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板桥接内固定治疗儿童复杂股骨干骨折
2021-12-22王江波吕辉照曹杰张冬福肖飞鹏
王江波 吕辉照 曹杰 张冬福 肖飞鹏
股骨干骨折是儿童常见的损伤,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髋“人”字石膏固定、外固定架、弹性髓内针和加压钢板[1-2],但对于大龄的或大体重的累及股骨近端或远端的儿童复杂骨折,固定较困难,失败率和畸形率高[3-4],这时钢板桥接固定则成为有效的可选方法。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10 医院小儿骨科自2010 年7 月至2015 年3月,采用钢板桥接固定治疗儿童复杂股骨干骨折,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X 线片确诊股骨干骨折;②年龄≤14岁;③患肢神经系统功能正常;④随访时间≥24 个月。排除标准:①合并精神神经疾病;②合并切口部位皮肤外伤或皮肤感染;③骨折累及髁间或股骨颈、股骨粗隆;④合并先天性髋、膝关节畸形;⑤合并成骨不全症或成软骨不全症;⑥合并骨折端恶性肿瘤。
1.2 一般资料
回顾2010 年7 月至2015 年3 月本院病案数据库,本院小儿骨科共收治55 例儿童复杂股骨干骨折患儿,均接受钢板桥接内固定术。其中,男38 例,女17 例;年龄6.6~13.7 岁,平均(9.3±2.7)岁;体重12.9~71.5 kg,平均(35.4±12.1)kg;受伤至手术时间0~20d,平均(1.9±0.4)d。高能量损伤19 例,低能量损伤36 例;多发伤21 例,单纯伤34 例;摔伤43 例,车祸伤12 例。单纯股骨干骨折26例,累及股骨近端骨折18 例,累及股骨远端骨折11 例;骨折AO 分型:A 型33 例,B 型17 例,C 型5 例;不稳定骨折35 例,稳定骨折20 例(骨折长度大于股骨直径的2 倍,即认定为不稳定骨折[5])。
1.3 手术方法
手术由同一小儿骨科团队完成,手术方式参考Kanlic等[6]介绍的方法完成。患儿采用全身麻醉,充分肌松,平卧于可透视手术床,患侧和健侧下肢同时消毒。应用合适宽度和厚度的锁定钢板(江苏创生),透视下选择合适长度的钢板,并根据健侧股骨形态进行钢板预塑形。钢板的长度自股骨大粗隆至股骨外髁,跨越股骨全长,注意避开骺板。牵引复位骨折,参照健侧下肢纠正股骨短缩和旋转,直至透视下达到满意复位。点式复位钳经皮钳夹跟骨,通过绷带连接重锤,调整合适的重锤重量并维持牵引状态,自大粗隆外侧作纵行切口,长1.5~2cm,另外在股骨外髁作第2 切口,长1.5~2 cm(见图1B)。切开阔筋膜,用骨膜剥离器在股外侧肌下方推开一通道,自外髁切口引入导丝,导丝经过肌下通道,从大粗隆切口穿出。导丝固定钢板一端后,钢板自大粗隆切口插入,在导丝牵引下到达预定的位置,透视下分别在钢板最近端和最远端钉孔位置各钻入1 枚克氏针临时固定钢板,注意确保钢板位于股骨外侧正中。再次确定骨折复位及钢板位置满意后,分别在远、近端各拧入3 枚非锁定螺钉固定(见图1C)。如果间接复位难以达到满意的复位效果,可在骨折处作长1~2 cm 的辅助切口(见图2C),通过手指或骨撬进行复位,也可在骨折两端各拧入1 枚非锁定螺钉进行提拉复位(见图2D)。
图1 患儿,男,8 岁,滑冰跌倒致左股骨干骨折。A.术前正位X 线片显示左股骨干旋转形骨折,骨折线累及股骨近端;B.股骨大粗隆切口和股骨外髁切口;C、D.术后正侧位X 线片示骨折复位和内固定满意;E、F.术后6 个月正侧位片X 线片示骨折愈合,股骨轴线正常
图2 患儿,男,7 岁,跌倒致左股骨干粉碎性骨折。A、B.术前正侧位X 线片示股骨干粉碎性骨折,移位明显;C.骨折端外侧多个辅助切口,棉片填塞止血;D.骨折断端两侧临时固定数枚非锁定螺钉,在移位较大的骨折近端拧入1 枚非锁定螺钉进行提拉复位;E、F.术后3 个月X 线正侧位片示骨折愈合,股骨轴线正常
1.4 术后处理
术中常规应用抗生素1 次;术后未辅助任何外固定,术后3 d 开始进行主、被动髋、膝关节功能锻炼,完全负重行走时间6~12(8.3±1.2)周。
1.5 观察指标
