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绿色安全原料为先锋 开拓染烫行业未来出路

2021-12-23姚丽

中国化妆品 2021年12期
关键词:染发剂羟基原料

姚丽

近年来,在“美颜经济”的影响下,化妆品行业蓬勃发展,这得益于市场需求的连续增长,同时也离不开相关不断进步的科研技术和成果的市场转化。应用更多先进技术来推动整个化妆品产业的快速发展,是整个行业从业者,特别是科研工作者共同的目标和期愿。

为深入了解染烫行业的技术情况,《中国化妆品》杂志采访了“绿色安全新原料技术——二羟基吲哚生产技术”的研发专家、广州市骄子日化有限公司董事长、华南理工大学徐建人博士的专访。

绿色安全新原料,染发也能护发

提及对整个化妆品行业技术趋势的判断,徐博士表示,化妆品的技术进步应该从源头抓起。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他们更加注重健康和安全,对化妆品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这就要求企业提供更有效、更安全的产品来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但是,缺少新技术、新材料成了企业进步的瓶颈。于是,有实力的原料生产商纷纷投入巨资开展工作:基因工程、生物发酵技术、天然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和分离、海洋生物材料、新型表面活性剂、功效材料、温和的防腐材料都是当前的研发趋势。

二羟基吲哚生产技术作为绿色安全染发新原料,同样也是当前化妆品技术研发的风向标技术之一,是近期徐博士与华南理工大学有机化学研究室的众多专家共同研究的成果,徐建人博士就该技术的特色及其与传统染发剂的区别进行了介绍。

二羟基吲哚是黑色素的前位体,它在空气中氧化、聚合变成黑色素。由二羟基吲哚转化的黑色素与人体头发的黑色素结构相近,亲和性好,颜色自然。染发就是黑色素附着在毛发表层,染发同时还能护发。而传统的染发剂是对苯二胺等染料中间体在碱性基料中与酸性的氧化剂混合进入发髓,发生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染料中间体在发髓里聚合成大分子,聚合过程中还有小分子脱落,即有缩聚现象。整个头皮像一个反应釜,染发过程中,头皮上进行着四种化学反应,这会令头发会变得又粗又硬,并且容易脱落。

作为染发剂的新原料,二羟基吲哚具有绿色安全的特性。二羟基吲哚的分子量约是最常用的染料中间体对苯二胺的两倍,相对来说,它不像对苯二胺一样容易进入发髓和头皮染色,也不容易堵塞毛囊。它的分子上有两个羟基与头发中的二硫键相互吸附固着在毛发的表层,在空气中氧化聚合成二聚、三聚体,较不容易褪色,可达到染色持久的目的。因此它的染发机理是:黑色素吸附在毛发的表面,形成的保护膜,染发的同时还能起到防尘、防晒的作用。

安全健康是趋势,市场前景广阔

说起当初选择研究二羟基吲哚这个原料的原因,徐博士从自己早期进入化妆品行业开始娓娓道来。徐博士自20 世纪80 年代进入化妆品行业就开始从事染发剂的研制和生产,当时苦于国内染发原料的匮乏,相关工作进展缓慢。后来,徐博士与南方医科大学天然植物研究所合作,做过中草药染发剂的研究,但始终解决不了高分子色素在头发上吸附固着的问题。

21世纪初,国外有资料报道吲哚类色素染发可以降低对头皮的刺激性,但由于可借鉴的资料少,材料成本高,国内一直没有尝试成功。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实力逐渐雄厚,高等院校科研仪器、设备和试剂与国外接轨,国内已经有能力研制出各种分子结构的染发材料用于试验。现在吲哚已经实现工业化生产。

徐博士及其研发团队在将二羟基吲哚染发材料研制成功后,还做了一年的产品稳定性研究。但是,新开发的产品推向市场会遇到“先有母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没有批文做产品是违法生产,产品没有经过几年的市场的检验,没有大量的销售记录,又不可能通过评审,拿不到批文。

由于这个矛盾的存在,产品需要两年还是三年才能获准上市,徐博士心中也没数。不过,徐博士坚信,为消费者提供更健康、更安全的产品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绿色安全的产品推向市场将会迅速被消费者接受,并淘汰对人体刺激性大的产品。因此,具有绿色安全特性的二羟基吲哚原料一旦上市,其市场前景便不容置疑。

深耕行业30 多年,力争站位国际前沿

至今,徐博士在化妆品领域,特别是在发品研发领域已经深耕了30 多年,是行业人熟知的资深研发专家。当初他选择这个领域作为毕生的发展方向,也具有着浓厚的时代色彩。

徐博士不无感慨地告诉记者,他们那一代人不能说思想境界有多高,应该是被时代潮流裹挟着,不由自主地往前走。“学雷锋”是当时的社会风气,做一个闪闪发光的万能螺丝钉,要做一行爱一行。那时候,徐博士下乡当过农民,练就了一身力气,能干最顶尖的农活;他也做过几年木匠并在全县闯出了名气。恢复高考后,有机会再读书,令他非常高兴,学习的目标都是奔着满分去努力。

