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桉树桉蝙蛾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
2021-12-24冯青青
冯青青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三门江林场,广西 柳州 545006)
前言
我国最早于1890年引进桉树,前后引进的桉树品种多达300多个,常见的有柠檬桉、大叶桉、巨尾桉、蓝桉等。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桉树已经成为我国三大速生树种之一,特别是广西属于我国种植桉树的大省。由于桉树的生长速度快且林下植被过于稀少单一,这种情况下就导致生物多样性受到影响,也容易导致桉树受到虫害。如果没有重视桉树虫害的防治,将严重影响到造林的存活率以及桉树速生丰产效率。考虑到桉树是我国木材储备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树种,同时也被广泛运用于园林与绿化,其良好发展对于我国,特别是对于广西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然而由于受到虫害的影响,将直接影响到桉树的正常生长,因此了解桉树虫害现状,并且进一步了解桉树桉蝙蛾虫害发生特点非常重要。
1.广西桉树虫害现状
广西桉树种植过程中,其中最常见的害虫包括刺五加、油树蛾、食叶蛾等。桉树的虫害主要根据部位的不同,可以分为根部虫害、枝芽虫害、叶部虫害、干部虫害。
桉蝙蛾是目前在我国广西广东等地区发现的,会严重危害到桉树的一种蛀干害虫。加上广西大面积的种植桉树,这种集约化的种植方式进一步增加了桉蝙蛾发生的可能。桉蝙蛾的危害在于当低龄的桉树遭受到这类虫害的影响之后,将直接降低其生长速度,特别是受到虫害影响的桉树,十分容易出现折断枯死,严重影响到桉树的产量。了解桉树桉蝙蛾虫害特点才能够制定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2.广西桉树蝙蛾虫害发生特点
对于桉蝙蛾的幼虫,其主要聚集在沟谷、下坡、中坡、上坡,其中由于沟谷和下坡杂灌丛生的温度、湿度更加适合幼虫的繁殖,因此这两个部分的虫害是最严重,也最隐蔽。桉蝙蛾的幼虫主要集中在桉树的树干基部,其中对于两米以下的树干基部幼虫数量是最多的。有数据显示这个部位的幼虫数量达到所有虫数的80%以上。超过三年以上的树龄的桉树,由于其下部树干会变得又粗又硬,这种条件并不适合桉蝙蛾的幼虫生长,因此危害比较小。每年的7月份桉蝙蛾3龄幼虫就会选择合适的桉树进行钻蛀,当幼虫钻蛀到桉树中,最深可直达桉树的髓部,并且垂直向下钻蛀,等到12月中旬幼虫休眠结束到明年的2月中旬至3月中旬翼化,幼虫就会在蛀道中生长。随着幼虫不断变大,蛀道也会不断地加大加深,其蛀道在形成过程中产生的木屑和虫粪就会被推出蛀道,并且桉蝙蛾还会用丝粘结在蛀道口形成虫粪包,由于蛀道的存在,会影响到桉树树液的传导,受到桉蝙蛾危害较轻的桉树会出现明显的生长速度下降。而受到桉蝙蛾危害较重的桉树则会慢慢枯死,作为一种严重影响到桉树生长速度和材质质量的有害生物,分析其虫害发生的原因,再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才能够尽可能地避免桉树受到桉蝙蛾的影响。
3.广西桉树蝙蛾虫害发生原因分析
3.1 生态环境恶化
通过分析桉树扁蛾虫害发生的原因,发现由于广西大规模的发展人工林,而在发展的过程中发现人工林的弱点也越来越明显。虽然我国虽然广西的人工林造林工作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就与进步,但是广西重点选择几种单一的速生丰产林进行造林工作,包括桉树、松树、杉木,这种方式直接导致树种单一,也降低了整个人工林的抗灾能力差,增加森林有害生物发生与蔓延的可能。
3.2 防治不够合理
广西种植桉树的规模以及范围都在不断地扩大,给当地带来较为丰厚的经济效益,但是桉树种植的生态脆弱性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在进行桉树种植的过程中采取的不适合、不科学的栽培方式以及管理方式直接影响到其种植区土壤的肥力下降,另外缺乏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手段,仍然采用单一的防治措施,导致防治工作无法发挥出明显成效,进而频繁发生虫害的情况。
3.3 经费投入不足
由于对桉树虫害的防治资金投入不足,直接影响到相关工作人员开展相应防治工作,加上防治工作需要大量工作人员开展实际防治工作,由于存在源头问题及经费投入不足,直接影响到桉树虫害的防治工作开展。
3.4 重效益轻管理
部分地区只注重桉树种植带来的经济效益,但是却忽略了对桉树林的管理。这种管理意识淡薄的情况,直接影响到相关防治工作的开展。特别是广西引进桉树有多年历史,但是其中虫害的发生种类越来越多,程度也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这与部分林场仍然采用粗放式的管理、服务管理质量不高有着紧密的关联。部分病虫害都是在林木长势较弱的情况下出现的,部分林场更加关注桉树的经济价值,没有充分地认识到需要加强对桉树虫害的监测和防治工作,导致无法及时发现虫害。
