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孩子进入青春期家长须做三个调整

2021-12-23王莉

江西教育B 2021年12期
关键词:阿宝丰子恺调整

王莉

早些年读丰子恺先生写其长女的文章《送阿宝出黄金时代》,温馨、俏皮之余总觉得还有文人的矫情在——有那么夸张吗?阿宝只是进入青春期而已,又不是离家求学或远嫁他乡,丰子恺用得着“悲喜交集”吗?后来,自己为人母;再后来,我家大宝也进入了青春期,我这才读懂了丰子恺写《送阿宝出黄金时代》时的百感交集、感慨万千。而今,我才明白,青春期其实是孩子与家长的一次重要“分离”。因此,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家长需要做出重大的调整、转变,才足以适应孩子的变化,才能以正确的方式陪伴孩子度过人生中曼妙而特殊的阶段。在我看来,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家长至少需要做三个调整:调整对孩子的认知,调整对孩子的把控度,调整和孩子沟通的方式。

调整对孩子的认知:孩子正在进入一个崭新的人生阶段

常常有家长向我抱怨,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就像变了一个人,变得不可理喻。我说这就对了。青春期的的确确是孩子的人生发生“剧变”的阶段,这变化来得巨大,来得猛烈,让一些家长措手不及。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彻底调整对孩子的认知,明白青春期的孩子已经进入一个崭新的人生阶段。

家长应以变应变,以崭新的思维、全新的眼光去看待变化中的孩子。家长要提前去深入了解青春期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并且针对自己家孩子的性格特点去读懂自家青春期的孩子——因为,同样是青春期,各家孩子的表现可能迥然不同。“因材施教”在青春期里或许会显得更加必要而迫切。如果家长仍然停留在孩子以前的阶段,仍然用以前的方式对待日新月异的孩子,仍然刻舟求剑地去要求孩子,必然会引发频繁的亲子冲突。

青春期的孩子是高度矛盾的个体,他们自己在这个阶段也常常陷入挣扎:渴望独立又希望依赖;渴望表达又极其敏感;渴望友情又容易嫉妒;渴望爱与性又压抑爱与性;渴望交往又害怕出丑、受伤;讨厌学习,又不得不努力去提高成绩;生理的高速成熟与心理的不成熟之间天天在较量……这就是青春期的孩子,他们的人生正在经由各种矛盾、冲突、斗争,走向一个崭新的阶段。

恩里科·卡斯泰利·加蒂纳拉是意大利一位执教30年的中学教师,对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有着丰富细致的观察和体认。基于大量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他出版了《给大人的关于青少年情绪的10堂课》一书,指导家长从容应对青春期这个无法被忽视且亟待被理解的微妙时期,帮助父母和孩子和谐地共同成长。作者对青春期孩子的几种常见情绪如好奇、热情、愤怒、无聊等进行了深入剖析,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对青春期孩子的恐惧心理的描述。

我们常说青春期孩子唯我独尊,自以为是,似乎天不怕地不怕,实际上他们内心深处有许多的恐惧,可惜家长不懂。怎么才能懂呢?先回忆一下自己在青春期时有哪些怪异举动、奇思妙想、奇葩经历,回忆一下自己当时怎么有那么多莫名其妙的害怕,或许就能换位思考,就能记住自己也曾是个孩子,自己也从一言难尽的青春期走过来。我们只有去深入理解孩子,努力与孩子共情,才能读懂孩子的恐惧,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是的,青春期孩子正在进入一个崭新的人生阶段。但在这新世界打开之前,他们要独自面对许多的焦虑、担忧、困惑,还有恐惧。因此家长要深深地理解、接纳、包容青春期的孩子。

调整对孩子的把控度:孩子需要更多的自我空間

《给大人的关于青少年情绪的10堂课》一书的第一章就是《适当的距离》,这是给青春期孩子家长的一个很好的提示,尤其对那些还紧跟在孩子屁股后面的家长是个很好的警示:孩子已经长大了,他需要更多的自我空间,他渴望和父母保持适当的距离,家长请止步,请放手,请信任,请尊重。

正如丰子恺在《送阿宝出黄金时代》一文中所写:“近年来你的态度行为的变化,都是你将由孩子变成成人的表示。”“我们仿佛丧失了一个从小依傍在身边的孩子,而另得了一个新交的知友。‘乐莫乐兮新相知’;然而旧日天真烂漫的阿宝,从此永远不得再见了!”这几句话正是我早年读此文时觉得丰子恺最为矫情之处,没想到如今我面临自己孩子的青春期时,却对此最有体会:是的,孩子的天真烂漫的童年时代真的是一去不复返了,这也正是丰子恺所指的“黄金时代”。孩子兴致勃勃、义无反顾地走向自己丰富多彩的青春期,徒留老父老母在他身后看着那日渐长大的背影黯然神伤。

可是,又何必黯然神伤呢?孩子长大了,父母应该高兴才是。父母对孩子的爱应该是这世界上最无私的爱——父母希望孩子更独立、更不依赖自己。现在,孩子渐渐开始了独立之旅,我们就同样潇洒地对孩子挥挥手,在心底默默祝福他们就好。

谁家的孩子到了青春期不是“子嫌母丑”呢?哪怕再睿智、再高明的人,在自己的青春期也一样曾伤父母的心。如当代作家周国平纪念其母亲:“可是,渐渐长大的儿子身上忽然发生了一种变化,不肯和她一同上街了,即使上街也偏要离她一小截距离,不让人看出母子关系。那大约是青春期的心理逆反现象,但当时却惹得她十分伤心,多次责备我看不起她。”读到这儿,我就释然了。

