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粮食产后损失领域科学研究的最新力作《中国粮食产后损失研究》

2021-12-23

粮食与饲料工业 2021年6期
关键词:节粮减损产后

粮食是人类最重要的食物资源,是经济再生产和自然再生产相结合的产出成果,不仅需要耗费耕地资源、水资源和劳动力资源,而且需要种子、化肥、农药、农机等物质投入,还需要财政资金的巨额补贴。所以,粮食产后损失既意味着自然资源、经济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浪费,又意味着财政负担的进一步加重。如何减少粮食产后损失,既是重大的实践问题,也是重大科学问题。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赵霞教授的专著《中国粮食产后损失研究》,针对我国粮食产后流通实际,在分析中国粮食产后系统特点的基础上,界定粮食产后损失的概念,设计粮食产后损失的测算方法;基于“粮食产后损失浪费调查信息数据库”研判分品种、分环节、分模式、分区域的粮食产后损失特征;从粮食产后系统的环节、供应链、环境三个维度分析粮食产后损失的主要影响因素;最后在梳理国内外粮食减损措施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粮食节粮减损面临的挑战,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是我国粮食产后损失领域科学研究的最新力作。

该书的主要贡献包含三个方面:一是粮食产后损失评估方法的总体框架设计。运用系统理论方法,剖析中国粮食产后系统运转特点,按照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稻谷、小麦、玉米、大豆、甘薯、马铃薯、油菜籽、花生)、不同环节(收获、农户储粮、储藏、运输、干燥、加工、销售)、不同流通模式的自然、经济和技术特征,构建科学系统的粮食产后损失浪费的调查评估总体设计方案,构建适应我国粮食产后系统模式的粮食损失调查评估体系。二是粮食产后损失的影响因素识别。基于项目组分环节实践调研资料,分环节分析不同环节损失的主要影响因素;同时从供应链视角,将各环节看作一个整体,重点分析粮食供应链设施条件、市场偏好以及粮食行业标准对粮食产后损失的影响;最后从系统环境视角,分别探讨了粮食产后系统所处的经济、自然以及社会环境对粮食产后损失的影响。三是粮食产后减损措施的设计。节粮减损具有鲜明的外部性,需要政府主导,全民参与。先从政策、技术、公众意识等方面梳理中外粮食产后减损措施,再而针对中国粮食产后损失现状,指出我国节粮减损工作推进面临的主要挑战,最后围绕"粮食全链条减损"从政府、企业、社会公众等多方利益相关者视角提出节粮减损的对策建议。

作为我国粮食安全理论与政策领域的知名专家,赵霞教授密切关注我国粮食产后系统的损失和浪费问题,在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项目的过程中,撰写和出版了这本兼具重大学术价值和实践价值的重要著作,不仅为学术界进一步研究粮食产后损失问题提供了新的起点,而且为设计粮食产后减损方案、促进粮食系统绿色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导。

猜你喜欢

节粮减损产后
合作社成了『粮保姆』每公顷地减损500斤
节粮减损,讲好中国“粮”言
科学减损就等于绿色增产
粮食保管过程中的损耗因素与减损对策研究
女性产后便秘怎么办
一家“智慧”养鸡场De节粮账
#西安将日常节粮纳入学生素质评价#
妈妈们产后的生理烦恼
教育部要求各地中小学校做好节粮教育工作
爱自己从产后护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