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确定期慢性HBV感染者应积极抗病毒治疗
2021-12-23王静月
王静月,黄 缘
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 肝胆胰内科,北京 102218
不确定期慢性HBV感染者是指:传统的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免疫控制期和再活动期等上述4期均无法准确定义的人群。这些患者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目前被广泛关注热议。
1 慢性HBV感染者中不确定期占比较高
根据美国肝病学会的分期标准,一项纳入3366例美国和我国台湾地区慢性HBV感染者的回顾性研究[1]中,基线有38.7%处于不确定期。一项纳入1598例慢性HBV感染者的研究[2]中,55%处于不确定期。一项针对HBeAg阴性慢性HBV感染者的研究[3]中,约43%的成人和34%的儿童处于不确定期。我国一项纳入4759例初治慢性HBV感染者的研究[4]中,1322例(27.78%)患者处于不确定期。
2 不确定期慢性HBV感染者进展为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的风险较高
在Huang等[1]的研究中,不确定期慢性HBV感染者随访10年后21.7%转变为免疫活跃(包括免疫清除期或再活动期),肝癌累积发生率显著高于基线为免疫控制期的患者(2.7% vs 0.6%)。Spradling等[3]的研究中,不稳定期HBV患者随访6.3年,进展为肝硬化者为9%,相较于免疫控制期患者高出3倍。
3 筛选出具有危险因素的不确定期慢性HBV感染者有利于治疗决策及随访
(1)年龄>40岁:在Huang等[1]的研究中,随访发现不确定期慢性HBV感染者的年龄与肝细胞癌的发展独立相关,年龄>40岁者发生肝癌的风险升高约9倍,而年龄>45岁者发生肝癌的风险升高18.4倍。
(2)性别因素:在Yao等[4]的研究中,男性、HBeAg阳性、高酶低病毒的慢性HBV感染者发生纤维化(33.3%)或肝硬化(25.8%)的比例大大升高,提示年龄、HBeAg阳性状态和ALT水平是不确定期患者发生肝纤维化或肝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3)亚洲人群或病毒基因B/C型:一项针对北美地区HBeAg阴性感染者的研究[5]显示,仅有6.3%的不确定期患者转为再活动期,其中以病毒基因型B/C患者为多,且以亚洲人群为主。
此外,对于HBeAg阴性患者,高HBcrAg定量可能有助于判断肝炎活动情况。有研究[6-9]提示,HBcrAg是肝内cccDNA及其转录活性的替代标志物,其与cccDNA的相关度优于HBV RNA及HBsAg定量,有助于识别出HBeAg阴性感染者中免疫控制期与肝炎再活动期的患者。
4 不确定期慢性HBV感染者应积极抗病毒治疗
我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提出扩大抗病毒适应证,但不确定期慢性HBV感染者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未被指南涵盖。庄辉院士近期研究[10]报告显示:HBeAg阳性,ALT正常,HBV DNA阳性但≤2×107IU/mL;HBeAg阴性,ALT正常,HBV DNA≥2000 IU/mL,上述2组患者经肝穿刺活检发现G≥2和/或S≥2的比例分别为81.9%和74.5%,提示应尽早开始抗病毒治疗。
在笔者的临床工作中也有上述类似情况发生,印象深刻的是2017年门诊的1例HBeAg阳性HBV感染者,32岁男性,ALT正常,HBV DNA阳性但≤2×102~3IU/mL;无乙型肝炎、肝硬化和肝癌家族史,肝弹性检查指标轻度升高(肝硬度值8.2 kPa,正常范围:≤7.3 kPa)。依据当时我国乙型肝炎防治指南,该患者(不确定期)暂不考虑行抗病毒治疗,定期随访即可,但由于患者本人有强烈的治疗意愿,遂启动规范的口服抗病毒药物治疗,定期治疗、随访4年,于2021年4月实现理想治愈。
综上所述,针对我国不确定期慢性HBV感染者,尤其是年龄>40岁、男性、HBV基因B/C型、HBeAg阳性,以及肝硬度值升高者,建议积极抗病毒治疗,以降低进展为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的风险,改善患者预后。
利益冲突声明: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作者贡献声明:王静月负责撰写文章;黄缘负责指导和审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