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东北地区整地造林的相关技术措施
2021-12-23苏忠营
苏忠营
(双鸭山林业局有限公司,黑龙江 双鸭山 155100)
黑龙江、吉林、辽宁以及内蒙古东部部分区域属于我国东北地区,这一区域是我国的主要的天然林分布区和人工林经营区,森林资源丰富,生产经营水平高,国有林区经营与管理规范,肩负着森林资源储备、生态安全屏障和木材生产加工的重任。但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东北林区开始面临森林资源枯竭的危机,森林面积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减少,木材产品质量明显下降。因此,如何尽快增加森林面积、改善森林结构、提高林分质量成了东北林区工作的当务之急。在这个背景下,加强林区造林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播种造林、植苗造林和分殖造林都是东北地区常用的造林方法,但其中存在的很多问题也亟待优化解决。根据东北林区特征和多年造林经验,研究并提出相对合理的造林和管理技术,这对于东北地区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具有重要意义。
1 东北地区整地造林技术
1.1 播种造林
播种造林是指在规划造林地中利用树木的种子进行播种,这种造林方法的优势在于省略了育苗的步骤,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在操作上比较方便,特别是针对大面积的栽种,其抗病性更是得到凸显。这种造林方法对于林地的要求和树木种类都比较严格,特别是对于幼龄要进行细致的抚育管理,通常种子粒数量充足,体积大且容易发芽的树木比较适合这种方式,如红松、油松、蒙古栎、胡桃楸、山杏等。由于东北地区面积广阔、水分充足、人口稀少,人为破坏的可能性小。
1.2 植苗造林
植苗造林指的是将带有根系的苗木进行栽种,这种造林方式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比较小,能够节约大量种子,对于林区的立地条件等要求也不高,多数树种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造林,在东北地区营造林工作中这种技术应用得最为广泛。但是,这种方法对于栽种有着更加严格的技术要求,这是由于苗木在运输或栽种的过程中,其根系很容易受到损伤,出现变形失水等情况,因此,一定要严格按照技术规程来实施植苗造林,尽量减少苗木损伤、提高成活率。
1.3 分殖造林
本造林方法适用于一些需要特定营养素中将母体的某个器官之间进行栽种,用来对新树进行培养,这种方式不需要提前育苗,在栽种技术上也比较方便,成活率很高。在东北地区,山杨、刺槐、杉树、柳树等都可以采用这种方式进行造林。但是,由于是在母体数的一部分上进行载重,因此子代性状应与母体之间保持一致性,这对于土壤要求比较高,所以能够适用这种造林方式的树种要求某种树的数量足够多。
2 整地造林的注意事项
2.1 春季整地造林
东北地区冬天漫长且温度极低,即使是到了春天,土壤依旧处于冻结的状态。所以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春季整地造林的过程中,要保证土壤已经达到充分解冻,解冻层的深度能够满足苗木生长的需求,避免苗木根系冻伤的问题出现。
2.2 雨季整地造林
东北地区雨季一般都是处于夏季,夏季到来之前,东北大部分山地尤其是辽宁西部缺水情况比较严重,所以在雨季进行整地造林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天气的变化,同时结合地区的降水情况进行苗木栽植。
2.3 秋季整地造林
东北地区秋季整地造林工作要保障在土壤结冻之前完成,这一时间段内,东北地区的降雨明显减少,大多数树木基本完成了落叶,所以在此时进行栽植,对于苗木根系的生长有着极大的保护作用。
3 东北地区整地造林的主要步骤
3.1 清林
这一步骤主要是为了将林地内的杂物清理干净,具体的处理方式包括全面清林,带状清林和块状清林三种不同的形式,具体清林过程中可利用人工和机械工具进行清理,清理后的枯枝落叶利用火烧。
3.2 整地
整地有两种形式,分别是全面整地和局部整地,前者指的是将全部土壤进行翻垦,在平坦的林地比较适用,而局部整地则是只翻垦部分土地,在山地的林区比较适用。
3.3 种子处理与播种方式
1)在播种前完成种子的处理工作,使种子处于最适合进行栽种的状态,缩短种子土里发芽的时间;种子的处理工作包括消毒拌种、浸种催芽,该过程能够使种子脱离催眠期,在最短的时间内发芽;在浸种时应注意林区温度的适宜性,不要在过低的温度下进行浸种,所以若在秋季进行造林,播种前是不进行浸种处理的。
2)播种的方式被细分为撒播、条播、穴播、快播等多种。
4 植苗及管理技术
4.1 别缝栽植
别缝栽植方法在进行植苗种植过程中并没有过多的改变土壤结构,这也使土壤本身的保水性得到了充分的保留,土壤本身的水分并没有被大量的挥发,因此在造林后浇水工作不用过于频繁,只要利用机器喷水保障土壤处于滋润状态即可,此时其土壤状态已经能够使苗木茁壮成长。
4.2 挖坑栽植
利用挖坑栽植方法进行造林的苗木,在完成栽植后还要进行浇水与抹芽工作。
1)因为挖坑栽植采用的是回填土的方式,因此其原先的土壤结构被彻底改变,即使土壤被压实也容易产生龟裂或缩团等问题,这也导致土壤的保水能力较差,必须通过浇水保障苗木生长具有充足的水分,否则在土壤透风后苗木极易发生脱水问题,而造成苗木死亡。
2)浇水的方法一般为人工瓢浇,边渗边浇,如此能够精准的把握浇水量,既保障苗木生长不缺水,也确保不产生过度浇水,浪费水资源的问题。正常天气条件下浇水的频率为6-8天一次,而较旱天气条件下,浇水的频率为2-4天一次。
3)苗木步入正常生长期后,树干侧芽会快速发育、生长,这种情况并不利于树木的整体发育,会极大程度的破坏树形,同时也会分走苗木生长的养分。因此应该对苗木进行定期的检查与侧芽抹除,尤其是苗高1/3以下的枝芽,要进行完全清除,如此才能够使苗木在充足养分中实现健康生长,
4.3 保障成活率
为提高东北地区造林的成活率,在苗木栽植前、中、后阶段都需要通过科学的措施对苗木进行保护。
1)要保障水分的充足与适量,在进行树苗种植前要对该地区土壤进行充分的供水,若其土壤结构呈现出难以渗入水分的特点,需要提前以打洞的方法提高水分渗入的速度,保障树苗的根部能够得到充足的水分供应,降低树苗出现脱水概率,提高树苗的成活率。
2)若树苗需要起苗栽植,在起苗的过程中应避免根系受到损伤,优先选择边起苗边栽植的方法,若苗木需要通过长时间的运输到达造林地,则需要以湿润的泥土对其根系进行包裹,并且以竖直的形态对其进行存放,还要保障其不暴露于风吹或阳光直射下。
3)在进行苗木栽植时可先行以根部蘸取磷肥,或边施磷肥边栽植,或先行在磷肥中浸泡根部半小时。
4)当林苗栽植进行至填土阶段时,应先填一半的土,此时向上轻轻提起林苗,使林苗的根系能够得到充足的舒展,之后进行浇水,当土壤被渗入充足的水分后继续进行填土,此次填土填至坑表面下5cm处,此时停止填土,进行压土、浇水。
5 小结
东北地区因其独特的地域特点、地形及土壤环境特点,使其十分适合进行森林培育。而在培育的过程中应重视对造林与管理方式的选择,加强对东北地区整地造林技术的研究,从而培育健康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提高林业发展的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