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大闹天宫》和《三打白骨精》中的哲理

2021-12-21田培宇宸

作文通讯·初中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唐三藏大闹天宫定心

田培宇宸

《西游记》是一部耳熟能详的名著,其中的许多情节已经深深刻在读者的脑海中。例如《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等精彩篇章,被人们口口相传,成为不二的经典,以它们为原型改编的动画及影视作品更是数不胜数。然而,你是否想过,为什么《西游记》中这两则故事最为人们所关注呢?

先从《大闹天宫》说起。要想了解这则故事,必须先说明它讲了什么。这则故事出自第七回“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孙悟空偷摘蟠桃、盗饮御酒、盗吃仙丹、被天兵擒拿入八卦炉炼化、打入凌霄宝殿、被佛祖降服,最终被“定”在五行山下,正所谓“定心猿”。这个“心猿”就用得颇为精妙。猴,在一般人的心目中似乎带有不认真、不仔细、冒失之意。“心猿”,指心中驻有的“猴”。这个“猴”会使人坐立不安、难以专心致志。这似乎也是现代多数人的通病。而“定心猿”,指将人心中的浮躁沉淀下来,内心多一些积淀、淡定和从容,这里主要指将孙悟空镇压于五行山下,以消磨他桀骜不驯的性格。“心猿”是大闹天宫的主因,“定”于五行山是大闹天宫的结果,但正是这个结果将大闹天宫的故事最终推向高潮。《大闹天宫》在整本巨著中是一个过渡,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其本身所处的位置就已经让人印象深刻,从此孙悟空开始了“定心”的历程。孙悟空这只猴本身就是“猿”,那如来佛祖的行为可否视为某种外力因素,或为生活,或为某人,帮助一个年轻人平复心中的虚浮和烈性呢?其实,作者在有些章节里把孙悟空直接称为“心猿”,也可以看成一种明示了。

说完《大闹天宫》,再来说一下《三打白骨精》。这个故事的主体在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到第三十一回“猪八戒义激猴王,孙行者智降妖怪”。分析之前我们需要先确定,并不是引人入胜的打斗场面使其被广为流传。研究这个话题,首先回顾一下前面我们提到的内容。《大闹天宫》之所以使人铭记,不仅仅是“大闹天宫”这种在当时属冒天下之大不韪的情节,还有其暗示的哲理,更多的是故事本身所处的转折作用使人难忘。《三打白骨精》亦如此。这个故事发生前,唐三藏的表现都是和善的、慈祥的,而《三打白骨精》中唐三藏却险因愚钝、善恶不辨招致杀身之祸。这样的转折和过渡本来就非常容易使人印象深刻,而这个转折也似乎印证了流言的杀伤力。毕竟,流言可以使一个好朋友与自己发生些许分歧。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作者还采用了“先抑后扬”的艺术表现手法。先写悟空被逐、唐僧被抓,再写八戒沙僧搬救兵、悟空智降妖怪。这种写作手法往往使读者更有代入感,如同身临其境。

综上所述,《大闹天宫》和《三打白骨精》为何广为流传?无非是缘于其写作手法及其表达的哲理罢了。

家长的话

我的儿子出生于2008年,北京市人,目前刚升入北京市陈经纶中学本部初中一年级。他从小酷爱阅读和写作,有知识底蕴和内涵,对事物有独特见解,内心世界丰富细腻,品学兼优,深受老师和同学们的好评。目前他已經考取钢琴7级、次中音号5级、围棋1段的证书,多次在国际国内著名钢琴比赛中获奖。

他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写作,创作内容包括科幻小小说、叙事文、说明文、散文等。本次投稿为他第一次投稿,希望能进一步激发他的自信心和创作能力。

猜你喜欢

唐三藏大闹天宫定心
动机比能力重要
定心以应世
张净作品
用三爪自定心卡盘夹持车削偏心工件
《大闹天宫的由来》
马一浮:要读书,先定心
大唐三藏聖敎序并心經
《西游记》与《取经诗话》之唐三藏形象对比
手动高刚性自定心中心架
UPROAR IN HEAVEN 3D 大闹天宫3D版