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绘就壮阔蓝图 真抓实干硕果累累
2021-12-23关文杰
关文杰
去年以来,陕西西安面对百年未有之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的冲击,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西安市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重要指示和要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一直以来,西安坚持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为牵引,以推动高质量创新创造、促进高水平创新创业为重点,持续强化政策支持、创新平台建设、加强资源保障,全市创新创业氛围日益浓厚、活力不断聚集、成果相继涌现,双创已成为西安融入新发展格局,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领导重视狠抓落实 顶层设计谋划全局
在2021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期间,陕西西安市相关活动同步启动。陕西省委副书记、省长赵一德,西安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明远,陕西省政府秘书长方玮峰、副秘书长刘凯,陕西省发改委主任张晓光,陕西省科技厅厅长孙科,西安市委常委、高新区党工委书记马鲜萍,西安市副市长杨建强,西安市政协副主席、市政府秘书长陈长春以及省市相关部门、西安市各区县、西咸新区、开发区负责人,部分高校、科研院所、创投机构、众创载体负责人,创业者代表等齐聚一堂,共赴“双创”盛会。充分显示了省市领导对“双创”工作的重视。
“共抓创新创业机遇、共话创新创业良策、共享创新创业成果”,是本届全国“双创活动周”陕西省暨西安市会场活动的核心内容。
在嘉会国际交流中心,陕西省暨西安市会场与国家主会场视频连线,同步收看了国家双创活动周启动仪式,一起聆听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双创”工作的重要指示和要求,深刻感受了全国上下创新创业的强劲势头和充沛活力。
陕西省委副书记、省长赵一德,西安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明远与创业者代表,共同启动陕西省暨西安市双创活动周。
西安市长李明远在讲话中说,西安坚持以推动创新资源开放共享为突破口,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推进企业创新、人才创业、政府创优,着力促进科技、金融、产业、人才有机结合。
如今的西安,基本形成人才资源富集、科创实力雄厚、平台优势明显、金融服务有力、政策体系健全、综合保障完善,蕴藏发展机遇和良好创业生态的热土,已经成为广大创客朋友和年轻人创新创业、逐梦奋斗的福地、宝地。
他表示,下一步,将积极推进“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优化引才用才机制,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用心用情做好服务保障,扎实办好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实事,全力以赴帮助创客朋友实现兴业在西安、成长在西安、出彩在西安。
据悉,2021年双创活动周陕西省暨西安市会场活动,除高新区主会场外,在新城区、长安区、高新区、西咸新区、曲江新区、浐灞生态区设分会场,以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举办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让“西安双创”与“全国双创”同频共振。
活动中,西安的6个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1个国家级创新街区、28家企业在现场进行了成果展示,吸引了很多市民驻足观看,不少体验项目也让市民能够亲身体验前沿科技的独特魅力。
现场成果展,还对陕西省西安、榆林、宝鸡、咸阳、渭南、汉中、安康、商洛、铜川、杨凌、韩城等地市工作进行了集中展示。
创新生态持续优化 创业环境不断宽松
围绕有效发挥人才资源富集和科研基础雄厚优势,西安全力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和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积极开展“人才+项目”管理体制改革,优化“松绑+赋权”人才分类评价机制,推进人才综合服务平台建设。
截至目前,全市拥有顶尖科技人才、高端领军人才为代表的各类人才344万,在科技部公布的《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中,西安居副省级城市第六、西部第一。2020年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1648亿元,位居副省级城市前列;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48件,位居副省级城市第五。
近年来,西安以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硬科技创新示范区建设为契机,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为推动力,全力做强做优创新支撑平台和创业空间载体,全市省级以上创新平台达到555家,“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孵化链条更加完备。碑林环大学“硬科技”创新街区获批国家试点,硬科技社区升级成为国家级科技孵化器,国家双创示范基地总数达到6个,市级以上载体总数达到300家,入孵企业4万余家,带动就业40余万人。
同时,西安聚力打造高效便捷的营商环境和开放包容的创新环境,持续优化创新创业生态,获评“中国营商环境标杆城市”。
2020年,全市市场主体243.34万户,352家科技企业获得科技金融贷款15.14亿元,今年40亿元规模的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落地西安。
