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北省太行山区大豆生产现状及防灾减灾技术建议

2021-12-23孟小莽孙花乔张丽霞韩向欣张岩

种子科技 2021年19期
关键词:积水根系田间

孟小莽 孙花乔 张丽霞 韩向欣 张岩

大豆为双子叶植物,起源于中国,是我国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已有 5 000 年栽培历史,其种子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质[1]。

太行山区域位于河北省西北部,耕地面积约为全省耕地总面积的48%,其间分布有谷地、盆地,海拔低于1 100 m;平均年日照时数2 400~3 100 h;年均降水量300~800 mm;四季分明且1月平均气温在3 ℃以下,7月平均气温为18~27 ℃。适宜的气候对大豆等农作物生长十分有利。

大豆常年种植面积在3.67万~4万hm2,种植面积较大的地区主要为武安市、涉县,邢台市信都区、内丘县、临城县,石家庄赞皇县、平山县、灵寿县、行唐县,保定市涞源县、易县等山区县。

2021年6—7月河北省大范围集中强降水,特别是西部山区雨水较多,造成部分农田积水,水量大且持续时间长,严重影响了大豆田间化学除草作业,部分地块已形成草荒。大豆苗期和分枝期需水量较小,降水影响根系下扎,容易引起大豆底部节间变长,造成后期极易出现倒伏现象。低洼地块已形成积水,影响根系呼吸、降低根系活力,不利于根系养分吸收。短时强降水容易形成地表径流,造成养分流失、土壤板结。

1   涝害防灾减灾技术

近期强降水频繁,山区、丘陵部分地块大豆有淹水形成涝害的风险。经专家研判,淹水3 d以内对大豆产量影响不大,一旦超过5 d就会造成较大的产量损失甚至绝收。当大豆处于花期和分枝期,抗涝能力较弱时,应采取以下防涝减灾措施,减少对产量的影响。

1.1   及时排除田间积水

及时排除田间积水是抗涝救灾的根本措施。采取机械或人工开沟、清淤等措施,疏通沟渠河流,排出田间积水,减轻湿渍对根系的伤害。对无法靠沟渠排水的地块,合理使用水泵等机电设备或人工排出积水,降低土壤湿度,促进根系和植株恢复生长。

1.2   及时中耕散墒

排水后土壤易板结、通气不良,水、气、热状况严重失调,在排出积水能进地时,及时选用机械或人工进行中耕工作,在地面泛白时中耕散墒,破除土壤板结层,促进根系恢复生长,提高土壤通透性,散墒通气、防止沤根。同时结合中耕开展培土工作,高度为10~12 cm,增强抗涝、抗倒能力。

1.3   及时控旺

大豆旺长容易发生田间倒伏、抗病能力差、光合作用下降等问题,最终导致大豆减产。大豆生长进入7—8月多雨水季节,气温高,生长速度快,容易引起大豆旺长。初花期是控制大豆旺长的关键时期。

1.3.1   控旺技术

对密度大、地力肥沃的大豆田结合人工控旺技术,采取疏叶、摘顶心、去营养株的方法控制旺长,使田块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性。

1.3.2   施用多效唑

多效唑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延缓植物生长、抑制茎秆伸长、缩短植株节间、促进植物分蘖、增强植物抗逆性能、提高产量等效果。可以结合治虫、杀虫剂和硼钼肥一起喷施,能控制株高,促进大豆健康生长,同时有效防治病虫害。

1.3.3   合理追肥

对缺苗和未施基肥、种肥的豆田,结合中耕追施氮磷钾复合肥10~15 kg/667 m2;所有大豆在鼓粒中后期叶面喷肥,每7~10 d叶面喷施0.1%~0.2%磷酸二氢钾1~2次,延缓大豆叶片衰老,促进大豆鼓粒。

1.4   加强病害防治

雨后空气湿度大,作物抗病能力较差,有利于病虫害的发生。渍涝容易诱发大豆根腐病、蚜虫、食心虫、锈病、锈病及霜霉病,应加强防治。

发病初期喷施25%甲霜灵800倍液或2.5%咯菌腈1 000倍液防治,有效防治大豆根腐病、蚜虫、食心虫等;喷施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25%邻酰胺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防治大豆锈病和霜霉病[2]。

2   强风、倒伏防灾减灾技术

强降水往往伴随强风,容易造成大豆植株倒伏。大豆开花期前遭遇大风,易出现倒伏现象,一般不采取措施,靠植株自我调节恢复直立生长,基本不影响产量。开花期后出现倒伏,有条件的可以人工扶起,两行对扶,增加田间的通风透光性,减少落荚,降低大豆产量损失。

