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民歌塑造高职学生的情感美
2021-12-24梁韵
梁韵
摘要: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高职生审美品质与综合素养的培养愈发受人关注。在此背景下,音乐学科的教育地位愈发凸显。而民歌作为我国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丰富的情感教育、审美教育内涵,积极将其引入到高职音乐教学中来,不但能够进一步彰显音乐学科在艺术审美方面的育人效能,而且还能为学生情感品质、价值观念以及传统文化意识的培养提供良好助力。基于此,本文就如何用民歌塑造高职生情感美的具体策略进行了详细探讨,以期能够给广大教师提供一些新的借鉴参考。
关键词:高职;音乐学科;情感美;具体策略
众所周知,高职教育的本质目标就是培养与社会发展和岗位需求相匹配的专业型、复合型人才。面对当前社会对高职人才需求数量和质量不断提升的背景,高职音乐也要积极将情感教育、審美教育渗透到教学实践中来,从而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成长和发展奠基。而民歌作为一种极具情感美教育价值的艺术资源,在彰显高职音乐育人作用和培养学生良好情感美、价值观方面有着巨大的作用。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应当正视民歌在高职音乐教学中的渗透意义,积极运用有效的教学设计和方法来引入民歌教育资源,从而让高职音乐课堂变得更高效、更精彩。
一、民歌中的情感美蕴含
提到民歌,我们脑海中不禁会冒出“原汁原味”这个词语,这也是民歌最直接的特点。在众多民歌当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艺术内涵。将其引入到高职音乐课堂当中不懂那能够为高职音乐课程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补充,而且还能为学生带来更多情感美的享受。以《康定情歌》为例,这首民歌汲取了我国西南地区原生态民歌音乐元素,同时采用了新颖且富有时代特色的音乐创作手法,展现出了极高的音乐艺术价值和民族情感内涵,利用该民歌来进行教学,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热情,培养其积极的学习态度,而且还能让他们在民族音乐的影响下,获得艺术素养和审美情感的发展。与此同时,在我国民歌有着抒情优美、节奏松弛、意趣盎然、情态逼真等特点,尤其是其中蕴含的多彩民族文化,能够为学生音乐感受力、音乐创造力以及音乐灵感的提升提供巨大助力,而这对于学生情感美的塑造将大有裨益。
二、用民歌塑造高职生情感美的具体策略
(一)结合信息手段,走进民歌殿堂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高职音乐教学的重要改革方向。在此背景下,我们不妨依托信息手段来引入民歌教育资源,带领学生走进民歌殿堂,让他们能够更加深刻地感知到民歌中的情感美蕴含。例如,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依托多媒体手段来带领学生学习《彩云追月》,这首民歌,让学生在视听一体化的氛围当中感受歌曲中的“白沙滩”“波浪滚滚”“明月”“鸟儿”等事物,通过这种喜闻乐见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热情。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借助具体的音频环节,与学生一同分析其中的“五声性旋律”探讨其中二胡等乐器的运用特点等等,这样便可以让学生在寓学于乐当中获得更多艺术美、情感美的收获。
(二)借助拓展想象,探索民歌灵魂
众所周知,音乐能够给人以无限的遐想,民歌音乐更是如此。对此,为了更好地发挥民歌在情感美塑造方面的优势。我们可以通过引导想想的方法来带领学生探索民歌的“灵魂”。例如,我们可以围绕《浏阳河》来引领学生展开聆听与联想。首先,我们可以让学生在聆听这首民歌的同时,结合作品情感变化来划分段落,然后说一说自己在聆听时的感受。其次,我们可以指引学生通过绘画的方式来将这首湖南民歌“画”出来。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可以结合这首民歌的创作背景(湖南土改运动成功)来讲一讲自己的感受,唱一唱自己的情感,以此来实现民歌内涵的有效挖掘,让学生在丰富的想象当中获得更多艺术与情感的迸发,为他们创新思维、审美意识的有序化发展保驾护航。
(三)结合活动实践,促进民歌传颂
在运用民歌来开展音乐教学时,我们有必要引入一些实践性和趣味性强的活动环节,让学生能够在实践演唱和创作中去更好地体会民歌中的情感美,并为民歌艺术的传承和发展贡献力量。例如,在中秋等传统节日中,我们可以开设“踏青杯民歌演唱大赛”“中秋民歌艺术晚会”等活动,让学生在节日氛围的烘托下,积极投身到民歌学习与演唱中来,点燃他们心中的民歌实践和民歌传承热情。
总之,民歌当中拥有丰富的情感美内涵,将其渗透到高职音乐教学中来对于学生的音乐学习和健康发展都有着良好的促进意义。对此,我们有必要正视其情感美的塑造价值,在此基础上,不断运用新的教育思路和方法去渗透民歌,从而在保证教学效果的同时,为学生情感美的塑造和音乐素养、艺术修养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杨明刚.原生态民歌融入高校课堂的生命之思[J].大学教育科学,2017(1):55-61.
[2]吴旦.高职声乐教学中原生态民歌的价值及创新运用研究[J].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