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拿什么拯救“银发低头族”

2021-12-23黄敬惟谭涵文

科学之友 2021年12期
关键词:智能手机老年人

黄敬惟 谭涵文

家住北京的杨爷爷年轻时当过兵,复员后进了农药厂,一直是单位的文艺骨干。照老伴的话说:“玩篮球、拉二胡、打扑克,只要是娱乐项目,他一沾马上就无师自通。”几年前,女儿为他买了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本为方便联络,谁知却带来一系列麻烦。

拿到设备没几天,杨爷爷就“爱上”了这些小玩意儿,每天抱着不撒手,不是在线“斗地主”,就是追剧,吃饭匆匆扒拉几口,原本固定的饭后散步健身变得“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就连晚上睡觉有时候也要偷偷爬起来玩上两把游戏。

杨爷爷老伴说:“年轻时候他脾气很好,我性子急,他都让着我,这一辈子都没怎么吵过架。谁知道越老反而越像小孩,为个破手机和我吹胡子瞪眼,像变了个人似的。”孩子们更是心疼:“天天这么没日没夜地玩手机,别说是老年人,就是年轻人身体也吃不消。”

家人劝杨爷爷少上网,话说了一箩筐,可杨爷爷就是不为所动,甚至觉得是家人故意与自己作对,说得烦了还大发脾气。

何阿姨的女儿刘女士也有类似的困扰。身为大学工科教授的何阿姨属于不折不扣的高知群体,最近沉迷于网络上各种不知真假的养生知识,还热衷于转发给家人。

“每天除了工作和吃饭,我妈就坐在那里刷手机。”刘女士苦笑,“万幸的是她还只是停留在转发阶段,没把这些养生谣言挨个儿试一遍。”

“老年人网络成瘾背后的最重要原因是心理上的孤独感。”专家指出,“身体活动能力受限,加之疫情以来尽可能减少聚集的防疫要求,老年人社交和娱乐活动少,而在线打牌、刷短视频等网上娱乐,拓展了老人的社会关系、增加了老人的娱乐方式。”

另外,从生理因素来说,随着身体机能的老化,人体脑结构也会发生变化,人的情绪控制和自我控制能力变差,更容易性情偏执,老人上网往往自己注意不到时间的流逝,等发现时已经过去很长时间。

专家表示,老年人的信息素养相对较低,对于网络信息的甄别能力远不如年轻人,在大数据的围堵下,精准推送的“算法”让他们更易陷入“信息茧房”,变得执拗而不自知。对于陷入网络无法自拔的老年人,子女们应多花时间陪伴他们,用聊天、出行等活动,挤占他们原本用来上网的时间,打乱日常上网的节奏,引导老年人正确使用网络。

网络不是洪水猛兽,老年人正确“触网”,有助于扩大老年人社会参与的广度和深度,有助于真正实现老有所乐、老有所养。其实,“银发低头族”现象绝非偶然。信息化时代,老年人上网问题受到更多关注,本质上是因为中老年网民群体大幅增长,这一问题不应被简单归咎于老人自身,更不能因噎废食,否认老年人接触网络新事物的意义。

理性看待互联网对“银发族”的影响,关键在于把握上网的“度”。

陈华梅是一名药剂师,退休在家闲了一年后在附近药店找了一份收银员的工作。工资不高但非常清闲,一次偶然的机会,她看到药店年轻的收银员每天刷刷新闻资讯就能挣零花钱,还能打发上班时间,从此就开始了她的网上生活。

“刷视频、看新闻都可以领到金币,少的时候几分钱,多的时候几毛钱,金币达到一定数量就可以提现。一天要是看的时间长,能有几块钱的收入,都可以直接提现到微信钱包里。”

钱虽然不多,但是却为陈阿姨打开了一扇门。“以前孩子买了智能手机我都当成老年机用,打电话、发短信,没想到智能手机那么好玩。”陈阿姨说,现在自己的生活忽然有了乐趣,“我学会了网上购物,网上的东西还能拼团,价格也便宜,如果点评还能返现金,太有意思了。”

陈阿姨说,现在她白天几乎所有空闲时间都拿着手机度过,“阅读新闻资讯挣点小钱,去购物网站上看看有啥便宜的东西可买,手机平均一天要充两三次电才够用。”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的张奶奶接触智能手机已有四五年了,最开始是女儿手把手教她如何上网。起初,她用得也不熟练,只勉强会收发微信。如今随着不断学习,她俨然已是熟手——从看新闻到刷短视频,再到手机购物和生活缴费,无一不精。

