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热点及趋势
——基于CiteSpace的计量研究
2021-12-22万欣郑亚平江小敏苏鹏程胡磊闯袁竞峰
万欣,郑亚平,江小敏,苏鹏程,胡磊闯,袁竞峰
(1. 河海大学商学院,江苏南京 211100;2. 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广东广州 510630;3.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100038;4. 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江苏南京 211189)
工程项目作为一个复杂系统,其实施和运营受到来自社会、自然等多方面不确定性因素的干扰。因此,工程项目的风险通常涉及多目标、多主体和多阶段,具有长期性、关联性、复杂性等特征。此外,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如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新冠疫情等突发社会风险的冲击等,使建筑行业的发展面临更大的风险与挑战。有效的风险管理有助于准确预测风险和把握时机,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与准确性,提升企业和项目的生存能力。美国早在20 世纪30 年代就开始关注工程项目风险管理问题,系统提出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方法和体系。1987 年清华大学郭仲伟教授出版《风险分析与决策》,标志着我国开始展开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相关研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风险管理的研究与实践水平与国际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但缺乏对该领域研究成果的归纳与分析。为了清晰、准确地把握近20 年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研究热点及趋势,本文利用CiteSpace 可视化分析工具对WOS 核心数据库中该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展示相关领域研究的发展进程和结构关系,并结合当下经济社会和行业发展的特征与需求,提出研究展望。
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CiteSpace 是一款适用于多元、分时、动态复杂网络分析的国际领先可视化分析软件,能够以可视化方式将科学知识结构、研究现状以及演变进程直观地展现出来,为本文提供了先进、适用的研究工具。因此,本文借助CiteSpace 的网络分析功能绘制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的合作网络图谱,清晰展示相关国家、机构及作者的研究贡献和合作关系,通过文献共被引聚类分析和关键词时序分析,揭示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研究热点和动态趋势。
以“主题TS=(project NEAR/10 risk OR engineering * NEAR/10 risk OR construct * NEAR/10 risk)AND TS=management”为检索式,检索2000~2019 年间WOS 核心数据库中与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相关的文献,共检索到5 063 条文献。剔除出现风险相关词但与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不相关或相关性很小的文献,最终得到符合研究要求的690篇文献。文献的研判和筛选由同一研究团队完成,因此可以忽略研究者的主观影响。
图1 显示2000~2019 年间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的发文数量和文献被引频次总体呈上升态势,并且从2006 年开始增长速度明显加快,2019 年发文量和被引频次均达到峰值,全年发表相关论文111 篇,被引频次达3 065 次。文献发表期刊统计结果表明(图2),《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是刊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论文最多的期刊,总计85 篇(12.3%),其次是《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5.5%)和《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5.2%)。
图1 文献被引频次及发表数量时间分布图Fig.1 Time distribution chart of citation frequency and the number of publications
图2 主要期刊分布图Fig.2 Histogram of major journals
2 研究网络
从研究国家合作网络来看(图3),中国在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领域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总计发文211 篇(30.6%),成为论文发表数量最多的国家,其次是美国、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家。美国在整个合作网络中处于核心地位(中心度0.47),是各国之间研究合作的桥梁,主要与澳大利亚、中国、新加坡等国家有突出的合作关系。
图3 国家合作网络图谱Fig.3 Country cooperation network map
从研究机构合作网络来看(图4),香港理工大学和新加坡国立大学发文量最多,共计发文69 篇(10%),其次是华中科技大学、天津大学、东南大学等。香港理工大学处于整个网络的核心位置(中心度0.32),与清华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等高校之间合作密切。此外,根据连线强度(取值范围为0到1),马里兰大学、波兰科学院与华中科技大学及台湾朝阳科技大学之间,德黑兰大学、伊斯兰阿扎德大学和伊朗赞詹大学之间的连线强度值均达到0.8 以上,形成了较为明显的局部合作网络关系。
