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业可持续发展中施肥问题与解决对策
2021-12-24李守芳
李守芳
(中盐安徽红四方肥业股份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000)
前言
土壤肥料的施用是农业生产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直接影响土壤的肥沃程度和性质,对生态环境也有积极的保护作用。需要在这项工作中把握好重点,确保科学施用肥料。因此,有必要对新时期土壤肥料的科学施用方法以及推广展开分析。
1.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概述
1.1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建立在中国农业的现状之上,即有机农业、生物技术农业、生态农业等众多可取代资源的农业发展模式,在努力发展调控农业的同时注意发挥可持续思想的指导作用。然而,由于我国农业的发展脚步无法完全跟上其他领域,造成了一些知识误区,再考虑到中国农业的发展模式多种多样,没有办法实现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农村务农人员在作物耕种时仍在大规模使用肥料以保证粮食的产量。事实上,大部分的耕种者都对土壤中肥料的使用危害有一定了解,也明白肥料的不合理使用会对土壤的肥力及种植地的环境造成损害,由于缺乏关键指标及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指导,不使用肥料就无法保证产量。而农业可持续发展就是要杜绝肥料的不科学使用,要做到合理科学施肥的同时保护好环境资源;要做到土壤肥力不消退的同时延长土地的使用寿命;要做到满足当代对于农业需求的同时让后代有田可耕、有地可种。
1.2 科学施肥的重要性
现代农业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离不开土壤肥料的广泛使用,作为各种粮食、经济作物赖以生存的一种生产性资源,土壤肥料的作用主要在于提高农作物对土壤中营养成分的吸收,保持农作物可以茁壮生长以及维持土壤的肥力,土壤在其中主要扮演降水的缓冲者、养分的转换及循环者和种子的滋养者3种角色。土壤肥力由此成为判断土壤品质的一种重要基础性指标。农作物所需的微量元素和土壤的肥沃,都可以通过施加肥料来达到目的,而只有合理的施肥才能使土壤保持肥沃。要想完成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工作人员就得确保并落实土壤资源循环利用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比如工作人员应懂得让土地休养生息,在完成某一种作物的种植工作后需要有一段恢复期,只有通过这种方式保护耕地,才能延长土地的使用寿命,才能在有限的耕地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2.存在难点
2.1 推广力度不够
土壤肥料技术推广是一项长期的、技术性强的工作,需要配备大量的农技人员,由于目前许多乡镇将农技中心纳入同级政府管理后,农技中心的工作人员还要从事其他事务性工作,缺乏时间和精力从事该项工作。例如某省土地多属分散经营,进村入户推广难度较大。
2.2 接受程度的限制
现阶段,如果某个地区多数农户不接受,将影响整个推广的进度。不能接受的原因主要是对土壤肥料技术了解不足,对于主要收入来自种植农作物的农民,将会增加经济成本;对于不以农业种植为主要收入的农民,实施土壤肥料技术无法获得理想的效益,也给推广带来了困难。此外,土壤受到施肥、灌溉、气候和环境的影响,而施肥则受品牌、施用方法、作物大小等因素影响。因此,在推广过程中,每位农户要掌握各项技术,但受教育水平的影响,大多数农民接受新事物、新技术较慢。
2.3 因地制宜问题
在具体操作中,必须根据农业用地的具体情况来推广土壤肥料技术,并且必须以特定方式促进相关的可行技术。譬如某山区,土壤、地形和气候差异很大,不同的种植结构对土壤和肥料有不同的需求。应深入了解基础数据,并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技术措施。
2.4 土壤品质问题
