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ICU 和非ICU 病区CRE 感染现状和危险因素分析

2021-12-22黄琳玲沈红梅单荣梅顾玲莉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青霉病区抗菌

刘 香,黄琳玲,沈红梅,单荣梅,顾玲莉

(江苏省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南通 226002)

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CRE)菌株在医疗机构快速流行和播散,对全球公共卫生构成重大威胁,成为全球抗感染界的焦点问题。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已经把CRE 感染认定为紧急威胁公共健康的问题,亟需尽快采取行动予以解决[1]。历年的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报告[2]显示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CRKP)在我国呈逐年上升趋势,全国CRKP 检出率由2015 年的7.6%上升至2019 年的10.9%,呈地区不均一性。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作为医院CRE 感染的主要病区已引起各医疗单位的重点关注,非ICU 病区CRE 感染常被忽视,分析ICU 与非ICU 病区CRE 感染的不同特点,为采取有效的防控和不同分层管理干预措施提供循证依据。本文收集CRE 感染菌株患者的实验室数据及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从WHONT5.6 数据库收集2015 年1 月—2019 年12 月ICU 和非ICU 病区所有送检标本分离的CRE 菌株(剔除同一患者同一部位分离的重复菌株),符合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3]的感染菌株。根据住院号在病历系统中逐个查阅记录患者性别、年龄、是否他院转入、住院时间、合并基础疾病、机械通气、留置胃管、留置导尿管、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使用情况、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放化疗、动静脉置管、CRE 培养及药敏报告,其他多重耐药菌是否检出等资料,进行归类汇总。CRE 感染危险因素分析中对照组是指2015—2019 年感染相应非CRE 肠杆菌的随机患者。本研究中的医院是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China Antimicrobia Resistance Surveillance System,CARSS)成员单位。

1.2 试剂及方法 整个操作规程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采用VITEK2-Compact 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仪,药敏纸片购自英国OXOID 公司,血琼脂平板、水解酪蛋白胨琼脂平板(MH 琼脂)及麦康凯平板等均购自上海科玛嘉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质控菌株肺炎克雷伯菌ATCC700603、大肠埃希菌ATCC25922 由卫健委临床检验中心提供,结果判断标准药敏结果参照同年或上一年美国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标准进行判断,CRE 定义为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或厄他培南中任一种药物耐药[1]的肠杆菌科细菌。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 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及百分率进行描述,组间差异分析采用χ2检验或Fisher 确切概率法,不同年份趋势变化采用趋势性χ2检验进行分析,CRE 感染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Logistic回归,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CRE 检出率比较 2015—2019 年ICU 送检标本400 份,非ICU 送检标本2 193 份,共检出CRE菌株231 株,ICU 检出率在2017 年达到峰值,非ICU 检出率逐年上升,ICU 检出率高于非ICU,各年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2015—2019 年ICU 和非ICU 病区CRE 检出率比较(n,%)

2.2 不同标本来源CRE 分布比较 标本主要来源于呼吸道、泌尿道。ICU 呼吸道及多部位感染标本CRE 检出率高于非ICU,泌尿道标本CRE 检出率低于非ICU(均P<0.05),其他标本来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015—2019 年ICU 和非ICU 不同标本来源CRE 检出率比较(n,%)

2.3 CRE 菌株临床分布比较 CRE 菌株主要分布在ICU,非ICU 主要是呼吸内科和康复科。ICU 科室构成比在2015 年达到峰值,5 年来呈下降趋势,非ICU 呈上升趋势,其中呼吸内科呈上升趋势(均P<0.05),见表3。

表3 2015—2019 年各科室CRE 检出率比较(n,%)

2.4 CRE 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2.4.1 CRE 感染的单因素分析 两组男性占比、合并脑部疾病、机械通气、胃管、尿管、动静脉置管、应用碳青霉烯类药物、应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应用抗菌药物时长>2 周、抗菌药物≥2 种、他院转入、科室分布、住院时间>2 周、携带其他耐药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2.4.2 多因素回归分析 以是否感染CRE 为因变量,将CRE 感染单因素分析中显著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 回归模型,结果显示胃管、动静脉置管、应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应用抗菌药物时长>2 周、他院转入、携带其他耐药菌是CRE 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见表5。

