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公害防治技术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的合理应用

2021-12-23尹霞霞

种子科技 2021年19期
关键词:林业

尹霞霞

摘    要:在进行现代化林业产业发展的过程中,病虫害防治问题一直困扰着许多林业产业从业者,为了推动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林业相关部门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组织对应领域内的专家学者和优秀工作人员,开展病虫害防治方法的探索,而无公害防治技术正是当下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探索的重要成果。基于此,针对无公害防治技术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现状展开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无公害防治技术;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文章编号:1005-2690(2021)19-0073-02       中国图书分类号:S763       文献标志码:B

现代化林业产业的发展不仅为许多地区提供了全新的经济增长途径,同时对于地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代化林业产业发展方式的确立,极大地提高了林地资源有效、有序和合理开发质量,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同步提升。现代化林业区的建立形成了一个完备的生态体系,动植物、微生物共同参与到生态系统中。有害生物的活动极大地影响着林业的发展,在保证生态体系平衡的前提下,展开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以现代化科学技术和方法进行有害生物防治,确保防治工作不会对林业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造成不好的影响[1]。

1   无公害防治技术的应用价值

在传统的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中,受限于防治设备、防治理论和防治手段等多方面的不足,防治工作的开展往往是“两害相权取其轻”,即针对各地林业发展出现的病虫害选择农药进行喷洒,以此达到快速灭虫的目的。但是,喷洒农药不仅能杀死害虫,而且也能杀死树木,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并且喷洒农药的方式并不一定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例如甘肃地区经常出现落叶松鞘蛾,此害虫会深入到树干中,外部喷洒农药很难作用到此害虫身上。如果选择喷洒农药,不仅不能有效地杀死害虫,还会使树木受到严重的伤害。长期选择喷洒农药的方式会导致害虫产生抗药性、土壤性质遭到破坏、林业产品品质下降等方面的不良影响,林业产业的发展将遭遇巨大挫折。因此,需要形成无公害的林业害虫防治技术,具体来说,无公害防治技术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好处。

1.1   提高林业产业的生态效益

首先无公害防治技术的应用,极大地避免了传统病虫害防治措施造成的不良影响,以及对环境造成的破坏,有效地解决了林业产业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等问题,在保证病虫害防治有效性的基础上,展现出了较大的生态效益和环保价值。无公害防治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与现阶段我国致力于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的工作重心保持一致,符合我国建设生态友好型经济发展的大方向,在现代化社会建设的过程中,保障生态文明与社会经济的同步发展,是无公害防治技术受到林业从业人员以及各地政府重视的最主要原因。

1.2   有效降低病虫害防治成本

为了确保林业产业的发展质量,尽可能减少农药、化学制剂等对树木生长发育造成的不良影响。在传统病虫害防治手段下,必须要辅以其他手段和措施,来有效地减少化学药剂带来的不良影响,那么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林业产业的经营成本。而无公害防治技术的应用则减少了化学药剂带来的不良影响,在确保病虫害防治效果的同时,降低了林业产业管理与经营的成本投入,推动了林业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

1.3   提高林业产业发展的经济效益

无公害防治技术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能够极大地提高林业产业发展的经济效益。一方面,无公害防治技术的应用有效控制了林业产业的发展成本。另一方面,无公害防治技术的应用使整个林地系统的环境得到有效的提升与优化,树木具有良好的生长空间,可提升林木的品质。在应用无公害防治技术时,增加了林业农产品的数量,提高了林业产业的附加值,使林业产业发展延伸出了观光旅游、科学实验、教学活动等多重功能与价值,经营方式的增加、经营范围的拓宽,必然带来更丰厚的经济效益,保障现代化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   无公害防治技术的合理应用

2.1   生物防治技术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

生物防治技术可以说是无公害防治技术的开端,无公害防治技术发展到今天,生物防治技术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首先,要充分调研当地的主要有害生物种类,明确该有害生物的生长规律、作息习性以及危害性,有针对性地选择、调配以植物萃取液等为主要成分的低浓度、无残留的生物农药,对病虫害进行有效治理。其次,生物防治技术可以有效利用生物之间的相克关系,许多鸟类喜欢以害虫为食,林业工作人员可以利用这些鸟类的生活习惯,在林区内搭建人工鸟巢,吸引鸟类居住,利用鸟类捕食害虫,既保证了有害生物防治的无公害性,又丰富了林区生物的多样性。最后,一些虫子会破坏林区,一些虫子不会破坏林区,所以不能将所有虫子一概而论为害虫,也许一些虫子在其他地方具有破坏性,但是在当地林区具有防治效果。例如甘肃地区的落叶松鞘蛾,可以在地方林区人工迁移蚁穴,降低鞘蛾的成活率,会起到良好的病虫害防治效果,也不会对林区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2.2   物理防治技术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

