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茄栽培技术要点
2021-12-24苏秦
苏 秦
(辽宁省沈阳市法库县农业技术推广与行政执法中心,沈阳 110400)
沈茄是沈阳市农业科学院培育的杂交品种,长势较强,株型直立,产量较高,抗病虫害性能较强,目前在沈阳地区栽培面积不断扩大。沈茄属中早熟品种,生势旺盛、品质良好,一般为长棒形紫黑色果实。生产试种得知,沈茄商品性状优良,产量较高,在5000 kg/亩以上。以沈茄6 号为例,生长期112天,果长与果粗分别在28 cm 与4.8 cm 左右,单果重量超过160 g。
一、培育壮苗
1、制备苗床
地块需土层肥沃深厚、地平坦势,灌溉条件完善,具有良好的通透性。尽量不要选择前茬作物为茄果类蔬菜的地块。苗床的长、宽、深分别在10 m、1.5 m 与0.15 m 左右,并仔细平整床面。
2、配制营养土
受播种密度影响,幼苗需大量水分与矿物质,单位面积内根系密集,要求播种床的营养土透气性良好,营养丰富,能充分满足幼苗生长需求。苗床土一般使用田园农家土、磷酸二铵与腐熟农家肥等,混合、搅拌、堆闷后使用。
3、营养土装钵
依据上松下实的原则在营养钵中装入配好的营养土,钵口上方留出2 cm 左右空档。在苗床内整齐摆放装满营养土后的钵体,等待播种使用。部分种植户为节约成本,选择的营养钵较小,这样会影响幼苗根系发育,不利于养成壮苗,需尽量选择较大的营养钵。
4、种子处理
播种前,晴天晾晒种子,保证种子发芽率。为控制病虫害发生,利用温汤或药剂进行浸种处理。在55℃的水中放入种子持续搅拌,水温与室温相同后浸泡5 h 左右[1]。浸泡时需搓洗种子,去除黏液,满足种子吸水、呼吸需求。也可利用高锰酸钾1000 倍液浸泡种子,持续30 min 左右即可。浸种后捞出摊晾20 min,种子表面水分散发后,包裹上湿布进行催芽处理。催芽环境温度保持在30℃左右,每天温水淘洗2次左右,露白种子达到70%以上即可播种。
5、播种
充分考虑地区环境条件合理安排播种时间段,通常每亩用种量在50 g 左右。营养钵内点播露白出芽的种子,种子上覆盖营养土,覆土厚度1.5 cm,避免出现猝倒病。播种后搭建拱架,利用浅灌方式浸润营养钵。
6、育苗期管理
播种1 周内做好保温工作,按照25℃与20℃标准分别控制苗床白天与夜间温度,加快出苗速度。成功出苗后需适当通风,降低环境温度、湿度,避免幼苗徒长。通常白天与夜间温度分别保持在15~20℃间。外界气温较高需适当扩大通风口,延长通风时间。定植前半个月内彻底揭掉薄膜,使茄苗适应外部环境。科学控制湿度,出苗期间内容易出现带帽出土问题。
二、田间管理
1、施肥整地
整地时需将3000 kg 腐熟农家肥、50 kg 氮磷钾复合肥同步施入。施肥后,及时开展耕犁耙作业,按照30 cm、15 cm标准分别控制犁深与耙深,避免出现死角,地块要保持齐、平、碎。之后起垄,垄宽、高在80 cm 与20 cm 左右,沟底宽度在30 cm[2]。定植前向茄苗均匀喷施50%多菌灵溶液500 倍液,杀灭茄苗携带的病菌。定植时气温需在15℃以上,提前开挖定植穴,行距、间距分别为50 cm 与40 cm,深度一般在12 cm 左右。
2、查苗补苗
定植后要密切关注茄苗生长状况,一旦有死苗、萎蔫等问题要及时补植,避免严重缺苗。
3、浇水中耕
定植后3天内需浇灌缓苗水,满足沈茄幼苗生长的水分需求。缓苗期内一般要中耕3次左右,能加快幼苗根系的发育速度。
4、整枝打叶
株苗生长中要调控营养生长,提前开花、结果。通常幼苗高度达到50 cm 后陆续剪除底层叶子,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门茄形成后剪除向外侧枝,保留2 个主干。
5、肥水管理
沈茄根系较深,需深施肥,这样能够拓展根系生长深度,高效吸收土壤深层的养分、水分等,增强植株长势。沈茄结果前期需控水蹲苗,门茄膨大后灌溉施肥。坐果期内,沈茄营养需求较大,开始转变为生殖生长,需严格控制氮肥施用量,避免徒长。膨大期内要依据土壤湿度灌溉2次左右,追施适量磷酸二铵肥料,满足植株的水分与养分需求。
三、病虫害防治
1、黄萎病防治
黄萎病会侵害沈茄的维管束组织,一般坐果期内发病。感染后叶子呈黄色,中午时分逐渐枯萎,傍晚又慢慢恢复。如果不及时防治,叶子将会大量脱落,甚至造成植株彻底死亡。将病死植株的茎干剥开可发现,维管束组织呈棕褐色。病菌在土壤中可存活数年之久。
气候与管理是该种病害的主要诱发因素。若温度偏低,田间湿度过高,病情加重。部分种植户轮作茄果类蔬菜,或不能科学施肥与定植,会增加黄萎病的发病几率。
防治黄萎病可使用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浸种,保持2 h 左右。若轮作茄果类蔬菜,需保持2 年以上轮作期。培育壮苗,增强幼苗的抗病能力。定植时用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浸根,保持0.5 h 左右。
2、褐纹病防治
果实遭到褐纹病侵染后会形成黑褐色病斑;叶片、茎秆被侵染后黑褐色病斑中央逐渐呈灰白色,且有小黑点轮生;幼苗被感染后会在茎基部形成病斑,导致幼苗猝倒率增加。褐纹病病菌往往寄存在种子表皮、病残体、土壤中,传播路径较多。
需合理构建轮作制度,提高田间管理水平。育苗前利用温汤浸种、药液浸种等方式消毒处理种子;或使用福美双可湿性粉剂、多菌灵可湿性粉剂与填充剂,进行拌种处理。定植后将石灰粉、草木灰等撒在茎基部,降低茎秆发病率。如果田间出现病害可喷施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药液,一般持续喷施2次,间隔保持在1周左右[3]。
3、虫害防治
虫害问题需运用生物、物理等多样化防治技术,提高防治效果。
温室白粉虱防治,可利用害虫的趋黄性,在田间设置黄板,有效诱杀害虫成虫,一般每亩设置35 块即可。也可引进白粉虱的天敌,如丽蚜小蜂、中华草蛉等进行防治。若虫害较严重,可喷施适量吡虫啉乳油药液。
蚜虫防治可合理设置防虫网,也可在沈茄行间悬挂黄板。黄板与植株的高差保持在0.5 m 左右,可高效诱杀蚜虫成虫。
四、结语
种植户需准确把握沈茄栽培技术要点,合理安排种植活动,总结地区常见病虫害类型与发生规律,提前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避免病虫害影响沈茄的栽培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