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尽其用,享受“零垃圾生活”

2021-12-23

科学之友 2021年12期
关键词:厨余卡特一家人

你有想过自己一周会制造多少塑料垃圾吗?当我们把这些垃圾扔了之后,它们虽从生活中消失了,但实际上仍在地球上。垃圾并不会凭空消失,即使是可降解的环保塑料,经过多年风化后变成塑料粉尘颗粒,仍在这个地球上“无孔不入”。人类产生的塑料垃圾,最终换了种形式吃进自己的身体里。

这就是为什么越来越多人提倡“零垃圾生活”的环保理念。他们以此相对“极端”的方式倡导环保健康的生活方式,力所能及地影响更多人:减少使用塑料制品,将现有的物品循环利用,物尽其用。

来自澳大利亚的卡特夫妇在2015年接受了“7天零垃圾生活”的活动挑战,也因为那次活动让他们在此后的生活中,下定决心以环保的方式来度过余生。

一家人經过多年的实践,将实践经验编写成书籍与电子课程,同时提供讲座、研讨会和相关的指导,以帮助其他人更多地了解“零垃圾生活”。目前卡特夫妇和3个女儿一起住在郊外的老住宅里,距离小镇中心大约15分钟的车程。

受卡特夫妇的影响,耳濡目染之下,女儿们也有了较强的环保意识。一家5口从2015年末开始践行“零垃圾生活”方式,至今已经坚持了6年的时间。

刚开始的第一年,卡特夫妇将所有的垃圾都集中放在饼干罐中,之后他们又将这些垃圾转移到了一个玻璃罐子里。这个小小的玻璃罐子里,竟收集了一家5口生活了约两年半的塑料垃圾,令人难以置信。

他们克制购买欲,以身作则,让更多人加入到“零垃圾生活”的行列中,一起保护我们的家园,守护蓝色星球。

我们获取物品的途径,最主要是通过购物这个方式,因此卡特夫妇想出了很多方法来避免产生不必要的垃圾。

购买食物时的包装

一般去购买食物时,有包装的食物卡特夫妇都不会考虑,他们会选择一些散装的食物进行批量购买。为了减少不必要的包装浪费,意味着他们必须要自带可重复使用的容器。

无论是肉类、粉末类、面包类或是液体类,每次去购物卡特夫妇都会带上相关的容器到店里使用。买回来之后,用家里的保鲜盒、玻璃罐等可重复多次使用的物品进行分装收纳。

吃不完的饭菜

日常吃不完的食物,也不用担心会浪费,对于厨余垃圾,他们会使用一些可持续性的方法,例如在厨房里放两个小桶,用来分装厨余垃圾,方便后续的回收利用。分装后的厨余垃圾有不同的用途,有的可以作为鸡饲料。有的则是放进花园的堆肥箱里,培养出营养的肥料,用来滋养果蔬园的农作物。

动物的粪便也有专用的桶来回收,这些“资源”的回收利用,非常有利于果蔬园里农作物的生长。

剩饭菜变成了天然肥料,浇灌到院子的土地里,肥沃土壤用来种植蔬菜水果,而鲜甜健康的蔬果可以养活一家人,或分享给邻居朋友一起食用。

卡特一家建立了一个良好的可持续循环的生态环境,这是一种更健康、更环保的生活方式。

太太劳伦现在是家庭主妇,每天有充足的时间在家陪伴孩子与处理家事。与孩子们一起分担家务、一起学习,家里的事情大家一起做,更像是一个有凝聚力的团队。

卡特一家闲时自驾到海边赶海、捡海草,每次都能满载而归。将海草带回家之后清洗并晒干,就是一份营养美味的食材。

果蔬园里种了很多蔬菜水果,劳伦每周定期动员孩子们一起加入农耕,一起享受自然的馈赠。在蔬果秋收时节,一家人围在一起烧烤、聊天、享受美食。回归田园生活,一家人拥有轻松自在的心情,即使待在家,搭个帐篷也像外出度假一样。

践行“零垃圾生活”的方式,卡特一家并没有感到有多余的压力,更多的是一种舒适感,让他们在纷繁的都市中找到最淳朴的生活状态,度过充实的每一天。

通过生活的选择,让一家人减少了非常多的垃圾,并且将家里的物品用途发挥到极致,享受无浪费的生活状态。

也许我们绝大多数人并不能像卡特一家这样,通过“零垃圾生活”来实现环保,但我们可以从自己做起,将已有的物品物尽其用,拒绝过度消费带来的物品浪费,养成环保的好习惯。

来源|整理生活

猜你喜欢

厨余卡特一家人
基于厨余垃圾处理实践活动开展生态环保教育的探究
搞笑一家人
姑苏区最大厨余垃圾处理项目试运营 日处理能力达100吨
美前总统卡特在家又摔了
奇奇一家人
奇奇一家人
遵守时间
食物废料处理器
幸福一家人
老鼠卡特奇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