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D 打印技术在急性膝关节损伤诊疗中的应用*

2021-12-22吴小宝冯坤刘珍琦田大为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2021年6期
关键词:半月板关节镜胫骨

吴小宝 冯坤 刘珍琦 田大为

车祸及高空坠落等高能量致伤因素常致急性膝关节损伤发生,常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内侧副韧带(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MCL)、外侧副韧带(lateral collateral ligament,LCL)等一根或者多根韧带损伤,合并血管神经损伤、韧带复合体损伤及关节内撕脱性骨折、半月板损伤,严重者导致胫骨平台骨折和膝关节脱位,并发骨筋膜室综合症,影响膝关节的稳定性及功能[1-2]。本院自2016 年1 月至2018 年1 月对急性膝关节损伤患者结合影像学资料,采用3D 打印技术构建膝关节损伤模型,用于辅助诊断及术前规划,医患沟通,获得准确的术中定位点,缩短了手术时间,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急性膝关节损伤患者行手术治疗。排除标准:①开放性损伤患者;②合并神经或血管损伤、骨筋膜综合征需要急诊手术的患者;③合并膝关节病理性骨折。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 年1 月至2018 年1 月收治的急性膝关节损伤病例8 例,全部采用3D 打印技术构建膝关节损伤模型辅助诊疗,如膝关节脱位前和复位后的3D 打印模型。其中,男6 例,女2 例,平均年龄(29.21±5.31)岁;车祸伤4 例,摔伤4 例;全部为单侧膝关节损伤。所有患者均在伤后2~28 h 内急诊入院,受伤至手术时间为3~13 d。其中,前交叉韧带(ACL)、后交叉韧带(PCL)、内侧副韧带(MCL)和外侧副韧带(LCL)等4 条韧带损伤3 例,前交叉韧带(ACL)合并胫骨平台骨折等1 条韧带损伤3 例,ACL、PCL 与MCL 3 条韧带损伤1 例,MCL 1 条韧带损伤1 例。术前Lysholm 膝关节评分[3](26.18+6.03)分,IKDC 评分(30.25+7.01)分。

1.2 3D 打印模型制作及术前准备

所有患者行常规X 线检查(锐柯DRX-Evolution 系统,美国),接着行CT(Phillips 128 排螺旋CT)及MRI(GE SIGNA 3.0T,美国)检查。若合并血液循环障碍,行血管造影排除动静脉栓塞。

患者CT 数据以Dicom 格式保存待用。CT 数据导入Mimics 14.0 软件(Materialise 公司,比利时)。设定226-1 448 Hu 阈值;区域增长,分割相邻骨图像,去除非目标数据,重建三维模型。三维几何模型数据以STL 格式导出到3D 打印机(GP-1500,Roclok 公司,荷兰)配套的软件,分层处理,处理完数据以gcode 格式导入3D 打印机,本机使用PLA(聚乳酸)材料,打印温度设定210℃。参考影像学资料,结合3D 打印模型,明确膝关节损伤的类型,3D打印模型可以精准地提供每个患者的重要解剖标识,借助骨性解剖标识,笔者在模型上使用直硬管模拟关节镜头设计手术入路,明确每个入路的手术视野,根据手术目的进行调整,确定个性化进针点等手术入路;对于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根据3D 打印模型,明确最佳手术入路,制订术前规划,进行手术操作演练,甚至是术前钢板的选择、预弯、螺钉大小的选择,术中辅助操作,完成医患沟通,如病情介绍、治疗方案、术后康复训练等内容。

1.3 手术方法

所有手术由一名主任医师完成,其对复杂膝关节损伤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有膝关节脱位的患者急诊行手法复位,复位困难时在麻醉下进行,必要时切开复位。待患者膝关节肿胀消退,二期行韧带、半月板及骨折的处理,一般为伤后2 周左右。

