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麦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2021-12-23王洪升

种子科技 2021年19期
关键词:防治措施小麦病虫害

王洪升

摘    要: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我国广泛种植。小麦生产与国家粮食安全紧密相连。小麦种植过程中,很容易受到病虫害侵扰,导致其质量、产量大幅下降。通过分析小麦种植过程中常见的病虫害,采取不同时期病虫害防治措施,以期为稳定小麦生产提供帮助。

关键词:小麦;病虫害;防治措施

文章编号:1005-2690(2021)19-0097-02       中国图书分类号:S435.12       文献标志码:B

1   防治原则

小麦病虫害防治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以农业手段为主,化学、物理和生物手段为辅的原则,在最大程度上种植出绿色无公害的小麦。

2   常见小麦病虫害

2.1   条锈病

条锈病是一种流行性、毁灭性疾病,突发性强、蔓延速度快,一旦发现必须及时用药。该病害主要为害小麦叶片、叶鞘、茎秆及穗部[1]。

条锈病发病初期,麦叶会出现几层鲜黄色的夏孢子堆,呈小长条状,平行于叶脉;小麦即将成熟时,叶鞘出现黑色、狭长形的条状疱斑,即冬孢子堆[2]。该病害分布广、破坏面积大,極易造成小麦大量减产。

2.2   白粉病

白粉病在山东沿海地区、四川、贵州、云南发生较为普遍。种植面积过大、水肥管理不当是引起白粉病的重要原因。白粉病一般发生在苗期及成株期,初期感染小麦的下部叶片,后期逐步转移到中上部叶片,进而影响植株正常生长。起初叶背面出现1~2 mm的白色小点,随后逐渐融合为白色霉斑,近圆形,甚至会以2 mm的厚度覆盖整个叶片[3];发病后期病部霉层变成灰白色至浅褐色。在孕穗、抽穗阶段,白粉病发病率达到10%,严重时小麦田块可减产20%~30%。

2.3   纹枯病

近几年,纹枯病已成为我国麦区常发病害之一。研究表明,播种时间早、密度大是纹枯病的根本原因。小麦纹枯病主要出现在幼苗时期。小麦感染纹枯菌后,出现烂芽、枯死、花秆烂茎、枯株白穗等症状。拔节期正是病菌侵袭茎秆的时候,常引起茎壁坏死变软,植株因失水枯死。有的造成枯株白穗,结实减少,籽粒秕瘦。遇到风雨天气发生倒伏,造成减产,严重时小麦减产30%~40%。纹枯病初期从小麦基部开始,潜伏期较长,日常管理中容易忽视,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

2.4   赤霉病

小麦赤霉病又称烂穗病,由多种镰刀菌感染所致,苗期到穗期均可发生。染病后茎秆变黄色或棕色,茎秆、麦穗等部位都会发生腐烂。感染后导致小麦出粉率和发芽率降低,加工成面粉的质量变差,人畜食用后极易引起急性中毒。

2.5   麦蚜虫

麦蚜虫是小麦主要虫害之一。麦蚜虫会穿透叶面吮吸小麦汁液,病变部位初呈黄色小斑,后为条斑,蚜虫密集部位会出现枯斑,影响养分吸收,导致叶片光合作用明显下降,阻碍小麦的正常生长发育[4],严重时小麦会枯萎、整株死亡。若在抽穗期发生,蚜虫分泌物会影响小麦授粉,易产生秕粒,导致小麦减产。

2.6   红蜘蛛

近几年,红蜘蛛数量增加,成为对小麦危害较大的虫害之一。其分布在山东、山西、江苏、安徽、河南、四川等地。红蜘蛛刺吸麦苗汁液,起初麦叶常见黄白色小点,随后逐渐变为黄色。严重时小麦植株变矮变小,叶片枯黄,不能正常抽穗,干枯而死。

3   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

3.1   物理防治与生物防治相结合

物理防治虽需要投入大量人力,但可以有效减少化学药物污染。采用划锄除草、人工割草的方式促进小麦通风,减少病虫害;利用害虫趋光性特点设置杀虫灯,在傍晚开灯杀灭害虫;定期清理沟边自生麦苗。

除了物理防治,生物技术绿色防治也广泛应用于病虫害防治。可以引进害虫天敌,比如小麦易遭受蚜虫侵害,可以培育蚜虫的天敌瓢虫,控制蚜虫的数量及侵害范围。同时加大使用药物的力度,比如井冈霉素、苏云金杆菌等,可以有效保护生态环境。

3.2   播种前防治

3.2.1   科学选择种植区域

小麦种植区域应采取科学轮作的方式,避免连续多年种植小麦。土壤要富含有机质,耕作层保持深厚,麦田地势应有利于灌溉与排水。

3.2.2   科学整地与施肥

播种前做好整地工作。前茬大多是玉米,秸秆要切碎、切细,并适度深翻土地25~35 cm。若耕作层较浅,可以每两年深翻1次,以此清除土壤中的越冬病虫害。

3.2.3   制订施肥计划

麦田施肥以有机肥和农家肥为主,并适当辅以氮肥、磷肥或钾肥;种植时做好底肥处理;在小麦苗期和抽穗期两个阶段及时追肥。

3.3   播种期的防治

播种期是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期。若不合理实施防治方案,会影响小麦的健康生长,甚至无法发芽,对小麦后期病虫害防治效果也有直接影响。

