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现状及改进措施浅析
2021-12-23陆开峰
陆开峰
摘 要 农作物栽培管理技术不仅能够决定产品的经济效益,还会影响食品的安全性。为了在保证农产品高产量的同时,使人们更加放心的食用,围绕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要点进行讨论,并提出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从而实现农作物无污染的种植环境,推动农业生产向稳定、可持续化方向发展,提升农民经济效益,改善人们生活质量。
关键词 农药化肥;栽培管理技术;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S318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29.027
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即是通过构建良好的种植环境、选择高品质幼苗、强化培育过程、丰富栽培手段及加强病虫害防治等方式,确保种植过程无污染、无公害,并有效控制农作物的有害物含量,使其不高于相关安全标准规定,保证不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但许多种植人员对农作物无公害栽培技术的理解与应用不到位,导致在实施过程中既无法提升农作物的产量,也难以防止污染物的产生。
1 现状
1.1 化肥用量不科学
当前大多农民对化肥的理解不够全面,只是单纯地认为只要提高化肥用量,便能大幅度提高农作物产量,导致其在种植过程中没有对化肥用量进行严格把控,造成化肥内含有的大量有机元素被一次性投入到农田当中,不仅超过了土壤的有效吸收范围,还会在雨水、浇灌的推动下使相关物质进一步渗透到土层中,改变土壤的酸碱性,导致农作物品质受到严重影响,既降低了产品本身的营养价值,还会破坏地表的水生態结构与土壤肥力。此外,化肥的滥用还会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土地退化,不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
1.2 土地污染严重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农村工业化建设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水利工程、灌溉工程被相继投入到农村发展当中,这样虽然能够切实提高农村经济水平,但相关废弃物的排放量也越来越高,并且由于农村本身对污染排放要求就相对宽松,污染净化装置也不够全面,从而导致工程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难以有效清除,使农田、水域及空气等都受到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
1.3 农药残留量超标
由于农村教育水平相对落后,种植人员的专业知识储备量也较少,导致其对农药的实际作用了解不够全面,为了确保影响农作物生长的害虫被彻底清除,从而过度地进行农药喷洒,使田间农药残留量严重超标。农药本身具有一定的毒性,但如果能够合理使用便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但若农民的种植方式不够科学、农药的配比浓度没有依照安全要求进行调试或者使用周期不符合实际情况,便会造成农药残留,破坏土壤结构,影响人体健康[1]。
1.4 管理水平不到位
管理水平不到位主要体现在管理方式缺少针对性,没有依照当地的农作物生长环境及外部影响因素进行全面调查,多数人员只是单纯根据个人工作经验制定相关管理计划,这样既无法保障农作物的高效生产,也难以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地下水量不足或土壤紧实度不高等问题。
1.5 环保意识不足
大多农民的关注重点为农作物的生产量和自身经济效益能否得到有效保障等,没有建立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未能及时掌握切实可行的污染防治手段,安全管理思想严重不足,使农作物的生长受到安全威胁。例如农田内的塑料制品没有被及时清理,而高分子化合物难以被土壤有效分解,从而大量消耗土壤有机物,影响种植效果。
2 改进措施
2.1 完善栽培管理
1)要选择无污染的种植环境,确保种植区域与农户居住点保持较远的距离,且光照充足、土层密实,并做好相应的卫生管理工作,及时清理白色垃圾与塑料制品,同时还要定期处理农作物生长过程中产生的腐叶、枯叶及杂草等,防止其抢夺幼苗生产所需的营养成分,影响生产效率。2)改善农田生态条件,完善水利设施,确保灌排网络合理、有效,能够切实起到提高灌溉效率、节约水资源的作用[2]。3)提升管理方式的针对性、科学性,确保种植方式符合当地土壤环境需求,要求农民能够根据不同的种植区域选择适合的农作物进行栽培管理工作。农民要进一步强化田间信息的收集与整理,全面了解地下水资源的存储量,明确土层的实际结构,保证土壤肥力能够满足农作物的高效生长。4)加强整地措施,合理密植,同时种植人员要在田间挖沟排水,确保喷灌管道能够均匀覆盖在农田中,提升灌溉效率。5)根据季节变化,做好遮光、保温工作。6)选择品质良好的农作物幼苗,要求其具有良好的抗病害能力与抗倒伏能力,并保持较高的成活率。
