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本科人才培养的多元路径创新
2021-12-23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张葵葵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张葵葵
湖南外贸职业学院 杨楚欣
1 引言
2019年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2021年教育部《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等政策和文件的相继出台,“试行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已成为未来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国家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职教升本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其主要呈现两种模式,一是“双高计划”建设的高职院校独立或联合升本;二是“双高计划”建设的高职院校和独立学院合并转设成职业技术大学(以下简称“职教本科”)。这场升格和转设运动已如火如荼地在全国兴起,自2019年以来,教育部先后公布23所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学校和4所独立学院转设的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后续将会有更多高职院校和独立学院以多种形式加入职业教育本科行列。
本文结合笔者在一线从事管理和教学工作的实际出发,以“汽车服务工程”“自动化技术与应用”新增职教本科专业为例,从产业层面、企业层面、学校层面分析对职教本科的人才培养的要求,提出职教本科人才培养的多元创新路径,为产业发展赋能增效,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2 产业转型发展趋势加快职教本科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定位转变
(1)以技术更新为抓手,将单一专业课程体系向跨学科课程平台转变。产业转型升级时代新技术的推陈出新已成为主流。以智能网联汽车为例,如图1所示,车与万物互联意味着车辆能够向其他车辆、道路基础设施及行人发送和接收数据,并利用这些数据进行智能、快速地决策。另外,许多智能驾驶功能已运用到车上,如车道保持辅助、车道偏离警告等功能。当然,一辆高级智能车应该能够完成所有这些功能。但整合这些智能系统用传统的电气、电子体系结构设计技术是不能支持的。因为对许多智能功能的数据采集和处理超出了传统技术的限制。为了实现真正的智能汽车时代的到来,需要在汽车整体结构设计、车载通信网络及计算机站台三个基础方面进行创新。
图1 智能网联中车与万物互联
未来汽车技术发展趋势如图2所示,智能汽车对系统架构、网络通讯、功能安全、人工智能的需求会越来越大,原有高职教学体系已不能培养出具有这类综合知识和技能的高端技能人才。在职教本科办学层次上,要搭建跨学科课程平台,才能为学习者提供与这些技术相关的课程。
图2 未来汽车发展趋势
(2)以教学工厂为场景,由技术技能型向“高精尖缺”高技能人才培养转变。随着全球经济的波动,我国经济活动已从传统的、低附加值活动向现代的、高附加值活动转型,要重新考虑职业教育类型和人才交付的范围,解决学习者能力与技术进步协同发展的问题。职教本科占位职业教育顶层,所培养的学生有望成为“高精尖缺”的高技能人才,毕业进入关键领域重要企业。
那么如何实现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向“高精尖缺”高技能人才培养转变呢?
首先要明确人才培养原则。职教本科不同于应用技术大学,职教本科办学的出发点是职业,强调的是知识、技术与能力,培养的是高技能人才,而不是“工程师”。基于职教本科处于职业教育顶层的特点,人才培养定位在“提质和增量型的技能培养”。
其次要创新人才培养路径。下面以“自动化技术与应用”职教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为例,来说明人才培养路径的转变。基于工业4.0概念下新兴制造系统的复杂性和自动化水平,使人才培养变得越来越具有挑战性,大学需要创造新的学习环境和方法来满足这一需求。在人才培养路径上采用教学工厂理念,对装配线的过程结构进行教学内容建模,使教学与现代工业实践的需求相结合,从生产线的设计到使用,学习智能制造全生命周期流程。学生充当操作员,并接受与人、机器、软件和技术交互的培训,增强分析、抽象、创新和系统思维能力,应对复杂的生产组织流程。可尝试如下方法。一是通过将学校的教材及实训设备与智能制造概念下的现场教学深度结合,从单一的学习转换到整体的智能制造产线的教学。二是通过增强现实或虚拟现实 (AR/VR) 系统来提高学习效率,用新的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将隐藏在产品或生产过程中的知识呈现给学习者,增强学习者的体验感,应对面向服务的能力体系结构。上述人才培养路径的转变,目的是让学习者能获得在管理自动化流程中承担不可能被自动化取代的“创造性”工作。
3 中小企业振兴带动职教本科教学模式与多元评价创新
3.1 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长效教学管理机制保驾护航
笔者亲历教育部国际合作交流司与德国经合组织共同主推的由德国五大汽车制造商参与的中德汽车机电人才培养SGAVE项目,体验过“客户委托、资格矩阵”人才培养模式,也在新的岗位目睹了引进的德国客尼职教集团开展的“项目贯穿式”实践教学体系。两个项目的特点都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为学生设计预期的学习成果,然后提供实现这些学习成果的过程或系统,教学中强调培育学生完成任务或项目的工作流程和操作步骤训练,让学生充分体验如何组织生产和服务的过程。教学改革试点培养出的几批学生多数进入汽车4S店或本地制造企业,为当地中小企业输送了骨干力量。