2020年全市高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23.4%,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3.3%。法士特、陕鼓、西部超导获得“中国工业大奖”。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37家、“单项冠军”企业3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212家。
在随后举办的西安科创峰会上,播放了“秦创原”产业转化核心区视频报告,并对“秦创原”做基本情况报告。
西安铂力特董事长兼总经理薛蕾,蒜泥科技董事长、维塑科技创始人杨少毅,奇点控股董事长姜琳杰分别进行主旨演讲,与在场嘉宾分享双创发展的所思所感。
西安铂力特增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创始人薛蕾说:“公司目前建立了完整的金属增材制造产业链,用户遍及全球。”从医疗到航空航天,金属3D打印让制造更简单。如今铂力特正在规划建设大规模生产基地、创新平台、孵化和培训中心等。薛蕾说,创业的路上充满了荆棘,需要的是創业者的专业、专注和坚持。
奇点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姜琳杰表示,在双创政策的催化下,快速崛起的新动能正在重塑国内经济增长格局,深刻改变生产生活方式。姜琳杰认为,资本是助力企业腾飞的必要条件,给予创业者资本支持,为“双创”事业输送“弹药”。完善、通畅、有序的资本市场,让投资人与创业者共享发展红利。
维塑科技创始人杨少毅聚焦人工智能赋能运动健康产业。他表示,用数字化与智慧化赋能全民运动健身,是产业升级的重要机遇。他说:“我们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创3D智能体测时代,将全维度体测有效智能化带入了健身机构,实现了科学数字化训练健身。”
创新创业激情燃烧 推动发展强化引擎
一直以来,西安都把引进硬科技企业作为园区发展的重心。西北有色研究院西安稀有金属材料创新中心获批为国家级创新中心;全球最大人工智能独角兽企业——商汤科技在西咸新区西部云谷落成启动西安研究院;国家超算(西安)中心大厦主体封顶等等就是这一理念的具体体现。
如今,西安已成为资源、人才、资本等要素的富集地。高质量创新创造,高水平创业就业,已成为西安市开展此项工作的共识。借全国活动周的东风,西安创新创业的激情将被再次点燃,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向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持续推进。
近年来,全市逐渐形成以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为主体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其中,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164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54家、企业技术中心237家。参与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推进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国家分子医学转化科学中心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国家超算(西安)中心、西部科技创新港。
创新型企业群落渐成气候,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5000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6135家,认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7家,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3家,科创板累计上市企业5家。科技产业集群持续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23.4%,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3.3%。
西安2020年技术合同交易额达1648亿元,全市成果转化要素网络成型,双创服务能力倍增,拥有市级以上众创载体285家。其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4家,国家备案众创空间71家,6家单位入选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全面参与国家“五部委”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建设。科技金融要素加速流动,科技创新发展“基金群”投资规模上台阶,知识产权质押形成全国特色做法。
硬科技从西安原创概念上升为国家话语体系,《2021中国硬科技创新发展白皮书》中显示,西安市硬科技发展指数为62.02,居所有主要城市第7位,硬科技已经成为西安发展的一面旗帜。
汇聚双创充沛活力 激发经济发展潜能
近年来,西安的创新创业氛围高涨,全国双创活动周·西安分会场、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全球创投峰会、西安国际创业大赛等品牌活动影响力日增,形成了“科创西安”城市IP。
全球硬科技大会已在西安连续举办五年。今年,来自国内外的企业家、学者、投资人、创业者齐聚一堂,共话硬科技发展新路径,近30场高端活动,展示了西安硬科技发展成就,彰显了西安创新驱动使命担当。现场集中签约30个项目,涉及电子信息、先进制造、基础设施等各领域,总投资额685.46亿元。
2021西安国际创业大赛中,来自国内外的442个科技项目激烈角逐,大赛设置了百万奖金奖励优秀企业和项目。
该项目2017年举办以来,全球共征集近万个项目,累计筛选出上百个优质项目,通过奖金政策兑现、免费空间入驻、投资融资服务等多重精准配套服务,为众多科技创业者提供平台,让科技创造力的火花不断绽放。
