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保障体系
2021-12-24
(靖边县林业工作综合服务中心,陕西 榆林 718500)
关健词:退耕还林;保障体系;生态;经济;利益;科技
前言
江泽民同志“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的重要批示和朱容基同志“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指示作出后,1999 年靖边被中、省列为首批全国退耕还林(草)示范试点县。在中、省、市主管领导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下,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坚持把以退耕还林为主的生态建设作为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工作来抓,当作实现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在全县快速掀起了退耕还林建设高潮。截止2008 年全县累计完成退耕还林试点工程101.76 万亩,其中完成退耕还林工程31.03 万亩,荒山造林70.73 万亩,全面完成了省地下达的退耕还林试点任务。退耕还林工程的全面实施,整体推进,使全县生态建设和农村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取得了明显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从靖边10 年多退耕还林工程建设运行的情况来看,由于既有国家以粮代赈等扶持政策,又有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持,退耕还林工程退得下,还得上目前已经不是主要问题,但对今后如何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既能妥善协调国家“要被子”与群众要“票子”的关系,确保这一跨世纪宏伟工程的顺利实施,保证国家生态建设目标如期实现,又能使农民的长远利益不受影响,这是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应当认真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
1.概况
靖边县位于陕西省北部偏西,榆林市西南部,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总土地面积5088 平方公里。全县有13 个乡、9 个镇、1 个国营农场、111 个行政村,6 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27.77 万,其中农业人口24.3 万。全县地形地貌可分为三大型区,即北部风沙区,占总面积的36%;中部覆沙黄土峁涧地区,占总面积的23%;南部丘陵沟壑区,占总面积的41%。靖边县地广人稀,土地资源十分丰富。县人均土地31.3 亩,农耕地统计上报面积190 万亩,实际耕种面积250 多万亩(其中坡耕地164 万亩),南部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7.6 亩,北部人均占有耕地4 亩。目前尚待退耕地还有100 万亩左右,沙化耕地10 万亩,尚待治理的荒山、荒沙地100 万亩。
2.扎扎实实的把退耕还林工作引向深入,必须建立健全三大保障体系
2.1 要建立健全退耕户的生产生活保障体系,正确处理好生态目标与农民增收的关系。要留足耕户的口粮田在这部分土地上,一方面坚持大搞农田基本建设不放松,加快水利水保工程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步伐,改善耕作条件,提高生产能力;另一方面要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和大垄沟等科学的水保种植措施,也是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关键性措施。从实际出发,确定科学的退耕还林治理模式,找准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结合点。在确保生态建设的同时,发展生态经济兼用林、并通过林草、林药、林果、间作,大力发展畜牧业和多种经营,使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得益彰,实现可持续发展。把退耕还林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结合起来,大力培植退耕还林地的后续产业,大力发展林果业、畜牧业和其他特色产业,有效提高林果业、畜牧业和特色产业在农民纯收入中的比重;要加快农业产业化开发进程,通过扶持发展龙头企业,推行“公司+农户+基地”的模式,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积极组织劳务输出,大力推动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扩大退耕农户的就业和增收空间;加强农村 能源建设,加大沼气建设和改灶节柴的力度,解决好农民的烧柴问题;要积极稳妥地搞好生态移民工作,对那些生态建设位置重要、生态环境极为脆弱、耕后已不具备生存条件的农户,采取异地安置办法,既能保住这些地区的生态建设,又能证农户的长远生计不受影响。
2.2 要建设健全的退耕还林科技支撑体系,切实提高退耕还林工 程的建设成效。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效益的提高,出奇制胜在科技。要真正将重视和依靠贯穿于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项目审批、种苗供应、措施选择、抚育管理等全过程。一要加强科技队伍建设,健全退耕还林工程的组织保障,各级项目主管部门,要在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保证退耕还林管理机构的稳定,配备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专职管理人员,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开展。二要加大科技投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完善退耕还林政策措施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退耕还林的规划、作业设计等前期费用和科技支撑费用,国家给予适当补助,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对科技的高度重视。因此,各级政府要将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和科技支撑费用列于财政预算,安排科技经费。三要尊重科学,科学造林种草,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做到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封则封,做到封、育结合,乔、灌、草相结合,带、片、网相结合,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四要加强技术培训,注重人才培养,提高各级项目管理人员的业务和管理水平,同时,要通过建立一批高质量、高效益的科技示范村、示范点、示范户等方式,行之有效的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工作,培养和建设一支带不走的科技队伍,引导提高农民走科技兴林之路。五要积极推广先进的实用技术。要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大力推广行之有效的实用技术,如生根粉、保水剂蘸根、地膜覆盖抗旱造林技术,节水灌溉、微灌技术,经济林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林草新品种推广应用以及计算机和科研课题研究、治理开发机制的创新等方面技术的推广应用研究,努力提高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科技含量。
2.3 要建立健全退耕还林工程的组织管理体系,确保退耕还林 工作顺利进行。退耕还林工程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广大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必须转变作风,深入基层,不折不扣的贯彻落实国家有关退耕还林的政策,组织群众做好退耕还林工作。一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各级领导要结合《退耕还林条例》学习和宣传工作,进一步提高对退耕还林重大意义的认识,通过学习宣传,使他们全面正确地理解《退耕还林条例》的各项规定,正确处理好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当前与长远的关系,真正把退耕还林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抓紧抓好。二要建立健全各级领导目标管理责任制,切实把退耕还林工作列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逐级落实退耕还林工作的目标和责任,层层签订责任状,并认真进行检查考核。三要在退耕还林建设过程中推行项目负责制、工程监理制和质量追究制。四要实行村务公开,凡是有退耕还林任务的乡镇、村组对退耕还林的各项政策必须全面公开,设立专门的公开栏,使退耕农户之间互相监督面积、质量,坚决杜绝暗厢操作、优亲厚友、弄虚作假行为的发生。五要强化退耕还林工程的监督检查工作,各级政府和林业、粮食、财政等部门要设立举报电话,发现问题及时查处,严肃政策兑现工作纪律,有效防止截留、克扣、挪用退耕还林粮、款的现象发生。六要完善和制定有关配套办法,各级、各地要结合自身实际,根据《退耕还条例》的有关内容要求,尽快完善和制定有关办法和规定,使《退耕还林条例》的各项规定很好地落实到实际操作中,逐步形成以《退耕还条例》为核心的退耕还林政策法规体系,使退耕还林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总之,退耕还林是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伟业,要保住退耕还林成果,并使其发挥更大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我们就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保障体系使这列车顺利地驶向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