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智能时代的高等教育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2021-12-23李佳欣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人工智能人类时代

周 玲 李佳欣

(华东理工大学 高等教育研究所,上海 200237)

在人类文明千年史中,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高等教育不仅要培养社会当下需要的人才,还必须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当前,面对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浪潮,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的发展已经渗透到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未来已来,我们正处于进入人工智能时代的过渡期!为此,我们需要思考:这个崭新时代给人类带来哪些挑战和机遇?人类如何应对人工智能时代的变革?着眼于人类共同利益,我们需要怎样的高等教育?

一、人工智能时代人类共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人工智能技术的颠覆式创新是信息化时代世界最重要的技术与社会变革,当前人工智能正在深刻改变着人类社会生活、生产方式和就业结构,对人类价值观念产生颠覆性影响,人工智能在造福于人类,帮助人类消灭贫困、疾病、减少灾害和环境恶化的同时,可能也会导致无用的人类,甚至有可能与人类发生冲突以至于毁灭人类。

(一)人工智能时代人类面临的机遇

人工智能技术给世界科技发展、经济社会进步和政治文化新格局等诸多领域带来重大影响和机遇并引发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驱动“无人经济”快速发展,把人从繁重的重复性劳动中解放出来,让更多人释放出人类创新、创造的潜能。人工智能技术不仅为人的生理需求提供更坚实的物质基础,也为人类突破现有物理和社会空间局限提供了更广阔的多维空间。[1]智能机器人解决了空间、海洋和极地环境对人类的限制,智能运载工具改善了空域、水域管理与服务,智能终端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一部智能手机走遍天下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日常,智能制造、智能农业、智能物流、智能商务、智能医疗改变了行业生态和发展方式,智能工厂、智能学校、智能城市、智能居家已经成为现实,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创造了一系列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为社会全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和机遇。[1]

拥有大数据、算法和超计算能力的人工智能,可以为智能社会提供强大的技术和数据支撑,有助于提高智能社会数据化、可视化建设水平,人工智能技术在制造、物流、医疗、金融、教育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很多原来必须由人来做的程序性工作已经可以用人工智能实现,因而推动了人与自我、社会、自然的价值思维向人与机器人的价值关系延伸。[1]此外,人类追求生理、安全、社交、尊重的手段有所变化,自我实现、终极价值追求的思考也会因为有更多的闲暇时间而得到深化,由于人类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发生改变,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师生关系也必将改变,高等教育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二)人工智能时代人类面临严峻挑战

人工智能技术在给人类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人工智能技术的优势在于可以通过算法优化模拟人类思维,它可以基于大量信息收集、判断和复杂运算取代人类的思维活动,代替人脑进行思考、决策,可以打破以人类为主体的知识生产模式。2017年5月27日,谷歌旗下人工智能公司DeepMind开发的围棋人工智能程序AlphaGo以3∶0战胜了当时世界排名第一的围棋手柯洁,它越战越勇的“深度学习”秘诀让人类吃惊,而新式高超的人工智能程序版本AlphaZero更可堪称怪物——它从零开始,无师自通,通过自学技能不断提高,它未来关注的将不仅仅是棋盘游戏,而会在更多领域发挥超乎人类想象的作用。以AlphaGo为起点的人机大战只是开始,人类并不知晓人工智能能够产生的知识生产能力有多大的潜力,超越人类极限的能力如何能够得到理性的运用是人类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

人工智能在使人类生活世界得到延展的同时,由物理空间、社会空间拓展到信息空间,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也将延伸到人与“机器人”的关系,人—机双主体共存是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在人工智能初级阶段,“机器人”处于有智能没智慧的状态,严格执行人的指令,却不明白指令代表的深层含义,因而会导致误解误判的风险。人类希望人工智能不犯错误,甚至比人更科学理性,但软件程序错误却造成了埃塞俄比亚波音737Max坠机事件,导致无法估量的生命财产损失。[2]