我家大宝俊哥,直到上小学五年级时还和我勾肩搭背、手拉手无比亲昵地逛街、散步呢,可是一上初中就“翻脸不认人”了,不让我接他放学,好像我出现在他美丽的校园门口竟会影响市容市貌;不让我和他同学说话,好像我多问几句就给他丢脸了;不参加父母的朋友聚会,笑我们是“无聊之人”;连周末也不愿意和爸爸、妈妈、弟弟一起去公园玩,只愿意和自己的小伙伴们打篮球、踢足球。我能怎么做?何必强求?何必乞求?潇洒地放手就是,给孩子空间,让孩子长大。放学后让他自己和同学一起回家,一路漫无边际地闲聊;我不过多地和他的同学对话,那是他的朋友、他的隐私;我们聚会时,他自己和同学聚会,自得其乐,两不相干;我们逛森林公园,他去他们的篮球公园,不亦乐乎?

青春期的孩子需要更多的自我空间,家长一定要克制自己的控制欲,适当调整对孩子的把控度。千万不要以为你越把控孩子才越安全,恰恰相反,青春期孩子需要从父母的放手中获得安全感。幼儿期的孩子,安全感更多地来自生理需要的满足,来自父母对自己的及时回应;学龄前的孩子,安全感更多地来自内心的感受被看见、被命名,这能帮助他们确认自己的内在体验;小学阶段的孩子,安全感更多地来自父母的肯定、赞赏、鼓励;而青春期的孩子,安全感更多地来自对关系的体验,这能增强他们的独立性和对生活的信心——父母是值得信赖的,我是有能力的,也是被尊重的。

有空间才有成长。我们要做的就是给孩子空间,让他们有机会独自面对自己,有时间来整理消化青春期里所有的迷茫与困惑。家长请允许孩子拥有自己的“秘密”,这是他们自己的独立王国。青春期的孩子在独立与依赖之间摇摆。他们既需要与我们保持距离,渴望像成年人一样得到尊重;也会跟我们提要求,继续享受做孩子的特权。家长不妨放手,把主动权交给孩子,由孩子来把控关系的远近亲疏,这样做将给予孩子最大的安全感和自信。

调整和孩子沟通的方式:孩子需要与你平等对话

孩子进入青春期,你再也不能用命令式的口吻对他说话了。不然,孩子要么不理你,对你的话置若罔闻;要么火冒三丈,和你对着干。所以,你必须调整和孩子沟通的方式,把他当作一个成年人来对待。孩子需要与你平等对话。我认为,和青春期孩子沟通方式的调整至少包括语气语调的改变、沟通内容及范围的扩大、重视孩子的意见三个方面。

语气语调的改变,这是最基本的一点。“父母还像我小时候那样命令我做这做那”居然高居青春期孩子最讨厌的父母十种行为之榜首。他们非常在意自己是否被父母尊重,而尊重的基本前提就是说话的语气平和。你再也不能对孩子说“你必须在礼拜五晚上做完全部作业,礼拜六才能去玩”这样的话了,你或许应该这么表达:“咱们商量一下,想要礼拜六玩得痛快,是不是可以考虑在礼拜五晚上做完全部作业?”当然,千万不要以为你狡猾地改变一下语气语调孩子就会举手投降,千万不要小看了青春期的孩子。他一般情況下会不答应:“不,我学习一礼拜已经很累了,我就想礼拜五晚上放松一下,礼拜六再写作业。”这时候你必须妥协,必须尊重孩子的意见,而且他已经有礼有节地把理由说得很清楚了。放下你的控制欲吧,调整和孩子沟通的方式的前提是——你得尊重孩子的意见。

沟通内容及范围的扩大,也是青春期孩子所渴望的。你不要以为他还是那个只知道被父母“安排人生”的乖孩子,还是那个只知道学习的单纯娃。他现在的想法可多了。家里要买什么房子,换什么电器,他都想要有发言权、投票权。你必须扩大与青春期孩子沟通的内容及范围,绝不能忽视他宝贵的一票。请尊重你家的青春期孩子,让他参与家庭事务的决策吧。要买房子,带着他去多个楼盘转一转;要买电器,听一听他的意见,没准他比你更专业呢。

父母对孩子的意见持什么态度,也是青春期孩子十分在意的。就像前面说的买房子,孩子跟着看了许多楼盘,可能他的想法和家长就是不一样。这时候一定多听听孩子怎么说,看看他有哪些方面的见地,要发自内心地尊重孩子的意见,千万别总在心里笑“他还是个孩子”。对事物的看法、意见总是能被父母倾听、重视的孩子,他的自信心会在青春期里得到极大的强化,他会比较顺利地成长为一个内心充盈的孩子。

(作者系文质教育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家庭教育指导师、生命化教育与儿童阅读推广人,出版教育专著《陪伴的力量》《书香润童年》《童年可以如此美好》等。)

猜你喜欢

阿宝丰子恺调整
爆炒米花
开心堡垒
夏季午睡越睡越困该如何调整
阿宝向前跳
丰子恺漫画里的童年
丰子恺漫画里的童年
English Clause Syntax
沪指快速回落 调整中可增持白马
熊猫阿宝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