现如今我国的农业体系不断发展,农作物的产量也在不断创造新高。然而我国的农业种植品质却在持续地走下坡路,其中主要原因要归结于土地的不合理利用。人们对土地的不合理利用使得土壤中的有机质随着不断地种植而日渐减少甚至消失,土壤对于营养物质的保护能力也大幅减弱,大量的营养物质随着水流的运动而流失,最终导致土壤品质不断下降。据调查研究发现,某省东部耕地土壤呈酸性,西部耕地土壤呈碱性,中部耕地土壤均有酸碱性,由于长期施肥方式不科学等原因,导致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下降、土壤酸化、有效磷含量整体较高、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中等、土壤养分失衡。
随着农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化肥的生产技术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农作物得到显著增产。但由于如今无机肥料逐渐取代了生物有机肥料破坏了土壤的结构功能,进一步改变了耕地土壤的结构导致农作物性质改变,最终导致农作物减产。有些农业生产者过度依赖使用化肥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不科学、不合理地使用化肥,认为施肥越多产量越高,导致土壤中的有机质、氮、磷、钾等分布不均衡,致使土壤结构发生改变,农作物品质变差,制约了我国农业健康发展。
2.5 肥料使用问题
各地土壤由于性质不同,所需养分也不相同,单一化的肥料并不能补充所有土壤的养分,长期过度施用肥料只会导致土壤养分失衡严重,减少农作物产量。
首先,在作物的种植过程中,有些农业技术人员相关专业技能和知识较为匮乏,在农作物生长环节中施用化肥不当,致使化肥的施用量日渐上升,而农作物的产量却没有明显变化,致使农作物长势差,肥力低下。过度施用化肥同样会对农作物产生巨大危害,主要表现为农作物产量品质降低、产生倒伏和病虫害等问题,这些问题贯穿农作物的整个生长周期。
其次,有些区域以及农作物之间施肥不协调。各区域间施肥量不均衡,例如经济发展以及生态环境存在差异的地区施肥量也存在差异。经济作物的迅速发展导致其施肥量显著上升,改变了各地种植业的产业结构,促进了化肥的消耗。农业生产者依据农作物所产生的经济效益通常会产生过度施肥和施肥不足的情况,例如,瓜果蔬菜等产生的经济效益高,在农业生产中投入的肥料高但是增产效益却下降,而大田粮食作物肥料使用量存在施肥不足的情况。
再次,由于化肥产品自身问题导致供需方面产生脱节。一是单一化肥品种的问题。例如市场上氮肥中的铵态氮肥占比约90%以上,而硝态氮肥几乎不可见,磷肥中则是高浓度的磷肥种类市场占主导优势。二是化肥产品自身养分比例不够合理。如复合肥在市场中占据主导优势,然而其养分配比过于单一,磷钾比例较高,在肥料利用率上反而不如因地制宜的配方肥来得高,徒增成本。虽然缓释肥、控释肥等产品不断发展,但其成本较高,使用方法较为复杂,农业生产者接受程度不高导致其市场占比不高,实际应用较少。
3.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科学施肥策略
3.1 施肥原则
在种植过程中盲目地施肥并不能提升产量,种植户应当依据各个生长环节对于氮、磷、钾及其他营养元素的需求制定不同的施肥方案,在施用底肥后还应当配合进行追肥,穿插使用复合肥、有机肥及无机肥料等,并减少化学肥料在种植过程中的投入,能够确保生长态势,达到高产目的。
3.2 确定施肥量
在生长过程中对于氮、磷、钾类营养元素的需求量较大,因此种植户首先应当确保氮、磷、钾肥料能够满足农作物的正常生长需求。各个地区土壤中营养元素含量均不相同,有经济基础的种植户在正式种植前可以对土壤中各类营养物质含量进行测评,掌握土壤中缺乏的元素种类,再进行补充。通常情况下目标产量所需要的养分总量减去土壤的供肥量,除以肥料中营养物质含量与肥料利用率的乘积,得出的数值就是每0.067 hm2土地所需要的施肥量。科学确定施肥量不仅能够提升肥料利用效率,避免肥料浪费,还能够降低由于肥料投入过多导致的残留超标,符合现当代绿色生态农业种植模式。
3.3 施用基肥
在种植过程中,基肥投入量较大,因此可以考虑使用农家肥料,通常情况下按照3000kg/0.067hm2的标准施用基肥。农家肥成本较低,且对土壤和地下水的危害较小,能够有效地改善土壤质量并提升土壤中微生物活性,在后期投入化学肥料后,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能够提升化肥的利用效率,因此可将农家肥作为基肥使用。
3.4 积极适应农业经营方式的改变
我国现阶段正在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土地流转,大力发展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鼓励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农产品的结构和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传统农业技术需要不断升级,让高科技融入农业发展,加大土壤肥料新技术推广,逐渐淘汰旧的技术。需要政府出台政策,增加资金投入和设备投入。