4.防治桉蝙蛾虫害的有效措施分析
广西是桉树种植的主要区域,桉树造林不仅能够有效提升森林覆盖率,也能够带动当地农民增收。为保证桉树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充分发挥出来,就必须要注重对桉树虫害的防治。
4.1 注重营林管理
为了避免桉蝙蛾对桉树的不良影响,必须要加强对桉树林地的引领管理力度,考虑到桉树的生长本身有着非常明显的周期性,为保证桉树的正常种植工作与生长,就必须要为桉树的生长与种植营造良好的环境。在这个方面要求林场利用现有的土地资源等,育苗阶段就需要选择长势良好,且没有出现病虫害的幼苗,尽可能从根源上降低桉树受到虫害的影响。另外还需要重视对桉树的松土、施肥以及抚育管理工作,有效提升桉树自身的抗病性。还需要加强整个林地的规划管理,通过采用营造混交林的方式,优化整个林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在做到保障自然生态平衡的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虫害的发生率。
在针对桉树虫害防治的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步就是需要营造林地生态环境。这就要求相关管理人员需要注重关于桉树在经济学与生态学等方面的重视。通过巩固桉树虫害预防理论基础,另外还需要深刻认识到桉树的虫害防治难度以及生产周期等多方面因素,因此需要制定并选择使用更加合理且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需要将虫害的防治理念深刻地融入桉树林业发展的每一个环节当中来,从而保证桉树虫害防治工作更加系统与全面。根据林场实际情况调整种植结构,将桉树与其他树种混合种植,可将其他树种种在桉树病虫害发生比较严重的山坡中下部。通过增加林木品种,并且重视抗病虫品种的培育,有效获得满意的防治效果。在开展桉树林经营管理的过程中,需要适当地减少除草剂的使用。
4.2 注重日常监测
为保障能够达到种植桉树预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还需要做好对桉树的日常监测工作。通过加强对桉树的日常检疫与监测,从而尽可能将虫害扼杀在萌芽阶段。特别是考虑到桉蝙蛾容易存在多次受灾的可能,因此必须加强林地监测的管理,一旦存在有虫害的苗头,就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尽可能在最佳的防治时间内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手段,有效避免虫害的影响范围扩大。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做好日常监测工作,确保现有的工作人员能够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虫害预防与防治实际工作中来。
对于因不可抗力因素导致出现的虫害,虽然无法避免,但是加强日常监测管理,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其危害严重程度,由于营林管理工作本身就存在周期长、面积大的特点。加强林间管理,注意各个环节之间的协调非常重要。广西林业局和广西气象局联合发布的2020年广西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趋势预测中就预测桉树病虫害2020 年发生面积为64.5万亩,比2019年上升14.28%,在全区桉树种植区发生危害仍然较重。其中,虫害34.5万亩,发生趋势上升。其中桉蝙蛾预计发生6.5万亩,主要发生于桂中、桂南和桂东地区。同时还颁布了相对应的防控对策与建议,这个方面完全可以成为林场加强虫害预防的重要参考。
4.3 采取综合防治
面对桉蝙蛾带来的严重危害,必须要采取多种防治手段,其中在生物防治方面,可以采用烟雾剂、人工喷雾剂或者是用无人机喷洒低毒的药剂。像波尔多液、灭虫药等都可作为有效的杀虫剂来使用。生物防治技术,属于其中非常安全且有效的一种手段。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生物防治技术之前,必须要先了解桉蝙蛾的危害以及习性,才能够获得满意的防治效果。在这个方面需要采用多方面手段进行防治,首先是需要加强防疫检验,有效避免虫害的异地侵入。另外还需要加强营林防治,针对新造林的地区,要严格将林区内的桉蝙蛾感染的植物铲除并烧光。通过进行及时地施肥管理,并且提高桉树的木质化程度,从而减少桉蝙蛾对树干的入侵。桉蝙蛾在幼虫阶段十分容易受到白僵菌感染,因此可在每年6月中旬就释放白僵菌进行防治。