人工智能的工作能力有些时候人力无法企及,人类没有时间和精力去验证上万个甚至十万个化学反应的正确性,如果人工智能发展成熟,传统从业人员会被取代。人工智能前景巨大,如何运用人类智慧和思想将人工智能作为我们探索未知领域的工具,减少失败的成本对人类而言意义非凡。人机共存将是智能社会的典型特征,人类生存将面临机器超过人类的风险。随着人工智能自主活动的扩展,人类社会的信息安全、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等方面都面临挑战,人工智能的深入运用将动摇人类对存在意义的追问,人类需要建立新的价值体系来重新认识走向智能社会的技术风险。由此可见,人工智能时代人类需要面对更多层次、更广空间和更复杂的关系,人类有必要携手而行主动应对并重新思考人工智能时代高等教育的目标、内容与方式。

二、人类应对人工智能时代的战略举措

面对人工智能时代在各行各业的渗透和影响,世界主要经济体纷纷从制定远期目标、树立正确理念、规避战略风险、加强国际合作、培养技术人才等多个维度提出战略措施,并从人才争夺、知识产权和技术保护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一)世界主要经济体颁布人工智能方案

近年来,面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与机遇,欧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相继推出了各自的人工智能战略规划,这些方案都以占据全球人工智能技术领先地位为战略目标。2016年以来,英国政府相继发布了《人工智能给未来决策带来的机遇及影响》《产业战略:人工智能领域行动》等政策文件。2018年,德国发布了旨在推动德国人工智能研发和应用达到全球领先水平的《联邦政府人工智能战略要点》,提出的举措包括:为人工智能相关重点领域的研发和创新转化提供资助;优先为德国人工智能领域专家提高经济收益;同法国合作建设的人工智能竞争力中心要尽快完成并实现互联互通;设置专业门类的竞争力中心;加强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等等。此外,日本2017年发布《人工智能技术战略》,欧盟2018年发布《人工智能时代:确立以人为本的欧洲战略》。2019年,美国发布《国家人工智能研究和发展战略规划》,同年,俄罗斯总统普京批准通过了《2030年前俄罗斯人工智能发展国家战略》。2019年,法国举办了世界首届人工智能大会,公布了《法国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水平和前景》。我国继2016年推出《“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后,相继发布了一系列文件(表1),并提出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到2030年使中国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为未来人工智能实施描绘了长期愿景。[3][4]

表1 2015—2020年中国支持人工智能技术的政策文件

(二)美国抢占人工智能优势的倡议和报告

2019年2月1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通过签署第13859号行政命令,2020年2月,美国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发表《人工智能倡议:实施一年年度报告》(AmericanArtificialIntelligenceInitiative:YearOneAnnualReport,以下简称《倡议》),报告回顾了2019年美国发起人工智能倡议以来人工智能领域的主要进展情况,及在实现国家战略目标方面取得的重大进展。《倡议》旨在提升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领导地位,将联邦政府的资源用于支持人工智能创新,以促进美国经济繁荣,增强国家安全并改善生活质量。《倡议》提出了六大战略举措:在加强对人工智能R&D的联邦政府投资的同时,加强与产业界、学术界、国际合作伙伴、盟国和其他非联邦实体合作;保持并拓展数据的安全性、隐私性和保密性,通过提供符合其国家价值观的人工智能治理指南和推动制定适当的人工智能技术标准,来减少人工智能技术安全开发、测试、推广和利用的障碍;培养符合人工智能领域需求的劳动力,通过学徒制、技能计划以及以计算机科学为重点的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教育来增强当今和后代美国劳动力的能力;在经合组织(OECD)的领导下制定第一份关于可信赖人工智能管理基本原则国际共识协议,还与G7和G20的国际伙伴合作,采用接近的人工智能原则,以确保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并充分尊重美国的价值观。[5][6]2021年3月1日,美国人工智能国家安全委员会(NSCAI)在线召开了全体会议,所有委员投票正式通过了围绕人工智能和国家安全相关议题的《最终报告》,这份报告是NSCAI为美国在人工智能时代赢得竞争而提出的战略。[7]