今年,為了营造最优的双创环境、传播创业文化、分享创业经验、弘扬创业精神,进一步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引向深入,鼓励更多的社会主体加入双创队伍,活动周期间,以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举办系列活动,为西安带来一场更具国际视野和产业前沿的创业盛典。
全面夯实创新基础 提供创新创业环境
西安市聚力打造最优创新创业环境,支持高新区出台硬科技创新发展九条政策,每年安排9亿元以上专项资金支持硬科技创新发展。强化企业服务,开展高新技术企业申报、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研发投入奖补等各类政策培训会56场次,培育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7000余家。
西安还开展了32场“科创西安”系列活动,推进碑林环大和高新区嘉会坊双创示范街区建设。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着眼建设立体联动“孵化器”、科技成果产业化“加速器”和两链融合“促进器”三大目标,加快打造具有鲜明特色和竞争力的高水平平台,让创新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40亿元规模的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国中常荣子基金正式签约落地西安,将引领带动科技金融更好地服务西安科技型企业发展。助推斯瑞新材、荣信教育、天美生物等3家科技型企业在科创板、创业板及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科技金融服务全市企业352家次,贷款超过15.14亿元,贷款金额比去年同期增长11.3%。全市登记成交技术合同18596项,成交额531.82亿元,成交金额比去年同期增长10%以上。
在推进创新发展中,形成了区域内各具特色的新格局。获批建设国家硬科技创新示范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西咸新区汇聚重大科技创新资源,高新区科技创新能力位于全国高新区第一梯队,经开区全面推进院地合作,航天基地科技创新指标位居全国前列,航空基地聚力打造航空硬科技高地,建成鄠邑西户省级高新区。高新区、经开区、航空基地获批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创业特色载体。
日前通过审议的《西安市关于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着力提升技术成果转化能力的工作措施》,明确指出,把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充分发挥西安创新资源富集优势,积极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优化创新创业生态,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入融合、双向发力。
计划到2023年,全市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超过30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0000家,力争大学科技园在综合类、理工类高校实现全覆盖。
外引内培齐头并进 壮大全系人才队伍
人才是创新创业的主体,是创新的排头兵。
近年来西安全面推进 “人才强市”战略,以更加开放、更加便利、更大力度吸引培育顶尖人才、领军人才、高端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完善人才服务体系建设,营造人才宜居宜业环境,高层次人才“西引力”不断增强。
截至目前,西安拥有各类人才344万人、两院院士60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26人。多年来,西安市始终坚持外引内培并重,发挥利用自身优势,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壮大创新创业主体力量,激发各类人才的创新创业活力,为创新创业提供了坚强的人才支持。
通过实施“西安英才计划”,创新高层次“人才+项目”引培方式,采取柔性引才、平台引才、项目引才等方式,遴选支持一批产业发展贡献突出、创新创业潜力大的高层次人才及团队。
主动对接、组织实施国家、陕西省人才计划,依托重大科技攻关任务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领军科技人才,面向全球主动对接引进“诺奖级”和世界顶级科学家。实施青年英才集聚行动,鼓励设立博士后创新岗位,借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省级重大科技项目实施,支持青年人才领衔各类科研攻关任务。
加大青年英才创新创业项目支持力度,支持国内外高校校友会以企业法人实体促进创新创业,吸引优质校友回归。利用知名“猎头”、校友会、商会、人才联络站等各类群体组织荐才,在全球范围内寻访高层次人才。
同时,西安市始终坚持外引内培并重,放眼全球人才资本,培养卓越领军人才。通过搭建国际化人才引培平台,建设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布局一批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海外人才工作站。实施“国家外国专家项目”及“西安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引智项目”,引进外籍专家和海归人才。
充分发挥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和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等平台招引效应,开展推介交流和引才活动,推动海外科技人才和留学人员回国发展。落实国家关于境外高端人才引进政策,在陕西自贸试验区探索外国人来华工作流程便利化办理方式,推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许可、出入境便利服务、永久或长期居留手续、留学生就业等“绿色通道”实施。按照国家要求实施外国高端人才服务“一卡通”试点,健全外籍国际人才服务“单一窗口”。
