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满校园美行遍地开”
2021-12-23史官英
史官英
【關键词】体验——内化;情境德育;生态德育系统
缺少生活化实践的德育有如无源之水、无根之木,会造成“低效”的生态危机。带着问题的思考,兰州市红古区海石湾第四小学申报了“小学‘体验——内化’生态型情境德育模式实践的研究”课题,并立项成为2021年兰州市情境专项科研课题。自我校成为甘肃省德育示范校以来,本课题组构建了“体验—内化”生态型情境德育模式,让德育回归社会生活,对人性化的自觉追寻与学校德育的生活化。倡导用“真”的生活浸润人,用“美”的体验陶冶人,以“情”的力量鼓舞人,用“思”的智慧启迪人。强调学生在生态环境中自我体验,让学生通过精神感知内化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根据学校德育实践的不同途径,我校的德育模式是有显性课程和隐形课程两个板块构成,这两个板块及相对独立,有联系密切,“情境”“生态”分别贯穿其中。
一、显性课程板块
1.“生态德育”校本课程设置
“生态”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尊重、唤醒、激励生命,德育课程体系目的是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和个性,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1.学科素养类——经典诵读、英语口语、中华古诗词、弟子规。学生感受中华经典的博大精深、英语情境的生动有趣,陶冶情操、发展个性,提高人文素养。
2.生活常识类——养成教育、煤的认识、生态与家园。以红古地区优越的地理位置、瑰丽的山水、醇厚的乡土风情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背景,拓展学生的生活视野。
3.艺体技能类——舞蹈、电脑绘画、素描、剪纸、十字绣、篮球、围棋、足球、象棋、手工制作、电子琴、乒乓球、合唱。动手操作类课程的学习,动手动脑发挥了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而且还养成了爱探索、勤动手的好习惯。使学生发展特长,提升艺术欣赏水平,实现全面和谐发展。
2.情境德育课堂途径
道德教育过程本身的情感僵乏,情感参与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而德育情境创设可以用游戏、故事、课本剧等形式,利用实际问题创设情境,利用角色扮演创设情境。
让学生进入故事情境进行思考,使说理更加生动有趣。一个故事胜过一箩筐道理。例如,“温水煮蛙”出自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科学家做过的一个著名实验:科研人员将一只青蛙丢进沸水中,在这生死关头,青蛙奋力跳出锅外,安然逃生;之后,科研人员又把这只青蛙放进装满冷水的锅里,然后慢慢加温。开始,青蛙还很得意,在温暖惬意的水中悠然自得,直到感到水烫得无法忍受时,再想跃出水面却已四肢无力,欲跳不能了,最终青蛙被活活煮死在热水中。学生自己体悟到,不良的习惯如温水般会慢慢侵蚀我们,勿以恶小而为之。
利用实际问题创设情境,课堂上老师扮演外婆,在给外婆倒茶的环节。
师:孩子们,你们瞧,这里有两杯水(实物:两杯水),有什么不一样?,
生1:一杯水满满的,一杯只有一大半
师:你觉得哪杯水端给外婆比较合适?说说你的理由。
生2:我觉得满满的那杯合适。因为外婆渴了,我想给她多喝点水。
生3:我不同意。我觉得要选少的那杯,这样水就不容易洒,外婆喝起来就不会呛着。
师:大家说得都挺有道理的。究竟哪杯茶更合适呢?小朋友们,在我们中国传统的待客礼仪中一般只把茶倒七分满,也就是大半杯的样子。这样做表示对客人的尊重和欢迎。所以哪杯茶更合适啊?生齐:少的那杯。
在这里,老师将中国的传统待客礼仪带到了课堂上,为教学着上了民族色彩。传统文化的植入,赋予了品德教学浓浓的中国味道。
(3)德育实践活动
我校的社区少年宫活动、全员趣味运动会、亲子运动会、经典诵读、编辑校刊、主题班队会、劳动实践和社会志愿服务活动等都在践行着德育走进生活的目标。比如,疫情期间的“线上亲子运动会”,二年级的“钻山洞”和四年级的“收割机”,和爸爸妈妈共同完成竞赛项目既锻炼了身体又极具趣味性,还增进了家长与孩子的感情。
“体验—内化”生态型情境德育离不开真正地体验生活。我校精准扶贫帮扶的学校是甘肃省临夏东乡族柳树村八洋沟小学。今年9月,开展了“同一片蓝天下手拉手”活动,五年级学生到“手拉手”小伙伴家中,一起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住农家屋,体验东乡的农家生活,深入田间体验社会劳动。活动使孩子们感受颇多,吃苦耐劳、勤俭节约、克服困难、顽强学习,不再是课本里的词语,是他们几天来自己真实的体验后,从身边的小伙伴身上总结出的品质。活动增强了城乡小学生之间的互相了解与相互交流,使学生体验到不同环境中学习和生活的感受,丰富了孩子们的情感世界,了解城乡生活和学习条件上的差异。海石四小和东乡的孩子都上了一节生动的“德育实践课”。
二、隐性课程板块
1.校园文化德育建设
(1)学校文化建设。秉承学校“生态”特色,学校营造绿色生态的育人环境。经典文化墙成为我校最亮丽的风景线之一。50余首经典古诗词犹如一幅长卷映入眼帘。南边是“希望园”:花坛正中一座名为“希望”的校园雕塑伫立,花园后区建有一条近50米的读书长廊,石柱石凳,相对而立,四周绿树成荫,顶部青藤缠绕。“孔子园”,周边小道成荫,花树锦簇,别具一格。
(2)班级文化建设。学校立足实际,让学生自己动脑为自己班级设计班名,班名以植物为名称。植物有自己的特色、自己的精神内涵,和本班的班级文化相契合的就是好班名,比如“向日葵班”、“百合班”“远志班”、“满天星班”、“墨梅班”等。一种植物就是一个班的共同德育目标。
2.家庭教育
这学期,我校除了家长开放日、家长学校活动外,在“双减”的大背景下开展了“家长讲堂”的活动。三年级一位医生家长,给同学们带来了一堂预防近视的常识课。抓住学生特点,从大家喜欢看电子产品的习惯出发,以故事、图片形式给同学们讲解了眼睛近视的危害和预防近视的措施,同学们受益匪浅。从事不同职业的家长,根据自身的专业和特长,授课内容有书法、插花、消防、燃气、交通安全知识、卫生保健、营养饮食、宪法知识、自我救护等。
3.建立激励德育评价体系
我校的校园之星除了“学习之星”外,还有诚信之星、礼仪之星、读书之星、体育之星、科技之星、写字之星、写作之星、才艺之星。让学生文明礼貌,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孝敬父母,知恩图报,懂得感恩;遵纪守法,真正做到在家里是个好孩子,在学校是个好学生,在社会是个好公民。
我校是“生态学校”,生态化的育人氛围、生态化的课程、生态化的课堂。本课题组利用学校德育室这个平台,结合情境德育的理论,以活动为载体,以课程为依托,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以“体验- -内化”为核心的生态型情境德育模式,让学生精神感知内化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充分发挥情境教育在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示范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