3.5 进行机制创新
首先,应采用激励和竞争机制,使技术人员在自己的工作中承担更多责任,从而增加活力和动力。其次,建立和完善评估机制,实行客观地评估来促进当地土壤肥料技术推广和劳动效率的效果。再次,应建立奖惩制度,调动从业人员的积极性,更好地推广土壤肥料技术。
3.6 持续监测土壤肥力,为土壤科学施肥提供依据
为了解决土壤肥力问题,有必要长期持续监测土壤肥力。作为一项重要的室外监测工作,其监测结果直接关系到现代农业施肥制度,是加强农业施肥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在这方面,国外洛桑有经典的长期肥料试验,中国有全国土壤肥力和肥料效益长期监测基地网络,覆盖范围广,有长期肥料监测试验组。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长期的土壤肥力监测系统往往存在队伍不稳定、资金不足等问题,影响了试验工作的正常开展。因此,从解决土壤和肥料问题的角度,建议加强土壤肥力监测基地建设,掌握土壤养分和生产力状况;加强土壤肥料效益试验网络建设,掌握农业主产区生产作物对氮、磷、钾肥中微量元素肥料的增施增产效果。在上述建设的基础上,完善网络数据库建设,完善土壤肥料信息管理和通信系统,为解决土壤肥料问题提供技术指导和数据支持。
3.7 追肥
例如玉米种植过程中,在玉米拔节期、大喇叭口期以及吐丝期是玉米生长的高速期,同时也是对于营养需求较大的时期,在玉米生长的这3个时期中,种植户应当施用拔节肥、穗肥以及粒肥等,有时依据玉米生长态势以及地力等还要施用苗肥。首先,在玉米拔节前若地力条件或者玉米长势较好可以不施用苗肥,若玉米植株矮小、生长缓慢,则应当施用苗肥,主要用到尿素以及硝酸铵等肥料。其次,拔节肥通常占据总施肥量的35%左右,施用拔节肥能够提升玉米叶片的生长速度,增加玉米进行光合作用的叶片面积,为后期玉米穗生长奠定基础。穗肥通常在玉米抽雄前半个月进行,且除了确保肥料充足外还要及时灌溉,这一时期的管理工作能够直接关系到玉米颗粒质量,从而影响到玉米最终产量。最后,粒肥主要作用是提升玉米叶片光合作用时间,防止由于叶片早衰导致营养累积不充足,通过施加粒肥能够提升叶片光合作用时间,增加玉米粒品质,从而获得高产。
4.浅析新时期土壤肥料的推广
4.1 分析现阶段农民施用土壤肥料的基本问题
土壤肥料在作物生产过程中能显著促进作物生长,但近年来,在作物生产过程中出现了相应的问题和不科学的施用。因此,有效推广土壤肥料具有重要意义。我们需要深入基层,分析现阶段农民施用土壤肥料的情况。要根据市场经济环境和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运用高科技手段,及时有效地了解农民需要解决的问题,实现科学施肥。通过专业热线咨询服务、农村技术活动、施肥培训等形式,提高科学施肥水平,减少对农作物的影响。
4.2 加强对土壤施肥的技术指导
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建设智慧农业。大多数农民缺乏专业技术指导和科学施肥相关知识,导致土壤和肥料使用不科学。因此,应加强对农民的科学指导,开展施肥知识培训,或将施肥知识印制成册,分发和宣传农业知识,与农民沟通,帮助农民解决遇到的问题。加强技术指导离不开财政支持。我国应加大对农民技术培训的财政投入,使技术指导工作者能够更方便、更积极地开展工作。
4.3 正确引导农民思想
农民作为化肥施用的直接参与者,其施肥观念直接关系到化肥的科学施用。因此,正确引导农民的思想非常重要,可以通过广播、网络等公共平台进行宣传。首先,农民应该认识到科学施肥的重要性;其次,引导农民正确认识有机肥的效益,提高绿色肥料的利用率,提高耕地土壤养分和有机质含量;同时,应培养农民的科学施肥意识,避免因施肥过多或过少而污染土壤或无法满足作物的营养需求。总之,引导农民合理施用化肥不仅有利于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而且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
结论
综上所述,想要在新时期实现土壤肥料的科学施用与有效推广,还要考虑到土壤肥料的使用目的,以便选择适合的施用方式和推广方式。而在此基础上,针对现阶段我国土壤施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一些关于土壤肥料的科学施用及推广的建议,从而更好地在新时期背景下合理使用土壤肥料并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