3 讨论

CRE 感染的持续增长已成为临床治疗的一个重要难题[4-5],细菌产生碳青霉烯酶是CRE 菌株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的最主要也是最重要机制[6-7],我国临床分离CRE 菌株主要产生KPC-2 型碳青霉烯酶,KPC-2 基因由质粒介导,具有在不同种属细菌之间转移和传播的特性[8]。根据流行病学调查[9]显示CRE 菌株呈种属多样化趋势,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了严峻挑战。目前许多学者[10-11]已经进行了深入探讨,然而,针对ICU 感染和非ICU 感染对比的相关研究资料较少。

本研究ICU 的CRE 检出率高于非ICU 病区,ICU 患者免疫力低下、抗菌药物使用量大、住院时间长、创伤性入侵操作多等特点,从而成为易感人群。然而ICU 的检出率从2017 年达到峰值(30.86%)后,在2018 年到2019 年逐渐趋于平稳,而非ICU 病区的检出率5 年来呈持续上升趋势,这一点值得特别关注,可能的原因是近年来CRE 感染重点在ICU 已经得到广泛的重视,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干预策略在ICU 执行较好,非ICU 病区由于CRE 感染病例较少,病区分散,重视程度不够和监管难度增加所致。CRE 的感染部位主要在呼吸道,这与国内报道[12]一致。由于ICU 和呼吸科的患者更为频繁地使用机械通气,原本定植在气道的病原菌有机会侵入。因此,对高危人群进行科学的病情评估,尽量采用无创性机械通气或尽早脱离呼吸机。ICU 呼吸道标本感染高达89.90%,非ICU 呼吸道标本为65.91%,泌尿道标本为25.00%,因此在ICU 重点关注呼吸道CRE感染,非ICU 病区重点关注呼吸道和泌尿道CRE 感染。多部位感染ICU 达15.15%,低于美国2017 年报道的35.00%[13],ICU 高于非ICU,ICU 患者一旦有CRE 的感染发生,其他部位感染的风险加大。医院CRE 的科室分布以ICU(42.86%)为主,这与国内相关报道[14]一致,其次是呼吸内科和康复医学科,本医院是一家以康复医学为特色的医院,因此有一定比例从其他医院转来做康复的患者,此类患者带有不同医院病区的感染菌或定植菌,增加CRE 输入性感染风险,针对这类患者CRE 菌株的筛查及早干预显得尤为重要。ICU 的科室构成5 年来呈下降趋势,非ICU 构成比呈上升趋势,呼吸内科构成比呈上升趋势。引起CRE 感染的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胃管、动静脉置管、应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应用抗菌药物时长>2 周、他院转入、携带其他耐药菌是CRE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表4 CRE 感染单因素分析(n,%)

表5 CRE 感染危险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

综上所述,ICU 病区依然是CRE 防控的重中之重,但对非ICU 病区要加大防控的力度。ICU 病区的重点防控在呼吸道,非ICU 病区重点防控在呼吸道和泌尿道,将呼吸道的保护、创伤性操作的减少、不同诊疗场所的分层管理、免疫药物的控制、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作为针对CRE 防控的具体策略,同时加强手卫生,环境清洁,接触隔离等常规感控措施,使CRE 防控关口前移,定期评价效果并持续性改进。

猜你喜欢

青霉病区抗菌
什么是抗菌药物?
抗组胺药在皮肤科病区的应用现状分析
1起ICU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
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肺炎抗感染治疗的病例分析
开展抗菌药物科学化管理对碳青霉烯类药物使用的影响
CT室-病区一体化护理模式在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患者检查前准备中的应用
PDCA循环法在基层新冠肺炎定点医院隔离病区职业防护中的应用研究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快速检测血培养肠杆菌目细菌碳青霉烯酶的对比研究
竹纤维织物抗菌研究进展
保洁员坚守隔离病区一个多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