实施开放培养政策 着力支持科技人才
实施更加开放的科技人才培养政策,形成高端人才重点抓、产业人才行业抓、企业人才主体抓的培养体系。围绕产业链打造人才链,建立产业急需紧缺人才目录制度,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强化对人才的针对性、精准化跟踪。
持续实施“千人百企”行动,结合电子信息、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重点产业人才支持政策,加大对青年科技人才支持。
适应科技人才需求转变,鼓励高校院所建设应用型学科,联合企业建立未来技术学院、现代产业学院,打造一批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围绕全省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试点,支持大企业联合高校建设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探索科教产融合的开放式人才培养体系。
保护和激发企业家精神,健全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协商机制。实施“市长特别奖”,加大力度激励企业家、管理(科研、项目)团队和个人。发挥政府引导基金作用,撬动社会资本参与,重点投资种子期、初创期人才创新创业项目,助力企业人才成长壮大。
营造宽松科研环境 释放人才潜在效能
近年來,西安市通过创建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完善人才“选引育留用”机制,最大限度用好各类人才。通过下放人才评定、职称评审自主权,完善市场化评价、同行评价等机制,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
支持各类平台开展人才引进、评价和薪酬改革,合理运用股权、期权和分红等多种激励手段,建立符合市场化机制和国际惯例的人才治理体系。注重打通人才流动渠道,支持高校院所与企业开展高层次人才“双聘”,吸引有创新实践经验的企业家和科技人才到高校院所兼职。
西安还特别注重全面提升人才公共服务质效,构建单位、属地、部门、窗口四类高层次人才“服务专员”体系,推进人才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子女就学、住房安居、个税奖励等政策。“一网通办”成为人才服务的快速路,建设国际化人才社区,打造人才工作生活友好环境。
做强做大孵化载体 激发入园“创客”活力
高新区是西安双创重点区域,更是高新科技产业的前沿,不但孕育出了成百上千个创业项目,也涌现了一大批双创人才和优秀团队。
2020年7月,归国学者薛宏带着纳米水凝胶生物新材料发明专利,在西安高新区创业园瞪羚谷创办了诗莱梦特,开启了创业历程。
“当时诗莱梦特正在进行产品化和市场化,对生产厂房和实验室要求较高,而拥有不同孵化载体类型的西安高新区创业园,成为我们的最佳选择。”西安诗莱梦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薛宏感慨颇多。一年中,诗莱梦特第一阶段核心产品研发完成,获得行业内多个头部企业订单,企业还在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中屡获佳绩。
薛宏坦言:“高新创业园是一个非常棒的地方,在这里我可以践行我的创业理想,实现我的科研抱负。”
西安高新区创业园以独具特色的“1+N”孵化器集群式发展和“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区”的科技创业全链条孵化,打造出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五大模式之一的“西安模式”。
以机器视觉助力智能制造产业升级的知象光电和蓝岸新科技、各种场景智能机器人研发与应用的中建建乐、致力于无人驾驶清洁船研发的欧卡智能……都是高新区创业园卓越孵化能力的见证。
截至今年8月,在“双创”推动下,西安高新区累计孵化企业超过10513家、培育高企270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434家;培育雏鹰企业1165家、瞪羚企业214家、独角兽企业2家。探索形成了一套产学研协同和校地合作成果转化模式。
同时,通过政策引人、产业和创业留人等模式,大力引进各类人才,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环境。
专业化、全维度、智慧化,是成为孵化载体发展的关键。位于高新区的西安创业咖啡街区,自2017年开街以来,便以优质的配套服务快速吸引聚集了一大批如3W、蒜泥咖啡等国内外知名创孵机构,创业元素不断丰富。咖啡街区以“科技创意+现代时尚”为理念,打造了兼具时尚与潮流特色形象的西安双创样板——嘉会坊,成为城市街区经济的发展实例、产城融合的发展样板。
至今,嘉会坊累计注册企业2210多家;引进各类创业孵化机构41家,商业配套机构220余家;实际入驻孵化企业324家;孵化服务企业获得知识产权1219件、科技成果转化60余件;孵化服务企业获评高新技术企业12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84家;孵化服务企业累计营业收入突破10亿元,双创效果凸显。
西工大飞天创客空间、西交大1896创客空间、北大1898、西电石头众创空间等一批优秀高校联合众创空间落地嘉会坊。
此外,联创生物医药孵化器,也是典型代表之一,致力打造医疗器械技术转化服务平台,积极探索科技成果转化新方式和新经验。
“我们积累多年的行业、人脉资源,都将在这个平台上兑现出强大的创新动力,让创新的梦想成真!”联创生物医药孵化器负责人说。在试运行过程中,该平台已研制出一批创新产品,如新生儿蓝光毯、便携式DR、微网雾化器、肌电生物反馈仪,有的已经完成注册。
“双创”注入不竭动力 凸显发展蓬勃态势
共抓创新创业机遇、共话创新创业良策、共享创新创业成果。西安“双创”活动周会场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举办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双创周官网、云端会场以及各活动平台,参与活动的人数超过180余万人次,全方位、多领域、多层次展现了西安双创发展的蓬勃态势。
活动除了主会场外,在新城区、长安区、西咸新区、曲江新区、浐灞生态区还设立分会场,让西安双创与全国双创同频共振。
