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联结 妙识字

2021-12-21姚赛巾

小学教学研究 2021年10期
关键词:随文识字识字教学

姚赛巾

【摘 要】随文识字,不能孤立识字。教学时要学会联结,与汉字的部件内涵联结,发现构字规律;与文本语境联结,体会语言之妙;与学生的生活体验联结,感悟文本之情;与汉字造字原理联结,感悟文化之趣。联得巧,随文识字才能妙处生花。

【关键词】随文识字 联结方式 识字教学

在探讨随文识字时,经常有教师反馈,不喜欢随文识字。在正常的阅读教学中,时不时地出示一个生字让学生认一认,记一记,不仅烦琐,还打破了阅读教学的节奏。相比之下,还是集中识字好,将课文生字集中教学后,就可以直接教学课文,课堂就完整多了。“集中识字”和“随文识字”是两种不同的识字路径,无所谓优劣,出现上述认知应该是在具体操作上存在着一定的误区。

误区一:随文就不能集中。有教师认为,阅读教学中采用随文识字的方式,就不能再集中识字,否则一会集中,一会随文,很乱。统编版语文低年级教材每一篇课文的识字量都很大,生字的教学也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那些与课文关联性不大的汉字完全可以集中到一起教,而一些有助于理解文本内容、感悟文本内涵的生字则建议教师随文教。

误区二:随文的目的就是识字。统编版语文教材把识字的任务分布在阅读教学中,识字单元的识字课中,还有语文园地中,它们的目的指向是不一样的。阅读教学中的识字,不仅要让学生认识汉字,了解识字方法,还要引导学生借助汉字感悟语言,理解文本内容,体会文本情感。随文识字的目的不仅仅是识字。

走出随文识字的误区,如何让随文识字不孤立?随文识字的学习效果更突出?一个字:联。

认知心理学中的格式塔—顿悟观认为,教者要清楚学习者具有的知识经验背景,为学习者提供充分的条件和信息。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观认为,学习就是把获得的信息与已有的知识体系的框架联系起来。奥苏贝尔的意义—接受观认为,教学要努力为学生创造意义学习的条件。汉字是表意文字,许多汉字符号的背后都有一定的含义和文化,它们在不同的语境里的意思也不一样。随文识字,要让汉字和学习者已有的认知、本文的具体语境、汉字的文化意蕴等联结起来,学生的学习才有意义,“这一个字”在“这一处”的独特魅力才能显现。那么如何进行巧妙且有效的联结呢?

一、联结部件内涵,发现构字规律

一篇课文中,有些汉字之间是有关联的,有一些汉字会与以前学过的汉字产生关联。在随文识字时,注意到这些关联,就能引导学生发现构字的规律。

比如,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坐井观天》一文中“渴”和“喝”都是生字,把两个字放在一起比较,学生发现:渴是三点水,渴了要喝水;喝是口字旁,喝水要用嘴。文中的小鸟口渴了,所以下来找点儿水喝。把两個字关联起来教学,学生就能发现偏旁和汉字意思之间的关系。

再如,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小猴子下山》一文中有许多含有提手旁的字。随文识字时,可以由一个字,联结其他字,让学生做做动作,做完之后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字都有什么共同点?学生发现都和提手旁有关,在此基础上,教师揭示形声字规律:形旁表义,提手旁表示和手部动作有关;声旁表音,这些字的读音和右边汉字的读音相同或相近。

二、联结文本语境,体会语言妙处

汉字的教学离不开具体的语境,所谓字不离词,词不离句。随文识字,教师不能把生字的教学局限在字形识记和字义理解上,而应该把生字置于具体的语境中,引导学生感悟汉字在表情达意、理解内容等方面的作用。随文识字时,对于一些有助于文本理解的生字,教师要将这类字和文本的情境联结,并在联结中感悟语言的妙处。