人工防治手段也能够获得满意的防治效果,通过撕开虫粪包使用铁丝直接捅入隧道,将幼虫直接扼杀,避免幼虫继续长大影响到树木。或者是选择内吸和熏蒸作用,使用农药稀释液浸泡棉花球,将蛀道口堵住,有效杀死幼虫。一般在干预一个月左右,桉树的蛀道伤口就会愈合,利用这种方式能够避免桉树树干折断。通过适当引进桉蝙蛾的天敌进行防治,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桉蝙蛾的天敌包括各种鸟类、寄生蜂、螳螂等,这种不采用农药进行杀灭桉蝙蛾的方式不仅能够减少到农药对树干的不良影响,还能够获得更加满意的防治效果。
通过加强森林树种多样性,建立起森林缓冲带并加以保护,从这种方式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桉蝙蛾对桉树的危害。另外还需要加强林地生态保护,大面积种植桉树这一单一品种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反而对虫害的发展与蔓延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因此必须合理调整林场的树木结构,结合桉树成长周期保护好生态环境,在选择合理的种植基地之后,还需要进行全面地查杀病菌、晒地、翻耕等,一定要避开虫害爆发期进行桉树的种植。
4.4 加强平台建设
开展桉树虫害的研究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工作,并非是短时间内就能够完成,因此加强这方面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对于总结防治经验,采取更加有效的防治手段,都有非常重要的参考意义。为保证能够获得满意的桉蝙蛾防治效果,可以建立相应的平台,加强相关人员在这方面的经验交流以及相关研究交流。通过加强交流平台的建设,从而进一步提高桉树在育种选种等方面的水平,最终建立起一个有以桉树为中心的交流平台,从而尽可能地避免害虫以及病原体带来的损失。通过在平台内部进行经验交流与沟通,从而尽快地实现相关信息的流通,这种方式能够帮助更多林场获得满意的桉树种植效果。
4.5 选择合适品种
为实现能够从源头上尽可能降低虫害的发生,在桉树栽种的过程中,就需要结合林场实际的环境,选择适合本地区的品种,保证苗木的质量。还需要结合林场既往的虫害防治工作经验,特别是针对既往出现过严重虫害的区域,需要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选择抗性较好的品种。通过选择抗病性能好的品种,从而尽可能降低桉树出现虫害的可能。目前,桉树的种类包括DH3229、广林9、DH3327、DH924、DH19-6,也有耐寒速生树种系列韦赤桉GY66、巨桉、邓恩桉、井冈1号等,还有抗风能力超强的U6等等。广林9号是由广西林科院选育而成的杂交品种,母本为巨桉、父本为尾叶桉,具有父母本的优良特性,抗风性好。单位面积生长量每年可达3立方米/亩,抗青枯病、焦枯病,伐桩萌芽力强。一般一年左右即可郁闭成林,作为短期工业用材原料,拥有非常好的经济效益。适合广东、广西等常年气温较高的地区种植。而像韦赤桉3号,是韦塔桉与赤桉经天然杂交后再优选而成的速生耐寒新品种,能耐零下10摄氏度的低温。单位面积生长量每年可达2立方米/亩。抗青枯病、焦枯病,伐桩萌芽力强,也拥有较快的经济效益,适合霜冻时间长的地区种植。
4.6 升级防治技术
因桉树的种植面积以及种类都在出现变化,而桉树受到病虫害的可能性也就越高,这种情况下如果不采取更加有效的防治技术,很可能导致在开展桉树病虫害防治的过程中出现被动的情况,反而影响到防治效果。因此相关技术人员需要进一步重视防治技术的升级,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优化现有的防治工作。
由于桉树林发生虫害的种类越来越多,这对于现有的防治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难度,相关部门以及人员,不仅需要深刻认识到虫害防治的重要性,还需要进一步升级防治技术,在秋季阶段必须做好落叶处理工作,在使用物理防治手段时,可以充分利用害虫的趋光性特点,使用灯光诱杀的方式,可将灯光诱杀设备设置在林区中,通过严格控制设备的密度,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出灯光诱杀的作用,提升防治效果。
5.结语
桉树的种植对消灭荒山、增加林区经济收益、促进林业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桉树本身就有较高的种植效益,有利于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正是考虑到桉树的经济效益与生态价值,因此在进行桉树的种植过程中,加强其虫害防治与管理,也显得非常重要。为保证能够提供给桉树良好的生长环境,就必须从多个方面多个手段加以虫害的预防与治理,尽可能减少虫害对桉树正常生长的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