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地理教学中人地协调观的培养途径

2021-12-22陈令

求学·教育研究 2021年21期
关键词:黄土高原生活化素养

陈令

摘 要: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高中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文章以高中地理课程教学为研究载体,基于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中“人地协调观”进行探究,从人地协调观的“内涵、培养路径”两大方向入手,采取理论与实际案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可以从“重视区域教学、引入生活化教学、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三个角度进行,进而实现学生地理核心素養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地理教学;人地协调观;途径;核心素养

人地协调观是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中的关键素养,也是最基础的地理价值观之一。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让学生客观认识人对地、地对人的影响,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观念和见解,对于人地关系发展和理性公民培养来说非常重要。

一、人地协调观的内涵

人地关系是地理学领域高度关注、老生常谈的一个话题。人地协调观除了可持续发展观、正确的环境观,还包括科学的人口观和资源观。人地协调观是解决人口、环境、资源与发展关系的重要指导思想,它可以协调人地关系,维护全球生态安全。从认知的角度来讲,人地协调观主要指人对人地关系的相互影响、人地和谐等问题的见解,还有对此所持的态度,以及形成的正确的价值观。如今,人类已经进入工业时代。在工业时代,随着工业制造和生产的高度发展,人地关系也变得更加紧张,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在全社会普及科学的人地协调观,改变人们对资源开发、人地关系的认识,就是改善人类自身的居住环境,拯救人类自己的命运。

二、人地协调观的培养途径

(一)重视区域地理教学,让学生认知人地关系

人地协调观与学生对人地关系的认知有着密切的关联。要想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需要让学生客观认知人地之间的逻辑关系、相互作用。区域地理是地理教学中最具地理特色的一部分,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都是不同的。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区域地理教学,讲述不同地区的自然景观、民俗文化、地理环境,让学生对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的关系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促使学生通过人对地的影响、地和人的关系的认识,从利与不利的角度去看待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形成区域认知能力,并在区域认知的基础上形成大地理观。

例如,在讲述黄土高原地区的地理知识时,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播放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让学生感受黄土高原上秋季黄沙漫天、夏季黄河奔流、冬季人们窝在窑洞里唠嗑的情景,播放陕北人民节日期间一起举行社火演出,演唱民歌信天游,敲响安塞腰鼓时的欢乐情景,展示陕北黄土高原的特产,如洛川苹果、柳林大枣,演示黄土高原的人工整地与抗旱造林活动,让学生对黄土高原的自然、人文景观有直观的感受。然后,教师可以从人地关系的角度,让学生思考问题:为何黄土高原的地理环境与江南有着明显的不同?黄土高原干旱少雨的地理环境给地方农业生产和民众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如何改造黄土高原的地理环境?在人工整地与抗旱造林活动中要注意哪些问题?这样在区域地理教学中,结合区域地理特点让学生思考、认识地理环境与自然特征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学生理性审视人类行为和人地关系,可以促使学生养成“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地理观念。

(二)引入生活化教学,深化学生的思想认识

过去,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课堂教学以知识讲解和灌输为主,地理教学与学生日常生活缺少关联,所以,许多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时很难以具体的地理现象、情境为载体,进行有效学习。其实,人地关系的影响是双向的,人对地、地对人的影响是非常直接的。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关于人地关系以及两者相互影响的现象。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树立生活化教学理念,引入生活中的情境和案例,结合具体的地理事物、现象讲述地理知识,以深化学生的认识,促使学生认识“合乎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例如,在讲述大气受热和运动部分的知识时,教师可以结合雾霾这个大气污染问题,讲述相关的地理知识,宣传人地协调观。如教师可以借助一则有关雾霾的新闻报道引出“雾霾”这个话题,进行生活化教学:每到秋冬季节,国内关于雾霾的新闻报道经常会占据各大媒体的头条。许多人认为,雾霾成为常态会影响生活质量和人类健康,所以他们提出了多项措施,主张限制废气排放,控制雾霾。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说说雾霾的成因,地方采取了哪些限制废气排放的措施,相关的措施会起到什么作用。如雾霾是空气中悬浮颗粒物大量增加,大气垂直方向上出现逆温所造成的,它是一种非常明显、有害的大气污染状态。导致雾霾现象日益加重的原因非常多,汽车尾气排放,在工业生产和生活中大量燃烧矿物燃料,燃放烟花爆竹,都会加重雾霾。为此,许多城市都采取了汽车“限号”措施,禁止冬季烧煤。要想治理雾霾,需要尊重、保护自然环境,多管齐下,从长计议。这样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去教学,可以深化学生的思想认识,培养学生关心、爱护环境的意识。

(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去探究学习

高中地理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基础。不过,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只关注教学结果,根本不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也不关注学习过程,很少会利用课外学习让学生去锻炼自己。人地协调观是对人地关系的认识、理解和判断,要想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需要学生开动大脑,去质疑、思考和判断。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要颠覆传统的教学模式,给予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交流互动的机会,让学生去表现自己,审视人地关系,反思自己,提高自己。

例如,在学习“城市化”这个重要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从实际出发,搜集资料,谈谈城市化发展的特点,城市化给普通民众的生活带来的影响,并让学生开展集体讨论,剖析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些典型现象,思考城市化导致的问题。如随着城市规模越来越大,交通拥堵、环境污染成为许多城市的常态,为了解决交通拥堵问题,许多大城市都修建了地铁,但是城市污染、交通拥堵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结合一些现象,让学生思考和讨论该如何解决相关问题。教师还可以贯彻“产学研”教学理念,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城市化”调查活动,让学生自己制定考察路线,安排活动时间,选择活动方式,制作调查表,以小组为单位去新区了解城市建设情况,去城市博物馆了解城市历史、体验城市变化,去城市附近的河流、重要路段去考察,了解水污染、交通拥堵状况,并让学生搜集相关资料,撰写调查报告。这样借助课外实践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了解各种地理问题与现象,可以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念。

综上所述,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人地协调观,是满足、推动国家和民族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也是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任课教师要贯彻、落实人地协调观,从要素、表现维度解释人地协调观的内涵,并借助区域地理教学、生活化教学、地理实践让学生深入研究和解读人地协调观,以培养学生对人地关系、人类命运的感性认知,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宏霞.例谈高中地理教学中人地协调观的培养[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7(1):29-30.

[2]陈亚玲,张琦.基于人地协调观培养的教学设计[J].地理教学,2017(24):53-56.

[3]陈书来.高中地理教学中人地协调观素养的培养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0(7):83.

[4]陈露.浅析高中地理人地协调观培养策略[J].新课程导学,2019(29):94.

猜你喜欢

黄土高原生活化素养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我国黄土高原区域地质地貌特征及风土人情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黄河哺育了黄土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