患者麻醉满意后,取平卧位,患肢大腿根部常规上止血带。所有患者先行关节镜检查,确认关节内损伤,若合并半月板、韧带关节囊卡压,行等离子刀松解、复位。根据半月板损伤类型和程度进行缝合术或成形术。软骨损伤及撕脱性骨折者,较小骨块易形成游离体予以摘除,较大骨块行可吸收螺钉内固定。韧带断裂采用自体腘绳肌肌腱重建,对于该肌腱无法满足重建要求者,采用部分腓骨长肌肌腱。采用残端定位法建立交叉韧带胫骨和股骨骨道,胫骨侧行挤压钉固定,股骨侧行可吸收横穿钉固定,膝关节屈曲80°位固定后交叉韧带,30°位固定前交叉韧带。对于急性内外侧副韧带损伤者,结合术前影像学资料明确韧带断裂部位,3D 打印模型确定韧带股骨胫骨侧止点,于韧带撕裂骨床处打入1~2 枚带线铆钉编织缝合。对于合并胫骨平台骨折的患者,结合3D 打印模型,设计手术入路,行钢板内固定,术中反复使用关节镜,辅助复位及明确复位情况。

术中及术后行前后抽屉试验、Lachman 试验明确前后交叉韧带稳定情况;侧方应力试验明确内外侧副韧带稳定恢复情况。抗生素术后24 h 内使用,2 周拆线。下肢支具固定6~8 周,术后1 周支具保护下下地部分负重。

1.4 评价指标

统计本组病例手术时间、伤口感染或缺血性坏死等并发症情况,以及内固定松动、断裂的情况。分别采用Lysholm 评分系统及IKDC 2000 评分系统评估患者膝关节功能情况,选取时间点为术前1 d,术后3、6、10、12 个月,记录各期关节活动度及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统计分析使用SPSS 13.5 软件进行。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分析比较采用检验,多组间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统计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全部患者无失访发生,随访时间12~14(13.02±0.71)个月。手术时间(100.23±20.10)min,无伤口感染、缺血性坏死发生,无顽固性关节腔积液,未见韧带松弛发生,无内固定失效发生。术后膝关节力线良好,无膝关节内外翻畸形、膝关节不稳定、绞锁、关节僵硬发生。术后12 个月膝关节活动度为(125.25±10.09)°。以膝关节术后12 个月的Lysholm 评分为最终膝关节功能评分,8 个病例中优5 例,良2 例,可1 例,优良率达87.50%。

典型病例:患者,男,42 岁。摔伤后致急性膝关节损伤,为前交叉韧带损伤,内侧副韧带断裂,外侧半月板撕裂,内侧半月板损伤,手法复位后择期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内侧副韧带缝合术,内侧半月板成形术及外侧半月板缝合术。手术前后影像见图1。

图1 A-C.伤后CT;D、E.术前MRI 扫描;E、F.复位后X 线(白色箭头表示segond 骨折);H、I.复位后MRI 扫描;J、K.3D 打印模型;L.重建后的CT 扫描;M、N.重建术后的X 光片,示膝关节对合可,力线准确

表1 患者术前、术后Lysholm 评分、IKDC 评分比较(,分)

表1 患者术前、术后Lysholm 评分、IKDC 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膝关节稳定性依赖于膝关节的骨性结构及关节内外韧带、半月板等软组织结构。骨性结构包括髌骨、股骨髁远端和胫骨髁。内、外侧四联复合体等关节外结构在膝关节稳定中占据了重要作用。关节内重要结构包括半月板、前后交叉韧带[4]。

急性膝关节损伤为临床常见复杂损伤,一般为单根或者多根韧带损伤,合并半月板损伤、撕脱性骨折、韧带复合体损伤,严重者发生胫骨平台骨折和膝关节脱位,而超过一半的膝关节脱位患者入院前已经自行复位,易产生漏诊,影响诊疗。故对任何一个导致2根及以上的多根主要韧带损伤的病例,必须考虑膝关节脱位可能[5-7]。韧带损伤严重影响膝关节的稳定性,而平台骨折及关节内撕脱性骨折极易造成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

急性膝关节损伤手术的核心是重建正常的关节结构和力线,包括骨折的复位固定、韧带的缝合或者重建、半月板的处理。目前,膝关节镜是处理关节内疾病首选的诊疗手段。关节镜下探查可明确疾病损伤类型,并行韧带及半月板修复、撕脱性骨折的固定,疗效可靠,可信度高[8-9]。

对于多根韧带损伤,有学者主张分期修复,认为一期修复手术时间长、创伤大、术后功能锻炼困难。但随着关节镜手术的推广及提高,一期重建多根韧带手术难度降低,手术时间缩短,治疗费用降低,早期康复训练可尽快恢复关节功能,大幅提高手术疗效[10-11]。对于胫骨平台骨折,膝关节镜检查也是重要的诊治手段,可以在关节镜下辅助复位,检查复位情况。

