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三层次”,为“整本书阅读”赋能
2021-12-22巫正鸿
“节选式的阅读,能让学生涉猎很多著作,但是割裂了作品整体的有机内涵,学生仅仅能获得片段的知识和粗浅的思考。”巫正鸿表示,整本书阅读的意义,是构建起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全面性,培养学生体系化的知识结构和丰富的审美。在2017年的语文新课标中,18个学习任务群成为语文课程内容,其中放在首位的便是“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这也说明了“整本书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巫正鸿认为,整本书阅读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是养成阅读习惯,将学习新知与梳理探究相结合;第二是扩大视野,构建个性化的阅读和鉴赏经验;第三是提供契机,促进表达和交流的深度体验。即首先要让学生愿意去读,其次要让学生会读、能读懂,最后要让学生会思考,能将书中的思想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并做到有效表达。
对应三个层次的不同要求,巫正鸿阐述道,教师的组织教学也应该从三个阶段展开。首先应该引导学生自由化阅读,这个阶段的阅读是广泛浏览,例如周末在图书馆的翻阅式阅读,这个阶段是要养成学生的阅读意识;第二个阶段是教师指导化阅读,教师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作品,从作品内涵、阅读规划等方面进行导读,不仅要让学生读,也要让学生学会如何读;第三个阶段是课程化阅读,即以教材课程作为抓手,来示范性地引导学生怎样进行整本书阅读,如《朝花夕拾》《紅星照耀中国》等都有节选收录于高中教材,教师则通过利用教材的任务驱动,培养学生的阅读迁移能力,从课堂阅读引申到课外阅读。
讲座中,巫正鸿强调,新课标对整本书阅读提出要求,应以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自由阅读、撰写笔记、交流讨论为主,教师不能用自己的讲解代替或限制学生的阅读思考,所以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时,更多的是站在同样的读者立场,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传授的是阅读经验与方法,而非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