喷施叶面肥,延长叶片功能期,减少落荚,增强抗病能力,提高粒重,也可喷施0.3%磷酸二氢钾或0.1%钼酸铵;如发现有脱肥现象,可同时叶面喷施0.5%尿素,间隔5~7 d,晴天16:00后连喷2~3次,建议飛机作业。如倒伏4级(植株倒伏于地),会影响以后的田间管理和机械收获,减产30%左右。建议此时不要再人工扶起,以免植株折断,造成更多的产量损失。

3   干旱防灾减灾技术

近些年太行山区干旱频发,且在大豆不同生育期均可能发生。大豆不同生育期抗旱能力不同,若出现严重干旱,应及时灌溉。大豆苗期抗旱能力较强,适当干旱可起到蹲苗作用,促进根系下扎和缩短基部节间,提高大豆抗倒伏能力。

大豆结荚鼓粒期是大豆全生育期需水、需肥高峰期,也是大豆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此时期大豆积累干物质最多。如果干旱缺水,会导致秕粒、秕荚增多,粒重下降,造成大豆严重减产。

遇旱必须及时浇水。并于鼓粒初期追施氮磷钾复合肥5~10 kg/667 m2。视土壤墒情及时补水,大豆灌水以渗湿田土为原则,田内积水不能过久。注意避开大风天气浇水,以防倒伏。脱肥早衰地块可在鼓粒期叶面喷施尿素、磷酸二氢钾、硼、锌微肥或豆丰收等,保证大豆株壮、叶绿、荚多、粒饱[3]。

4   冰雹防灾减灾技术

山区易发生冰雹灾害。雹灾极易造成大豆叶片破碎,降低光合作用。可追施速效氮磷钾复合肥,促使大豆尽快恢复生长。同时雹灾伤口容易感染病害,应7~10 d喷施1次杀菌剂和叶面肥,连续喷施两次增强抗病能力。

5   补施肥料

对积水时间短、密度大、长势好的地块不用追肥,使用15%多效唑等药剂适当控旺;对积水时间稍长、长势较差的地块,在可以进地作业时机械条追施尿素或二铵10~15 kg/667 m2;暂时不能进地作业的地块,可在晴天的傍晚避开烈日高温时段,进行人工叶面喷施尿素、磷酸二氢钾和硼肥等多种微量元素的混合液,达到促进生长多分枝的目的。如叶片发黄的地块应及时加入芸苔素,促根壮苗。

6   病蟲害防治技术

6.1  点蜂缘蝽

点蜂缘蝽为害会造成大豆症青,结荚不鼓粒。于大豆开花和初荚期,用10%吡虫啉、20%氰戊菊酯喷雾每隔7~10 d喷1次,连喷两次,有效防治点蜂缘蝽。

6.2   烟粉虱

使用1.8%阿维菌素乳油(爱福丁)2 000~3 000倍液、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扑虱灵)1 000~1 5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喷雾,防治烟粉虱。

6.3   斜纹夜蛾

使用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20%杀灭菊酯乳油、5%农梦特乳油2 000~2 500倍液、2.5%功夫菊酯乳油2 000~3 000倍液、25%喹硫磷乳剂1 000倍液进行田间喷雾,防治斜纹夜蛾。

7   绝产地块补救技术

如果地势低洼,淹水时间较长,大部分植株不能恢复生长能力,容易造成地块绝产,根据灾害发生时间采取不同补救措施。苗期地块绝产应及时抢种生育期较短的大豆品种或种植鲜食大豆、速生蔬菜等农作物;中后期绝产地块应及时清除田间植株,整地备播或种植萝卜、白菜、菠菜等,尽量减少损失。

8   适时收获

大豆籽粒完熟后应及时收获,可在叶片全部脱落、籽粒归圆呈本品种色泽、含水量低于 13%时进行机械收获,收获后直接入库。机械收获前应人工拔除未成熟的绿色植株和杂草,也可在收获前7 d使用化学除草剂进行除草工作,提高籽粒外观品质。机械收获时应避开露水时段。籽粒过于干燥时,中午停止收获,以减少碎粒和田间损失。

参考文献:

[ 1 ]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

[ 2 ] 王廷波.大豆高产综合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2010(9):25.

[ 3 ] 张敬荣,高继国.开花至鼓粒期干旱对大豆籽粒化学品质的影响[J].大豆科学,1996,15(1):84-90.

作者简介:孟小莽(1974—),男,汉族,河北辛集人,本科,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大豆栽培、品种试验推广。

通信作者:孙花乔(1974—),女,汉族,河北石家庄人,本科,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农作物品种试验及农业技术推广。

猜你喜欢

积水根系田间
不“亲近”的智慧
田间
田间学农忙
沙地柏根系抗拉力学特性研究
小熊当当玩积水
不同播期对甘草根系生长特性的影响
大决心
生命之水
旅行的收获
田间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