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融合研究

2021-12-22毛妮

三悦文摘·教育学刊 2021年43期
关键词:法治教育道德教育融合

毛妮

摘要:随着2016年初中《思想品德》教材更名为《道德与法治》,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关系得到了学者们的关注。勤俭节约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以下简称:反食品浪费法)出台,标志着勤俭节约从道德维度到法律的维度的转变。“道德”与“法治”一直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这门学科的两大基本点,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融合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进行良好融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将知识最终落实到行动上,帮助学生有序参与公共生活。

关键词:道德教育;法治教育;融合;《反食品浪费法》

《反食品浪费法》的制定是基于粮食浪费日益严重的情况下,为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在《反食品浪费法》中也规定了学校应对学生浪费粮食的行为进行教育,通过学习实践等多种方式来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美德与习惯。道德与法治课在初中学段本身就担负着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从《反食品浪费法》这部法律的出台,勤俭节约不仅仅是一个传统美德,它还是法治意识的体现。那么如何将二者在一門课程中进行合理融合是值得我们考虑的问题。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融合的相关概念界定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道德教育是指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这一门课中,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对初中学生进行有目标、有安排、有组织的系统性的道德规范的引导和教育。在知识层面中领会道德的魅力,在现实案例中分辨行为在道德层面的对错,以促进学生将道德规范进行内化,最终展现在实际行动中。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法治教育是指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这一门课中,以“宪法”为核心和主线,对学生进行有目标、有安排、有组织的法治思想教育和引领,使学生认识法律、学习法律、遵守法律、使用法律,树立法治意识,融入法治大家庭,更好地参与到社会生活实践中去。

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的融合是结合的再一次升级,是将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融合,从教材本身的内容、教师教学的方式以及知识背后所展现的价值精神中注重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之间的相互渗透、相互转化,使其功能、内涵在人这个主体上作用时能够趋于统一,形成一个新的有机整体发挥它们的强大合力。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融合的依据

想要搞清楚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融合的依据,我们的首先任务弄清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的关系。道德教育的核心基本点是道德,法治教育的核心基本点是法治。它们在社会生活中的角色不一样,道德主内,以“柔”为特征约束人们的行为,“法治”主外,以“刚”规范人们的行为。但是最终目的是一致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重要性,将这二者落实到教育这个领域,则分别为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二者都十分重要,具有不可缺少性。初中学生身心迅速发展,想要参与到公共社会生活中的欲望强烈,是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期,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离不开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更离不开二者的融合。

(一)道德教育是法治教育的基础

道德教育就是为提升学生道德而对其进行教育。“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道德是每个人心中的一条底线,是进行自我约束的准绳。道德教育为法治教育提供了基础性的帮助。道德教育为法治教育提供的基础性价值取向、道德标准和实践基准使得法律在学生心中由他律转化为自律。如果一个学生内心没有形成社会主义道德意识,行为不具有道德规范,思想上不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那么他对学法、知法就不会产生该有的态度和积极性。在一个连道德教育根基都没建设好的情况下,怎么会去认同法律规范中所体现出的道德规范,这样的法治教育只会坍塌。

(二)法治教育是道德教育的保障与延伸

法治教育就是由外而内通过强制力使人们产生与内心道德规范相适应的行为,从而由内而外对法律产生强烈的道德认同感,自觉产生和养成“底线”思维。法治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道德教育的柔性缺陷,在内心道德无法规范行为时,以“最后一道防线”指导了合理的行为。同时,法治教育也是道德教育的补充与延伸。新时代对人的发展要求更加全面,光进行道德教育是远远不够的。人的全方面发展是多层次,全方位的,具有综合性和复杂性的特点,而法治素养是一个人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要素。法治素养的培养与提升离不开法治教育。

(三)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首先,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价值功能的互补性要求二者必须相统一。道德的价值功能更偏向于人内在的柔性约束,强调当人的行为与道德准则不符时,行为主体会遭受内心的谴责与不安。而当内在约束不起作用时,法律的强制性与惩戒性就弥补了道德约束的缺陷,行为主体只有在内部和外部两个维度的约束下,才可以促进个人素质全面的提升。其次,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存在交叉性。法律包含着道德约束,道德内化的法律。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的视角来看,这部法律内部包含着勤俭节约的道德规范,而传统的道德规范又以新的法律形式约束者人们,二者之间具有重合性,对于行为主体的行为做出双重保障。最后,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求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相统一相融合,以促进人的发展。教育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就是在回答这一根本问题。将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进行融合,减少失衡状态的发生。道德教育的缺失让立足缺少根本,法治教育的缺失让发展缺少条件。

