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储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1-12-22魏善行
魏善行
摘要:众所周知,我国土地资源比较丰富,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土地利用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为更好地管理和利用我国的土地资源,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必须做好土地储备工作,以促进土地资源的进一步开发。为此,本文作者以A市为例,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简要阐述了土地储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本文仅供业界同行参考。
关键词:土地储备;问题;对策
土地储备工作是指各级政府在其职权范围内取得土地使用权,包括土地的取得和征用。在法律程序的指导下,通过多种途径,是国家土地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有助于解决当前土地供需矛盾,促进土地合理利用,是符合中国市场基本规律和政府行为的土地利用制度改革。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推进城市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996年上海建立了第一个土地储备制度。目前,该制度已经形成了制度框架、部门间的合作、制度的理论和技术支持,积极促进了我国土地的高效集约利用。本文探讨了土地储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管理机制。
1土地储备存在的问题
1.1地方政府对土地储备融资的过度依赖
一些地方政府缺乏经济发展资金,严重依赖土地储备的融资功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土地供求矛盾的加剧,土地储备的融资功能越来越重要。国家加大了土地调控力度。在市场疲软和土地销售低迷的背景下,土地供应适度紧缩,在市场上涨的情况下,土地供应有所增加。许多地区的发展都存在着资金不足的问题,由于土地资源稀缺、政府主导,土地储备融资功能成为地方政府融资的重要手段。导致土地储备规模不断扩大,资金不断到位,为城市化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我国大部分省份土地储备基金总额占土地储备基金总额的40%以上,高达80%,过度依赖土地储备基金,无法与市场需求相匹配。
1.2赔偿标准不统一,相关法律不健全
目前,我国五种土地储备中有四种可用于现有建设用地和新建建设用地,我国建立的土地储备制度最初主要用于存量建设。土地储备工作包括地价、附属补偿、安置、土地企业建设等费用[1],国家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重点保护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充分尊重公民的财产权,逐步完善和理顺既定的补偿标准。但是,由于相关法律的不完善,这些补偿标准的界定不够明确,双方都考虑到各自的需要,补偿价格差异很容易发生。土地储备处置工作应从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入手,更加慎重。
1.3部门间的协作和协作效率低下
土地储备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规划、交通、财政、国土等多个部门,需要各部门之间加强协调与配合,而在我国政府部门的机构设置中,这些部门又不属于同一体系,沟通不多,协作配合效率很难提高。因为手续繁琐,再加上一些责任划分不清楚,各部门之间会出现一定的推诿,从而降低土地储备工作的效率。
2优化土地储备的对策
2.1改进再开发的奖励政策
强化土地一级市场管理,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收购,统一供应”的土地供应机制。加大对收储土地的管理力度,制定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分配方案和使用监管的政策措施,建立收储土地统一管理机制。探讨土地增值收益合理的比例分配方式,充分调动各城区和收储对象的积极性,规范有序地推进城区闲置低效工业用地的再开发。对A市城区低效用地进行摸底调查,针对中心城区改造企业、城中村等低效用地制定增值收益分享激励政策,全面有序推进城市管理。探讨制定相关政策,围绕A市工业项目“西减东加”战略,企业“红黄蓝”退出制度,政府财政平台建设,土壤污染治理,加大城市用地规模,建立工作机制,并将其纳入A市“十四五”发展规划。
2.2建立征地资金运行的保障机制
确保储备土地报批、征收补偿、拆迁环节资金充足,确保经省政府批准的储备土地征地工作一次完成,不因补偿不到位而延误。确保前期开发阶段储备土地资金及时到位,实行“三通一平”(通电、通路、通水、通电),达到基础建设条件,实现土地收益最大化。确保土地储备程序整体实施资金的有效落实和顺利运行,加强政府各部门之间的统一协调,集中力量做好保障工作。
2.3合理确定土地储备和供应规模
本文提出了土地储备系数、土地储备周期、土地储备总量和分类的概念,以满足房地产市场的合理需求,保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需求,实现土地收益最大化。科学合理地预测住宅用地的储备规模,有序地稳定土地供应,降低房地产市场的波动风险。
2.4科学把握土地储备,合理安排供应时间
依据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年度土地储备计划,结合人口变化预测、住房普查数据、商品住宅库存、房地产用地供应潜力及近三年实际供应规模,合理安排、有序调整储备土地供应总量、结构、布局、时序和方式,全力保障重点领域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储备土地的使用效率。科学规划,统筹平衡,合理安排各方面的土地供应,在多目标上寻求动态平衡。
2.5征地补偿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深度融合互补
行业规划整合,土地收购储备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分属不同的行政部门,工作机制也不一样。在编制土地储备计划和基本建设计划时,要加强部门间的统筹协调,发挥各自优势,实现有效互补。收支额度应互补,土地收购储备收益应根据土地市场状况、城市基础设施投入及发挥作用的时间长短进行合理预测。基建投资要根据城市建设规划,按具体项目确定建设规模、标准。
2.6前期设计阶段,建立土地大储备模式
探讨将城市设计纳入规划条件,作为出让储备土地的前置条件,将储备土地供应的相关内容纳入A市法规和技术标准,深度融合储备土地收储流程,建立完善“出让前纳入出让条件—出让后纳入审批内容—竣工后纳入规划核实”的“三纳入”工作机制,确保重点区域城市设计能够有效指导土地供应。逐渐探索建立“五统一”(统一规划,统一征收,统一管理,统一开发,统一供应)的土地大储备模式,把住宅用地纳入土地储备机构统一储备,着力构建由“生地”向“净地”“熟地”转变的运作机制,真正发挥土地储备作为土地一级市场“调整器”的作用[3]。
3結论
总之,尽管土地储备工作发展迅速,但仍缺乏可供借鉴的经验。开发利用过程中,应结合实际,及时发现土地储备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进行研究和及时调整,为开发利用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浩.新形势下土地储备转型路径研究[J].农家参谋,2019(22):160-162.
[2]张裕利.我国土地储备制度转型研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8(11):181-182.
[3]马骁,翟婧彤,王振坡.我国土地储备制度转型研究[J].中国房地产,2019(12):124-134.
烟台市土地储备和利用中心 26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