在西安科创峰会上,创业大咖云集,西安铂力特董事长兼总经理薛蕾,蒜泥科技董事长、维塑科技创始人杨少毅,奇点控股董事长姜琳杰分别进行主旨演讲,与在场嘉宾分享自己关于双创发展的所思所感。
“科创西安”第二届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丝路引领·科创未来”2021创新创业大赛半决赛、“梦享浐灞”双创高峰论坛、“两链融合”与创新联合体发展论坛等系列活动,邀请了一些高校、科研院所、创投机构、优秀众创载体负责人,创业英雄、优秀创业者代表等齐聚一堂,共享创新创业成果,共谋创新创业新发展。
一大批高科技产品已经纷纷落地。可以看得见健康的智能手表;只需看一眼,门就能打开的虹膜智能锁;30秒人脸识别就能测量出血压、心率的非接触检测系统;可实现人与车辆的自动检测跟踪、人群聚集、植被破坏等空中实时监测的鲲鹏易飞无人机……此次活动周期间,更为亮眼的是在西安高新区嘉会坊举办的创新创业成果展,一批“高大上”的新技术、新产品吸引了很多观众。
本次成果展设置了陕西省双创成果展示、西安市双创成果展示、全面创新改革成果展示、企业成果展示、高校及众创载体成果展示等5个主题展区。
西咸新区、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6个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1个国家级创新街区,以及西安航天发动机有限公司、西安辰果拟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陕西欧卡电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28家企业精彩亮相。
除了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等硬科技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成果,还有“互联网+”智慧城市、乡村振兴等领域创新项目成果,生动展示了陕西及西安“双创”的亮点和成果。
在成果展上,一些大学生创业者代表带着自己的新产品亮相,他们表示:“作为大学生创业团队,我们带着最新的研发成果从校园走向社会,双创周活动给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有机会与众多优秀的创业者、创业项目进行交流,受益匪浅。”
“双创”氛围日益浓厚 “双创”愿景方兴未艾
自2015年首届全国双创周活动举办以来,双创周活动已成为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双创”活动品牌之一,也成为广大创新创业者的盛大节日。
此次双创周期间,西安市副市长杨建强发布了《西安市双创工作报告》。
报告中指出,西安圍绕发挥人才资源富集和科研基础雄厚优势,全力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和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积极开展“人才+项目”管理体制改革,优化“松绑+赋权”人才分类评价机制,推进人才综合服务平台建设。
截至目前,全市拥有顶尖科技人才、高端领军人才为代表的各类人才344万,在科技部公布的《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中,西安居副省级城市第六、西部第一。2020年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1648亿元,位居副省级城市前列;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48件,位居副省级城市第五。
近年来,西安以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硬科技创新示范区建设为契机,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为推动力,全力做强做优创新支撑平台和创业空间载体,全市省级以上创新平台达到555家,国家双创示范基地总数达到6个,市级以上载体总数达到300家,入孵企业4万余家,带动就业40余万人。
同时,西安聚力打造高效便捷的营商环境和开放包容的创新环境,持续优化创新创业生态,获评“中国营商环境标杆城市”。
2020年,全市市场主体243.34万户,352家科技企业获得科技金融贷款15.14亿元,今年40亿元规模的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落地西安。
2020年全市高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23.4%,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3.3%。法士特、陕鼓、西部超导获得“中国工业大奖”,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37家、“单项冠军”企业3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212家。
双创周的举办,点燃了西安创新创业激情,为城市的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为西安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创新是种子,而西安就是它根植的沃土,这座有着深厚文化底蕴和科教资源的城市,将在创新创业之路上越走越宽。
为了进一步推动“双创”可持续发展,使之成为西安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发动机,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继续抓好、抓紧“双创”工作。
一是发挥两大优势,充分释放创新创业活力。有效发挥人才资源富集和科研基础雄厚的优势,全力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和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积极开展“人才+项目”管理体制改革,优化“松绑+赋权”人才分类评价机制,推进人才综合服务平台建设。
