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界与融合:新媒体艺术语境下的商业街景观设计

2021-12-22杨文哲

流行色 2021年10期
关键词:商业街欣赏者艺术作品

杨文哲

Yang Wenzhe

东北电力大学艺术学院,吉林 吉林 132012

Art College of Northeast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Jilin Jilin 132012

1.何谓新媒体艺术

马歇尔•麦克卢汉曾写道:“每一种新媒体,都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新语言,它们通过各种手段尝试并不断总结。”新媒体是与时俱进的,是一个时间的概念,在某个具体的时间段内,总有代表这个时间段的媒体形态这个形态,就是新媒体。[1]新媒体艺术便是以这个时代新媒体技术为基础创作的新兴艺术形态。对于新媒体艺术这一新现象的认识不得不沿用传统艺术的剖析方法—新媒体艺术是在传统艺术基础上发展的。

1.1 媒体与新媒体

媒体(media)一词来源于拉丁语“medium”,很难想象,媒介“medium”最早由牛顿提出,指具有精神意义的能够进行远距离传输的力量,在艺术创作中媒介不应该局限为一种物质和技术实体,马歇尔•麦克卢汉认为“媒介即万物,万物皆是媒介”。而媒体在不同的语境也有不同的含义,我们今天理解媒体作为大众传媒的工具是指荷载文字、声音、数据等信息的介质,也是传送上述信息的工具;新媒体在媒体形态中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相对于“旧”而言,每个时代都有这个时代的“新”。

1.2 新媒体艺术的发展

“万象森罗,依空而住。百变缤纷,依时而显。空间时间者,世间一切事象之所莫能外也。”正如宗白华先生所言,新媒体艺术亦莫能外也。20世纪50年代,随着电子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微型计算机的出现,掌握录像设备的艺术家艺术创作逐渐技术化与数字化,出现了动态艺术、光感艺术等,被视为新媒体艺术的开端;20世纪七八十年代,录像艺术成为与架上艺术并驾齐驱的主要艺术媒介;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展出建立在多媒体计算机媒介基础上与电路传输结合的新型艺术形态—数字媒体艺术,狭义上在今天及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新媒体艺术可以理解为数字媒体艺术。而今天最新颖的新媒体艺术乃是“干性”硅晶计算机与生命系统“湿性”生物学技术的结合,即“湿媒体艺术”。

2.新媒体艺术的亚审美性与具身化审美认知

新媒体承载信息,新媒体艺术传递审美。

2.1 审美因素外的因素

在艺术创作过程上新媒体艺术、传统艺术的本质无异,是艺术家对现实的审美认识与对审美认识的表现过程,是艺术家“外感与物”的精神生产活动向艺术作品不断转化的过程。而新媒体艺术家与传统艺术家的区别在于它们还将技术整合在艺术创作中。当艺术作品创作完成,它便成为了欣赏者的审美对象,审美是艺术的核心本质。

在西方美术史上认为审美的感官是视觉与听觉,这与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讲审美是无利害性的命题有着一致性,康德还深入地论述了审美的“非功利性”特征,审美喜悦情感的形成与事物自身的存在无关,将一切的功利性排之于审美活动之外,是无一切利害关系的愉快对象,是精神上的快感。而在新媒体艺术作品的审美体验中,受科学技术的作用可以使得欣赏者在进行审美体验同时感受到其他审美因素的影响,从而提升审美感知程度,获得更为满意的审美体验度。

2.2 新媒体艺术的亚审美性与具身化认知

20世纪90年代后的数字媒介与艺术的结合带动了审美感知方式的变革,传统艺术的审美感知方式与数字时代的审美体验不再普适。

新媒体艺术“亚审美性”存在的必要条件便是新媒体艺术的“具身化”认知,在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在格式塔心理学完型学说基础上,布鲁纳提出认知学习论,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思考等,建立在人的学习研究基础上,是抽象思维的认知。20世纪60年代以来认知心理学经历一场巨大的变革,“具身化”认知成为认知心理学研究的焦点,主张认知不只是在大脑进行的抽象认知,而是由大脑、身体以及环境共同作用。

