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段数学绘本进课堂的教学策略
2021-12-21潘锦嫦
潘锦嫦
数学绘本是基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将数学知识融入故事情节,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形象、富有趣味地呈现出来,化抽象数学为具体知识的阅读书籍。数学绘本进课堂,生动、有趣的知识呈现形式不仅有利于消除儿童对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的心理“戒备”,还能促进儿童积极主动地投入课堂学习中,激发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识,在不断思考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
笔者在一次外出学习中接触到数学绘本课,被其有趣的课堂形式所吸引,然后在一年级教学中选取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数学绘本尝试开展数学绘本进课堂的实践。对绘本进行适当调整,使之可以容纳和突出核心的数学知识,合理穿插在课堂教学中,与数学教学内容有机结合,以期更好发挥数学绘本教学的效果。
一、通过绘本创设故事情景,展开新知学习
绘本故事具有一定的故事情景、问题情景、游戏情景等,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能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动物合唱团》讲述的是动物们搬新家,并组建合唱团的故事,笔者将其与“位置”的学习相结合,运用这两个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图1)
“小猪搬新家了,听,从不同的方位传来了歌声,猜一猜小猪的新邻居是谁?”引入动物搬新家的情境,播放动物的叫声,让学生猜一猜并用“小猪家的哪一面是谁”“小猪家在谁家的哪一面”表达位置关系,在交流中逐步规范学生的语言表达,一起完善动物村的地图:“动物村要建合唱团啦,你能根据小猪指挥的描述,帮助小动物们找到自己的位置吗?”引导学生根据提示安排动物们的合唱位置,在边操作边讲解中进一步体验空间方位,加深对位置的理解。借助绘本提供的有趣故事情境,展开新知的学习,让学生在轻松的绘本故事氛围中不知不觉地进入位置的学习,创编与知识相关的有趣的游戏,帮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掌握抽象的方位知识。
二、根据教学内容改编故事,达成教学目标
数学绘本并非根据教材内容进行设计,教学中不能机械地照搬套用,而需根据教学目标对绘本故事进行必要整合,使之与教学内容相匹配,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巫婆与三颗星星的故事》讲述的是西瓜星(球)、罐桶星(圆柱)、箱子星(正方体和长方体)三位王子之间的友谊故事,笔者将其引入“认识立体图形”的学习中。(图2)
学生通过故事中人物的角色扮演,对立体图形进行主观的辨认,逐步总结西瓜星、罐桶星、箱子星的特征,故事中对正方体和长方体统称为箱子星,并未进一步区分,这与教学内容不符。笔者通过续写故事,“一位王子(长方体)归来,你能判断他是谁的兄弟,应该生活在哪个星球吗?”引导学生讨论归纳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共同特征,“那两位王子又有什么不同?”引发学生进一步探索其不同之处,通过实物分一分的实践操作正确区分正方体和长方体。王子的故事题材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延伸的故事补充并凸显正方体和长方体异同的重点教学内容,不仅保留故事趣味性,还能与教学内容相融合,从而达成教学目标。
三、借助情节设计有效问题,突破教学难点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在绘本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故事情节推进的同时,把概念的形成过程转化为关键问题,引导学生边读边想。《李家猪,张家猪》讲述的是懒惰的老张通过各种借口把自己的小猪交给勤劳的老李帮忙照看,最后一无所有的故事,笔者以此展开“11~20各数的认识”的学习。(图3)
張家和李家原来各有9只小猪,随着情节的推进,李家的小猪从10到11、12、13……,在过程中反复提问“现在老李有几只小猪?”学生在数数中,掌握认数、读数,并初步认识数序。为突破十进制的教学难点,通过呈现连续多页的绘本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如何快速的看出小猪的只数?”“为什么要把十只小猪放一起?”学生自然发现绘本中都是10只小猪放一起,而好处是更容易数数,从而突出计数单位“十”。接着呈现20只散乱的小猪,“你能使大家一眼就能看出有多少只?”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进一步感受“满十进一”。绘本课堂中,设计关键问题有助于引导学生读懂绘本中的重点数学知识,避免学生一味关注趣味性,而忽视数学课堂的“数学味”。
四、运用绘本情节包装练习,保持故事完整
挖掘故事情节,把看似与教学活动无关的情景转化为适于训练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拓展练习,既不破坏故事的完整性,又达到巩固新知的目的。《装得满满的篮子》讲述松鼠小美篮子中橡子越来越少,最后一个也没有了,在朋友们的帮助下才得以顺利过冬的故事。笔者结合小美篮子中橡子数量的变化引导学生进行“0的认识”的新课学习。(图4)
借助情景包装练习,笔者进行大胆的尝试,运用故事情节拓展呈现连环画,“小美到游乐场游玩发生了什么?你能说一说吗?”学生读懂图意,看图说话,分享故事内容,培养学生的从图中整理信息的能力;再鼓励学生通过列式表达故事内容,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小美有5个气球,送给小兔2个,还剩3个,用算式5-2=3表示;小美有3个气球,3个都爆了,还剩0个气球,用算式3-3=0来表示;小美有0个气球,小兔送给小美1个气球,小美有1个气球,用算式0+1=1表示。开放性的练习,没有标准的答案,鼓励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完整地表达整个故事,而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敢说能说,言之有理地即可。数学绘本的故事性、情境生动,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通过情节包装练习,不仅能让学生巩固数学知识,还进一步挖掘故事蕴含的大道理,延伸未雨绸缪、互帮互助情感教育,以达到知识掌握与情感态度的双达标。
在绘本进课堂的实践中,笔者且行且思,发现以下有待改进的之处:趣味性与知识性、故事性与数学性的度的把握有待加强;绘本故事直接呈现数学知识,缺乏学生主动探究过程;绘本中语言过于生活化,不利于学生规范表达的形成。数学绘本不仅是教师教学的辅助工具,也是深受学生欢迎的阅读书籍。除了可以把数学绘本引入课堂,在课余也可以对学生绘本阅读进行指导,以期更好发挥数学绘本的作用。
责任编辑 韦英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