(1)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放射暴露时间。(2)记录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和骨折复位情况,其中骨折复位可接受范围包括:①无旋转移位;②内、外翻成角移位:5 岁及以下<15°,6~10 岁<10°,10 岁以上<5°;③前、后成角移位:5 岁及以下<20°,6~10 岁<15°,10 岁以上<10°[7]。(3)记录末次随访时髋、膝关节活动度。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 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手术时间、放射暴露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等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均数 检验,多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0.05。
2 结果
2.1 术中情况
手术时间44~160(90.1±19.2)min;术中出血量20~300(123.0±23.7)mL;放射暴露时间15~214(56.5±11.8)s。
2.2 骨折愈合情况
53 例患儿骨折一期愈合,愈合时间5~16(8.8±2.4)周,其中26 例两段骨折愈合时间5~13(6.8±0.4)周;18例三段骨折愈合时间6~16(9.3±2.0)周;9 例四段及以上骨折愈合时间10~16(12.9±2.0)周。1 例9 岁男性患儿,右股骨中段螺旋形骨折,行厚度3.5 mm 锁定钢板固定术,术后4 周自行完全负重行走,术后7 周时钢板断裂,经切开复位更换厚度4.5 mm 锁定钢板后骨折愈合,二次手术后11周骨折愈合(见图3)。另外1 例股骨三段骨折,合并骨盆、肱骨、胫骨骨折,术后出现切口深部感染,经清创VSD 治疗+环形外固定架固定术后,感染控制,骨折于术后20 周愈合。
图3 患儿,男,9 岁,跌倒致右股骨干骨折。A.术前正位X 线片示右股骨中段骨折,移位明显;B、C.术后4 周自行完全负重行走,术后7 周复查示钢板断裂;D、E.更换钢板后11 周,正侧位X 线片示骨折愈合,股骨轴线正常
2.3 术后随访
所有患儿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8~50(36.5±6.4)个月,术后骨折旋转移位均获得矫正,前后成角和内外成角移位均控制在可接受范围。所有患儿均未出现患肢短缩;均未出现髋、膝关节功能障碍,其中髋关节活动度:前屈118~123(121.3±1.2)°,后伸12~17(14.9±1.9)°,内收30~40(33.8±3.0)°,外展43~47(45.1±1.1)°,内旋44~45(44.7±0.1)°,外旋43~45(43.8±0.7)°;膝关节活动度:伸直:0~-1.5(-1.2±0.2)°,屈曲123~130(127.2±2.1)°。
儿童股骨干骨折稳定型和不稳定型两组间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放射暴露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而严重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1)。
表1 儿童股骨干骨折稳定型和不稳定型两组间疗效比较
体重≥45 kg 和<45 kg 两组间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放射暴露时间与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见表2)。
表2 儿童股骨干骨折不同体重的疗效比较
骨折累及股骨中1/3、近端1/3 与远端1/3 三组间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放射暴露时间与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见表3)。