二是做优两类平台,加快转化创新创业成果。以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硬科技创新示范区建设为契机,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为推动力,全力做强做优创新支撑平台和创业空间载体。西部创新港、丝路科学城等秦创原示范样板区建设加快推进;未来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揭牌启动;国家超算(西安)中心即将运营;西北有色研究院西安稀有金属材料创新中心获批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全市省级以上创新平台达到555家。持续推动双创载体从重布局、抓建设向重运营、抓服务转变,使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孵化链条更加完备。
今年以来,累计举办“科创西安”活动97场,完成登记技术合同3万项,央视财经频道15日晚间播出的《创业英雄汇》秦创原专场中,4个项目全部现场获得资本投资意向。在同日结束的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西安高校斩获了18金和19银的佳绩。
三是统筹两个环境,持续优化创新创业生态。聚力打造高效便捷的营商环境和开放包容的创新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开展“跨区联办、全城通办”,政务服务、企业开办改革经验和西咸新区“三服四化”改革举措在全国推广,获评“中国营商环境标杆城市”。
2020年全市市场主体243.34万户,同比增长12.02%。积极开展科研经费包干制和产教融合试点,扎实推进“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等改革,畅通高层次人才在高校院所与行业企业间的横向流动,驻市高校院所高水平创新和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持续强化金融支撑,2020年352家科技企业获得科技金融贷款15.14亿元,今年40亿元规模的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落地西安。近三年来,累计有20家科技型企业登陆资本市场,科技型企业上市步伐明显加快。
四是加速两链融合,不断提升创新创业能级。坚持促进产业链、创新链双向互动、深度融合,推动高质量创新创业,加快西安秦创原创新促进中心建设,全面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助力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发展水平提升。
下一步,西安将抢抓国家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重大机遇,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再接再厉,全面对接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全力推动更高质量的创新创造,努力实现更高水平的创业就业。
一是强化企业主体,持续壮大创新创业力量。实施创新型企业倍增计划,推动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量质同步增长,力争规模以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以西安优势产业的“链长制”为推动力,培育更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细分领域单项冠军,继续加快科技型企业上市步伐。推动产业链式创新,鼓励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参与核心技术攻关“揭榜挂帅”,建设共性研发平台和中试平台,加速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做大做强优势产业。
二是服务人才主力,持续释放创新创业潜能。加快实施“西安英才计划”和科技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坚持以质量、绩效、贡献为核心的评价导向,赋予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更大的科研项目立项权、技术路线决定权、科研经费使用权。开展高校院所人才服务企业工程,鼓励支持高校、院所科研人员创新创业,培育壮大技术经理人、“科学家+工程师”、新双创三支队伍。
三是突出市場主导,持续健全创新创业机制。充分发挥国家中小企业基金西安子基金、秦创原春种基金、人才发展基金等作用,用资本遴选项目,靠市场评价企业。鼓励产业链企业、高校院所、双创机构借助秦创原路演平台,定期开展科研成果转化、科技攻关课题的双向路演推荐,促进产业科技赋能、品牌创新。与银行、担保、保险、创投等机构建立“政银保担投”业务风险分担机制,消除创业企业和专业机构的后顾之忧。
四是坚持政府主推,持续厚植创新创业热土。充分发挥人才队伍建设及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和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三年实施方案》叠加效应,布局建设一批专业化众创空间、企业创新中心、共性技术研发平台、产业研究院和大学科技园,持续深化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创业特色载体、特色产业集群聚集功能,努力形成秦创原“一总两带”的建设格局。即以西咸新区为总窗口,向东南横跨高新区、长安大学城、航天基地的“秦创原科技创新示范带”,向东北横跨经开区、渭北新城、阎良区的“秦创原先进制造业示范带”。
杨建强副市长强调,当前,中国经济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创新驱动转型历史阶段。新技术、新产业正呈多点突破、集群发展、爆发增长态势,孕育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双创”工作面临着更高要求,承载着更多期待。真诚希望大家大胆创新,积极创业,奋力在新时代中努力进取,助力西安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