图4 机构合作网络图谱Fig.4 Institutional cooperation network map
从作者合作网络来看(图5),Chan A P C,Hwang B G,ZHAO Xianbo和Skibniewski M J等学者的发文量在10 篇以上,总发文量达62 篇(9%),发文量在5篇以上的作者的总发文量占发文总量的4 成以上,说明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领域作者集中程度较高。Skibniewski M J处于整个网络的核心位置,与ZHANG Limao 和WU Xianguo 等学者有突出合作关系。此外,Hwang B G,DENG Xiaopeng 和CHANG Tengyuan 之间,以及Chan A P C,WANG Shouqing 和KE Yongjian 之间的连线强度值也达到0.8 以上,合作关系密切。结合图4 和图5分析发现,发文量较多的作者所在单位与发文量较多研究机构基本一致,说明发文量较多机构的研究作者较为集中,形成了一批以领军学者为代表的核心研究团队。
图5 作者合作网络图谱Fig.5 Author cooperation network map
3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热点及趋势
3.1 研究热点
节点类型选择“Reference”,时间为“1a”,标准为“Top 10% per slice, up to 100”,网络裁剪方式为“Pathfinder”,并利用LLR 算法从相关施引文献中提取标签词进行聚类分析,得到包含16 个聚类标签的共被引网络图谱,如图6所示。根据对聚类标签的归类(表1),从风险类型、风险分析方法、风险分析对象3个方面分析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研究热点。
表1 文献共被引聚类主题词Table 1 Clustering terms of literature co-citation
图6 文献共被引聚类网络图谱Fig.6 Clustering network map of literature co-citation
学者们关注的主要风险类型包括社会风险、政治风险和现场风险等。社会风险研究主要针对政府主导的重大建设项目,分析其存在的社会风险因素以及风险因素之间和风险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1-2];政治风险是国际工程项目的研究热点,导致政治风险的主要原因是国家之间关系的变动以及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稳定性[3];关于现场风险的研究主要考虑环境因素、人为因素、管理因素等,对施工现场安全事故和安全管理展开分析[4-6]。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热点研究方法有TOPSIS法、区间分析法、模糊多准则决策分析技术等。由于建筑工程涉及的风险因素众多,TOPSIS 法主要应用于风险因素排序[7]和项目方案选择[8];区间分析能较好地反应风险的不确定性特征,Bootstrap技术经常被用于确定置信区间,评估工程项目的风险等级[9];模糊多准则决策分析技术可同时考虑项目工期、成本、质量等多维目标,有效量化语言变量,分析风险应对措施和项目资源配置的有效性[10-11]。此外,PPP 项目风险如何在公共和私人部门之间合理分配[12],以及如何利用BIM 等可视化技术在早期进行方案优化以减少项目施工和运营阶段的风险[13],也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
从研究对象来看,风险管理研究主要关注建筑公司和工人以及清洁能源发电和地铁项目的风险问题。伊朗、孟加拉国等地的学者主要关注核电、水电等清洁能源发电项目的成本超支风险[10,14]。此外,由于国内地铁大规模建设,地铁项目的安全和技术风险成为中国学者关注的焦点[15-16]。建筑公司视角的研究则聚焦于公司的组织行为、风险态度以及管理水平对项目风险管控的影响[17-18]。针对建筑工人的研究,主要探讨风险感知、安全氛围、认知偏差等组织和心理因素对建筑工人行为或安全事故的影响[19-20]。
3.2 研究趋势
为了明晰工程项目风险管理领域研究的发展趋势,对关键词进行时间序列分析。节点类型选择“Keyword”,剪裁方式采用“Pathfinder”,将关键词图谱按照时区“Time zone”显示(图7),并提取对应的高频词(表2)。根据关键词信息及其所呈现的共现特征,将研究进程分为3个阶段。
表2 高频关键词时序分布表Table 2 Timing distribution of the high-frequency keywords
图7 关键词时区网络图谱Fig.7 Time zone network map of the keywords
第1 阶段为2000~2007 年,相关研究主要从宏观视角展开,凸显风险分析、不确定性、建筑行业、合资企业4个节点。风险分析在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和项目决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相关研究重点关注如何降低大型工程项目管理中信息和模型分析的不确定性。此外,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大量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建筑市场,中外合资企业面临的由于跨国法律、文化、社会背景等差异性导致的特殊风险成为该阶段的研究热点之一。
第2 阶段为2008~2013 年,此阶段关键节点数量显著增加,研究内容不断延伸和扩展,逐步形成清晰的研究脉络和分枝。该阶段前期(2008~2009),主要从较为宏观的角度关注工程项目风险识别、评估和分配问题,多数研究在风险因素识别的基础上运用模糊数学和系统科学方法进行风险量化评估和路径分析。进度风险预测也是该阶段的研究热点之一,常采用的研究方法有贝叶斯置信网络、仿真模拟等。此外,在提升建筑行业安全性的驱动下,建筑工人的安全风险以及安全设计问题开始引发学者们的关注。随着研究的深入,该阶段后期(2010~2013)对风险问题的研究更为类型化和领域化,体现为对特定风险类型、特定项目类型的风险研究明显增加。例如,对安全风险的研究开始向着微观行为和典型事故建模方向发展;关于工程项目政治风险、成本风险以及现场风险的研究逐步增加;PPP基础设施项目、国际工程等复杂项目的风险管理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值得注意的是,风险管理开始从行业和项目层面向企业层面拓展,主要关注建筑公司内部的组织、文化、战略等引发的项目风险问题。该阶段突显的研究方法包括模糊集理论、蒙特卡洛模拟技术和网络理论等,体现出相关研究更加注重风险信息模糊性和风险因素交互性特征。