3D 打印为增材制作,借助数字文件,逐层打印,完成几何体的构造,不受形状和材料的限制,是制作方式划时代的革新[12-14],现已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15]。借助于先进的数字化3D 打印技术,1∶1 打印膝关节损伤模型,是骨科X 线、CT 及MRI 等常规影像学资料之外的第四种医患沟通的途径,具有真实直观性,无需专业知识,能够简单快速地了解病情,有利于医患之间的沟通。关节镜能够直观地展示关节内病变,但手术视野小,容易受手术入路影响;而3D 打印模型能够提供宏观、立体、多角度的视角,有助于医生在脑内构建膝关节损伤的病理特征,借助模型特殊解剖点进行精准的定位,特别适合胫骨平台骨折。

本组病例全部采用3D 打印技术制造骨折脱位前后的模型,用于医患沟通,因为模型真实直观,有助于医患之间沟通,患者及家属对病情的认知度高,对诊断、治疗及康复依从性高,提高了治疗效果。医生可以借助模型进行术前规划,设计手术入路,术前演练,术前模型操作,完成个性化诊疗。术中借助模型对手术进行验证,提高手术的精准性,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

对于半月板损伤,目前倾向于使用半月板缝合器的全内缝合技术,但是由外到内缝合法也是医生需要掌握的手术技巧,对于半月板前角或根部等损伤,借助3D 打印模型,寻找膝关节内的解剖位点,作为半月板缝合的标识,提高了进针的准确性,手术效果。

等长重建是膝关节韧带损伤修复的重要原则,以前交叉韧带重建为例,股骨骨道出口位于等距点,胫骨骨道位于原交叉韧带止点中心的前后约2 mm,不能靠前,避免髁间窝的撞击。术前借助3D打印模型,可以明确股骨外髁的等距点,避免住院医师嵴等错误股骨定位点,提高了骨道的准确定位。借助3D 打印模型,本组4 根韧带损伤的严重患者,一般在一个半止血带时间即可完成手术,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较前明显缩短。

对于合并胫骨平台骨折的患者,本组患者结合3D 打印模型,术前进行骨折的复位,钢板螺钉选择,甚至提前预弯钢板,进行骨折的固定,以达到最佳的贴附,提高钢板的固定强度,减少了术中钢板处理需要花费的时间。根据钢板的固定位置对手术切口进行设计,术中使用膝关节镜检查及辅助复位,发现结合3D 打印模型,手术切口选择更加精准、创伤小、复位效果满意、手术时间短。

本组病例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后影像学资料提示韧带位置准确,关节力线良好,关节稳定,膝关节术后12 个月的膝关节活动度(125.25±10.09)°,Lysholm 评分优良率达87.50%,患者膝关节功能良好,充分体现了数字化3D 打印模型结合关节镜的优势,模型为关节镜手术提供了更精准的定位,提高了关节镜微创手术的疗效。

但是目前常见3D 打印模型为骨骼模型,膝关节结构复杂,骨骼3D 打印模型对手术规划作用有限,不能完全取代人体标本。3D打印模型制作从获取数据,到模型制作完成,需要3~7 d,这对于急诊患者的诊治具有局限性。同时3D 打印机昂贵的价格也限制了其临床的应用。随着3D 打印技术的发展,复合材料一期打印骨骼、韧带、软骨、血管、神经等结构,打印速度提高,价格下降,3D 打印模型将对手术提供更重要的指导作用。

综上所述,数字化3D 打印技术在诊疗急性膝关节损伤中,能够提供逼真的膝关节损伤模型,有利于医患之间的沟通,提高了韧带重建骨道选择的准确性,为半月板缝合不同方法提供解剖标识,尤其在胫骨平台骨折的复位、钢板的选择固定、切口的设计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值得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半月板关节镜胫骨
儿童半月板损伤修复的研究进展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镜治疗:不是良好的治疗措施/LOVRO L R,KANG H P,BOLIA I K,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12):3575-3580.
胫骨内侧开放楔形高位截骨术中矢状位截骨倾斜角度对胫骨平台后倾角的影响
中医辅助对退行性骨关节病关节镜术后康复的治疗效果
胫骨平台骨折并发肺脂肪栓塞综合征一例
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37例
3D技术打印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应用及护理
关节镜微创技术治疗膝关节骨创伤的临床效果观察
半月板外突病因的研究进展
没有扭伤半月板咋会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