3.3.1   晒种

播种前对麦种进行晾晒处理工作。选择晴朗天气晾晒麦种2~3 d,能有效杀死种子表面虫卵,提高种子的发芽率。

3.3.2   选种

品种选择上要注意避免品种单一,可以种植两个及以上抗性强的品种,品种相间种植。选种一般用饱和盐水选种法,小麦种子应饱满,剔除残种、损伤种、病虫害种、发霉变质种子,从而有效提高种子的纯度。

3.3.3   拌种

药剂拌种是经济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之一。根据虫害生长规律,选择合适药剂并控制好剂量。例如根腐病、全蚀病和地下害虫等,一般选用苯醚甲环唑、戊唑醇或毒死蜱处理。为了兼治白粉病、秆黑粉病,可以用15%三唑酮拌种,拌种颗粒剂含吡虫啉2.5%的缓释粒1.4 kg/667 m2,使用方便且效果好。通过合理使用药剂,从源头防止病虫害的发生,提高小麦的产量。

3.3.4   地下病虫害防治

播种时对土壤进行药剂处理,撒下含有辛硫磷颗粒和麸皮的混合物,有效防治地下病虫害。出苗后如果出现死苗现象,若是地下害虫所致,可用辛硫磷或毒死蜱乳油灌根对地下病虫害进行防治。

3.4   返青拔节期的病虫害防治

春季常伴有阴雨、低溫天气,是小麦返青时节,此期是红蜘蛛的危害盛期,容易出现纹枯病、根腐病等病害[5]。种植户应仔细观察小麦的生长状况,及时发现病虫害的类型及危害程度。发现害虫后采取防治手段,避免虫害扩大范围。比如每一株小麦发现6头红蜘蛛时,可选用5%阿维菌素悬浮剂、4%联苯菊酯微乳剂或哒螨灵等喷雾防治,同时采用深耕、除草、增肥、灌水等措施联合控制。

在防治纹枯病、根腐病时,应合理灌水,防止小麦旺长,避免株间湿度长期过高,并及时清除杂草。返青拔节期是药剂防治的关键时期,在3月的上中旬喷药,可选用丙环唑乳油、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乳油或者噻呋酰胺悬浮剂,兑水重点喷洒小麦病变部位及茎根部,间隔 15 d再次喷药,确保防治效果。

虽然化学药剂效果显著,但是含毒量高。种植户必须在农药合理配比范围内严格控制剂量及喷洒面积。

3.5   抽穗期病虫害防治

抽穗期是小麦多种病虫害的高发期,重点防治条锈病、白粉病、红蜘蛛等。孕穗到灌浆时期病虫害的防治原则是混合用药兼治多种防治对象,省工、省时、高效。

条锈病达到1%以上的病叶率,必须采取措施防治。在白粉病、锈病的防控中,除了做好选种、拌种工作外,还要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发病初期应及时除草,防止病虫滋生与蔓延,可用25%戊唑醇可湿性粉剂或20%三唑酮乳油,兑水喷雾防治。

3.6   灌浆期病虫害防治

灌浆期是小麦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条锈病、白粉病和麦蚜等病虫害有较大的发生趋势。小麦赤霉病具有暴发性、毁灭性、可防、可控、不可治的特点。因此要关注天气变化,密切监测赤霉病动态。如遇降水、大雾、结露天气及时喷药预防,可用25%戊唑醇可湿性粉剂或25%氰烯菌酯悬浮剂兑水喷雾;若遇连阴雨天气,间隔5~7 d再喷1次,确保防治效果。

防治蚜虫时,应清除杂草、自生苗,此举措可以破坏麦蚜虫的生长环境。重点喷洒底部叶片、麦穗部位,采用25%辉丰菊酯乳油或25%快杀灵乳油,兑水喷雾防治。后期治疗时应注意隔一段时间更换药剂,避免蚜虫出现抗药性。

4   结语

小麦在种植过程中会经历不同的生长阶段。为保证小麦优质高产,需要不断地优化病虫害防治技术。针对不同的病虫害,灵活运用防治技术,注重防治工作的规范性、针对性,才能保证小麦的健康生长,促进小麦的优质高产,提高小麦种植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 1 ] 吴俊宇.小麦病虫害全程综合防治技术分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10):171-172.

[ 2 ] 陈春月,张雪珂,赵雪圆.小麦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技术[J].乡村科技,2020(3):58-59.

[ 3 ] 刘维忠.小麦种植技术的优化及病虫害防治[J].种子科技,2021(4):39-40.

[ 4 ] 徐雷.小麦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1(2):207-208.

[ 5 ] 马崇禄.浅谈小麦病虫害发生及综合防治技术[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12):190-191.

猜你喜欢

防治措施小麦病虫害
探析森林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策略
解读山东小麦栽培技术要点及发展前景
小麦,你好
南方甘蓝主要病虫害防治安全用药表
林业的病虫害及生态防治研究
防止小麦倒伏和增加穗数及穗重的措施
浅析建筑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的防治措施
我的英国朋友小麦
梨病虫害防治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