表3 儿童股骨干骨折不同部位的疗效比较
2.4 并发症
1 例切口深部感染,经清创外固定架固定后痊愈;1 例钢板断裂,更换钢板后骨折愈合;1 例内植物排斥反应,骨折愈合取出内固定后痊愈;2 例切口浅表感染,经口服抗生素及换药后痊愈;1 例脑外伤患儿术后2 周出现股骨远端螺钉松动,股骨出现轻度前倾和外翻畸形,经外固定支具固定4 周后,骨折愈合,功能满意;5 例患肢过度生长,长度较健侧增加1~4 cm,平均1.7 cm。
3 讨论
钢板桥接固定自1990 年开始应用于成人股骨骨折以来,逐渐被骨科医生接受,并开始应用于儿童[8-9]。该方法已成为AAOS 临床指南的可推荐方法,它具有微创、软组织损伤小、固定可靠的优点,无需辅助石膏或支具固定,可早期进行关节功能锻炼,已成为11 岁以上儿童股骨骨折治疗的可选方法[10]。而11 岁以下儿童,虽然AAOS 仍将弹性髓内针作为主要的治疗方法,但股骨近端、远端骨折,粉碎性骨折或体重为40~45 kg 的儿童股骨骨折,应用弹性髓内针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其中针尾激惹7%,畸形愈合5%~10%,70%病例需要辅助外固定,这时钢板桥接固定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2,6]。虽然有部分学者报道钢板桥接固定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认为该方法骨折复位可靠,愈合率高,二次手术率低,但均未对儿童不稳定型股骨干骨折进行阐述。所以笔者在本项回顾性研究中将阐述以下两个问题:①钢板桥接固定治疗不稳定型儿童股骨干骨折是否同样有效;②疗效是否受年龄、体重或骨折部位的影响。
首先,研究显示弹性髓内针治疗不稳定型儿童股骨粉碎骨折,畸形愈合率高[11]。而笔者在本研究中发现钢板桥接固定治疗儿童复杂股骨干骨折,疗效满意,并发症少,二次手术率低,这与其他学者的研究结论类似[8,12],而且该项目中不稳定型骨折占67%,与稳定型骨折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放射暴露时间及骨折愈合情况和关节功能相同,疗效优于弹性髓内针,钢板桥接固定治疗复杂骨折可以提供更好的复位,纠正骨折旋转和短缩,固定效果可靠。
其次,在体重方面,弹性髓内针在治疗体重超过49 kg的大体重患儿股骨骨折中的应用受到极大的限制[13],相反桥接钢板在大体重复杂股骨骨折的应用中具有优势。本研究中体重≥45 kg 和<45 kg 的患儿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放射暴露时间、骨折复位情况、骨折愈合时间和术后关节功能无差异,体重增大并不会增加手术难度和辐射损伤,也不会影响术后疗效。在年龄方面,钢板桥接固定不受髓腔直径的影响,在使用上没有年龄限制,本研究中平均年龄(9.3±2.7)岁,与Keeler 建议的钢板桥接固定使用的平均年龄10.3 岁相当[14]。在骨折部位方面,钢板桥接固定的另一优势是可以应用在股骨近端或远端骨折中,操作简便、疗效确切。本研究中有52%的病例为累及股骨近端和远端的粉碎骨折,疗效均较满意,而且该疗效与骨折部位无关,不受骨折部位的限制。
当然,股骨桥接钢板也存在缺陷,虽然桥接钢板的置入采用微创的方式,对软组织的保护较好,但相比于弹性髓内针,存在肌肉下较多的隐性剥离,组织坏死或感染的机率相应增大。本研究中55 例患者存在2 例浅表感染和1 例深部感染,感染率达到5.5%,这也反映了上述观点。同时,钢板属于偏心固定,生物力学稳定性比中心固定差,内固定物的应力增大,护理不当或过早负重,可能出现钢板断裂或骨折再移位。本研究中出现1 例钢板断裂,原因为护理不当,过早负重,而另1 例则为脑外伤患儿,术后出现躁动导致内固定物松动。所以为克服钢板生物力学方面的缺陷,术后应加强患儿护理,必要时辅助外固定。
综上所述,钢板桥接固定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可以提供骨折愈合的可靠固定,损伤小,并发症少,适用于体重大、不稳定的复杂儿童股骨干骨折或累及干骺端的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