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2021-12-23黄炜
黄炜
摘要:目前我国的制造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发展过程中,很多企业向制造业智能化、信息化的方向不断探索创新,但面对市场新业态、新模式的不断涌现,制造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多。这就对财务内部控制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加强财务内部控制,提升财务管理水平,有助于防范内外部风险,利于企业长远稳定发展。本文通过对制造企业在财务内部控制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就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制造企业;财务内部控制;问题;应对措施
财务内部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的财务内部控制运行状况,直接影响内部控制体系运转,关系着企业的稳定、健康发展。制造企业由于业务复杂、管理难度高的特点,财务内部控制更凸显重要,但部分制造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中还存在着一些显著的问题,制约了企业的未来发展,因此为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制造企业必须积极探索,寻找适合自身管理的有效途径,改进和完善财务内部控制工作。
一、制造企业做好财务内控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一)合理保证制造企业生产经营合法合规
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制造企业的经营必须严格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规章制度,守法经营是企业最有效的保障。财务内部控制体系要求企业必须在国家法律、法规的基本框架下,合理地控制企业的法律风险,提高企业的自我保护能力,在守法的基础上,才能得到高效、安全的运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合理、有效的财务內部控制体系,是企业实现依法生产经营的有力保障。
(二)有助于保证财务信息的准确性
财务内部控制是财务部门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实施的与资金相关的内部控制。财务内部控制的建立与完善,可以避免一些制造企业工作中出现不符合财务内控要求的情况,而财务内部控制也能够很好地把握资金相关信息的准确性,以避免减少数据出错的现象。通过财务的控制与监督管理工作的实施,企业在运营中的问题,能及时发现并予以解决,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制造企业的财务核算造假的行为,从而提高财务信息核算水平,提高财务信息的准确性。
(三)有助于提高企业经营效率,促进实现发展战略
制造企业持续健康的发展,需要对自身的财务内部业务流程进行梳理,抓住风险控制点,分析建立和完善一套科学及有效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通过对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管理,不断地提高制造企业运营活动的管理效率和盈利能力,提高抵御内外部风险的能力,实现发展战略,从而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
二、制造企业财务内控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层对财务内控管理观念不强,缺乏风险管理意识
制造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与管理人员的意识存在很大关系。部分企业的管理人员对企业制造能力、生产质量与生产效率的提升比较重视,对企业内控管理和财务风险防范这两个方面则关心不够,忽视了财务内控在企业的建立及其所能起到的重要作用。由于企业管理者未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不能将内部财务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导致企业管理结构不合理,员工行为不规范等情况的出现,使财务内部控制在企业运行得不到有效的执行。所以,在企业的发展中,管理层财务内部控制观念不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发展,使企业运营管理水平无法提升。
(二)制造企业财务内控管理方式落后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制造业需要通过改变经营模式、开发新产品、提高生产效率,扩大生产的规模等方式来适应市场。随着市场、业务及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变化,财务风险也会不断出现,这就要求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及时进行调整完善,这就对于制造企业的财务控制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务内部控制开展时,控制方式要与制造企业自身的经营情况相适应与企业发展相匹配,但部分企业在财务内部控制方式上并没有及时做出调整完善,财务内部控制也随之产生很多纰漏,使得制造企业财务风险较以往加大,财务内部控制得不到有效的发挥。
(三)制度制定不合理,执行不到位