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一课《古诗两首》的《村居》中“拂堤杨柳醉春烟”的“醉”是生字,这个字可以说是这首诗的诗眼。一个“醉”字,用拟人的形态把春天万物充满生机的状态表现出来了;一个“醉”字,还表现了诗人陶醉在美好春色中的状态。教学时,教师先出示一幅图(如图1),让学生猜一猜这是什么字?学生根据图片了解“醉”就是一个人酒喝多了。接着联系文本语境,问:“拂堤杨柳难道也喝醉酒了?”有学生说:“不是杨柳醉了,是杨柳在微风中飘拂的样子像一个人喝醉了一样。”还有学生说:“杨柳不是醉了,是陶醉在春烟里了。”教学到这,学生已经从“醉”的本义迁移到了文本中的含义。接着教师再出示春景图追问:“此时此刻,除了杨柳醉了,还有谁也醉了呢?”学生纷纷抢答:“还有作者也醉了,还有游人也醉了。”至此,教师总结“醉”字运用的妙处。

联结文本的语境,这个字不再只是这个字了,还包含了浓郁的情感,这情感里,有作者的,也有读者的。联结文本语境,体会遣词造句的妙处,对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也大有裨益。

三、联结生活体验,感悟文本情感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世界上的事物客观存在,但人是基于已有经验来理解并解释事物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识字教学的具体建议中也提出:“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心理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立求识用结合。”随文识字时,把汉字和学生的生活体验联结起来,能使学生管中窥豹,从一个字悟到文本所表达的感情。

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我要的是葫芦》中有这样一句话——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这句话中的“盯”是个生字。教学时,教师先让某学生上台做“盯”的动作,然后问其他学生:“他盯着南瓜看是什么样的?”学生说:“他眼睛一动不动。”教师小结:“盯就是集中注意力看,所以是目字旁。”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想一想:你盯过什么东西?为什么要盯着看?学生结合自己生活体验进行交流,有的说:“我在外面看到一个特别喜欢的玩具,会盯着看,不想走。”教师相机提问:“盯着是因为喜欢,那文中这个人为什么要盯着小葫芦?”学生说:“因为他喜欢小葫芦,盼着它快长大。”联系生活体验,学生一步步感受到了“盯”背后的情感是喜欢,是盼望,由表及里,由义到情,识字教学有了一定的深度。

四、联结造字原理,感悟文化魅力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汉字不仅是文字符号,也是一种审美文化。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指出:“汉字有三美,意美、音美、形美。”了解汉字的造字原理,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培养识字能力,预防和减少错别字,而且能弘扬汉字文化,感悟文化之美。

“礻”和“衤”是两个特别容易混淆的偏旁,学生经常张冠李戴。这两个偏旁只有一点之差,可意思却截然不同,背后包含的文化意蕴也大相径庭。“礻”是“示”的变体,在甲骨文中指古代祭祀用的石台,上面放祭品,展示给鬼神看并享用,所以“示”引申为“给人看”“表示”等意思。和“礻”这个偏旁有关的字大多与鬼神、祭祀、祈福等有关。而“衤”是衣的变体,和衣服、布匹有关。在随文识字时,教师若能把汉字的字理讲清楚,学生不仅不易写错字,更能感受到汉字的博大精深、妙趣横生,进而增强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总而言之,随文识字,不能孤立识字。教学前要仔细解读文本,研读汉字;教学时要学会与汉字的部件内涵、造字原理,学生的生活体验以及文本的语境联结起来。当然联结要恰当、巧妙、适度,不能为了联结而联结,或者一联就回不到文本里去了。只有联得巧,才能识得妙。

【参考文献】

[1]岑国桢.教育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曹爱卫.低年级语文这样教[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

[3]崔增亮.汉字学与小学识字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随文识字识字教学
随文识字,培养低段学生“字感”
小学语文随文识字教学方法探讨
低年级随文识字教学三部曲
试谈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
谈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
《窗前的气球》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