上述示例的人才培养模式相对于传统模式效果凸显,学生各方面能力都得到提升,学生可在实习就业阶段快速融入岗位工作,受到用人单位好评。但试验几届后,在学校整体人才培养模式不改的大环境下,没有形成长效机制,教师深感疲惫。几批试点学校,很多已回到原来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两个案例给我们一个重要的提示,在转设成为职教本科并成为新的教育类型后,在人才培养上尝试创新,一定要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长效机制才能推广下去。
3.2 创新教学管理机制实现教学活动和评估程序之间的一致性
一边是引入各种先进的教学模式,一边是教学评价机制与传统教学一致,并没有为新的教学模式进行配套的教学评价改革,改着改着,又回到了老路上,没有形成可持续可传承下去的机制。开展多元评价闭环调控机制,来为教学模式创新保驾护航,让教学改革持续深入下去。
教学模式创新是一项复杂的教学活动,教学评价标准提供了判断愿景达成的准绳,评价后的数据能用于分析教师能做到的和不能做到的原因。这些标准可以同样应用于对学生和课程的评估,评价数据可为教师提供学生的学习状况的反馈。教与学的评价是一个系统、多步骤的过程,涉及教育数据的收集和解释。基于互联网,用总结性和形成性评估做法,以及课堂评估和大规模的外部评估来支撑多元评价体系。
随着职业教育新类型的出现,教育专家也将会改变他们对职教本科教育的思考方式,教学评估专家已经认识到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对当代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开始倾向于数据收集新方法及判断数据质量新方法的研究、开发和实施。相比于传统的采用单一方法对一个变量进行抽样的评估结果,这种用各种数据收集方法对各种变量进行抽样的评估结果让人们更信服。
4 校企合作创新办学模式提升学生就业优势和优化教师队伍
4.1 融入企业实践元素优化办学模式提升学生就业优势
传统上我国高校专业设置高度雷同,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和产业发展的多元化需求。职教本科要解决普通本科毕业“绊脚石”问题,就是学生缺乏在行业中工作的实际知识和技能。职教本科就要解决这个问题,要给学生提供深入的操作知识,还要提供行业的实际工作经验。从象牙塔到灯塔,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校企互利合作培养人才。
(1)建立学生创新中心、产业学院,将实践培训引入课程中。合作模型侧重于企业真实任务,包括项目评估系统,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合作内容包括课程开放、教师培训和认证、学生培训和认证。此模式适用于与国家重点产业的知名企业的校企合作,培养紧缺型人才。
(2)建立订单班,是当前校企合作最常见的范式。公司提为学校提供设备和原材料,参与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并指派专业人员参加学校的学生考核。与方法一的主要区别是在学校内不涉及企业的真实任务完成,学校内仅仅是承担培训工作。该方法适用于与知名品牌企业合作,就业需求集中和稳定的情况。
(3)建立学校内企业导师课堂和企业内学校教师课堂,通过行业协会搭建第三方中介平台,实行“校、企双专业带头人制”,引领校企双师队伍,统一协调分配课时,校企双方受益。人才培养方案主要由校方主导,适用于就业需求分散和稳定的情况。
通过校企合作,融入企业元素进校,学校与企业在课程改革、师资培训、学生实习实践进入深入合作,共同优化培养模式,针对行业需求和行业特点,培养出面向未来的优秀人才,弥补企业与职业教育之间的技能差距,提升就业优势。
4.2 对接产业链元素优化绩效考核机制激励教师队伍创新
以职教本科“自动化技术与应用”“汽车服务工程”两个专业为例,由于所处的产业链发展很快,又是国家十四五期间重点发展方向,但现有教师的知识和技能已经落后于产业发展。各类高校都在招聘网站发布引进人才公告,铺天盖地都在抢人才。现实是引进工作不足以解决人才匮乏的问题,而且不能单靠引进人才,还需要优化绩效考核机制激励教师队伍提升自身的能力,开创新的工作局面。
(1)职教本科“高精尖缺”人才培养过程的核心是课堂教学实践。当前课堂实践的主要问题是教师无法提供深入的实践技能,影响到学生的深入理解。衡量教学改革成败更多地是基于对教学成果的实证检验。评估表明,尽管学生可以很好地表现基本技能,但他们在思考和推理方面却表现不佳。教师对常规技能的教学有效,对高级思维的教学无效,教学能力比赛集中在教学技能上,而不是教学内容上。大多数教师只讲授本门课范畴内的内容而不能让学生理解这门课在实际应用中与相关知识的关联。教师倾向于避免进行发人深省的教学活动,乐于实施可预测的教学活动。很少为学生提供激发智力的工作,从而培养的是缺乏智力工作能力的学生。
(2)教材因素。教材也影响到课堂实践,目前很多职教教材通常不大关注创意,不提供分析且不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相反,教材提供了大量的信息或“事实”,提出的问题只需要背诵事实列表即可。
(3)教师因素。现在很多教师都拥有了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但是课堂教学质量还是令人不满意。通过优化过绩效考核机制引导教师向着开发对接产业链并且具有逻辑深入的教材、遴选跨学科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法方面倾斜,在这些方面多出成果,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职教本科教学体系。一种旨在改善新教师课堂实践的新的管理策略要纳入绩效评估中,专任教师奖励性绩效工资发放应与其完成的教学改革关键业绩指标直接挂钩。奖励性绩效工资着重体现教师即期的综合绩效表现和特殊贡献。
5 结语
本文从办学模式、人才培养定位、教学模式、教学评价标准、师资队伍建设等几方面对职教本科人才培养进行了路径选择论述。
(1)在办学模式上,校企互利合作培养新人才,建议采取三种合作模式,依据就业需求情况进行选择。
(2)在人才培养定位上,主张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即输送“高精尖缺”人才。
(3)在课程体系上,提倡呈现各种技能的跨学科课程平台。
(4)在新教学模式实施上,提议开展多元教学评价为教学改革保驾护航。
(5)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上,建议优化绩效考核机制,提升教师队伍能力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