物理防治技术是现代化无公害防治技术的重要成果之一,相比于其他防治手段,物理防治技术具有持续时间长、成本更低等方面的优势,在许多地区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中得到了普遍的应用。物理防治技术具有多种应用形式,具体操作手段和应用形式的选择需要林区工作人员充分了解当地林区的具体病虫害情况。首先,林区工作人员要详细了解树木的具体生长状况和健康情况,对林区的杂草进行清理并松土,减少有害生物的生存和活动空间,提高树木对土壤养分的吸收效率,有效提高树木的抵抗力,达到病虫害防治的目的。其次,较为常用的物理防治技术还包括人工扑杀害虫,如组织专门的工作人员抓捕害虫并集中杀灭,设置器械以及陷阱,利用害虫的趋光、趋气味等生物特性,设置诱饵以扑杀害虫。如甘肃地区落叶松鞘蛾具有趋光性,可以利用黑光灯设置陷阱,吸引鞘蛾聚集并进行扑杀,能够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或者在鞘蛾频繁活动时,利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再次,为了避免害虫以及鸟类活动影响农产品质量,林业工作人员可以在果实上套袋、覆盖塑料薄膜,不仅能够抵御外部侵害,还能利用高温有效杀死内部虫卵[3]。

物理防治技术具有非常多的应用方式和选择,在具体的应用中,需要林业工作人员针对具体的情况,考虑到树木本身的生长需求和害虫的生活习性,选择最合适、最有效的物理防治手段。实际上,当前阶段的物理防治技术大多应用在病虫害的预防阶段,为了确保病虫害防治效果,应用物理防治技术的同时,也可以应用其他的防治技术,通过不同种类防治技术取长补短,来达到最佳的病虫害防治效果。

2.3   营林防治技术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

首先,在幼苗期,应提高育苗期的树木品质,为树木选择合适的生长环境,种植区域应避开土壤黏性较高、地势低洼的区域,在此区域进行育苗,容易导致苗木出现猝倒病和根瘤病等病害。在播种时,要对土壤、种子和幼苗进行消毒,最大限度地减少病源并控制虫口。除此之外,轮作种植方式能控制害虫繁衍,有机肥能保证腐熟,有效减少害虫数量。育苗阶段要保证苗圃内整洁,及时清理苗圃内部的杂草和垃圾,在苗圃周围可以种植一些能够吸引害虫的植物,用于诱杀害虫,或者種植一些蜜源植物,能够吸引害虫的天敌。

其次,在造林阶段做好规划设计,也能够达到无公害防治的目的。根据现有的土壤条件,制订合理的造林计划,选择合适的树种,同时对土壤成分进行改造,使树种与土壤能够相适应。此外,通过前期规划与设计,使树木的密度保持在合理的区间,这样既能够提高造林的速度和效率,同时也能够增强树木抵御自然灾害和抗病虫害的能力。常见的混交林设计通常采用硬木阔叶林和软木阔叶林混交、乔木和灌木混交、常绿阔叶林和落叶林混交,通过不同种类树木的混交,能够大幅降低病虫害大规模暴发的可能。在林区适当地种植一些农作物,不仅能够减少病虫害的发生,而且还能进一步提高林业的经济效益。

再次,要重视树木的检疫工作。一些苗木在病虫害大规模暴发前只有轻微的症状,如果不仔细检查,很有可能会忽略树木所携带的害虫,尤其是在引进苗木时,要对苗木的健康状况进行严格检验,杜绝任何带有病虫害的树木进入林区,防止外来害虫在林区内繁衍。除此之外,林区内要选择一些抵御病虫害能力较强的本土树种,如雪松、刺柏、云杉、水杉、国槐等。根据林区的种植环境进行树木的选种,一方面使林木能够更适应林区的生长环境,另一方面可以提升林区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实现林业产业的健康发展。

3   结语

林业产业是我国现代化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无公害防治技术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的合理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我国林业产业的发展质量。相较于传统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无公害防治技术的环保生态特性更适合我国的生态经济理念,通过对无公害防治技术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进一步提高无公害防治技术的应用效果,推动我国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 1 ] 段世齐.无公害防治技术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的合理应用[J].南方农业,2021,15(8):126-127.

[ 2 ] 于晓娇,林翠娟.新技术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的运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36):170-171.

[ 3 ] 才琪,张大红,李亚云,等.我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效率实证分析[J].中国森林病虫,2016,35(3):34-37.

猜你喜欢

林业
现代林业生产与林业保护的关系研究
浅谈林业技术创新对林业发展影响
林业技术推广在生态林业建设中的运用
林业技术推广在林业发展中的重要性探究
提高林业技术创新促进林业快速发展步伐
林业技术创新对林业发展的影响
林业技术推广在基层林业站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land produces
林业技术创新对林业发展的影响
简述林业技术创新对林业发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