(三)应对人工智能挑战的中国方案

2015年,《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就提出加快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突破,2016年人工智能技术写入“十三五”规划纲要,2017年和2018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进入2020年,国家大力推进并强调要加快5G网络、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2020年一号文件要求加快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双一流”建设高校促进学科融合加快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培养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构建基础理论人才与“人工智能+X”复合型人才并重的培养体系,探索深度融合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新模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国标委联〔2020〕35号),以加强人工智能领域标准化顶层设计,推动人工智能产业技术研发和标准制定,促进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系列文件的颁布与落实充分说明为应对人工智能挑战,中国方案是从战略上布局人工智能,加强顶层设计和人才培养,用人工智能为高质量发展赋能,用人工智能开辟社会治理的新格局。

过去十年,我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从产业发展、教育等各个方面大力支持人工智能的发展。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论文发表数量(25 418篇)和人才数量(17 368位)仅低于美国,同时,大幅领先于其他国家。科研产出水平在自然语言处理、芯片技术、机器学习、信息检索与挖掘等十多个子领域都紧随美国之后,并且,在多媒体、物联网领域的论文产出量超过美国,居于全球第一;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利申请量389 571项,约占全球申请量的74.7%。而在人机交互、知识工程、机器人、计算机图形、计算理论领域,中国还需努力追赶。这反映出中国近年来发布的从产业发展、教育等各个方面支持人工智能发展的一系列政策,以及不断加强人才培养和补齐人才短板的行动已经初见成效。[8]

由此可见,当前国际社会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已经拉开序幕,各国都在通过国家战略、多种举措努力抢占人工智能优势。在这个过程中,各国为保持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加大对创新的投入力度,对人工智能研发进行大量新的投资,并建立人工智能研究的国家基础设施,使大众更容易获取人工智能研发的相关资源。同时,在全球范围内人工智能和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人才争夺加剧的情况下,各国对所有的人工智能人才通道进行投资,以便保持或争取现在和未来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先地位。

三、人工智能时代高等教育的使命和意义

人工智能带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但时代变迁并不能改变人类具有共同的利益和命运的定律。新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特征更为明显,高等教育更应该基于人类共同发展的价值取向,本着生存发展是一种人类共性的基本需要,在致力于追求和促进本国发展的同时,对其他国家的共同发展做出贡献。不同国家高等教育机构的合作共赢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着眼于人类社会、超越民族国家来推动整个人类共同发展的重要使命。

(一)促进人类共同发展是高等教育多维度思考的必然选择

人类已经进入人工智能时代,但复杂性问题需要人类用智慧共同面对。从世界安全角度来看,恐怖主义、跨国犯罪、气候变化、流行疾病等传统安全问题和非传统安全问题都是人类共同面临的威胁;从经济发展角度来看,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各国经济相互依存,一个互利共赢的世界经济体系形成一荣俱荣、一衰俱衰的格局;从整个人类社会来看,人类通过旅游、就业、学习的方式在全球流动,国际社会已经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种人类高尚精神指引和终极价值关怀,具有非常强的道义性和非常深的人类伦理性的理论,它追求的是“世界大同”的理想。[9]不论人们愿意还是不愿意,当今人们在相互关系上已处于“类”的统一体中,人类整体在相互依存中生存与发展,共同命运、共同利益已成为人类必须关注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人类命运共同体”同呼吸、共命运的时代,高等教育无论是基于过去、立足现实还是开创未来,都必须担当起自己独特的社会组织使命。[10]