徐博士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应用化学系胶体与表面化学专业,是最早进入化妆品行业的博士研究生。他告诉记者,当时他的同学都往研究所、高校挤,很少人愿意去工厂。而他觉得自己在学校学的内容比较适合去需要表面活性剂、乳化技术的单位工作。当他深入化妆品厂做了解之后觉得专业对口,就一扎到底去了广州化妆品厂。正好那时候工厂要开发染发剂,这活儿脏,气味也不好闻,没人愿意做,他却毅然接了下来,接受了染发剂的研制工作。

当时的广州化妆品厂设备先进,生产能力在国内屈指可数(1990年部分与美国雅芳合资)。一年后,徐建人博士负责研制生产出的“梦思黑发宝”是当时广东省最早面市的两个染发品牌之一。但徐博士一直觉得这产品不太理想,自己也越做越觉得力不从心。原因很多,一方面是因为他进入化妆品厂时我国还处于计划经济时代,原材料都是国家分配的,各种原料严重短缺,有力无处使;另一方面是因为行业的原材料纯度、种类跟不上国外的水平;另外,也包括行业之间相互配合跟不上,没有合适的包材,产品的密封程度不行外,以及国内的分析、检测手段跟不上等原因,所以研究只停留在鼓捣配方的初级阶段。

后来,徐博士通过与国外染料供应商打交到,引进与借鉴了国外先进的技术和原料,令国内染膏的质量赶上了国外的水平。但是徐博士始终认为,如果材料不是自己的,就会被人“卡脖子”。如今几十年过去了,随着国家的发展,国内原料厂家多了,配套包材丰富了,高等院校科研仪器和实验手段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也缩小了。现在可以说,国外能做的大部分材料国内也能做,甚至还有能力按照原材料显色的原理去构思特殊的分子结构,有了局部超越国外先进水平的趋势。

以原料为突破口,多方发力促发展

徐博士虽然已在美发品研发领域工作了30多年,但他依然感觉要学习的东西很多。比如,很多天然植物自带颜色,这是其中哪些基团或组分在起作用,又应该如何将这些东西固着在头发上?在现有的吲哚基团上再连接一个多长的共轭链,是否能让这个吲哚的衍生物产生红色、蓝色、紫色?哪些基团连接上去头发会变得更自然、更安全、更持久?从中徐博士感到,对染发产品的探究还够自己再忙几十年。

徐博士以从事染烫行业30 多年的经验,对如今染发行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进行了判断。他认为,今年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已经处于极度困难的境地。国内允许使用的化妆品原料仅8972 种,而国外能用的却有2 万多种。“用长矛和大刀怎么与洋鬼子的长枪利炮抗衡?”徐博士十分无奈地说,30 年不变的染发材料和技术,加上国外产品涌入、市场萎缩、特证审批不断调高门槛和费用,都令企业望而止步。有的企业甚至走上极端,不再申请特证,而只做“出口”,或注销生产资质转委托加工来逃避监管,国内的染烫企业或曾经辉煌过的公司都在走下坡路。

徐博士指出,我国染烫行业未来的出路,应该是降低染发原料的准入门槛,让国内可供选择的染发原料种类和质量能够赶超国外先进水平。为减轻企业负担,最好可以考量取消染发剂特殊许可制度。在这方面,或许有人担心“染发是对人体有害的,人命关天,取消特殊许可,谁也不敢。”但是徐博士认为,那是行外人的认知。他特别指出,改革开放40 多年,全国数百万的理发店产品,60% 以上的染烫品,数百亿支五彩斑斓的染膏都不在特殊许可监管之中,其中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漂染(一边用最强的氧化剂漂白头发,一边染色。)”和“烫染(染发和烫发同时进行)”却没有标准和法规来规范,这些最严重的状况极度缺乏监管。

最后,徐博士提出,染发品不是洪水猛兽,希望国家相关部门和机构,以及媒体能够多派遣人员到发廊、养发机构等處进行调研,推动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实施更有效的监理办法,并通过相关报道为群众普及科学正确的知识,从多方位促进行业健康高质量的发展。

徐建人

特约专家

广州市骄子日化有限公司董事长、华南理工大学博士,曾任广东省中药研究所研究员,资深研发专家,从事化妆品研发30 多年,尤擅发用品研发。

猜你喜欢

染发剂羟基原料
染发添靓丽扮美要谨慎
自行染发 先做皮试
染发不当 小心皮炎发生
染发的健康风险须警惕
做拔丝菜四要点
学会从化学键角度分析有机反应
关键是要求出四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羟基化合物比较与例题剖析
有机合成的常规方法与解题思路
对《有机化学命名原则》(1980)的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