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信
2021-12-22本刊专稿
本刊专稿 辉 尔
前几日,和姐姐闲聊想起了家里的许多事儿,我思绪良久,决定写一写关于家庭的一些事儿,聊表怀念……
家庭
一个家庭往往由父母和孩子构成,对于彼此,他们有着特别的意义。事实上,家庭的争执时常会在我的脑海回荡,譬如有时候因一时的火气不能忍受,发泄出来便会引发吵闹;如果吵闹不能平息,就会引起更深的矛盾,从而使家庭产生破裂。于我而言,家庭就如同一个碗,如果家庭成员之间产生矛盾,引发争吵打骂,继而开始摔东西,这个碗就会变成不幸的代名词——破裂,家庭“这个碗”可能就会因此破裂。
关于家庭的组成——一对夫妻,男方先向女方表达对她的喜欢,随后提出希望她可以成为他的妻子,而女方刚好也到了组建家庭的年纪,虽心中有些许不乐意,可是由于她母亲的坚持,她也就接受了。在之后的几十年中,他们经历坎坷,产生分歧,爆发矛盾,争吵打骂;他们擦肩而过过,分开过,但最终还是因为两个孩子,达成协议,继续将就着生活……
只有父亲或只有母亲的家庭是不健全的,这个道理,到现在他们都理解得很透彻,即便他们一个小学文凭,一个初中文凭,但有些东西他们知道是可以给予你的,但你却不一定有什么东西能报答他们。
他们总是回想过往,一起追忆,寻找那些酸甜苦辣,品味其中的乐趣,尽可能地天天开心……
家庭影响
我就是跟了他的性格。
小时候,我胆小内向,且不善与人交流,我爸也是。我就是跟了他的性格,做事磨磨蹭蹭。后来我上学了,我爸经常拿我和姐姐的成绩说事儿,经常嫌我们不听话,不好好学习。可事实是我们很听话,对于学习,我们很认真,起码在旁人和我们自己看来是如此。可是,就像他经常会把我妈抛给他的怒火再转眼抛给我们一样,或自愿或非自愿,他心里憋着的火都发在了我和姐姐身上。
我姐姐从小就被他很严厉地管教——不允许做这,不允许做那……做得稍有不对他就会打骂,以至于我现在看着他偶尔还会害怕。
后来去了学校,我几乎害怕学校里的所有老师!在我上学的年纪,“棍棒底下出秀才”这句话还是至理名言。我从不敢接近老师,更别提和他们说话了。虽然我的行为看起来好像不太尊重老师,但其实我真的只是不敢。
从小到大,我没有养成什么良好的爱好或是习惯。称得上是好习惯的,可能就只是在做作业或做一些其他事情时,会全力以赴,会用认真的态度去对待。
我性格内向,不擅交流,所以朋友交得很少。但凡是交到的朋友就都很好,关系很不错。这是我为自己感到的唯一一点比较开心的事情了。
我很依赖家人。不管是我姐姐,还是我妈妈,我都很依赖她们。这种依赖要描述出来的话大概就是——有时候感觉没有她们,我的很多事情都无法做出决断。我的学习生涯都是我爸给我规划的,我本身对于这些事情并没有什么选择权。
怎么说呢?或多或少,我是埋怨过他的,我羡慕别人家的民主自由,别人家的快乐开心,别人家的和睦欢喜。甚至有时候我会想,是我配不上幸福快乐的家庭吗?带着这样的烦恼,我一点一点长大,走过我的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遇见我的家人、朋友、老师,还有,我自己。
遗憾 欢喜
初中的时候,我本已考上了一所高中,但父亲要求我复习一年,他希望我能去一个更好的高中。当时我很是生气,简直无法理解!后来第一次高考也失利了,又复习了一年才考上大学。
再后来长大一些了,我渐渐地理解了他的那些决定,我大约也明白了——他确实是在为我好!虽然那份好,曾让我一度失落,甚至绝望。到了现在这个阶段,我更想要团圆。一直以来,爸爸和妈妈为了我和姐姐的学业,东奔西跑地去外面赚钱,我知道他们很辛苦,现在仍在辛苦。所以我现在最大的目标就是早日承担起家庭重任,让我的家人们可以不再东奔西跑,而是能像我叔叔他们家一样——我叔叔婶婶是经常在家的,他们可以一起做一点自己喜欢的事情,但是我的爸爸妈妈并没有那种机会。他们为了让我和姐姐未来能有更好的生活,四处奔波,努力挣钱……