(二)促进人类共同发展是高等教育追求普遍价值的必然要求

现代大学自中世纪诞生以来就肩负着传承人类共同知识、培养社会所需后继人才的共同使命。21世纪以来,以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为代表的新技术发展,使得全球化速度加快,并将在极大程度上消解语言和文化的差异,未来人工智能必将继续推动社会经济、环境的深刻变革,人工智能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社会建设的新机遇,但同时也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在这样的背景下,高等教育有责任做出积极的思考与回应。因为,高等教育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中流砥柱,不仅自诞生就被赋予了超越自身和追求普遍价值的精神气质,其超越性和普遍主义必然生成世界性、全球性和全人类性的视野和特征。[11]而且,高等教育被赋予的职责就是不仅要通过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促进全球化的深度发展,而且要通过科技创新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创造强大的动力,并且通过推进世界文明的传承与创新构筑共同发展的思想基础。[12]

(三)促进人类共同发展是高等教育面对世界不确定性的必然抉择

当今世界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加剧。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2020年初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使世界大变局加速演进——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加剧,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国际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发生深刻调整。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环境复杂,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人类命运休戚与共这一点已被历史和现实所证明。截至目前,造成了全球1.6亿人感染、超过200万人失去生命的新冠肺炎疫情再一次让人类深刻认识到“地球村”的概念。“宇宙只有一个地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人类具有共性的基本需要、共同的利益和共同发展的价值取向出发,“某国优先”的说辞行不通,人类在利己的同时也必须利他,通过高等教育实现共赢共享正是面对人工智能时代的挑战的必由之路。[13]因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世界高等教育前所未有的在线教学革命,也进一步促使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机构不约而同选择以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兴技术为代表的智能化教学替代传统的学校课堂教学模式,这也再次证明只有人类携起手来才有机会战胜不确定性带来的种种挑战!

(四)人工智能时代高等教育与大学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特别意义

人工智能时代人类步入万物互联的社会,可以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去观察、体验、认知现实中由于时间和空间限制很难实现的愿望。人工智能时代机器开始具备一定的自我行动能力和自主意识,具有一定的自控制导向和自我调适行动能力。由于人工智能技术对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具有巨大的颠覆性影响,人类对于该技术的竞争和占有更加激烈,技术至上的潜在危险依然存在,人类所面对的世界性风险需要携起手来共同突围,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更需要人类超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本着共同体意识和价值追求,在享受人工智能带来的便利的同时,共同应对其可能存在的危机。作为人类文明向前推进的组织机构——大学,其作用就在于它不仅是探索、理解、掌握原理的场所,更肩负着培养人类智慧的责任,大学的教育更倾向于思维、认知、方法的整体性、关联性、系统性、动态性培养。哲学家怀特海指出:“大学的理想与其说是知识,不如说是力量;大学的目标是把一个孩子的知识转变为成人的力量。”[14]大学作为开放性体系,通过对学生进行“人文律”“自然律”和“社会律”的教育和引导,让学生了解、认知、掌握人性原理、自然原理和社会原理,从而理解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国家与国家、国家与人类的关系,从而为构建超越利益共同体的人类价值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发挥特别的作用。[15]

四、人工智能时代高等教育的变革

面对人工智能和产业深度融合、对经济社会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深刻影响,再加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因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世界高等教育前所未有的在线教学革命,以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兴技术为代表的智能化教学在高等教育领域加速生根发芽。智能教育时代,在世界一流大学主动应变的同时,世界高等教育的目标、高等教育内容和高等教育方式都面临着深刻的变革。

