导致鸡群生长发育迟缓,整齐度不高,容易感染传染性疾病,增加养殖场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适宜的养殖密度既有利于利用养殖空间,减少各种不良问题,还能减少粪便的产生量,避免粪便堆积发酵产生有毒、有害气体。

通常情况下,采用地面平养的养殖场1~2 周龄雏鸡30~40 只/m2,3~4周龄雏鸡20~30 只/m2,5~6 周龄雏鸡15~20 只/m2。采用立体化养殖的养殖场,适宜的养殖密度是1~2 周龄雏鸡50~60 只/m2,3~4 周龄雏鸡30~40 只/m2,5~6 周龄雏鸡20~25 只/m2。

三、尽早饮水开食

雏鸡进入育雏舍后,应引导雏鸡尽早饮水,饮水时间越早越好。尤其是在炎热的夏秋季节,要确保饮用水清凉、清洁,最好选择使用凉开水。为降低应激刺激,可在饮用水当中添加适量的补液盐或者安基维它,连续使用3~4 天,能有效预防脱水改善应激刺激。

在雏鸡饮水2~3 h 后,可安排雏鸡尽早开食。通常情况下0~3 周龄雏鸡选择使用前期育雏饲料;3 周龄后可选择使用中期育雏饲料或肉鸡饲料。应严格控制饲料投喂量,避免投喂过多造成肉鸡出现腹水症和其他腿部病变。

四、控制鸡舍的温度和湿度

在肉鸡育雏养殖期间,温度和湿度控制是肉鸡成活率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1、温度控制

鸡舍温度主要受雏鸡运动、体温调节、饮水、采食和饲料吸收等因素影响。建造育雏舍时要确保通风良好、防寒保暖,配置完善的保温设施,通常情况下选择使用电暖气或紫外线。7 日龄以内育雏舍的温度控制在33~35℃,随雏鸡生长,每周下降2~3℃,6 周龄前鸡舍温度需控制在20℃左右。

育雏舍温度还需结合鸡群变化情况综合调节。如发现鸡群远离热源、张嘴呼吸、饮水量增加,则说明育雏舍温度偏高,应适当降低;如发现鸡群拥挤取暖或靠近热源、饮水量或采食量下降,说明育雏舍温度偏低,应适当增温;如果鸡群分散均匀,打闹追逐、叫声欢喜、饮水量正常,则说明育雏舍温度适宜[2]。

2、湿度控制

育雏舍湿度过高和过低都不利于雏鸡的健康生长。育雏舍湿度过低,鸡群体内水分会大量散失,毛囊显著受损,影响羽毛正常生长;湿度过高则吸收水分量会逐渐减少,影响卵黄的正常吸收。通常情况下,育雏阶段鸡舍的相对湿度需控制在65%~70%,随雏鸡生长逐渐降低鸡舍养殖密度和鸡舍湿度。11~30 日龄雏鸡适宜湿度为60%~65%,31~42 日龄适宜湿度为55%~60%。

五、强化通风换气

保证鸡舍不断有新鲜空气注入,加强鸡舍空气流通,是育雏养殖的关键环节,只有氧气充足才能维持鸡群良好的新陈代谢,确保鸡群健康生长发育。通风换气能将鸡舍当中过量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以及各种粉尘、致病原微生物快速排出,并有效控制鸡舍湿度,保证垫料维持良好状态。雏鸡生长到2 周龄后,应做好鸡舍的通风换气工作,解决好鸡舍防寒保暖和通风之间的矛盾。

每次通风换气前可适当提高鸡舍温度,然后小范围通风换气,确保通风时鸡舍温度不会快速下降,要保持室内温度均匀,降低有毒、有害气体含量。夏秋季节外界温度较高,湿度较大,应加大通风量,降低鸡舍的湿度和温度[3]。

六、疫病防控

育雏阶段的肉鸡,各个脏器器官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身体抵抗能力差,一旦致病微生物侵入养殖场,会造成大范围发病,给养殖场带来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因此在雏鸡养殖期间,应始终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理念,掌握雏鸡养殖期间容易出现的传染性疾病,并结合疾病具体流行特点,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防控,保证养殖安全。

育雏阶段还应强化雏鸡抗体水平监测,准确掌握雏鸡母源抗体水平的消散情况,合理调控免疫方案,科学合理接种疫苗。有条件的养殖户在每次疫苗免疫接种后,还要再次进行鸡群抗体水平监测,确保疫苗接种后鸡群抗体水平达标。

多种传染性疾病和养殖场的环境卫生有直接联系,要做好养殖场的日常环境卫生清洁工作。制定合理的养殖管理方案,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群体[4]。

七、结语

发展肉鸡养殖产业,育雏是重要环节,要想提高养殖效益、扩大养殖规模,就要加强雏鸡的养殖管理。雏鸡出生后机体抗病能力差,消化器官没有完全生长发育,很容易受到多种应激因素刺激,影响鸡群正常生长,有时还会发生严重的传染性疾病,给养殖场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要结合雏鸡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生长要求,制定合理的养殖管理方案,促进雏鸡健康生长,提高养殖效益。

猜你喜欢

周龄雏鸡肉鸡
渝州白鹅剩余采食量测定及其与饲料利用效率相关性状的相关分析
申鸿七彩雉血液生化指标和肌内脂肪含量的测定及其相关性分析
肉鸡腹水咋防治
宁都黄公鸡睾丸质量与不同周龄第二性征的回归与主成分分析
夏季严防雏鸡中暑
优选雏鸡四法
肉鸡常见腹泻病的诊断和治疗
雏鸡白痢的诊断与防治
褐壳蛋鸡
蛋鸡和肉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