2.2 优化施肥方式
1)农户要加强对化肥的了解与认识,虽然其本身具有较强的催产作用,能够为农作物提供大量的营养供给,但长时间过度使用势必会导致营养物质超出土壤的存储极限,从而破坏农作物的内部生态平衡与稳定,因此农户要意识到化肥只能作为辅助,并且应将天然有机肥料或农家肥作为首选,防止无机物在土壤中大量积累,产生不良的化学行为与生物效应,进而损害土质,影响人体健康。2)明确科学的施肥方式。①要充分发挥化肥的增产作用,将有机肥与氮肥充分结合用以弥补有机肥料中氮少磷多的问题。②做到看土施磷,若经检测土壤内的有效磷不超过40 ppm,则证明土壤缺少磷元素,需要对其施加过磷酸钙,提升土壤肥沃力。③掌握最佳施肥期,这样才能确保化肥增效得到最大化发挥,如小麦苗期为最佳施肥时期;玉米最佳施肥期为喇叭日。④为了保证施肥方式的合理、科学,种植人员要尽可能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储备,丰富工作经验,及时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应对突发状况[3]。
2.3 合理调整农药用量
虽然农药一定程度上能够防治农作物抵御害虫的侵蚀,起到促进农作物生长的作用,但其本身存在的污染性较高,如农药蒸发到空气中被尘埃吸附形成大气污染;残留农药与雨水混合流入河流形成水污染。因此为了降低农药的负面影响,需切实减少农药的投入量。1)种植人员可选择市面上污染性低、有害物成分少的绿色农药,并对其进行科学配比,及时对母液完成稀释处理,且准确称取用药量,防止药害现象发生。2)选择合适的用药期,如夏季高温天气通常在9:00或16:00时为最佳喷洒时间,此时露水已干、温度相对较低,病虫活跃程度较高,正是农药发挥效力的重要时间点。若处在冬季低温季节,则农药施加时间应在14:00—15:00,此时露水已完全退去,光合作用效果较低,能避免农药过分分解与蒸发。3)防止单一品种农药的长时间使用,否则病虫自身会产生一定的抗药性,影响杀虫的实际效果。因此农民可配合使用多种农药,并根据农作物虫害初期呈现的病害特征选择具有针对性的农药[4]。
2.4 加强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治理还可采用农业防治措施,以预防为主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农户要积极开展深耕工作,促进农作物根系发育,破坏处在潜伏期的害虫巢穴,同时要完成土壤耕翻处理,改变土层物理性状,降低地表下的病菌数量。物理防治法,即是根据不同的病虫害类型采取适合的杀菌除虫方法,例如,针对土壤病虫害需使用土壤电消毒法,对于气传病害则使用空间电场防病促生技术,对于飞翔类害虫则采用味诱、光诱等方式进行虫害防控[5]。
2.5 推动绿色种植发展
1)提高农户的环保意识,建立良好的绿色种植思想,降低种植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并做好相应治理工作,如化肥、农药残留等有害物质,需通过引导水流走向的方式进行污染成分的收集并进行统一处理,确保相关有害物质检测量达到安全标准后才可排放。2)提高净化装置的覆盖率,各地农村政府需提高资金的投入量,引入切实有效的除污设备,如用来吸收气体杂质的电除尘器,以此起到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实现绿色种植发展的目标。
3 结语
通过对当前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讨论,提出完善管理内容、优化施肥方式、合理调整农药用量、加强病虫害防治及推动绿色种植发展等具有针对性的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改进措施,以此实现农作物的高效生产,确保相应食品的安全性,进一步促进农业生产的稳定、可持续化发展,使农民的经济收入得到大幅度提高。
参考文献:
[1] 刘亚丽,柴丽娜.信阳市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现状及改进措施分析[J].河北农机,2020(7):18.
[2] 马永.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现状及改进措施分析[J].农村实用技术,2020(2):47.
[3] 王海龙.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现状及改进措施分析[J].种子科技,2019,37(18):158.
[4] 王洪章,刘鹏,贾绪存.不同栽培管理条件下夏玉米产量与肥料利用效率的差异解析[J].作物学報,2019,45(10):1544-1553.
[5] 亚里坤·努尔,吐尔逊古丽·托乎提,张玉莲.黑果腺肋花楸形态特征与种植栽培管理研究[J].中国林副特产,2019(6):9-13.
(责任编辑:赵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