(一)人工智能时代世界一流大学率先行动

面对日新月异的智能化技术发展和由此给人类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众多的世界一流大学迅速启动人工智能领域的基础研究和人才培养计划,成立新机构、布局新学科的同时,也在人才培养方面率先变革。卡内基·梅隆大学设立了美国高校第一个人工智能本科专业,大二就可以选择AI、计算机科学、计算生物学方向,并修学额外的统计和概率、计算建模、机器学习等课程。[16]斯坦福大学启动“以人为中心的AI计划”,实施跨学科人才培养,开设了机器人和深度学习等课程,“硅谷-斯坦福”模式使其成为世界领先的AI研究、教学和应用的卓越机构。[17]麻省理工学院(MIT)拥有世界一流的计算机科学与AI实验室,作为一个典型的交叉学科研究机构,其研究涵盖了计算机技术和AI技术的算法与理论、计算生物学、图形与可视化、安全与密码学、系统与网络等方方面面,研究的项目也涉及脑与认知科学、航空航天、大气与行星科学等各方面。[18]2010—2020年《麻省理工科技评论》评选出当年的“十大突破性技术”,其中有32项与人工智能相关技术入选榜单,占比近30%,无论是论文还是专利MIT对于美国保持世界第一的贡献都是巨大的。[19]2019年MIT宣布投资10亿美元打造“计算学院”,就是要继续引领世界计算机和AI技术的发展和人才培养。众所周知,美国的AI技术发展和人才培养水平都处于世界顶尖位置,而纵观其世界一流大学都具有以下特征:树立前瞻性的人才培养理念,确立崭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大力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和协同育人培养机制改革,建构完善的人工智能课程体系,铸就完备的支持与保障服务系统,为迎接人工智能时代的挑战储备智力和人才资源。这也让我们再一次认识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奥德蕾·阿祖莱(Audrey Azoulay)所说的“人工智能将深刻改变教育,教学工具、学习方式、教师培训方式和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都将发生变革”[20]具有深刻的含义。

(二)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目标

人工智能时代的高等教育要以什么为目标?高等教育在近千年的发展过程中,遇到过一系列问题和挑战,高等教育的目标也随时代变迁而有所变化,从培养绅士到培养社会需要的技术人才。而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程度越来越发达,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向往也必然成为人的毕生追求,因而培养有思想、身心全面发展、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应该成为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目标。这样的人不会在人工智能时代黯然失色,因为人类的尊严就在于有思想。在此目标下,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高阶素养,使学生具有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能力,具备独立思考、勇于探究与创新、勤于反思的意识和能力等,拥有自律自强、团队合作、责任担当等良好品质,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养成对待技术、他人和社会的正确态度、价值观、伦理准则,从而有效应对未来社会的不确定性。

人工智能技术是人类发明用以解放自身的工具,因此做好人工智能技术支撑下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引领至关重要。高等教育要让人发现自己的独特之处,成为在情感、性格、素养上都更加全面的人。高等教育的目标应该是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了解身边的世界,拥有积极乐观、开放包容的底层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开放地接受这个时代所要求的广泛的知识;要有换位思考、辨别真伪的思维辩证能力;要敢于探索,不断试错,拥有从失败中汲取养分,再次前进的能力。要让学生明白其责任与使命何在,从而主动去成长,去寻找那些能令人真正幸福的东西,包括但不限于学业、事业、家庭。要让学生主动探索人生,明白自己是谁,从哪里来,又要去向何方,进而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一个真实的人,与真实世界充满爱的连接,对于自然,对于学习,对于人生,充满温暖的感知,拥有蓬勃的生命力,对自己、对一切充满了热情与信心。在人工智能时代,最强大的适应能力,莫过于让学生在这个巨变的时代,学会自我管理和正面积极思考,每个人都不要被别人安排,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每个人都有权利活出自己幸福圆满的人生。人工智能时代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应该作为教育的最高价值标准和教育目标。[21]

(三)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内容

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内容是与其教育目标一致的。人工智能时代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教育的内容需要更新,需要人类共同面对人工智能技术以及由此引发的劳动力知识、能力、素养标准的颠覆性变化。首先,从知识传授而言,人工智能时代开启了行业的新篇章,新产品、新技术、新价值的创造,除了需要学生掌握基础的数理知识和计算机语言知识及操作能力,运用创造性思维能力来抽象概括、融会贯通解决产品、技术、材料、市场和组织创新中的问题,提出关于新产品、新服务、新工作模式的设想,人工智能与其他知识进行融合与创造的能力极为关键。