第3 阶段为2014~2019 年,该阶段研究开始向知识化、信息化和可持续方向发展。安全风险管理仍是该阶段研究热点,相关研究继续向微观层面拓展,重点关注利益相关者风险感知、相互信任以及组织安全氛围等,从组织和心理角度探讨建筑从业人员安全或不安全行为形成机理,并开始关注建筑工人职业健康问题。知识管理作为提高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效率的有效手段成为新的研究热点,研究主要基于本体论构建风险管理框架,促进风险知识的储存、处理和再利用。随着信息科技的蓬勃发展,BIM,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领域的应用开始兴起,相关研究可分为2个方面,一方面,利用BIM 等技术多维可视化、碰撞检测、施工模拟等优势,在早期阶段预测和分析项目后期可能面临的风险;另一方面,则关注BIM 等技术应用所带来的技术、人员、法律等方面的风险以及风险之间的关联性。
4 研究结论与展望
1)近20 年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相关研究发展迅速,研究成果主要刊发于《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等工程领域国际权威期刊。中国是发文数量最多的国家,而美国处于合作网络最为核心的位置。该领域的高产机构包括香港理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研究作者的集中程度较高,且形成了一批以领军学者为代表的核心研究团队。
2) 相关研究主要关注工程项目的社会风险、政治风险和现场风险等;热点分析方法包括TOPSIS 法、区间分析、模糊多准则分析技术等;主要以建筑公司和工人以及清洁能源发电和地铁项目等为研究对象。由此可见,虽然一些特定类型和对象的风险管理成为研究热点,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对不同性质风险的本质和特性缺少深入剖析,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缺乏针对性和创新性,难以为日益复杂的风险管理提供有效解决方案。因此,加强跨专业合作、学科交叉融合以及现代化技术应用对于实现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目标尤为重要,是未来该领域研究的努力方向。
3)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近20 年经历了3 个发展阶段,从较为宏观地关注某类工程项目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分配问题,到关注安全风险、成本风险、政治风险以及PPP项目、国际工程等更为复杂和聚焦的研究问题,再到强调组织、心理等微观层面的影响,目前风险管理开始融入BIM,物联网等现代化技术和管理手段,呈现出知识化、信息化和可持续化发展趋势。
结合现代社会发展和国内外形势变化趋势,工程项目风险管理领域研究在以下几个方面有待进一步拓展和深化:
1) 现有对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研究缺少对项目利益相关者社会性的关注。工程建设是一种有组织的群体生产活动过程,社会性是工程的重要特征之一[21],而项目利益相关者的社会性是工程社会性的重要表现。项目决策实际上是在一定组织和文化背景下各利益相关主体达成群体性共识的结果。现有研究对这一过程中项目核心利益相关者的影响和关系(如投资方、承包商等)给予了较多的关注,但对不同利益主体的社会阶层、文化理念、价值取向等多元化差异考虑不足,而这些社会属性对于优化群体协作,形成群体共识,减少工程项目跨行业、跨区域的社会文化冲突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社会性对工程建设的影响还突出体现在以居民、社区和公众为代表的蛰伏或边缘利益相关者与项目的关系中。社区居民和公众具有自组织特点,其认知和行为遵从典型的社会效应(如“从众效应”和“领袖效应”等),容易以集体对抗方式给项目造成巨大风险。因此,如何充分考虑项目蛰伏或边缘利益相关者的社会性特征,优化风险决策和风险管理机制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2) 现有文献集中探讨了工程项目的成本、进度、安全等传统风险,对于“走出去”的海外工程在国际环境动态下面临的非传统风险缺少研究。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国内建筑企业不断拓展海外市场,一方面,中资企业面临由于地缘政治、法律法规、文化习俗等差异带来的诸如国际政治、社会、环境和治理方面的非传统风险;另一方面,具有全球性影响的不可抗力事件(如新冠疫情、贸易战等)加深了海外建筑企业和工程项目的风险和挑战,如信誉危机、履约困难、法律缺失等。相比传统风险的管理关注成本、进度、质量等是否达成而言,非传统风险与项目可持续性密切相关,其外延更为宽泛,具有跨国性、外部性、隐蔽性、突发性等特征。对现代企业环境、社会、治理绩效(ESG)的要求已从理念走向实践,它要求企业不仅局限于追求利润最大化,更要关注企业经营对社会、环境和人类福址的改善[22]。因此,针对工程企业和项目所面临的非传统风险,研究其内涵、外延及特有的形成机理和影响范畴,对于探索非传统风险的研究范式和丰富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3) 信息化技术与建筑行业发展的深度融合,导致不同组织之间以及组织与环境之间信息协同与交互模式发生根本性的变革,由此带来的风险及风险关系的变化尚需进一步探索。不同于基于人工或单机管理的传统项目管理模式,信息化管理追求在标准化、集成化和精细化的信息管理模式下,实现各参与方跨组织、跨平台的信息共享与数据处理[23]。信息化技术在工程领域的实现是一个动态、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融合多种新兴技术,如BIM 和集成化缓解还是加重了工程交易中的信息不对称?信息管理模式的改变对工程组织模式的冲击将导致哪些风险?如何确保信息技术和数据在不同主体、不同项目以及项目的不同阶段之间的兼容性以及安全性?这些关键问题都有待于从理论上和应用上展开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