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华歆“拒贿”

2021-12-23沈栖

检察风云 2021年20期
关键词:华歆管宁新鞋

沈栖

提及汉末三国时期的名士华歆,人们自然会想起管宁与他“割席断交”的典故。据刘义庆《世说新语》记载:“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由此,管宁认为“子非吾友也”而“割席分坐”。华歆“捉”金并没藏怀,“出看”也是好奇,无涉人品,管宁“割席断交”显然有些小题大做了,这一典故明显留有褒管贬华的偏见。

其实,历史上的华歆是一位值得赞誉的重臣。汉灵帝时,他被举为孝廉,后受朝廷征召,相继任尚书郎、豫章太守、议郎、参司空军事、尚书、侍中、尚书令,直至曹丕即位,拜华歆相国,封安乐乡侯。华歆为官生涯,有所作为,且一生清廉,被誉为“渊清玉洁,有礼有法”。这里,不妨列举一则“拒贿”的轶事。

《三国志》载:华歆曾在孙策麾下为官,孙策死后,朝廷命其进京赴任。他的宾朋好友及昔日同事得知后,或赠书画古董,或送金银财宝。华歆当面不便退还,却在财物上暗中做了标记。临行时,他将收受的数百金财物全部摆了出来,对送行者说:“我这次远行孤零零一人,本是无罪之身,但怀藏璧玉便有被劫、被杀的风险,望大家为我想一个万全之策。”众人面面相觑,只得各自领回赠送的财物,并佩服他的高风亮节。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虽说清廉官员凤毛麟角,但拒贿事例并不少见。华歆拒贿自有其独特之处。他既不同于“震畏四知”——东汉名臣杨震调任东莱郡太守,路经昌邑县,经杨震举荐当上县令的王密“夜怀金十两”登门拜谢恩师,被杨震“天知、地知、我知、子知”怒斥而逐出门外;也不同于“悬鱼太守”——后汉官员羊续上任南阳郡太守不久,府丞送上当地特产白河鲤鱼,羊续收下后悬挂在屋檐下晒成鱼干,令府丞再次送鱼时望而止步。明代于谦有感于此曾赋诗曰:“剩喜门前无贺客,绝胜厨内有悬鱼。清风一枕南窗下,闲阅床前几卷书。”华歆拒贿自有其方:一是方法得体,那些登门送钱赠物者各有心机,绝非都是为了跑官要官,也有纯粹出于情谊的,所以华歆先收下,避免伤了感情;二是行事缜密,把所有送来的财物一一编号登记,以备物归原主;三是选择时机,在临行前召集大伙,全然退贿;四是话语诙谐,以“想一个万全之策”巧妙地把事情办得天衣无缝。

华歆拒贿所彰显出的为官操守,源自慎独。“慎”字由一个“心”和一个“真”组合而成。《国語·周语》云:“慎,德之守也。”慎独乃是古代儒家学派创造出来的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修身法则,它最先见于《礼记·中庸》:“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为官者尤其要如华歆那样,在独居时,也能自觉地严于律己,谨慎地对待自己的所思所行,规规矩矩,使道义时时刻刻伴随着自己。

倘要慎独,首先要顶得住金钱的诱惑。曹植说华歆“清素寡欲”,华峤称他“淡于财欲”。老子说得好:“见欲而止为德。”一旦面对贿赂自控力弱化,荣辱观念错位,不仅不能“见欲而止”,反而纵欲无度,最终滑向身败名裂的深渊。恰如列夫·托尔斯泰所说:“穿上新鞋的人会小心翼翼地绕过泥泞,但只要他一失足弄脏了鞋子,就不再那么珍惜了。当鞋子完全脏了时,他就会不再顾忌泥泞,结果将鞋子弄得越来越脏。”——当你刚走上领导岗位时,穿的还是“新鞋”,不妨学学华歆拒贿,因为我国先贤早有断言:“贿道一开,展转滋甚。”(唐·陆贽)

图:刘昌海   编辑:夏春晖  386753207@qq.com

猜你喜欢

华歆管宁新鞋
小蜘蛛的新鞋
钱穆眼中的三国第一人
急不相弃
急不相弃
穿新鞋
皇帝的新鞋
King Rollo and the New Shoes 皇帝的新鞋
华歆的两副面孔
管宁割席
割席分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