其次,从能力素质培养而言,人工智能时代社会交往与环境应变能力也需要重点培养,学生必须具有与人沟通交流、获得理解及合作的能力。创造力、同理心、想象力,这些能力的培养没有操作指南可以遵循,但恰恰应该成为我们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人工智能时代,随着机器自主行动能力和自我意识的出现,人作为单一主体的绝对地位受到动摇,人不仅要与人沟通交流,还要与智能机器进行智能交互与对话共生,人根据传统的知识、经验和常识等对情境做出判断已经难以应对,这就更加需要培养人应对复杂系统的综合判断、分析和决策能力,更需要高等教育从由外而内地传递知识,转向由内而外地启迪智慧,通过技能传递、认知生长、融合创生、突破藩篱的开放性学习,提升学习者高阶探索和自适应学习能力,提高艺术和文化的审美能力,形成创造性思维,以及由生活经验及文化熏陶产生的直觉、常识,基于人自身的情感与他人互动的能力,能体现人的综合素质的能力将成为人工智能时代最有价值,最值得培养和学习的技能。

再次,从价值观树立而言,人工智能时代颠覆性的技术和产业革命,改变着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方式,AI技术把人从程序性工作中解放出来,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关系延伸到人与“机器人”的关系,人们的生活世界由物理空间、社会空间拓展到信息空间,人类将拥有更多的财富,人们将拥有更多自由全面发展和目的性价值实现的机会。人类价值观念的颠覆性变化的同时,也会有更多的价值诱惑和利益遮蔽。因此,高等教育必须更加注重价值引领,高等教育的价值教育定位必须有助于将人的价值视野提升到生理、安全、社交、尊重等手段型价值之上,把对真善美的理想追求与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紧密结合起来,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良好思维品质的养成,必须增强学习者在知识理解中自主建构知识意义的能力,在知识应用中提高批判性反思的能力,在知识迁移中提高举一反三的能力。[22]要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通过体验、情景呈现等形式培养学生自主、独立、理解、建构知识的能力。学生们只有通过主动学习、战略性学习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和飞速变化的环境中充分实现人生的价值。[2]

(四)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方式

人工智能时代的高等教育背景、教育目标、教学内容发生了变化,教育教学方式就必须进行全面、深刻的转型和升级。在深度学习技术和大数据支撑下,人工智能技术可以为教育活动提供无边界、多空间技术支撑,有助于打破空间、制度壁垒,促进师生实现跨学科学习,提供实时认知、交流、反馈和改进,推动教育由粗放型、广普型向精细化、精准化转变。机械化、程序化、通过反复练习难以培养创造性人才,具有新思想、新方法、新价值与人工智能时代相适应的理工科人才培养需要教育理念、内容、方式和手段等方面的改造,实现个性化培养,形成新的教育体系,以走向繁荣和可持续的未来。以AI为代表的技术,正在改变着教育的系统构成、系统要素、系统关系及系统功能。但技术风险引发的问题也将愈加凸显,需要人类从教育方式的变革中做出积极有效的应对。[23]

问题导向与跨学科的学习方式亟须推广。麻省理工学院温斯顿教授认为:人工智能就是研究如何使计算机去做过去只有人才能做的富有智能的工作。人工智能不仅对社会经济产生了颠覆性影响,学科发展、专业设置也因其与产业创新的深度关联而发生转向。[24]未来的高等教育要有更加明确、真实、具体的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原有的学科边界更加模糊甚至“坍塌”,横跨语言学、计算机、数学、社会学、心理学、脑科学等多学科才能解决的复杂性问题需要跨学科的学习讨论,学习内容、学习成员、学习方式都要提升开放性,教学、管理与服务等领域都需要深度融合智能技术与思维。遵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凸显个性化、自适应的学习特征,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师+AI”协同教学的实践能力,形成教师与技术之间的优势互补。在教育教学环境的创设、学习工具的设计与开发、教学内容的生成、专业队伍的建设等方面,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为教育创新提供更多的可能性。[25]高等教育应该激发个人潜在优势,高效对接未来人力资本供给需求,承担起为实现国家创新发展和强国战略目标提前布局人力资源的责任与使命。

猜你喜欢

人工智能人类时代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人类第一杀手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下一幕,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