制造企业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时,未深入了解企业具体业务情况,制定出的规章制度形式化,不能与企业规模、业务范围相吻合,未能全面涉及企业各部门,各项业务及流程,缺乏合理性,不适应企业的生产经营,无法起到对业务的协调与牵制作用,也无法解决关键环节中的风险,导致业务出现漏洞,管理脱节,财务内部控制的应有的作用得不到体现。由于制造企业制度存在不完善,个别人员在业务执行过程中趁机通过制度漏洞、简化或规避业务流程,谋取个人私利就成为可能,企业利益因此也会得到损害。
(四)信息沟通及信息化建设不到位
信息与沟通是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环节,企业财务信息化系统作为信息与沟通的载体,运行效率直接影响着财务内部控制作用的发挥。随着企业规模与业务范围的发展,财务信息化建设更显重要,但部分制造企业对信息化建设重视不足,尤其表现在总体规划和投入方面,造成企业各信息系统之间存在壁垒,衔接不到位,系统内存在业务流程、权限设计不合理的现象,导致信息传递,沟通效率低下,企业在财务内部控制实施过程中得不到全面、可靠的信息支撑。如业务单据填写、业务审批,财务审核效率低下;资金计划执行进度得不到管理,无法进行有效的资金控制;收入、成本费用统计分析能力薄弱,无法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及预算管理控制困难;不相容职务设置及验证不合理等情况。如果各业务环节之间、财务与业务之间沟通、执行不及时,不到位,都有可能给企业业务开展造成不利的影响。
(五)内控工作缺乏较为有效的评估和监督
当前部分制造企业对自身所处的内外部环境与行业发展现状进行缺乏全面分析,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完善财务内部控制的评估与监督机制,在生产运营过程中势必会产生很大的财务风险。如果一个制造企业没有意识到建立评估与监督机制的重要性或不能有效地实施,必然难以确保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执行,给企业风险控制工作带来负面影响,无法对外来风险采取有效措施,或虽然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比较健全,但是由于评估和监督管理机制不到位,又造成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工作未得到有效执行,这就导致财务内部控制作用难以发挥,企业就无法更好地应对风险,保护企业的经济效益,具体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风险也会不断扩大。
三、完善制造企业财务内控制度改进的方案和对策
(一)管理者要加强风险意识,认识到财务内控工作重要性
财务内部控制的执行效果与管理者的经营理念密切相关,只有企业管理者充分认识到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才能积极引进、优化企业管理思想与模式,主导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与实施,进而加强对市场环境、生产经营进行分析预测,不断优化、调整企业的发展战略,指导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促使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制造企业可以定期为企业管理者培训内部控制相关内容,指导内控建设方法,不断增强企业管理者的财务内部控制的意识与能力。通过提高财务内部控制意识与能力,加强管理者风险重视程度,为制造企业财务内部控制活动的实施提供有力支持。
(二)改进内控方式
制造业企业开展财务内部控制工作,需要改进和完善财务内部控制方式,这样不仅可以降低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保证财务信息的准确性,也可以提高经营效率,实现发展战略,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可以得到持续健康地发展。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工作要贯穿于全过程,包括决策、执行和监督等工作,对各项工作实现全过程、全员管理和控制。制造业企业涉及资金较多、规模较大的项目,必须实行管理层集体决策制度,防止决策失误的风险。同时,制造企业要梳理业务流程,对各部门、各岗位要做到职责明确、合理分工,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尤其是分离财产保管、经办和记录人员、授权和监督等职务岗位,保证各部门之间既要有效顺畅的配合及还要有科学的制衡关系。制造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应对针对具体业务识别关键控制点,制定控制措施,采取适合的控制方法,以便更加有效地把控相关业务财务风险进行。例如:保证企业财产安全完整方面,制造企业有大量机械设备、工具、仪器仪表、原材料、配件等财产,财务人员要切实将各项财产的信息记录好,定期盘点、清查,出具报告,保证企业财产的安全与完整,并且规定接触和处理资产的人员应获得相应的授权,严格防范人员未经批准私自接触企业资产,需要定期轮换保管、维护岗位的人员,做好岗位之间的牵制工作。制造企业还需要加大对财务数据的分析,通过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资产周转率等分析指标分析偿债与运营能力,通过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等指标分析企业盈利与发展能力,了解利润增长变化原因和发展趋势,制定科学合理的应对方案,避免不及时应对,给企业带来重大损失。另外制造企业可以通过财务内部控制工作,实现对采购和生产成本的压降,例如:企业要按照规定的审批权限和程序办理采购业务,改进和优化采购供应过程及生产流程,对薄弱环节进行定期检查,以实现对采购和生产成本的有效控制。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能照抄照搬,制定出适合自己企业与业务相匹配的制度,最大限度地发挥财务内控制度的作用。
(三)加强财务内控制度建设