三、《反食品浪费法》的出台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融合的启示

(一)关注时代发展,深挖教材知识

2011年版课程标准在论述本课程时,把侧重点放在了道德教育这个层面。而进入新时代以来,我们面临的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社会转型、经济全球化的冲击让我们不得不再重新思考新时代对于初中学生的要求。和平年代,我们从未担心过粮食短缺的问题,而《反食品浪费法》却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作为一名思政课老师,我们要关注时代的发展,要有一定的敏锐度。要将生活融入课堂,不能使课堂干巴巴的。关注时代发展的同时,要深挖教材,不能千篇一律。节约粮食从以前的道德层面上升到法律层面。教材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但是我们教师不能滞后,要不断为课堂提供活水。《反食品浪费法》的出台从侧面告诉我们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融合的必要性,也启示我们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融合更加注重过程和最终的行为行动。比如说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课和第四课,这个课时需要讲的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公民的基本义务。老师在讲“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这个知识点时,除了从法律层面告诉学生这是我们的义务外,是否需要深入挖掘这也是道德层面的爱国;在讲保护野生动物这一法律义务时,是否需要挖掘这也是道德层面的爱护生态环境;在讲孝敬、赡养老人这一法律义务时,是否需要深入挖掘“百善孝为先”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的融合是相互交融的,过度的侧重某一个,都会引起失衡。

(二)关注学生成长,贴合生活实际

《反食品浪费法》是针对实践中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以餐饮环节为切入点做出的原则性规定,以弘扬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反食品浪费法》中我们可以看出侧重点,实施范围等,而不是一刀切。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密切关注不同学生的成长,根据具体学生的实际调整教学。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阶段成长的关键时期,性格不成熟,容易冲动,做出违反道德规范甚至是法律的事情。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时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状态,成长背景进行教育,从生活实际的角度出发,不说枯燥的法律条文,不说教,让学生从心理上实现转变,從而外化到行为。如老师在讲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时,老师会给学生将我们要尊重他人、我们要礼待他人、我们要诚实守信。老师讲解了知识点的概念、作用、意义的时候就可以表扬班级上做到礼待他人,诚实守信的同学,然后在延伸到现实生活中,不礼待他人和不诚实守信违反了哪些法规等。这样既树立了榜样作用,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不仅仅有成绩之说,又让学生切实从身边感受到了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是分不开的。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不仅仅停留在传统课堂上那,还应该深入到学生现实生活,只有真正落实到行动上,才是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真正的融合。

(三)采用合理方法,灵活变通教学

思政学科具有时效性,那么就要求老师要多关注实时热点,将热点话题合理地带进课堂,提升教学效果。那么如何利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将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融合起来,如何从学生和课程两个方面提升教学效果是值得深思的问题。《反食品浪费法》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也做出了规定通过多方面的合力改善浪费的现状,引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反对食品浪费”在国家层面立法,不仅有利于遏制浪费粮食的行为,更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勤俭节约在法律层面有了延伸和发展。《反食品浪费法》出台之前,“勤俭节约一直是中华民族地传统美德,一直属于道德教育层面”。在草案出台后,“勤俭节约”既属于道德教育层面,又属于法治教育层面。这一转变其实正是现实生活中“法治”的体现,也体现了法治的优越性。我国正在从靠道德教育遏制粮食浪费弘扬勤俭节约精神的时代,进入以鲜明的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双重遏制粮食浪费的时代。那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更是要从教育的角度在道德和法治两个层面去引导和规范学生的行为。时代的变化,教学内容的转变这都启示我们要灵活变通教学方式,不能再机械地、填鸭式地进行灌输。作为一名老师,我们需要挖掘知识背后的故事、知识与知识间的联系。只有如此虚实结合,学生才会融会贯通,学以致用。比如在讲解我们身边经常容易发生的违法行为时,往往会有学生区分不了这是违法行为,还是违背道德规范。那么老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应该从学生熟悉的案例中剖析这些法律里根植的道德规范。

参考文献:

[1]赖俐珍.初中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的有效融合[J].求学,2020(36):13-14.

[2]姚瑶,李春超.浅谈初中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的有效融合[J].知识经济,2019(06):119-120.

[3]孔莹.初中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的有效融合[J].西部素质教育,2018,4(01):52.

[4]周尚芬.注重中小学生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有机融合[J].中国教育学刊,2019(S2):106-108.

[5]章乐.道德教育与法律教育的融合及其限度——兼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道德教育与法律教育的关系[J].课程.教材.教法,2019,39(04):34-41.

[6]孙佑海.《反食品浪费法》:统筹推进制止餐饮浪费的制度建设[J].环境保护,2021,49(10):29-34.

基金项目:合肥师范学院2021年研究生创新(一般项目),项目名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融合研究—基于《反食品浪费发》草案的视角,项目号:2021yjs084。

猜你喜欢

法治教育道德教育融合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以“道德教育”为主线的学校德育研究
刚柔并济
破次元
融椅
德性培养:道德教育的应然选择
中学生法治教育策略研究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 从源头上遏制校园暴力
法治思维视角下的艺术管理学科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