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安阳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开发利用措施
2021-12-23路晓云
路晓云
(河南省安阳市农业环境监测站,河南 安阳 455000)
安阳市位于河南省最北部,地处晋、冀、鲁、豫四省交汇处,界于东经113°37′~114°58′、北纬35°12′~36°22′之间。全市总土地面积7413 km2,其中耕地面积545 万亩,土地类型复杂多样,有利于农、林、牧、渔业的综合发展,形成了安阳市特定的生物资源。
一、安阳市环境特征
1、气候特征
安阳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干旱多风沙,冬季北风偏多、寒冷干燥,夏季则以南风为主、炎热多雨,秋季温和晴朗,年降雨量600 mm 左右,集中在6~8 月,年平均气温14℃,年日照时数2500 h。
2、水文特征
安阳市境内河流分属海河和黄河两大水系,其中,海河流域面积5653.4 km2;黄河流域1759.6 km2。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6.4 亿m3,水资源可利用总量11.94 亿m3,人均水资源量为322 m3/人,农业水资源量为301 m3/亩,分别是河南省平均水平的69%和75%,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4%和17%。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573.5 mm,6~9 月丰水期降雨量占全年总降雨量的70%以上。
3、土壤特征与分布
安阳市土壤类型繁多,全市共有6 个土类、16 个亚类、200多个土种。滑县、内黄以潮土、半固定风砂土为主;汤阴县以褐土、砂姜黑土、潮土为主;安阳县以褐土、潮土为主;林州市以褐土、砂姜黑土为主;龙安区以褐土为主。全市大部分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45~2.65 ppm,全氮含量为0.08~0.13 ppm,速效磷含量为7~40 ppm,速效钾含量为140~300 ppm,pH 值为7.6~8.4。80%以上土壤层质地适中,耕性好,肥力中等,适合种植多种农作物[1]。
二、安阳市生物多样性现状
1、生物资源丰富
安阳地处中原,农业耕作历史长,在物种组成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特异性,蕴藏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据不完全统计,安阳市各类植物有200 科、2000 余种,其中木本植物80 余科、700 余种;木本植物中乔木有400 余种。自然植物资源中主要用于材林的树种有15个,木本油料树种5个。干果有枣树、板栗、核桃等,水果有苹果、梨、桃、山楂、李属果树等,农作物有小麦、玉米、花生等,药用植物、观赏花卉等数量也较多[2]。平原区主要有泡桐、毛白杨等46 余种优良用材树,主要粮食作物8 种,经济作物5 种,果树资源10 余种。低山丘陵有种类繁多的药用植物、纤维植物和油料作物等。
全市野生动物共计207 种。其中兽类30 种,一类保护动物有金钱豹,二类保护动物有水獭;鸟类160 种,一级保护的有金雕、玉带海雕、大鸨等,二级保护的有大天鹅、小天鹅、斑鹈鹕、鸢、苍鹰、雕鸮等;爬行类12 种;两栖类5 种[3]。
2、物种的特殊性与独有性
安阳境内物种复杂多样,珍稀濒危植物有红豆杉。农业特优产品十分丰富,滑县盛产优质小麦、大豆,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之一。内黄县盛产棉花、红枣、西瓜、水果等,是全国主要红枣生产基地之一。安阳县不仅盛产小麦,而且棉花栽种历史悠久,是中国科学院棉花、小麦、玉米研究中心所在地。汤阴县养殖业发展迅速,肉鸡生产享有盛名,是全国肉鸡生产基地之一,出口东南亚国家。林州市盛产板栗、山楂、核桃、柿子等土特产品,其中山楂种植区是全国生产基地之一;有党参、黄芪、黄芩、杜仲、生地、寸冬、天花粉、冬凌草等100 余种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是全省中药材生产基地之一。全市水生资源也较丰富,而且品质优良,淇河双背鲫鱼、小南海的双黄鸭蛋,都是享有盛名的农产品。
3、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截至2019 年,安阳市森林覆盖率为24%,全市林业用地面积 17.23 万公顷,经济林面积6.83 万公顷,森林蓄积量为414万m3。地域范围内森林面积较大,但分布不均,森林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安阳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
1、广泛宣传,提高防范意识
当前,安阳市广大群众对生物多样性保护还比较陌生,各级政府可通过简报、报纸、广播、电视和有关会议等形式广泛宣传,营造舆论氛围,让群众明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意义,提高保护意识。
2、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资金投入
各级政府应因地制宜,积极争取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资金和项目支持,把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纳入部门专项规划,并建立有效的评估监督机制。
3、再生资源高效利用技术
安阳市光能资源充足,降水集中,雨热同期,有利于植物生长和农业生产。根据生态学原理,提高可再生资源利用效率,可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增强生物多样性及农业生态系统的自我维持与组织能力,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持续性,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积极意义。
4、采用新技术发展生态农业
近年来,安阳市持续开展化肥农药使用零增长行动,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替代、免耕机械种肥异位同播、水肥一体化、航空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等生态农业技术,取得了显著成效。2020 年,全市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460.8万亩,技术覆盖率达到90%,化肥利用率提高到40.01%。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覆盖率42.8%,主要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达68.14%,其中安阳县、汤阴县、文峰区、北关区小麦病虫害航空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实现了全覆盖。
5、防治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是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之一,采用新技术加速工业“三废”、农业各类污染物的溶解,可减少污染,有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
6、构建法律体系
建立完善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风险评估体系,例如对外来物种引进申请、风险防范等方面制定不同的措施。建立外来入侵物种早期预警、监测和快速反应体系,制止外来物种的入侵和蔓延。建立预防为主的有效控制体系,确保全市生态安全。加强科学研究,为政府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开发利用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四、结语
安阳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需制定合理开发计划,严禁毁坏性开发,做到发展、开发永续利用。各主管部门严格监管年度开发利用计划,坚决查处不按计划随意乱开发者。能够形成产量的物种进行增值深加工,突出特色,创名牌产品,提高经济效益。提高人们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