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高中思想政治融合多学科课程培养高中生综合能力的研究

2021-12-22任若楠

求学·教育研究 2021年21期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融合

任若楠

摘 要:作为高中重要学科之一,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实施需推陈出新,打破学科间的壁垒,使得高中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构建多元化知识体系,从而提高自身综合能力。文章分析高中各学科间整合交融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同时对思想政治课与多学科课程融合的必然要求展开思考,最后分析以高中思想政治融合多学科课程的重要意义及价值。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融合;多学科课程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高中各学科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学生应该具备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为此,在面临人生大考、社会大考时,高中生如何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综合能力成为一个重要课题。因此,对于高中思想政治教师来说,以本学科融合多学科课程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至关重要。

一、高中各学科课程融合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以考试为导向的教学模式限制课程融合动力

在目前的高中政治教学中,以考试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仍然存在。刻板的教学方法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严重限制学生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学习中的兴趣和动力,同时也严重阻碍了教师教学质量的提升。部分教师更局限于关注考试成绩,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素质的提升缺乏深入的思考。因此,通过课程融合这种方式培养学生能力更无从谈起。

(二)各学科教师间交流不足加大课程融合难度

高中各学科知识结构体系比较完整,学科逻辑性强,这使得各学科教师往往忽视不同学科间的横向交流和融合。这种跨学科统整恰恰体现了课程整合的一个重要条件,即多学科介入后的组织教学。因此,教师间的相互交流沟通也就成为课程融合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然而,当下高中各学科教师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其所教学科的教学设计、实施、评估中,较少注意到各课程之间的联动关系,所以课程整合的实践和探索也就存在一定的难度。

(三)高中生建构多学科知识逻辑能力的不足影响课程融合效果

高中生身心发展处于一个较成熟的水平,对于一门学科知识的逻辑结构能够有一定程度的认识。但由于高中生个体经验积累和理解程度的差异,对于探寻不同学科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仍存在较大难度。因此,课程整合的实施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科知识基础掌握和运用的程度,而课程融合的效果也直接受其影响。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融合多学科课程的要求

(一)关注学科关系的融合

高中各学科有着各自的内在规律和逻辑体系,但学科彼此间也存在内在的联系。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需紧密结合社会实践,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思想政治课中的好多教学内容的安排设计,都可以与其他学科课程相结合,创设一个课程议题,以此在完成各学科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课例:聚焦“人类命运共同体”,培养学生立足当下、着眼世界的视野,初步形成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目标;认识到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需要加强国家与国家间的交流与合作,以合作包容的态度看待世界;通过政治、英语、历史、数学的学科整合,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背景和基本内涵,以及可能形成的积极作用;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原因及其重大意义。围绕“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课题,政治教师可以抓住主脉络,带领学生了解其背景、内涵、重大意义;英语教师可以对有关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英文短文及外国媒体视频进行分析讲解,实现语言知识的积累,“走出国门”听英语;历史老师可以从中华传统理念入手,明确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对中华民族历来秉持的天下大同理念的传承与创新,符合中国人怀柔远人、和谐万邦的天下观;数学老师可以从经济角度解读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践行,对推动世界及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

(二)把握学生个体经验融合

课程统整不能仅仅将原本分散于不同学科的知识“统一”“整合”到一起,而不顾个体本身的内在经验融合需要。也就是说,学生处于某个问题情境中时,本来就有统一、融合不同领域经验来解决问题的内在需要。教师恰恰要把握好学生的个体经验需要,当学生在课程整合前已具备某种内在经验融合需要,各学科教师对于课程的设计则应作为满足这种内在需要的材料、资源,为其内在经验统整的外化活动(学习)提供相应的支持与辅助;而当学生在课程融合前并不具备这种内在经验统整需要时,那么教师所进行的“课程融合”很大程度上可能只是“一厢情愿”的“假融合”,此时对于学生来说即为混乱的知识输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实乃望洋兴叹。

(三)主动适应课程融合需要

以课程融合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程融合不仅需要教师的集体智慧、集体力量,更需要教师在创新实践结合下的不断尝试。教师要成为课程的组织者,实行对课程的管理;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引导学生进入创设的内在情境;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帮助学生形成、维系、发展积极的探究动机;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参与学生的学习探究活动;成为学生学习的“资源人”,在学生获取各种学习资源时,发挥中介和桥梁的作用。思想政治课教师更应培养自身的国际视野、创新意识、责任意识、合作能力和教育情怀,促进自身综合型成长,以此来满足课程融合需要,进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三、以思想政治融合多学科课程的重要价值

(一)促进学生个体发展

我国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育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一切课程的设计实施都是为了更好实现这一目的而服务的。以思想政治课融合多学科课程既能够在学科协同下完成教学目标,又能够真正满足学生发展的内在需要,符合社会要求。

(二)促进教师综合成长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以思想政治融合多学科课程组织教学对于教师的建设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教师对课程资源、教学设计等方面的探索过程,其实正是对于教师智慧潜能的挖掘过程,以此能够提高教师钻研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的能力水平;能够培养教师间合作协同的精神,同心协力共促学生发展;增强了教师队伍的综合能力水平,为建设符合党和国家发展需要的优秀教师队伍提供了重要支撑。

(三)促进课程创新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课程的创新实践不会靠袖手旁观者坐而论道去实现,而是依靠教师在课程实施及反思过程中的对比整合、总结提炼去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强调,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即认识的来源。以思想政治课融合各学科课程恰恰可以将看似孤立的各学科知识有效连结起来,使學生能更全面客观地了解事物,能够在头脑中建构出事物形成的源头和因果联系。未来的课堂应是厚重而有创新、素材鲜活且容量大的课堂,我们要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让教学真正焕发出魅力。

参考文献

[1]宋慧娴.对课程统整的理性思考[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8(11):9-14.

[2]包志强.论课程统整的经验之维[J].中小学教师培训,2021(1):33-34.

[3]贺慧,陈倩.大概念统整下的学科项目式学习设计[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20,22(1):51-54.

猜你喜欢

高中思想政治融合
美劳与共融合绽放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多彩融合
破次元
融椅
高中思想政治课创造性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研究
浅论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策略
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建新时期高中思想政治课堂
高中思想政治有效教学导入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