制造企业的持续发展离不开规范的财务管理,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立财务内控制度,应从企业整体出发,贯穿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认真梳理、分析各项财务业务风险点,对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找出根源,优化流程,实现持续改进。在制度建立和完善过程中,企业一定要明确分工、划分权利、责任,具体落实到企业每位员工;同时必须建立企业内、外部内控监督相关制度,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揭露错误及弊端,以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为依据,对企业经济效益与经济责任进行评价。同时在执行财务内控制度时,各部门及相关各业务经办人员必须严格做到按照内控制度规定的授权及流程办理,各部门及岗位间要相互制约及监督,避免舞弊行为,杜绝擅自简化、更改业务流程。通过不断地改进完善企业财务内控制度及提高内控制度执行的有效性,从而解决企业的财务风险。确保每一项业务都按制度的要求执行,具备齐全的手续、严格授权及审批,避免人员随心所欲,保证信息准确,资料真实,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
(四)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促进财务内控作用的发挥
现代化企业管理,强调如何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制造企业在财务内部控制工作中更应积极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加大信息管理系统的投入与建设,提高信息沟通的效率及准确性,为财务内部控制提供帮助。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制造企业应统一进行规划,采取措施衔接各新老业务系统及模块,有效地使各项业务之间、财务与业务部门之间,达成信息高效地传输及共享,为开展财务内部控制活动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数据,有效地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与质量。流程控制是企业财务信息化的应用架构,通过流程控制实现财务内部控制的制衡原则,因此应对各业务流程运行的过程进行流程控制。在设计信息系统平台阶段,制造企业应将流程及对业务、财务的内控的要求嵌入到信息系统。业务流程应覆盖计划、采购、生产、仓储、营销、财务等各项业务,同时还应包括确保业务信息数据一致、合理及有效性的控制及检查和限制业务的相关工作流程。信息平台搭建完成后,各项业务应进行试运行,通过试运行,记录并解决系统运行过程中的问题,对信息平台充分地进行验证。在信息平台使用过程中,应定期测试运行流程,严格管理权限,对离职、调岗人员的账号权限要及时变更。财务信息化管理建设,还涉及到系统运行、系统安全两个方面。对系统运行方面,应加强系统设计、系统维护、使用访问、用户验证、确认身份、系统控制、不相容职务的设置与验证及信息管理系统的基础设置等工作;系统安全方面,应加强应用系统及数据安全等工作。通过制造企业不断地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有效地促进财务内控作用的发挥。
(五)强化财务内部控制的评价和监督工作,有效发挥内控效果
开展财务内部控制工作,制造企业在需要有效的评价和监督作为支撑,不让财务内部控制流于形式。制造业企业应加强风险评价和监督工作,通过审查财务数据和相关的资料,分析业务执行情况及企业的发展情况,对于财务内部控制薄弱环节,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风险的进一步发展。与此同时,建立起各个业务流程的事前、事中与事后的评价和监督机制,对各环节的财务内部控制偏差及时提出警示,及时完善财务内部控制工作,除事后评价和监督外,更要加强各项业务的前期工作控制和业务执行过程的评价和监督。除此之外,在预算管理角度,还可以开展财务内部控制的评价和监督,通过对预算目标的完成状况和预算管理方法的选用情况对财务内部控制工作进行评价和监督,为开展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工作提供信息支持。企业通过财务内部控制评价和监督活动的开展,可以发现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及时有效地予以解决。此外,还要根据业务的发展不断完善、修订财务內部控制评价和监督体系,进一步规避风险,不断提升制造企业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从而实现制造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执行。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的管理层对于财务内部控制问题必须加以重视,完善财务内控机制建设,创新工作方法,不断完善财务内部控制的评估和监督,以此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风险防范能力及企业竞争力,促进制造企业持续、稳定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梅.制造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中国市场,2019(36):147-148.
[2]晓风.制造业财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J].财会学习,2018(19):254.
[3]孙青.企业财务内部控制问题与对策[J].纳税,2018(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