正是由于这样,新媒体艺术的审美体验过程中强调欣赏者“身体的到来”,即强调欣赏者的沉浸、身临其境。邀请欣赏者参与到艺术作品中来,注重对欣赏者身体动态的记录与捕捉、甚而做出反应,或通过新媒体艺术作品通过自身的功利性、非功利性审美因素同时对欣赏者进行作用,使欣赏者生理体验与心理状态产生强有力的联系,体现出新媒体艺术强烈的“具身化”审美认知。

3.新媒体艺术语境下商业街景观设计的嬗变

“存在物就像奔流不息的河流,事物处于不断地变化之中。”时代的不断变化,城市的不断更新,城市“会客厅”—商业街的景观设计也在不断地更新迭代。

3.1 新媒体艺术与商业街景观的契合

长期以来,商业街都是以购物为主要模式,这种陈旧的观念限制了商业街的思维拓展,2019、2020麦肯锡年度报告表明,随着时代的更迭,大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商业街的需求不再仅仅满足于有形的物质需求,逐渐转向体验式消费需求,传统“购物式”商业街转型为满足大众沉浸、体验式的现代商业街,参与过程中越发追求心理的愉悦、氛围的享受等精神层面的满足,以及自身的参与性、体验性的提升,消费习惯转向体验式为主的消费习惯。

新媒体艺术在数字媒体基础上,结合审美主体的“具身化”认知,让欣赏者参与进艺术作品的创作之中,通过“亚审美性”因素的具身传达使欣赏者的身体、神经、感官、运动系统都参与到审美活动之中,更为直接地传达情景化的审美认知体验。商业街景观设计中通过对光线、界面、小品等设计的具身传达,对消费者的身体、感官、运动系统进行作用,增强消费者与商业街的互动关系,提升消费者在商业街的体验。同时具身传达结合新颖、震撼的形式融入商业街景观,在提升现代商业街景观吸引力和强化现代商业街辨识度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3.2 商业街景观设计的嬗变

自2018年韩国三星公司与D'strict数字化媒体设计公司合作在首尔江南区核心商圈设计了数字媒体艺术作品《Wave》(如图1)获得巨大社会反响后。国内商业街设计也迅速引入这种具有强烈吸引力与震撼力的艺术作品,新媒体艺术介入商业街景观设计成为热点,成为创新求变的商业街景观设计的新话题。

图1 《Wave》(图片来源:搜狐网)

2020年国庆,广州北京路步行街景观升级改造,新大新百货外墙巨幅L型屏幕,每当夜幕降临,一条巨龙便呼啸而“出”,成都春熙路步行街横空出世的《星际迷航》逼真的效果也是吸引众多男女老少驻足,刷爆各大社交媒体。此类新媒体艺术在给予观赏者强大的视觉冲击、身临其境感受同时,极大地增强了商业街的吸引力,同时商业街景观层次得到提升。

济南印象城中,《未界V-Space》(如图2)是商业街景观设计师以“重新定义烟火世界”为设计理念,融合新媒体艺术家林万山的超现实新媒体艺术作品《八按械念》,以充满未来感的设计手法,打造出全新的沉浸式购物体验空间,自开街起潮流无界的《未界V-Space》每日都会吸引众多泉城青年打卡体验。

图2 《未界V-Space》(图片来源:搜狐网)

商业街景观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吸引消费者的参与,通过刺激消费者的感官,引发愉悦的情绪反应,从而产生消费。内在上新媒体艺术从感官、身体、环境多角度作用的亚审美性,以及具身化审美传达的特点恰恰与现代商业街景观设计需求相适应;外在上其拥有的新颖的艺术形式、强烈的视觉效果、深度的互动参与对现代商业街景观品质的提升、对消费者的吸引、对城市文化的传达都发挥巨大的优势。伴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艺术家的不断创作与跨界合作,新媒体艺术介入现代商业街景观也将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在城市各大小商业街。

猜你喜欢

商业街欣赏者艺术作品
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
留出想象的空白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李晶晶作品
艺术欣赏是对作品的再创造
从日用瓷出发谈理念对欣赏者的意义
教师听课时身份的转换
特色商业街发展的影响因素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