关于我的生活,我认为我已经过得很幸福了!但是我要为我爸爸妈妈的幸福继续努力。即使现在我不为自己的将来考虑,我也必须得为我的爸爸妈妈考虑,因为他们是我在这个世界上最亲近的人。现在的我,在考虑事情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不再像从前那样直接莽撞了;我现在想要为我们家更好的生活而努力拼搏,不想让父母为我们担忧,想让他们过好自己的生活,成为自己。出生至今,我觉得我过得很充实、很有意义,因为我碰到了我独一无二的父母,虽然我也有过抱怨和伤心难过,但是我现在感觉到了幸福。
第一次成为我们的我们
我曾经看过一句话,“你是第一次做人,他们也是第一次做父母啊!”我有时会想,大约这世间的所有事物都是需要不断摸索的,可能他们给你的爱不是你最想要的,他们爱你的方式甚至是你不能接受的,更甚至他们不是你眼中的优秀父母。可是你呢,你也不是那个优秀的孩子啊!我们是第一次成为他们的孩子,同样的,他们也是第一次做我们的父母。记得母亲曾经说过,父亲在我出生的那一刻,板了许久的脸消失了!他高兴了很多天!在那个家里饥荒遍地的时候,家里有一件高兴事是多么罕见啊!
我们总是觉得,父母对我们好是理所当然的,父母对我们不够好就是欠我们的;我们总是觉得,父母就应该满足我们的一切需求,如果他们不能给我们想要的,那他们就是对我们不够好……可是父母能力有限,父母也是人,他们也会有脾气,有烦恼;他们总会尽全力对我们好,尽全力让我们过得好。不管他们有钱还是没钱,他们都在努力把最好的给我们。
爸爸妈妈,我想说的是:在你们的每次唠叨里,我的每次不满中,我从小学到大学的学习和成长中,我已幡然醒悟。你们也是从和我一样的年纪一步步长大的,你们也是第一次走做父母的路,你们和我们一样摸索前行,尽你们最大的能力给予我们所需,帮我们走出自己的路,让我们不再像你们一样步履维艰地前行。对此,我不胜感激,我想,我当用我的余生表示谢意,报答恩义。
书信
在这世间,能够帮助我们抒发心绪的媒介说不上少,却也不多。我们在书信里会看到自己,看到自己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也会看到亲人对我们的想念;在书信中,我们会更真诚,会更用心,即便是带着一些目的,那些目的也会因文字的缓缓流淌变得诗意,就像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和林觉民先生的《与妻书》,拳拳心意,付诸于纸。
文字,有时候因能激发的想象空间太大,似乎不适合言传,更适合意会。
也有人说,怀旧是人类一大基本情感模式,尤其是中国人,他们对“忆往昔”有着更复杂的情感体验。书信,这种正在逐渐消失的物件及其承载的沟通功能,在这个信息时代,通过朗读,被挽救、被唤醒。它唤起的,是当代人心底的一些念想。正如我国当代文学大师木心的《从前慢》所言:“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书信之所以令人欣喜,也正因如此吧。
我很喜欢用文字来回忆曾经的一切,一边写,眼前也会浮现过往的一幕幕。它寄托了我对他人的情感,还有记忆。用语言文字向特定对象传递信息和进行思想情感交流的信,有通过文字述说事情原委和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能力。
闲暇时,还是提笔写一封书信寄给家人和你最重要的人吧,因为书信一定可以展开飞翔的翅膀,带着我们远离浮躁,寻得灵魂安定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