更令张奶奶高兴的是,互联网拉近了与亲朋好友的距离。微信通信录里除了家人,还有不少当年的老同学、老同事,逢年过节相互问候,婚丧嫁娶也会通知,张奶奶并不感到寂寞。每每学到新本领,张奶奶都很开心。

或许在年轻人看来,这样的“探索”简单得有些幼稚,但对于非“互联网原住民”的老人而言,不断探索到的新内容能让他们在精神上保持活力。

如今,张奶奶早晚接送外孙女上下学,白天坚持锻炼身体,抽空研究和探索互联网这片“新天地”,每天的生活充实而快乐。

“与从不使用互联网的中老年人相比,触网老年人社会适应能力更强,与家人、朋友的交流频率明显增加。但如果过度使用,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则会抵消掉正面影响,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不利。”专家指出。

适当接触网络有助于培养老年人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可以减轻他们对于“被时代抛下”的恐惧与无助。同时,互联网扩展了老年人的社交圈,能够缓解孤独感,让老人们找到快乐。而使用智能手机必需的划动屏幕操作、老年人喜爱的在线棋牌等益智类游戏,让老年网民们积极动手动脑,客观上有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

此外,蓬勃发展的VR、AI等新技术,在将来甚至可以模拟策马奔腾、攀爬珠峰等场景,通过高新数字化设备让老人们感受到“第二青春”。

数字化时代,“银发族”不是“局外人”。近年来网络和电子产品“适老化”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不要让老人被智能时代抛弃”成为很多人真切的呼声。

如何让“银发族”健康触网?专家表示,要想解答好这道考题,政府、互聯网平台、社会、家庭等力量需要共同努力,完成从适老到助老的转变,帮助老年人乐享数字生活。近年来,国家针对老年人在数字时代面临的实际困难,频频出台适老化政策。

“字大了、功能简单了,用得更直接、更舒服。”家住湖南的潘奶奶说,在许多应用适老化改造后,确实方便多了,但随着易用性增长的还有她每天的上网时间。“不管是买东西还是看视频,都不断有我感兴趣的新东西刷出来,其实有时候也不想一直玩,但就是有点管不住自己。”

一些App的适老化大多局限于放大字体、图标,提高对比度、兼容读屏软件等方式,在算法上并没有太多考虑到老年人的使用特点。正如某购物App上线的“长辈模式”,其中依然不乏与大品牌相似度极高的劣质产品推荐、夸大实际功效的广告,不改变电商营销的算法,所谓的“老年模式”不仅无法为老人提供便利,还可能成为无良商家诱骗老人购买劣质产品的帮凶。

目前,抖音已上线“长辈模式”功能,开展中老年内容专项治理,打击针对中老年的恶意诱导、诈骗等行为。为防止老年人过度用网,抖音推出了一系列防沉迷举措,如增设老年人“时间管理”系列功能,对所有观看较久的老年用户进行弹窗提示或强制打断,联动家人力量,一起引导老年人养成良好的用网习惯。快手则计划上线“长辈关怀模式”,制作适合老年人学习技能的短视频,还将与有关部门合作推出线下反诈活动,让老年人能够更安全、更便捷、更放心地使用互联网产品。

“帮助老年人更好、更正确地使用互联网,离不开国家、社会、企业和家庭各方共同的努力。”专家指出,企业还可以在自己的应用内加入时间提示功能,老年人使用到一定时间后,自动提示“已使用时间”“请注意”等信息,提醒老人自我调节。同时,政府部门也可以鼓励社区结合反诈防骗工作,组织老年人安全用网等“干货”培训,帮助老年人更好地使用互联网,充分发挥老年人用网的正面效应。

“与此同时,还要打造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专家建议,各地可从居家生活、社区环境、健康支持、交通出行、公共服务等方面营造老年友好环境,比如在居民区多建设口袋公园,让老年人出门就有地方可锻炼;社区、街道等基层组织充分发挥职能,通过文体、读书、志愿等活动,用各种方式将老年人组织起来,引导他们走出房门,更好满足其社交需求。

猜你喜欢

智能手机老年人
老年人常练10个动作防跌倒
如何防止老年人受骗
预防老年人跌倒健康核心信息
2018年Q4中国智能手机线上销量创新高
An Evaluation of Chinese to English Translation in Light of Skopos Theory
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连续四个季度下滑缓
45.6%的老年人参加各种公益活动
中国失能老年人4年后达4200万
智能手机今年拼什么?
如何在智能手机中安装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